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

  • 浅谈蒙古族舞蹈语汇的创新 ——以蒙古族舞蹈《出走》为例
    蹈也不例外。在《出走》这部作品中,舞者充满激情的表演让观众能最直接地感受到舞蹈想传达的情感。在这部作品中,人物内心刻画、动作编排和音乐都体现了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格以及编导对生活的个人理解。同时,以现代舞的元素进行融合创新,向观众展示了一段兄弟二人即将离开故乡,向未知的世界拼搏、追逐梦想的故事。《出走》是一部兼具民族特色又有现代舞风格的作品,用传统的语汇来彰显蒙古族舞蹈特有的民族味道,保留了民族舞蹈的精髓,又加入了强烈的现代舞风格,体现出编导对蒙古族舞蹈

    艺术家 2023年4期2023-09-12

  • 400万保险代理人“出走”,个险渠道生死劫
    赵梦涵 邢莉寿险转型已入深水区,行业为探索破局之道上下求索。个险渠道在经历数百万代理人挥别行业、转型精英代理人队伍后,“削塔尖、去层级”日渐成为个险渠道革新基调。近日,银保监向业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代理人的春天来了”、“监管发文引导个险营销体制改革”,离开保险业近一年的何伟(化名),近期频频被保险圈小伙伴们转发的类似消息刷屏。2019年8月在听过多次保险宣讲会后,何伟下定

    金融理财 2022年12期2022-12-16

  • 倦怠社会里的“出走
    体”的韩剧《我的出走日记》。通过讲述三姐弟平凡而日常的生活,展现他们的困扰、挣扎、痛苦与解脱,她希望观众在观看剧中人物如何面对创伤,如何自我治愈时,内心也能获得暂时的解脱。“我坚信,如果我能够填补自己内心缺陷的话,我觉得我也可以填补别人的缺陷。活了这么久以来,我好像从来没有尝试过解放或是被填满的感觉。我觉得有很多用心生活的人,好像从来没有尝试过这种感觉,让我解放,去填满缺陷,享受到快乐,感受到幸福吧。”朴惠英在一次采访中说道。疲惫的生活在《我的出走日记》中

    方圆 2022年14期2022-09-12

  • 中西方 “ 孤独 ” 主题意蕴探究
    西方文化;孤独;出走;寻找【中图分类号】I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9-0037-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9.012一直以来,“孤独”都是备受中外作家青睐的文学母题。柏拉图说:“孤独是人类的本质”,培根认为:“喜欢孤独的不是野兽便是神”,巴尔扎克则认为:“普通人都难以忍受孤独,处在逆境的人由于不信任任何人,对这种孤立

    今古文创 2022年29期2022-05-30

  • 反抗、自省与皈依 ——五四新文学女性“出走”叙事的传承与流变
    由和个性解放的“出走”叙事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在现代性视域下,思考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出走”“闺怨”等婚恋叙事问题,对于解读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与革命中的种种文化冲突、梳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之间的内在传承与外在流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审视和反思五四以来女性解放的现代性内涵提供历史的鉴证。一、 任性地“出走”——现代文明社会的时尚行为20世纪中国是在对现代性的想象、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找出路的。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西方的“民主”“

    齐鲁学刊 2022年6期2022-03-15

  •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人“出走”行为动机与策略
    体表现,除了被迫出走转型的一波媒体人,似乎还存在着一批识时务者的“俊杰”。无论如何,这种转型的背后动因是极其复杂的。同样,在转型持续了几个年头的当下,传统媒体人与新媒体人或许已经没有了清晰的界限,在“全媒体发布”的媒体运作机制下,讨论传统媒体人与新媒体人的区别似乎已经没有了意义,也许我们将见证传统媒体人这一称呼是如何变为历史的。2.生存空间寻找:传统媒体空间压缩与新媒体空间绿地2.1 传统媒体重构:传统媒体人生存空间压缩传统媒体人这一叫法是相对于新媒体人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4期2022-02-11

  • 论张爱玲的“出走”文化心理及其文学投射
    题。本文尝试以“出走”作为视点,观照张爱玲的一生走向,考察其在空间辗转、价值建构、文学创作、情感体验等层面的内在理路,以此打通张爱玲的文化心理脉络,辅以解读张爱玲何以介入文学史。一、母系“出走”实践与“地母”形象的价值建构张爱玲一生辗转过上海、天津、香港、美国等地,其母黄素琼主要在上海和天津时期短暂地出现在张爱玲的生活之中,因此张爱玲对于母亲的生命体验十分稀少。张爱玲曾在文章中谈到,过马路时,母亲拉住她的手,却给她以“生疏的刺激性”[3](P4),甚至感觉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6

