郑丽波
信息不对称是绝对的,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一般来说,教师知道的多,学生知道的少,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可以说,信息不对称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前提.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教师与学生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状况,通过教师教、学生学,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对称.因此,对此现象的表现及构建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的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以学生为出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认真学习,驾驭信息
课堂上需要信息不对称,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相对于在座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没有某种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交流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信息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时共享.教师要想始终维持课堂上这种信息不对称状态,只有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扩大与学生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争做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民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师从事的是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职业要求他们必须学术造诣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此,终身学习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学识,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深入备课,共享信息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需要了解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信息,还应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老师的哪些信息.与此类似,学生也应该了解老师的信息,老师掌握了自己的哪些信息以及老师是否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他的哪些信息.由此可见,教学双方都必须根据对方的信息来决定自己采取什么行动.
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的教学活动如讲课、作业、课内外讨论、社会实践等方面,因为种种原因老师在某些方面存在信息优势,而学生也有很多信息不被老师所了解.例如,在做练习时,练习的量与效果的关系,练多少最合适,教师清楚,学生不知道.每位学生具体哪里有问题,有困难,教师不完全了解,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发放统一的练习,学生不加选择地做练习,造成学习耗时偏多,效率低,效果不佳,消耗了教学资源.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对知识和能力的信息掌握多于学生,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的信息了解多于老师,这就是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不对称,要想消除教学活动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状态就必须深入备课.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也是避免照本宣科的最好方法.一些人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还是备课不充分所致.教师要备好课主要应从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备课时,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整个教材各部分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好,紧紧围绕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去备课.二是要充分理解讲授内容,要钻深吃透.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认真研读教材以外,还应多看一些参考书,从中吸收一些好的素材,这对讲课大有禅益.熟能生巧,只有对要讲的内容吃得透了,讲授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因人施教.特别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适中性.太难了,“晦涩难懂”,太简单了,又无新意,都不会受欢迎.贵在适中,难在适中.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和记忆发展特点,起点要适当,台阶要小,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要注意与有关课程的衔接与配合.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重组内容,激活信息
新课程对知识难度适当下降,强化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创设让学生感到新颖的教学情景,以此拨动学生学习欲望的心弦.用这样一种思想、观点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与学生的思想、观点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信息的交合来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发现.
例如,人教版高中细胞膜的内容分成了两节内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师可创造性地对这两节内容进行自我编辑,在演示完细胞膜提取的实验和方法后,再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细胞膜的成分,并适时地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细胞膜的各种成分是怎样在细胞膜上进行排布的呢?以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的结构,这样可以把两节内容并成一节,既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又能实现高效教学,同时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保持了一贯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教学中常见而现实的问题,虽然“对称”与“不对称”是相对而言,动态变化的.但只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这一问题,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