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贵,瞿昌华,杨 华Δ,刘万红
(1.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恩施445000;2.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 武汉43007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限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机制。脑缺血后免疫炎症反应产生的炎症介质是导致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1]。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相互拮抗相互协调,在脑梗死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具有强大的促炎作用,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但目前IL-17在脑梗死中的研究较少。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具有强大的抑制炎症的功能,IL-10可抑制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因此,我们通过动态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IL-17和IL-10的含量,并分析两者的关系,从而探讨二者在脑梗死急性期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收集2010-01~2011-06在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病人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70±8.07)岁。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且于24 h内入院,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卒中发病前3个月内或入院时存在感染,近期手术或创伤,严重肝、肾疾病,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放疗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对照组45例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男25例,女 20例;平均年龄(60.35±10.26)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
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后第l、3、7、14天分别抽外周空腹静脉血,对照组抽外周空腹静脉血一次。离心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中 IL-17和 IL-10的含量变化。ELISA检测操作步骤依据试剂盒的说明书,试剂盒由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型号:48T/96T)提供。
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IL-17、IL-10含量变化规律:脑梗死组IL-17、IL-10含量分别在发病24 h增高,于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在发病第 1、3、7、14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 1)。
Tab.1 Concentration of serum IL-17 and IL-10 in CI patients(pg/ml,¯x±s,n=45)
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致残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参与急性缺血性损伤的生理病理过程[2]。脑梗死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大量释放,引发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二者在炎症反应中失衡,彼此消长影响着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因此,研究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在脑梗死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脑梗死后脑组织的损伤机制和保护机制。
IL-17由辅助T细胞Th17细胞分泌,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白介素家族成员,有6个家族成员。IL-17能刺激TNF-α、IL-1β与 IL-6等多种促炎症因子和 IL-8/CXCL8、CXCL2与CCL7等多种趋化因子的产生。IL-17能与这些细胞因子产生协同作用以放大炎症反应,加重大脑损伤。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转录因子NF-κB,诱导各种趋化因子、促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或释放,进而介导炎症反应,导致梗死部位炎性细胞浸润和破坏[3]。同时,亚型分子IL-17A还能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介导多种白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如协同刺激T细胞的活化、参与中性粒细胞的增殖、成熟和趋化、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等,从而在梗死部分形成正反馈的炎症状态。脑梗死后由于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免疫细胞激活,直接或间接引起IL-17增高,IL-17又增强炎症反应,大脑损伤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而,检测脑梗死血清IL-17水平,可有效预测脑梗死病情发展。本研究发现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IL-17含量明显升高,IL-17在发病24 h增高,于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发病后第1、3、7、14天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IL-17可能通过以上所述机制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强大的促炎作用。
IL-10是由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能抑制IL-2、TNF-α和IL-1β等促炎症因子的合成和活性、同时对NK细胞、T细胞、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近年来大量动物及临床实验发现IL-10对脑缺血大脑具有预防和神经保护作用。有文献报道,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清中IL-10呈现动态变化,IL-10能明显缩小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梗死灶[4]。IL-10可减少NO的合成和分泌及自由基的生成,对抗脑组织内的过度炎性反应,进而减轻脑缺血损伤[5]。本研究发现脑梗死急性期患者IL-10在发病24 h增高,于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发病后第1、3、7、14天均明显升高,与动物实验结果报道一致。血清中抗炎因子IL-10升高可能是机体自身的保护机制,IL-10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减轻梗死部位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这些结果提示IL-10可能成为急性脑缺血潜在的治疗靶点。
综上所述,促炎因子IL-17和抗炎因子IL-10都参与脑梗死急性期的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急性期促炎因子强于抗炎因子促使炎症损伤。脑梗死后机体出现级联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相互拮抗、相互斗争、相互协调,两者彼此消长。血清IL-17与IL-10水平可反映脑梗死的促炎和抗炎状态,可作为病情发展的标志,从而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1] Roquilly A,Lejus C,Asehnoune K.Brain injury,immunity and infections[J].Ann Fr Anesth Reanim,2012,31(6):e97-100.
[2] van der Spuy WJ,Pretorius E.Interrelation between inflammation,thrombosis,and neuroprotection in cerebral ischemia[J].Rev Neurosci,2012,23(3):269-278.
[3] Lubberts E,Koenders MI,van den Berg WB.The role of T-cell interleukin-17 in conducting destructive arthritis:lessons from animal models[J].Arthritis Res Ther,2005,7(1):29-37.
[4] Spera PA,Ellison JA,Feuerstein GZ,et al.IL-1 0reduces rat brain injury following Focal stroke[J].Neurosci Lett,1998,251(3):189-195.
[5] 张祥根,王国华,李永财,等.高压氧疗法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指标及促/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0,26(3):37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