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娴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是基础而重要的工具,可传递知识信息,可沟通师生关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倘若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准确,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使其产生学习动机,也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想情感得到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讲究教学语言艺术,以便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同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若要打造灵动精彩课堂,教师要注意灵活运用教学语言,让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形象具体,让化学课堂变得活力四射。
一、动情导入,准确讲解
上课伊始,倘若教师能运用抑扬顿挫、生动趣味、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灵活导入,则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收拢思维,做好新知学习的良好心理准备。
首先,情境导入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情”与“动”,即充满情感,富有情趣,可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情。
例如,在讲“浓硫酸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熟悉的新闻报道或生活实例。如有人为报私仇而向他人泼洒浓硫酸,导致他人毁容。思考:浓硫酸究竟有怎样的性质呢?
又如,在讲“蛋白质、油脂的性质”时,教师可诱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与所学知识,想想如何快速地除去衣服上的血渍和油污?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可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诱导学生主动思考,融入课堂活动。
其次,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由化学知识本身看,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合乎逻辑、准确清晰、言简意赅,精准呈现知识内涵以及外延。
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其外延与内涵在初高中阶段不尽相同,对于定义的语言表述也有所不同。教师应予以指出,从而让学生获得正确认识。在初中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只是由“失氧”和“得氧”的角度构建的,对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要求仅仅是了解反应类型,没有研究知识本质。而在高中教材中,则由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从本质上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特别是得失氧的方法和观点,由熟悉的化学反应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化合价升降情况,形成新化合价升降概念,把握电子得失本质。
二、启发提问,趣语调节
首先,注重启发提问。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激活课堂氛围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启发式提问,可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可让学生由“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观察思考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要实现有效启发提问,则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把握学生心理特点,透彻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巧妙运用多样化方法,设悬置疑,利用化学实验,引出系列探究性问题;引入趣味故事、神秘的生活现象,巧妙提问等,启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梳理知识脉络,寻找解决方法,自主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讲“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教师可播放视频或图片:古代的铜与铁制品。提问引导:说到“铁”,你们对它有怎样的第一印象?引导学生结合实物与生活中铜、铁的应用,总结概括铜、铁的物理性质。继续诱导:在之前学习中,对铜、铁和其他物质的某些反应已经有所了解,请试着归纳这些反应。同时,分析铜、铁分别和氯气、盐酸等反应的实验产物以及现象,发现了什么?试着由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想想:铁反应产物的化合价和哪些因素相关?这样,可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其次,注意趣语调节。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变换互动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与教学语言调控课堂教学。在分析一些抽象性化学知识时,教师可适当采取生动形象、有趣新颖、贴切合理的比喻,将复杂知识变得简单化,将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知识变得浅显化,将陌生知识变得熟悉化,增强教学感染力,让学生深刻理解与把握知识。
例如,在讲“化学键中的共价键与离子键的概念”时,教师可通过比喻法讲解分析:离子键就是由活泼性差别明显的各原子以“战争”形式构成的化学键;而由活泼性大体相当的各原子以“和平谈判”(即共用电子对)而构建的化学键则是共价键。这样,既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
另外,还可运用幽默诙谐、机智风趣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氛围,舒缓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幽默故事或笑话、名人趣事、顺口溜等,让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让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知识学习中。教师还可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灵活应对学生的突然提问,实现动态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