  • 百万保险代理“出走”,卖保险不如送外卖:保险行业有多难?
    百万保险代理人“出走”“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环境完全不一样,他们宁愿去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意去卖保险。甚至有一些企业招人,干了半天就跑了。”日前,一位保险从业人员向《金融理财》如是说。有关数据显示,去年疫情期间,近两个月全国美团外卖员新增了58万人,而且上涨的趋势还在继续。研究机构统计,中国的外卖员、快递员从业总人数竟然高达1000万人。其中,不乏从保险行业转行而来。反观保险行业。根据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文件,在2020年已有130万人离开了保险业。

    金融理财 2021年11期2021-11-28

  • 彭薇的“出走
    的梦幻感和从古今出走的豪气。彭薇《七个夜晚·第七夜》(局部)本文的标题是彭薇的“出走”,所指即是从古今出走,亦是从水墨“文以载道”的目标里出走。彭薇正是在叙述的诉求下,从水墨纸本里走了出来,她解决叙述性不断增加的问题所采用的并非是写小说不断垒叠字数拼接纸本的方式,而是为水墨提供除纸本之外多重空间的选择权。或者说,她更期待看见媒材、内容、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注重关系本身。业内外对彭薇的一个共识是:她是站在传统和当代之间的人,这个结论稍显草率,若要再完善,需

    艺术品鉴 2021年28期2021-11-25

  • 从“出走”到“归来” ——中国新农村电影中的现代化影像书写
    一、从农村空间“出走”到城市空间——一种现代化意识下的被动体验(一)“农民工”——一种城市身份的向往图1.电影《一点就到家》剧照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农民进入城市是获得现代化体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城市里所具有的明显经济意识成为他们从农村出走的直接动因。例如,《一点就到家》中的年轻人出走是因为在老家种茶所得的年收入远远少于城里工作所得。《十八洞村》里的小薇出去打工,是想让自己和父亲过上好日子;杨英俊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的原因是因为要挣钱还债。这种对于城市空间的向往,

    电影新作 2021年5期2021-11-17

  • “被劫持者”的英雄崇拜情结
    的限定,勃朗什“出走”行为的心理变化过程没有得到正面的刻画。但在人质情结视角下,勃朗什“出走”的心理活动轨迹得到清晰展现。她在面临“劫持”时,心理变化过程经历了抗拒-妥协-爱恋三个阶段,在英雄崇拜情结的影响下罹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最终选择与思特里克兰德“出走”。关键词:勃朗什“出走”;心理轨迹;人质情结;英雄崇拜情结毛姆小说创作向来以对真实人性的描述[1](173)见长,但在其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有处地方令人费解: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是如何对贫穷落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2021-11-12

  • 我的“出走”行动
    再三思考,我决定出走。临走之前,我特意在餐桌上留了一张字条。一出家门,我逃命似的向远方跑去。天渐渐地黑了,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街灯冷漠地闪烁,汽车飞快地奔驰。没有人注意到我,只有几只野猫在我面前跑来跑去,不时发出几声恐怖的怪叫。坐在街角一幢破旧的房子下,一大群蚊子向我袭来,它们发出的声音和野猫的叫声恰似一支交响曲,弄得我心烦意乱。我突然孤独起来,想起了父母对我的百般照顾:夏夜,母亲用扇子为我驱赶蚊子,而父亲不管风吹雨打,都骑着自行车送我去学校。可今天,我却

    格言·校园版 2021年27期2021-10-23

  • 初心不变,公办学校教师因何“出走”?
    校教师,却选择“出走”呢?为收入待遇『出走』@承德 刘老师同事突然从公办学校辞职去了校外培训机构,我感觉不可思议。某天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谈到这件事,他道出了苦衷。母亲有病不能工作,妻子生孩子后在家照顾孩子,吃穿住行、人情往来等所有重担都压在他身上,一个人一个月3000多的工资根本不够。在校外培训机构,多劳多得,投入与收入成正比例,可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海南 党老师当年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公办学校任教。我的家乡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工资很低,也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1期2021-09-12

  • 以“出走”反抗强权以“书写”拒绝遗忘
    的女性形象,或以出走的方式冲撞父权、夫权等专制强权和冷热暴力,或以生命体验来对抗战争、命运等有形敌人和无物之阵,或以知识考古的方式追溯女性苦难的历史原因,或以书写的方式拒绝遗忘、反抗绝望;她们以不同方式探寻“娜拉走后怎样”这一命题的当代答案,表达出“我不相信”的固执与倔强,更以宽广的国际视野突破了“小女人”“小时代”及“一个人的房间”等女性写作的局限。《媚行者》以新历史意识和后现代精神标识出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高度与深度,以文体融会和语体创新挑战了写作技艺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7-08

