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医药“出走”理想之地

2014-01-21 17:22郭晓丹
进出口经理人 2014年1期
关键词:出走医药企业原料药

郭晓丹

2013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走过10周年。过去10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从2002年的548亿美元激增至2012年的4000.93亿美元,年均增长22%。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就医药来言,中国与东盟医药贸易近年来飞速增长,特别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98%的医药产品进入“零关税”时代,有力地推动了双边医药开放合作向前发展。2010年,中国东盟医药贸易额为33.35亿美元,增长28.6%,到2012年,贸易额已经增加到51.16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3.7倍。东盟已成为我国医药企业走出去的理想之地,越来越多的中国医药企业将目光投向东盟市场,在那里寻觅商机。

医疗落后,多种疾病流行

东盟地区人口数量6亿多,占世界人口的8%,每年的药品消费约为200亿美元。东盟地区卫生人才相对匮乏,医护人员流失较为严重。

东盟各国医疗卫生水平各不相同,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医疗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较为先进,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相对落后一些。

据统计,在国家、地区每千人病床数方面,新加坡2.62、泰国2.3、菲律宾0.9、印尼0.61、马来西亚1.04,多数低于我国2.5的水平。而在每千人医生数方面,泰国0.36、菲律宾1.4、印尼0.23、马来西亚0.86,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

与此同时,东盟也是HIV、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的高发区之一。以印尼为例,印尼每天约有1500名儿童死于肺结核、疟疾和肺炎,45%的人口受疟疾影响,424个城市和地区有疟疾存在,艾滋病发病率极高,2.4亿人口中有29万感染者。

在泰国,艾滋病为最主要的疾病,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约200万人,15%的艾滋病患者患有肺结核,30%的肺结核病人HIV呈阳性。同时,癌症、肝癌患者、心脏病导致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女性子宫颈癌、登革热、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东盟地区发病率极高的疾病。

医药进口需求旺盛

受制于基础设施和资源因素,东盟医药生产能力不足,所能生产品种有限,进口依存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几乎90%依靠进口满足市场需求。

据统计,印尼市场所需的1300多种原料药,90%依赖进口,主要进口自中国和印度。除拐杖、轮椅和一次性耗材等低端产品外,其他医疗器械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泰国大部分原料药依赖进口,进口医疗器械占比达85%,特别是一些尖端产品,如X光机、心瓣膜、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几乎全部来自国外。

马来西亚仅能生产镇痛药和抗生素等基本药物,且多为处方药,65%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依赖进口。除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外,大多数OTC药品从国外进口,通过直销、药房和大型超市等渠道销售,其中药房销售占了38%。

越南药品生产能力不足市场份额的40%,原料药进口比例更达到90%,连维生素、镇痛药等基本的原料药也几乎全部从欧盟和中国进口,使得本土生产商竞争力较弱。此外,越南虽是为数不多将草药纳入医疗体系的国家,但由于缺乏提取设备和生产工厂,多数草药依赖进口。其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商仅有50多家,只能生产一些辅料、塑胶手套和注射器等低档品。医院和诊所里50%的医疗设备非常陈旧,需要更新换代,95%的医疗设备依靠进口满足。

中国对东盟医药出口发力

2003~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与东盟医药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额平均同比增速超过37%。除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印医药贸易增速有所回落外,其余年份外贸同比增速均超过两位数,东盟已成为我国医药产品贸易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

近年来,东盟国家加大医疗卫生领域投资,与多个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降低关税,并在东盟国家内部实施协调一致的标准,逐步与ICH和WHO指南接轨,促进医药贸易发展,成为中国医药企业重点关注和努力开拓的新兴市场。

集中度高

2013年1~9月,中国东盟医药贸易额为43.9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6.08%,高于同期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整体增速约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3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93%;进口9.49亿美元,同比增长29%;贸易顺差达25亿美元,东盟成为继美国之后我国第二大医药出口市场。

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是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前六大市场,占我国对东盟医药出口总额的96.4%(见图1)。2012年,我国对这几大市场的出口额均在4.7亿美元以上。

