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肇庆从脾胃论治老年急性白血病经验拾零※

2014-01-23 14:25孔祥图张文曦奚肇庆
中医药通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脾胃论伏邪肇庆

●孔祥图 张文曦 奚肇庆

奚肇庆从脾胃论治老年急性白血病经验拾零※

●孔祥图 张文曦 奚肇庆▲

奚肇庆认为老年急性白血病正气亏虚为本,临证应重视后天调养,从脾胃论治,采用益气养阴、健脾化湿、行气健胃等治法,根据疾病所处阶段进行准确辨证,紧抓主症,随证治之,对于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年急性白血病 脾胃理论 名老中医经验 奚肇庆

江苏省中医院奚肇庆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载,深入研究内科诸疾,对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颇有建树。余有幸侍诊其旁,获益颇丰,兹总结其从脾胃论治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治疗经验,以飨读者。

1 正气亏虚为其本,重视后天脾胃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此可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莫不与正气亏虚相关,然又云:“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充分强调了脾胃的重要性。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元气是人身之本,而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气血调和,生化有源,正气充足,疴疾不起;脾胃伤,则功能失司,生化乏源,正气不足,正气受损,百病丛生,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奚教授认为正虚邪实是老年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而后天脾胃功能失调则是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病因。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多有脾胃功能失调在先,致使气血生化乏源,正气不足,各种致病因素趁机入侵而发生病变,日久则正气益虚,致使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

2 “伏邪”致病为其标,辨清正邪关系

“伏邪”学说首应溯源于《内经》,砥定于王叔和,发展于明清时代,是指某种处于暂时未引起正气应答性变化状态下的邪气。“伏邪”以伏而不觉、发时始显为特点,正虚是伏邪的基础。而对于“伏邪”的发作,清代名医尤在泾在概括和总结中医理论和临床有关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无正则邪不显”的观点,即倘若邪气未引起正气即人体的物质和功能发生应答性的反应变化,则不能显示出邪气的性质和特征来。奚教授指出,老年急性白血病伏邪多为感邪而致的温热毒邪,不同于儿童或青年人的胎毒所致者。邪之初为六淫之邪,其中包括温热毒邪、时疫温毒、电离辐射、药物等毒邪侵袭。所谓“邪盛则为毒”,伏邪滞留不去,日久郁而化热易酿生热毒。诚如何廉所云:“凡伏气温病,皆是伏火,虽其初感受之气,有伤寒伤暑之不同,而潜伏既久,酝酿蒸变,逾时而发,无一不同归火化。”

3 善调中焦脾胃,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重脾胃,古已有之。《医林绳墨》谓:“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健脾为先。”《慎斋遗书》亦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是故善治诸疾者,“唯有调和脾胃”。奚教授认为健脾调中当为治疗之根本,应贯穿整个治疗始末。临证用方选药,常以甘味之药调理脾胃,随证化裁,所谓“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甘味补中,以甘温之剂运其气,如脾气虚证常用生晒参、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以益气;辛甘之剂助其阳,如脾阳虚证常用黄芪、桂枝等助阳;甘寒之剂以清热滋阴,如胃火热盛证常用鲜生地、玄参、芦根、知母、天花粉、淡竹叶等清热而不伤阴;酸甘之剂化其阴,如胃阴虚证喜用五味子、甘草、乌梅等。此外,常佐理气之药以使补而不滞,然忌用破气之品,喜用佛手、合欢皮、玫瑰花之类,理气而无伤阴之虞。