  • 出走季:流量知识分子的媒介地理图景建构
    ;媒介地理图景;出走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3-0037-04“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3倍。”杨德昌在电影《一一》中借角色“胖子”之口传达出,看电影的人通过体验由媒介创造出来的他人的生命历程以延长自身生命长度的观念。媒介不单单延续着人类的生命长度,也在拓宽人类的认知限度,積聚能量密度。从口语传播时代、文字和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时代,人类一直在通

    今传媒 2021年3期2021-04-06

  • 失语的“主体”:中国基础教育再审视
    者试图以“孩子的出走”找到教育变革的潜在之路。然而,小说中孩子所觉醒的自我意识,不是自身“内爆”而发生的,而是基于所处的社会与家庭的权力运作机制中被动出现的。“孩子”作为“家庭”和“教育”的危机而存在,而他们始终游离于“家庭”和“教育”的外部。如何让“孩子”进入“家庭”和“教育”,是小说所呈现出来的基础教育的“新议题”,也是《择校记》的意义所在。关键词:王刊 《择校记》 基础教育 孩子 出走新生代作家王刊在其新书《择校记》中,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再现了现阶段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期2021-02-08

  • 从“出走”到“回归” ——吴汝纶旅日信札解读及其“中体西用”论辨析
    思想和行为。二、出走:“仰求师法,取长补短”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在各种压力胁迫下下诏开办新学,以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在晚清士林,吴汝纶作为“方今中国儒林中最有开化之思想者”[5]1167,平素以为“欲救世变,必先讲求西学,造成英伟奇崛之人才,使之深通中外之变,淬厉发扬,以备缓急一旦之用”[5]1128,又因“学行高、兼综中西,可以师多士”[5]1152,被张百熙奏荐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坚辞不得,以日本变法已久,后来居上,请赴日本考察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28

  •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出走”题材小说
    ,如薛晨明在《“出走”与“归来”的二元困境——现代作家笔下的“娜拉出走”母题探析》中将女性“出走”的模式归结为一种历史与性别的困境,[1]但同时也由于过分强调性别因素而略显单薄;吴晖湘在其硕士论文《家:坍塌的神话——试论现代文学中传统家族文化的没落与解构》中也对现代小说中的“出走”题材与“家”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析。[2]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呈现出的大多仅仅是以罗列和梳理的方式来进行的单调概述,也仅仅是把“出走”作为认识论来研究,而没有能够将其提高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9期2020-12-04

  • 从对比中感受“出走”和“回归”
    有共同点的——“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他们都有过风雨历程,都有过世事磨难,但他们的初心没有改变。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这可能就是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共同点,也是所有伟大诗人的共同点。从出走到回首,变的是人世沧桑,变的是面容心情,不变的却是他们的本心——豪迈而奔放的内心和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悲悯。从细处来看这份教学设计,诗歌的朗读还需再加强;

    华夏教师 2020年13期2020-12-02

  • 流浪者的精神原乡
    ,描写关于他们的出走与找寻,在诗性的语言之下,深入人物内心,探求其内心真实的自我选择,并将其外化于出走这一动作,讲述了个人在形成自我价值体系后与群体的反叛与对抗,以此展现凋零的悲剧之美。关键词:蒋韵;母性;出走;精神家园;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蒋韵自己就是一个中国文坛的流浪者。几十年的小说创作中,她是一个在不知不觉间被中国文坛“偏外”了的作家,虽然如此,在国内不断将作家群体化分类、作品也依照背景和风格依次命名成不同的时代潮流的当下,我认为蒋韵依然是其中个人

    名作欣赏 2020年10期2020-11-19

  • 试论《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的 原因及其悲剧命运
    展开,以娜拉的“出走”为结尾。娜拉的“出走”唤醒了人们对于妇女地位的认知,也鼓舞了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为争取自我解放而奋起抗争。本文拟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次梳理娜拉出走原因继而思考娜拉出走后的命运,从而指出只有建立一种不带偏见的婚姻文化,妇女才能自我解放实现自身价值。【关键词】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原因探析【中图分类号】I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08-02《玩偶之

    今古文创 2020年29期2020-09-10

  • 从“出走—回归”论李进祥的乡土小说创作
    的回归与守望。“出走”与“回归”的传统情节在李进祥的乡土小说创作中成为关注生存现实与个体理想、表现传统与现代矛盾关系的一条有力途径,体现了李进祥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个体与民族共同面对的精神危机的反思与批判。关键词:李进祥;出走;回归;乡土小说作者简介:妥桂芳(1993.4-),女,回族,宁夏固原人,北方民族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2020-08-13

