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如 林夕梅 庄栗 黄金土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分析
汤如 林夕梅 庄栗 黄金土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翼状胬肉患者112例(134只眼), 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55例66眼, 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57例68眼, 术后随诊观察复发率。结果 行单纯胬肉切除术其复发率达33.3%, 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者复发率达19.1%。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可以降低一定的复发率。
翼状胬肉;自身球结膜瓣移植
翼状胬肉是眼科眼表中常见病之一。该疾病遍布世界各地, 严重时不仅影响视功能而且有碍美观, 目前无理想的控制方法, 手术是目前治疗此病的唯一方法, 但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1]。回顾本科对112例(134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翼状胬肉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科共收治门诊及住院患者翼状胬肉112例(134只眼), 女75例, 男37例,年龄39~75岁, 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等全身疾病。患者胬肉头部均侵入角膜缘2.5 mm以上, 分为两组, 年龄相当, 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55例66眼, 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57例68眼, 术后随诊观察。
1.2方法 术前控制全身疾病及眼局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 手术均在眼科显微镜下操作, 术眼倍诺喜表麻3次,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用齿镊抓住胬肉头颈部, 用尖刀片距胬肉头部及上下两侧0.5 mm的透明角膜处划一浅界至前弹力层, 使角膜与胬肉头部分离, 越过角膜缘达巩膜, 并将结膜和其下的胬肉体部和筋膜组织钝性分离并剪除, 直到泪阜,再将剩下的胬肉头、颈、体部及其余变性结膜剪除, 暴露的巩膜面给予烧灼止血, 以10-0丝线将结膜残端缝合并固定在浅层巩膜上, 距角膜缘约3~4 mm最佳。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则在单纯切除术后, 在患者上方球结膜下注少许利多卡因使之与Tenon囊分离, 在颞上方取一大小约(6~9)mm×(4~6)mm的球结膜瓣上皮面, 刚好覆盖鼻侧暴露的巩膜区, 用10-0丝线在上、下方及鼻侧泪阜处将移植片与结膜残端间断缝合于浅层巩膜上, 最后将移植片的角膜缘侧缝合于距角膜缘3 mm的浅层巩膜上。两种手术后患者均给予妥布霉素眼膏加压包扎1 d , 术后第2天点抗生素及角膜修复滴眼液, 待角膜上皮基本恢复后加用地塞米松滴眼液, 术后7 d拆线。
术中病例均未出现内直肌损伤、角膜穿破、移植片移位并发症, 术后角膜无感染、无睑球粘连等, 术后1个月基本完全恢复。随访6~24个月, 行单纯胬肉切除术55例66眼者, 复发共22眼, 其复发率达33.3%;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者57例68眼者, 复发共13眼, 其复发率达19.1%。
目前我国眼科临床开展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比较多样化, 就本院目前条件, 本组研究列举了上述两种治疗手术方式, 结果显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者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下降, 虽然后者较前者手术时间延长,但移植的球结膜瓣制造了一个光滑的平面, 不仅利于泪液的均匀分布, 也阻止了纤维血管的再次生长而起到一种屏障的作用。单纯的翼状胬肉手术虽然术后复发率高, 但比较适合患者年龄大及胬肉体部无肥厚增生的患者。另外就本组手术比较有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①在手术前,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和患者沟通手术有一定的复发率, 术前严格控制全身疾病;②医师的基本操作功底要扎实, 显微操作熟练运用;③术中取材球结膜要薄, 勿带筋膜组织, 缝合球结膜瓣时可固定浅层巩膜, 以免移植片的移位;④有相关研究报道[2]不同的缝线可影响手术效果, 本组实验采取10-0丝线缝合, 患者术后适应性及舒适度和医师操作方便性良好;⑤术后的合理用药、护理极为重要, 在本实验组中部分患者复发跟术后用眼不卫生及未完全恢复用眼过度有关。虽然各种手术都不能完全控制翼状胬肉的复发, 但在围手术期内合理用药及有效护理可以降低复发率, 这是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
[1] 刘祖国, 王华.努力提高我国翼状胬肉的手术水平.中华眼科杂志, 2007,43(10):865-867.
[2] 王雅坤, 王虹, 解正高.显微手术应用不同缝线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3, 36(6):599-601.
2014-05-19]
212300 丹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