4 讲求攻伐有时,切忌盲目祛邪

“年过半百而自衰矣”,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多高龄体虚,较长时间处于“正虚邪不盛”阶段。临证之际,奚教授主张补虚治本为主,驱邪为辅。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时,应首先从脾胃入手,调理脾胃以责其根,并需贯穿调治始末,使正气逐渐恢复,脾胃健运,适时佐以攻邪,不可一味用补益之品,亦不可滥用虎狼之药。脾胃既病,用药应做到“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吴鞠通《温病条辨》),选用平和之品,而勿戕克伐脾胃生生之气。脾胃既调,气血乃旺,而后正气渐复,能耐受攻伐者,乃可把握时机,逐渐加用祛邪药。常用的祛邪药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薏苡仁、莪术、龙葵、马鞭草、夏枯草、仙鹤草、鱼腥草、平地木、守宫等,针对不同之邪选用不同的治疗药物。临证应灵活化裁,随证施治,调整恢复脏腑功能,增强患者的信心与勇气,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奚教授认为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应以延长生存为主要目的,主张“和则为正,不和则为邪”,将中国传统的“和”思维注入当代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理念中,通过规范和适度治疗,使人体和白血病细胞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让白血病细胞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或休眠,亦即“带瘤生存”。

5 验案举隅

魏某,女性,87岁,住院患者。患者因“乏力间作3月,加重1周”于2014年2月22日住入江苏省中医院。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三系减少,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显,贫血症状加重,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动则气喘,收入我院。既往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20年余,1960年因甲状腺瘤行手术治疗,1974年因子宫肌瘤行手术切除子宫。入院查血常规:WBC 4.09×109/L,ANC 1.19×109/L,HB 43g/L,PLT 37× 109/L。后进一步行外周血细胞分类:原始细胞23%。骨髓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幼稚细胞占18.5%,表达髓系及干祖细胞抗原。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因患者高龄、基础病较多、一般情况较差,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投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剂,收效不佳。

2014年3月11日初诊:刻下:神疲乏力,胃纳欠佳,嗳气,大便暗红,无粘胨,腹胀,自汗盗汗,口干欲饮,肛门坠胀,舌质淡紫,有瘀点,苔中裂,根黄腻,脉弦细数。中医诊断:急劳(气阴两伤,运化失健),西医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化湿,行气健胃,兼清热止痢。处方:西洋参6g,黄芪12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石斛10g,鸡内金10g,槟榔10g,大腹皮10g,木香8g,砂仁5g,川连5g,马齿苋15g,葛根12g,炒麦芽12g,炒谷芽12g,甘草4g。每日1剂,水煎服。

2014年3月18日二诊:便血显减,腹胀好转,胃纳有增,汗出仍较明显,肛门坠胀感已除。复查血常规示:WBC 3.76×109/L,ANC 1.8× 109/L,RBC 3.26×1012/L,HB 97g/L,PLT 32×109/L。原方去大腹皮、葛根,加桂枝7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糯稻须根12g。守法继服,2014年5月5日复查血常规:WBC 4.80 ×109/L,ANC 3.2×109/L,HB 81g/L,PLT 14×109/L。

按 本例中医病机为气阴亏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伏邪内潜,正气虽虚,邪亦不盛。治以益气养阴,健脾化湿,行气健胃,兼清热止痢。方以参苓白术散化裁:以西洋参益气养阴为君,黄芪、石斛加强君药之功,炒白术、炒白芍健脾补虚,木香、砂仁、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行气健胃,葛根、马齿苋清热止痢。现代医学研究葛根的有效成分提取物、大豆甙元等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促进分化等作用[1],马齿苋活性成分能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2]。奚教授巧妙地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避免了滥用攻伐伤及脾胃。二诊时收效显著,唯汗出较多,加用桂枝、煅龙牡、糯稻根等和营敛汗,全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准,紧扣病机。虽然后期该患者因合并多重感染、多脏器功衰竭死亡,但奚教授通过从调治脾胃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值得借鉴。

[1]袁怀波,糜漫天,陈宗道,等.葛根黄酮提取物对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2007(09):671-674,736.

[2]杨桂芹,王长泉.马齿苋甜菜红素抗肿瘤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388-390.

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专项课题(No.YX1204)

▲通讯作者 奚肇庆,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急症、中西医结合肺系疾病及心脑管疾病临床与实验研究。E-mail:xzq49@163.com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猜你喜欢
脾胃论伏邪肇庆
李忱主任从“伏邪成瘀”论治DKD理论经验*
寻找伏邪的蛛丝马迹
《黄帝内经》伏邪理论探析
从脾胃论治喉源性咳嗽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伏邪概念实质探析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
《脾胃论》治未病思想之于慢性病防治探析
研读经典——《卑胃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