  • 生活不规律 胃会“出走
    食管裂孔,“离家出走”“蹿”进了胸腔。正常情况下,食管裂孔刚可容纳食管通过,但当人的腹腔内压力大于胸腔,长期的压力差可造成食管裂孔过大,这时,腹腔内的脏器(主要是胃)的一部分就会膨出“蹿”入胸腔内,“离家出走”形成食管裂孔疝。此时,胃的贲门抗反流屏障大大削弱,胃液反流进入食管,患者会出现反酸、烧心、腹痛、腹胀等不适。在接受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手术后,张女士很快康复。医生提醒,公众日常应保持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忌辛辣、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少熬夜,

    华声文萃 2020年7期2020-07-30

  • 一场名为自由的“出走
    也为后来富萍的“出走”埋下了伏笔。富萍拒绝了家人安排的两次在外人眼里是金玉良缘的婚姻,选择与残疾的修理工共度余生,在富萍面前,漂亮聪明的吕凤仙也显得有些局促。富萍女性意识的觉醒为小说中她的三次“出走”奠定了基础。三、富萍的三次“出走”富萍的第一次“出走”是在媒人送来彩礼后。富萍的命运是不幸的,父母早逝,她从小便跟随叔叔婶婶一起生活,婶婶怕被人落下话柄,一直对富萍的终身大事颇为上心,中国的传统一向如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富萍自认为对叔婶的做媒不好说什么,便一

    商情 2020年25期2020-07-23

  • 生活不规律 胃会“出走
    食管裂孔,“离家出走”“蹿”进了胸腔。正常情況下,食管裂孔刚可容纳食管通过,但当人的腹腔内压力大于胸腔,长期的压力差可造成食管裂孔过大,这时,腹腔内的脏器(主要是胃)的一部分就会膨出“蹿”入胸腔内,“离家出走”形成食管裂孔疝。此时,胃的贲门抗反流屏障大大削弱,胃液反流进入食管,患者会出现反酸、烧心、腹痛、腹胀等不适。在接受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手术后,张女士很快康复。医生提醒,公众日常应保持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忌辛辣、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少熬夜,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1期2020-06-22

  • 试论绮霞的“出走
    述勾勒出绮霞成功出走的理想化结局,传达出女性自主意识与新社会分工的独特诉求。关键词:凌淑华;女性主义;隐喻;二元对立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初期,众多女性主义作品表露出妇女对压抑自身意志与能力、遵从传统社会分工的反抗,努力寻求与男性平等的社会价值。初期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抗争通常表现为对经济独立的谋求与担任社会职务的渴望,对觉醒女性的家庭描写却少之又少。女性的家庭属性与社会追求不约而同地以一种二元对立的形态表述出来。绮霞较冰心《两个家庭》中的贤妻良母“亚茜”更加激进,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1期2020-06-08

  • 出走的女性——安娜?卡列尼娜与曾树生形象对比
    ,同样为了幸福而出走的曾树生和安娜卡列尼娜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对于她们的出走,肯定和批判的声音层出不穷。本文旨在探讨两位有相似命运的女性选择的相同道路——出走,在对比中深化对两位文学经典形象的认识。关键词:出走;冲突;女性意识;幸福作者简介:刘晗(2000-),女、汉,山东省菏泽市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本科在校生,汉语言文学专业;丰小隆(1986.10-),男,汉,浙江省绍兴市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西方戏剧、英语教学法、组织发展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2020-05-26

  • 试论绮霞的“出走
    述勾勒出绮霞成功出走的理想化结局,传达出女性自主意识与新社会分工的独特诉求。关键词:凌淑华;女性主义;隐喻;二元对立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初期,众多女性主义作品表露出妇女对压抑自身意志与能力、遵从传统社会分工的反抗,努力寻求与男性平等的社会价值。初期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抗争通常表现为对经济独立的谋求与担任社会职务的渴望,对觉醒女性的家庭描写却少之又少。女性的家庭属性与社会追求不约而同地以一种二元对立的形态表述出来。绮霞较冰心《两个家庭》中的贤妻良母“亚茜”更加激进,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5期2020-05-13

  • 十年 三次“出走
    常常在想,青年人出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回顾我的三次走出去,第一次是在2008年地震中接触公益,开始懂得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生活,也在社会实践中慢慢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且有了更深的家国情怀;第二次走出去,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在30多个国家独自漂泊,住到了各种类型的外国家庭里,那让我看到了更多人活着的样子以及世界更真实的模样;第三次走出去,在非洲的那段志愿服务,则是让我进一步与世界建立了深度联结。珍ス诺蓝担骸拔颐俏ㄓ欣斫猓拍芄还匦模ㄓ泄匦模颐遣拍苋グ镏ㄓ邪镏颐

