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

2014-01-23 18:30:55解坤王国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风寒川芎汤加减

解坤 王国新

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

解坤 王国新

偏头痛系临床常见病, 多缠绵难愈, 作者临床运用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 同时临床中与纯西药治疗效果相对比, 经临床验证, 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偏头痛;中医;散偏汤

偏头痛, 隶属于中医“头风”、“脑风”、“首风”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头痛之偏左偏右者是也”,以反复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 甚则头痛如劈,眼眶如裂, 呈周期性发作, 可由外感或内伤导致。本科临床采用验方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均取得满意效果。并与纯西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发现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2例患者均来自2009年2月1日~2013年12月20日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经头部CT或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 全部符合1988年国家头痛学会制定的国家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8例, 男8例, 女20例, 年龄30~84岁, 平均年龄44.3岁, 病程0.5个月~30年, 平均病程7.2年;对照组24例, 男11例, 女13例, 年龄20~73岁, 平均年龄36.2岁, 病程1个月~28年, 平均病程6.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散偏汤加减口服治疗, 基本方剂组成:川芎30 g、白芍15 g、白芥10 g、香附10 g、白芷10 g、郁李仁10 g、柴胡10 g、细辛3 g、蔓荆子10 g、炙甘草10 g。用法:1剂/d, 水煎200 ml, 分2次口服。对照组选用氟桂利嗪5 mg, 2次/d口服及联合倍他司汀口服液10 ml, 2次/d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头痛消失, 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 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头痛症状及血压等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 好转16例, 未愈1例, 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 好转10例, 未愈11例, 总有效率54.17%;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病例举隅 病例1 : 患者女, 76岁, 家庭主妇, 2013年3月住院治疗, 阵发性左侧头部胀痛、跳痛10余年, 每周发作次数, 剧烈时疼痛难忍, 四处投医问药无果, 长期服用正痛片。来院时已复发半月余, 在当地西医院静脉滴注西药治疗效果差, 入院前2 d疼痛剧烈如劈, 初见患者表情痛苦, 流泪呻吟, 难以名状。头晕, 心悸、自汗、动则加重, 舌质淡红,苔白, 脉细数。予散偏汤加以黄芪30 g、五味子15 g、炙甘草10 g, 服用2付后表情自如, 疼痛程度忍受;服用5付后疼痛明显减轻, 自汗好转, 无心悸;继续服用7付后无疼痛,无心悸及自汗。出院后带药5付, 巩固疗效。随访1年, 头痛未复发。

病例2:患者男, 36岁, 中学教师, 2013年8月门诊就诊。左侧头痛3年, 持续不解, 严重时拘挛掣痛, 头有发热感, 得凉痛减, 无法工作, 影响休息, 曾行针灸、推拿治疗, 虽可缓解, 但无法彻底止痛, 仍可加重。舌质偏红, 苔白, 脉弦。予散偏汤加以菊花15 g、石膏30 g, 服用3付发热感略减轻, 疼痛未缓解, 继续原方加以蜈蚣2条、地龙10 g, 增强疏通之效,续以3付口服发热感明显减轻, 头痛略缓解, 继续5付口服无发热感, 舌红消退, 去石膏, 继续口服5付口服头痛明显减轻, 脉较前平和, 继续口服5付, 头痛消失, 脉平和, 随访半年未复发。

3 小结

本方出自清代名医陈士铎《辨证录·卷二》, 主治“郁气不宣, 又加风邪袭于少阳经, 致半边头风, 或痛在左, 其痛时轻时重, 遇顺境则痛轻, 遇逆境则痛重, 遇拂逆之事而更加风寒之天, 则大痛而不能出户。”方中川芎“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 疗头风其神”, 为治疗头痛之要药。“素尚霸法”的陈士铎以大剂量的川芎为君药系亦因其辛温香窜, 可上通于巅顶, 中开郁结, 下达于气海, 外彻皮毛, 通四肢,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为血中之气药, 对血虚头痛、风寒入络引起的血瘀头痛效果尤佳。临床治疗时用量一定要足, 否则徒劳。臣以白芷、细辛、蔓荆子辛散上行, 温通上达, 可加强川芎散邪止痛之功。香附子理气疏肝解郁, 直入血分, 以助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白芥子通窍、蠲痰、散结。柴胡引药入于少阳,直达病所, 且可和解表里, 疏肝解郁。佐以郁李仁药性柔润收敛, 白芍平抑肝阳, 养血敛阴, 二者相携, 防辛散太过, 又有缓急止痛之长。使以甘草, 合中缓解, 调和诸药, 以免发生偏弊。诸药相合, 疏散风寒之中兼有通络祛瘀之长, 疏达气血之内寓有祛痰通窍之力, 发中有收, 通中有敛, 相互为用, 各展其长, 故风寒散袪, 肝郁开疏, 气血畅达, 经脉疏利,头痛自愈。

临床治疗方面亦以辨证为基础, 加减化裁。如感受风寒,加荆芥、防风;头痛剧烈, 加羌活、元胡;血虚, 可加阿胶、当归;气虚可加人参(党参)、黄芪;头部拘挛掣痛, 或头痛部位忽左忽右, 走窜不定, 可加全蝎、蜈蚣、地龙;兼有痰浊者,可胆南星、白僵蚕、天竺黄;若兼有肝阳上亢可加菊花、天麻;兼有内热, 加知母、丹皮、石膏;阴虚可加滋阴生津之品,如玄参、生地;津液不足便秘可麻仁、柏子仁润肠通便;实热内结可加黄芩、大黄清热通腑。诸如此类, 灵活掌握, 不可拘泥。

[1] 吴江, 贾建平, 崔丽英.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86.

2014-05-19]

133300 珲春市中医医院

猜你喜欢
风寒川芎汤加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2:34
冬读古诗御风寒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5:26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基层中医药(2021年1期)2021-07-22 06:56:56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2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