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李静 张静
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刘峰 李静 张静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80例老年手术患者, 根据患者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只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模式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SAS评分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观察组对本院护理满意度较高, “90分以上”所占比例较大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缓解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等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优质护理;手术室;老年手术患者
医院手术室是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和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 对手术室内的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 此外, 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护理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而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目标的护理模式, 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进行护理, 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目的[1]。
1.1一般资料 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患者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男47例, 女33例, 年龄39~84岁, 平均年龄(48.4±1.5)岁。18例肝胆部位手术, 12例心肺部位手术, 11例卵巢部位手术, 13例子宫部位手术, 16例四肢手术, 10例其他。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 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来本院后, 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确诊,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 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辅助检查, 如:心肺功能、体温等。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患者手术前后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后, 医护人员要向患者介绍本院的情况、患者的病情及需要进行的一些治疗和护理措施等, 希望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患者的配合。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减轻患者的疼痛。③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知识, 让患者对这些疾病有所了解,并向患者分发卡通小卡片, 从而有利于与患者以及家属拉近距离。
1.3评价方法 实验中, 对老年手术患者采用SAS进行焦虑评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严重焦虑(>70分)。满意度评分>9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SA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 观察组S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90分以上的患者38例, 占95%;对照组为24例, 占60%, 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患者年龄较大, 身体机能出现衰退, 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许多患者对于一些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但是手术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医护人员还应该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 提高手术成功率[2]。
优质护理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护理方式, 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具体方法如下:由于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从大的方面来讲属于一种侵入式的操作, 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做好准备;其次, 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或者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疾病, 生活不能自理。此时, 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家属进行协助和配合, 最大限度的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 保证治疗能够顺利进行。患者手术后, 要继续对患者使用优质护理, 必要时可以让患者使用抗生素, 预防患者术后感染。实验中,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SA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观察组S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优势护理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优势。
但是, 优质护理在老年手术患者中虽然疗效确切, 但是优质护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医护人员实施优质护理时,一方面要落实工作任务并大力宣传和推广, 实现患者满意的总目标。另一方面, 为了医护人员更好地实施优质护理, 医院要完善监督和考核制度, 根据临床医院患者的实际需要设置合理的护理岗位, 将优质护理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能够缓解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等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董军, 张宏雁.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9(5): 425-427.
[2] 徐朝艳, 郑志惠, 张振路, 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1(6): 530-532.
2014-05-04]
261200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