    大学生 2020年4期2020-04-15

  • 新时期的资源再生企业,有的“出走”有的回归
    何改变?企业是“出走”还是回归?在快速提高的淘汰率和集中度面前,行业的发展路径也在越来越完善的规范和体系中变得清晰。企业流动地图范育顺同时还是连云港龙顺塑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洋垃圾”禁令颁布后,为了解决原材料的不足,该公司已于2018 年9 月在日本成立了再生塑料公司,专门从事特种高分子塑料颗粒加工。范育顺表示,中国此前约有1200 家工厂进口外国塑料垃圾,如今三分之一的工厂改行,三分之一的企业转迁到境外,三分之一的企业从事国内废塑料再生利用。除了部分转

    资源再生 2020年12期2020-03-08

  • 一名调查记者的“出走
    国一名调查记者的出走接触过刘灿国的人,都会被他的热心、踏实、专业和认真的精神所感染。他的外貌辨识度很高,符合典型的湖南人特征:圆脸形,宽额角,浓眉细眼,低鼻梁,方下巴。都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人能说会道、刀刚火辣、豪爽义气 、为人热情的特点,在刘灿国身上展露无遗。办公室里的他,亲切、敏感而不失理性,举手投足间的气势和洒脱,颇有大家风范。有人说,翻过了最高的那座山,所有人都想听你的故事,刘灿国或许正处于这样的阶段。记者想了解他的过往,但他却更愿意谈及

    法人 2020年2期2020-03-06

  • 想象的限度
    酉故事集》中,“出走”行动几乎是所有小说人物的内在姿态,被“出走”的日常生活呈现为家园的失落与人际关系的溃败。日常生活丰富性的丧失使“出走”这一当代症候得以自证合法性,但无法逃离的自我又使“出走”最终无所归附,“出走”者精神上的热忱和“出走”指向的虚假形成悖论。“出走”的模式化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家人文想象的限度,但另一方面,这一书写最终指向的仍是弋舟在面向现实的写作中对先锋精神的延续。关键词: 《丁酉故事集》 日常 “出走” 先锋 限度《丁酉故事集》 以短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2期2020-02-21

  • 从“出走”到“回归”
    借觉慧毅然决然的出走显示的是巴金对于封建家庭的厌恶,然而在理智“出走”之下亦显示出巴金对于“家”的情感向往,《憩园》《寒夜》表现出的更多是作家在理想破灭后对于“回归”家园温情的向往。理智上对封建家族文化激烈否定,情感上又无法抵御它的深层诱惑,从“出走”到“回归”的态度转变,是巴金一生难以走出的精神困境。关键词:《家》 出走 回归 精神困境在巴金的写作生涯中,从早期的“激流三部曲”到后来四十年代的《寒夜》《憩园》,对于“家”这一传统母题的书写可以说包容了他所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10期2020-02-04

  • 黄绮珊发行EP专辑《出走》最新单曲《最爱》MV
    自选辑先导EP《出走》正式上线,EP专辑中黄绮珊重新演绎“私人典藏”的时代金曲,歌声中展现着音乐、爱、温暖、成长等元素在岁月中留给黄绮珊的蜕变和印记,也在讲述着小霞如何成长为黄绮珊的故事。EP《出走》中的曲目《最爱》MV也于近日同步上线,MV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黄绮珊情到深处自然落泪,定格成一幅动人的画面。此前,已经发布的专辑概念先行曲《别送我》引发了听众热议,勾起无数人乡情共鸣,大家在《别送我》中听到了久违的感动,听到了为梦离乡而闯荡的勇气和共鸣。从

    青年歌声 2020年1期2020-01-14

  • 五四“出走”主题在网络小说中的变奏
    ○张慧伦“出走”主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是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反抗吃人礼教而离家出走的行为,经由巴金等著名现代作家的文学加工,从社会热潮现象上升为宏大的启蒙话语,更进一步成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五四”以来新文学中有众多的“出走者”形象,例如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高觉慧、高淑英;胡适《终身大事》中的田亚梅;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刘贞贞等。纵观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男性角色是为冲破家庭的牢笼,或是因为家族

    文艺评论 2019年6期2019-09-28

  • 从霍比莫克的“出走”看美国印第安人的身份建构
    薛璇子摘 要:查尔德的小说《霍比莫克:以前的故事》中通过描写“欧洲白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间生育子女”这一禁忌话题,反映了十九世纪早期印第安民族面对种族歧视,白人文化霸权时的彷徨和痛苦,指出传统文化在印第安人自我身份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莉迪亚·玛利亚·查尔德;《霍比莫克:以前的故事》;身份建构自上世纪70年代点开始,印第安作家的作品相继出现,形成了“印第安文学复兴”时期。白人女作家莉迪亚·玛利亚·查尔德(1802-1880)在《霍比莫克:以前的故事》(