2013年1~9月,我国对马来西亚、缅甸、文莱三大市场的医药出口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同比增幅分别高达43.1%、29.3%和106.5%,成为推动我国医药对东盟增长的主要动力。相比之下,由于受到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因素影响,我国对菲律宾的医药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仅实现了0.4%的增长。

以西药为主

我国对东盟地区出口依旧以西药类,特别是化学原料药为主(见图2)。2013年1~9月,中国对东盟出口西药类产品26.2亿美元,其中化学原料药约22.3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我国对东盟医药出口总额的54.6%。医疗器械类产品近年来呈现大幅增长之势,2012年出口额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并以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为主,口腔设备与材料、一次性耗材和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增长非常快,分别达到58.5%、41.5%和39%。

东盟国家由于华人较多,很多人有使用草药的传统,部分国家也已将中药列入医疗体系,促使我国中药对东盟出口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13年1~9月,我国对东盟中药出口3.2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其中,以提取物和中药材及饮片为主,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8.6%和27.6%,合计占我国对东盟中药出口总额的84%。endprint

开拓东盟,别忘风险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优秀企业日益增多,品牌和专利观念日趋增强,国内外市场并重,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是众多企业的目标。

东盟作为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医药市场,医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进口依存度较高,中国医药产品因为价廉物美而享有较大竞争优势。同时,泰国、越南、文莱、马来西亚等政府部门都对中国传统医药具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两国政策层面的合作,帮助中药在东盟开辟新的平台,推动双方乃至整个亚洲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这为中国医药进军东盟创造了便利条件。

另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进一步执行,东盟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将逐步扩大。对医药行业来说,扩大境外营销渠道和医疗服务输出将面临更多机遇和选择。北京同仁堂医药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设立分公司,开设专家门诊,宣传和弘扬中国中医中药文化等,为中国传统医药走进东盟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尽管从需求和政策层面看,东盟都是一块值得国内医药企业进入的市场,但进入这一市场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我国对东盟出口依旧以原料药为主,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在东盟进口中所占比重依旧较低。以印尼和马来西亚为例,在印尼每年的药品进口采购中,中国仅占3.4%,而德国、美国和瑞士占了约35%。马来西亚主要从中国和印度进口原料药,其中中国在其抗生素原料进口中占比达到62%左右,但从中国进口的药品制剂仅占其药品进口总额的3.9%。可喜的是,目前两国对直接从中国采购药品制剂和医疗器械的兴趣日益浓厚,贸易额增长迅速。

其次,东盟各国的监管政策趋严,注册法令法规不明确,文件体系要求较高,程序繁琐,且尚未形成互认。企业一般通过当地代理商注册,注册时间较长,需要2年左右,为我国医药在东盟上市增添了难度。如从2007年起,印尼要求所有仿制药申请必须提交生物等效性数据,2009年要求按照ICH对人用药注册技术文档的规定编写注册文件,以及OTC药品不在医疗报销范围内等,都为我国医药在印尼的注册和销售带来了不便。

再次,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营销渠道建设困难。东盟各国自然禀赋、经济发展进程和产业结构不尽相同,市场不成熟,法律法规体系相对不完善,都给我国医药企业带来风险。如越南禁止境外企业在国内分销药品、禁止处方药广告、部分产品实施配额等,都增添了我国企业在越南建立营销渠道和销售药品的难度。此外,当地医药企业对中国医药品牌不认可,产品一般通过当地经销商销售,以价格取胜,品牌企业产品成本高,不占优势,且代理商的资质很难把握。

最后,不当的边境贸易。东盟不少国家市场上充斥假劣药品、对我国传统药商标的抢注,以及来自印度的强有力竞争等,都加剧了我国医药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风险。

因此,中国医药企业在选择进入东盟市场前,必须先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增进对目的国市场需求、技术法规、注册程序、医疗体系和营销渠道的了解,分层次逐步推进,稳步开拓东盟医药市场。

(作者单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走医药企业原料药
我国化学原料药注册监管模式分析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微“出走”,给生活一个休整期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