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增红
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朱增红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经确诊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测定结果发现肝炎组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含量为(17+8)ng/ml明显低于健康组的(26+5)ng/m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维生素D结合蛋白含量的检测可作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重要诊断标记。
维生素D结合蛋白;慢性重型乙型肝炎;ELISA法;评价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是医学上常见的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由于它的病程长、治愈难、反复性强等特点,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1]。目前我国重型肝炎的参考指标有胆红素、肌酐等, 但受影响因素较多, 不能真实地反映肝功能水平。本组通过对研究对象维生素D结合蛋白含量检测, 探讨性分析维生素D结合蛋白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评价意义。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6例, 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分型标准[2], 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为方便研究, 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肝炎组, 将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集两组人员的次日空腹静脉晨血4.0 ml, 将血清分离后保存备用。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采取采用ELISA竞争法对两组人员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含量测定。
1.2.2检测仪器与试剂 检测所用的酶标仪由Thermo公司生产的, 试剂由美国ADL公司提供。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1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肝炎组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含量为(17+8)ng/ml, 健康组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含量(26+5)ng/ml, 从检测结果可以发现,肝炎组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 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重型病毒性肝炎属最严重的一种病毒性肝炎, 其肝细胞广泛、大量的坏死严重影响了肝脏合成、解毒的能力, 临床症状表现为极度乏力、病情发展快, 难治疗, 病死率高[3]。其治疗目的是通过肝细胞再生来促进肝脏功能的重建, 目前治疗方法有内科综合治疗、肝移植治疗等手段。
维生素D结合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微量蛋白质, 属低酸性单体糖蛋白, 由肝脏产生, 由肝脏实质细胞分泌的, 他甾体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等的结合蛋白含量高得多, 约占血浆α-球蛋白的6%。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会使大部分肝细胞发生病变, 坏死, 出现功能衰竭等, 大量肝细胞出现病变, 坏死时, 一方面会使维生素D结合蛋白合成减少, 另一方面由坏死的细胞释放出的肌动蛋白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合成的大量复合物被清除, 导致维生素D结合蛋白明显减少, 继而发生组织各器官感染, 引起多脏器衰竭。维生素D结合蛋白作为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 肝脏储备能力的指标, 也可作为多器官衰竭时的有用指标[4]。当肝功能出现损伤时, 肝细胞的病变、坏死, 从而发生机体蛋白质代谢障碍, 使患者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含量降低, 通过肝移植, 使受损的肝细胞得以恢复, 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也得到提高。
本研究发现, 肝炎组患者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人员, 研究结果与以往报道一致。
[1] 赵志新.重型肝炎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广东医学, 2009, 26(9):1297-1298.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12):881-891.
[3] 江华.联合长疗程小剂量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35):82-83.
[4] 陈屹一, 陈瑜.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3, 21(7):543-545.
2014-03-19]
454172 河南省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