    高考·中 2019年9期2019-09-10

  • 黑山羊“出走”大别山
    李诗晨滚滚长江水,苍苍大别山。鄂、豫、皖三省相交之地,大别山绵延八百里,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了充足的雨水和温暖的气候,而从400米攀升至1700多米的地势造成的悬殊的海拔高度创造了多物种的生态乐园。山脚下,辽阔的杉木常青,形态各异的植物和中草药在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静默生长;随着海拔升高,气温渐低,松柏优美苍劲。放养的牛羊食林中百草,啜饮山涧泉水,野猪、果子狸满山乱跑,野兔、松鼠窸窣跳动,偶有穿山甲、水獭和小灵猫时隐时现。大别山之痛四季交叠,春华秋实。从英山主

    陆家嘴 2019年8期2019-09-10

  • 徘徊于“出走”与“留守”
    本地区,也很少会出走其他城市。这从个角度说明江南地区似乎对艺术家更具吸引力。中国美院与中央美院代表着 南北的艺术流派,而杭州作为中国美院的所在地,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培养性的生存土壤。毕业后的艺术家也喜欢聚集在中国美院附近或杭州郊区,因为相比其他地区而言,生存成本更适宜。与其他城市类似,江南地区的青年艺术家也同样面临边就业边创作的选择。但得益于江南区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从杭州出走的青年艺术家也活跃于南京、苏州、宁波等城市,相对而言,这里青年艺术家选择的机会多

    收藏·拍卖 2019年5期2019-07-31

  • 成长小说视阈下的《嘉莉妹妹》解读
    事模式:诱惑——出走——迷茫——考验——顿悟进行解读,探讨嘉莉如何从一个天真懵懂的女孩,最终成长为一位独立女性。由此,以全新的角度解读此小说,并为其它成长小说提供分析的新视点。关键词:成长小说;诱惑;出走;迷茫;考验;顿悟作者简介:程月(1992.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海外汉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11、引言在美国文学史中,不同时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2019-06-20

  • 出走”的历史文化名城
    是被遗忘。缘何“出走”?头顶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光鲜称号,有些城市太想打出这个招牌吸引游客,于是急功近利,在规划和建设中野蛮粗暴,大拆大建,使古城的历史气息淹没在毫无生气的钢筋水泥中;有的城市则把居民全都赶出历史文化街区,使这类街区失去原真性。据《南方周末》记者的报道,从几张谷歌地图就可以看见聊城这座千年古城在十年内的大变样:2006年,古城街巷纵横,保持旧有格局;2011年,一片废墟,几乎只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等几处完好的建筑;2017年,废墟上

    遵义 2019年11期2019-06-12

  • 沉默中的爆发:从成长小说解读《嘉莉妹妹》
    说 现实 诱惑 出走 顿悟 成长一.德莱塞及其作品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大都真实客观地反应了美国现实,同时也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小说《嘉莉妹妹》作为的莱塞的第一作品,因作品涉及的主题曾一度被禁止发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开始从多角度去分析这部小说。二.基于这部作品的分析学者围绕《嘉莉妹妹》有多重多样的分析: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分析女主人公的女性觉醒;从自然主义角度对女主人公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将《嘉莉妹妹》与国内外的作品对比,分

    文学教育 2019年2期2019-03-11

  • 论契诃夫后期小说中的“出走”母题
    221116)出走是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母题。在文艺学研究中“出走”的内涵比较宽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多义性决定的:“уход”一词可以表达不同的现象(流放、逃亡、出家、神秘的消失等),例如,克拉斯诺夫(В.Г.Краснов)把人物的终结和死亡,人物生活中的转折点,危机状态以及对新事物的预感称为出走[1](P101)。在文艺学中,一般意义上的出走可以这样理解:当人物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对现有生活不满时,便决定离家出走,更换职业,与熟悉的人断绝往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2-21

  • 论叶兆言小说的亲情书写
    选择毫无意义的“出走”;父亲在场儿女却依然沉迷于“寻父”的游戏;欲望撕裂禁忌通过“乱伦”向亲情社会宣战。叶兆言通过讲述一个个家庭故事,颠覆了传统的理想化亲情,暴露了亲情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变与脆弱。关键词:叶兆言 亲情 “出走” “寻父” “乱伦”中国是由一个个“亲情社会”组建而成的,里面包含着的骨肉之情、手足之情、天伦之乐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伦亲情。家族内部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天生就具有相濡以沫的血缘亲情。“血缘亲情是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最稳定,也是最能显示

    文学教育 2019年1期2019-01-10

  • 小镇青年作品中的小镇青年形象分析
    小镇青年;电影;出走;回归中图分类號:C913.4;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122-01对于小镇青年的研究之中,大多将之作为电影消费主力,因而带着一些大数据时代所特有的为附和的冷漠。本文对小镇青年的认知尽量消除消费社会的烙印,多一些对于小镇青年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的认识。一、出走与小镇青年的价值实现《后会无期》随着背景音乐“我们哪儿都不想去”结束,胡生伴着潮水声畅想着三个人离开的计划。出走就这样简单地开始,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8期2019-01-07

  • 出走”与“走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进程*
    乡、漂洋过海的“出走”。这种“出走”一开始就面临着“落叶归根”还是“落地生根”的人生选择,这种选择不只是出走者的个人命运,更往往是族群的共同前途。“落叶归根”既联系着中国人的传统心态和惯常人生,也与中国社会的变化密切相连;“落地生根”既产生于华人在“有来无回”的海外境遇中久居他乡的历史,也反映出海外华人社会在地化的成熟。所以,前者会有浓厚甚至鲜明的“中国性”,后者则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本土性”。海外华文文学从整体而言并不属于百年中国文学,而是海外各国以华人移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1-06

  • 从娜拉的人格发展试析娜拉出走的必然
    分析,特别是对其出走的原因分析,大多都从社会政治角度强调其客观意义。本文试以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来研究其出走的主观因素,并由此引发对女性独立意识教育的思考。关键词:娜拉 弗洛伊德 自我 本我 超我 出走女性权益 独立意识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是至今世界最熟知的女权主义和妇女争取解放的形象。娜拉是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典型。她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是她父亲的“玩偶”,结婚后她又是她丈夫的“玩偶”,她热爱生活,热爱她的父亲,丈夫和孩子。为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2018-09-03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出走”女性形象
    的女性开始觉醒,出走的娜拉在呐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便投身于未被文明完全开化的社会中。女性由家庭内部出走到公共区域,由乡村出走进入城市,但其并未获得真正的“自由”,反而走向堕落,这种现象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关键词:“出走”女性形象;堕落;现代性“出走的娜拉”在五四时期方兴未艾之际,鲁迅的演讲无疑是对方式社会上高涨革命情绪的冷静反思,他一语中的指出:娜拉出走之后,不是回来就是堕落。究其根源皆因经济所束缚,“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无论是东方亦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2018-07-13

  • 分析《橡树路》中主要人物的精神历程
    择一而再再而三地出走和背叛,走入大山,走进人民,他们的精神历程有别于父辈,他们想要找到一条真正契合自己时代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关键词:《橡树路》 精神历程 出走 背叛《橡树路》主要写了四个(组)人的出走:一是昔日“橡树路上的王子”庄周,二是吕擎的导师许艮教授,三是高校里的吕擎、余泽、阳子等人,四是离开研究所进入杂志社的宁伽。这些人中除了许艮教授比较年长,其余都正处在人生黄金时代的青壮年,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很不凑巧地生在了两个时代的接缝上”,他们的命运“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5期2018-07-08

  • 《北京人》愫方形象谈
    方 忍耐 无私 出走话剧《北京人》是曹禺早期的代表性作品,是曹禺创作历程的一座高峰。曹禺的话剧《北京人》讲述的是三十年代北平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曾家的故事。剧作以曾家的经济衰落为全剧矛盾冲突的线索,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剧中塑造了众多受封建制度压迫和封建思想束缚的人物,如自私顽固的曾皓,狠毒刻薄的曾思懿,懦弱无能的曾文清,忍受顺从的愫方等等。在这些人物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愫方,她博得了读者和观众最多量的同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3期2018-07-07

  • “屋子里的天使”的反叛
    文学作品中“娜拉出走”的故事层出不穷,“女性出走”成为新的文学想象,是女性摆脱传统束缚、追求女性独立自主与个性解放的反抗利器。陈谦笔下的“出走”有的沿袭着现代文学中女性解放的传统,有的则生发出了新的变化,但陈谦小说《望断南飞雁》中南雁的“出走”基本上了沿袭了现代文学中女性出走的脉络,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对传统男权思想的反抗。关键词:出走 主体 反抗 家庭主妇“屋子里的天使”是19世纪西方长期以来男性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纯洁金娃娃”,从弥尔顿“圣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4期2018-05-08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的继承与创新
    文将以民族舞蹈《出走》为例,就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创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之间关系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挖掘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历史与未来做出较为客观的分析。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继承;创新;《出走》前言:舞蹈作为感性的艺术,需要编导在传统风格性得到前言:舞蹈作为感性的艺术,需要编导在传統风格性得到传承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在民间舞中,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民族风格是民间舞蹈的特征,而在创作中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方式来处理是展现创新,本文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2018-04-04

  • 从作品《出走》看蒙古族舞蹈的风格传承
    :蒙古族舞蹈;《出走》;风格传承一、作品《出走》的剧目分析蒙古族双人舞《出走》这部优秀的作品,是这部作品的编导万玛尖措根据家乡父辈外出闯荡的经历以及多年漂泊、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为灵感而创作,情绪自此而酝酿发酵,兄弟二人即将离开这片给予他们生命和爱抚的大草原,外出打拼,离别的乡愁萦绕在两兄弟心头,一个和面对家乡跪倒在地满目愁思一个背对家乡拼命克制思乡的忧伤,但为了男儿志在四方的理想,这种内心矛盾的纠葛,在欲走欲留、欲去欲还之间,以情绪带动拉扯对抗产生的各种动

    神州·中旬刊 2018年3期2018-03-30

  • 出走”与“归来”的二元困境
    鸣摘 要:“娜拉出走”这一话题自从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后,一直是作家笔下热衷表达的话题,并由此形成了百年新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母题。本文以鲁迅、丁玲、巴金等作家笔下的子君、莎菲、曾树生为例,探析现代作家表达“娜拉出走”母题的不同策略和立场,通过“出走”这一母题,分析现代女性解放历程的演变以及这些经典女性形象所具有的复杂历史内涵。关键词:现代作家 出走 母题 女性“娜拉走后怎样”这个世纪命题源于鲁迅1923年12月26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文藝会讲。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3期2018-03-22

  • 浅析舞蹈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以双人舞《出走》为例
    者思考的。2 《出走》——舞蹈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结合的代表作品2.1 蒙古族传统舞蹈语汇与现代舞的创新融合。男子双人舞《出走》,是表现一对兄弟在即将离别故土外出闯荡时,对故乡的不舍,留恋,与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向往,这两种情绪的激烈挣扎。是留下来,守护生他养他的故乡,还是作为男子汉勇敢的走出去,经历风雨,这种内心的矛盾纠葛造就了这个作品最大的闪光点。编导万马尖措自小远离故土,多年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他大胆创新,运用了蒙古族传统语汇与现代舞相结

    西部皮革 2018年10期2018-02-15

  • 悖论、危机与转型
    中本身所具有的“出走”与“返乡”的悖论也是这种两极化倾向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处于王朔创作转折点的小说《看上去很美》为切入点,来具体探讨为什么我们认为王朔的小说中贯穿着这样一种“出走”与“返乡”的悖论,以及这一悖论背后自我认同的危机,并以此试图对王朔20世纪90年代精神危机的爆发以及后期创作转型的原因做出解释。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一自我认同的危机,实际上也是当代文学从“共名”走向“无名”、从“启蒙”走向“多元”的转型期所共同遭遇的,如何为当代文学寻找到自我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1期2018-01-25

  • 论苏童小说“出走”母题的悖论
    易见的母题就是“出走”或者说“逃亡”。自《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开始,到茅盾文学奖的奖作品《黄雀记》,这一母题一直或鲜明或隐喻地贯穿于苏童小说的创作。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他几部经典作品的分析探讨,揭示“出走”或“逃亡”母题的悖论——出走本身其实是有意味的表象的出走,而人物在精神层面上从未出走,或者说他的所谓出走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其实是回归。关键词:苏童;出走;回归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003-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1期2018-01-05

  • 企业EAP服务:留住员工“出走”的心
    史佩绮现代企业:靠什么留住员工?现代企业发展与什么有关?有人说是管理者,有人说是人才,也有人说是市场。在这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却最容易被忽视,这便是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为什么说当下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需要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随着时间的变化,过去经典的企业手段正在失效。比如说,目前企业遇到的“用工荒”问题。曾不止一家企业的管理者告诉我,即使给出丰厚的待遇,甚至期权和股票,却仍然留不住核心人才。而在留下来的职工中,职业倦怠、凝聚力涣散

    心理与健康 2017年10期2017-10-21

  • 谈聋生出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张颖摘 要:聋生出走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摆在聋校教育和管理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与分析,并针对造成问题的因素采取了一定的教育措施。关键词:聋生;出走;因素;教育措施近年来,特教学校聋生出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联络方式的便捷与先进,聋生出走亦愈演愈烈。聋生出走事件对家庭、学校的教育产生的影响之大,不得不引起一些学校与家长对这类事件的重新思考与定位。要真正解决聋校学生出走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真正发现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