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德,汪永洲,李国梅,牛永娟,贺顺忠
(1.玉树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玉树815099;2.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815300;3.玉树州草原工作站,青海玉树815099)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和著名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分布着大面积的雪山、冰川、高寒湿地及独特的高寒动植物资源,是世界独特的生物基因种质资源生态圈之一,作为北半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启动区和调节区,该区对我国东部、西南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巨大影响[1]。该区的植被以湿地和草甸类型为主,在水源涵养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巨大的生态功能[2]。高寒草地是发展高原草食家畜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但由于缺乏高原家畜基础研究之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放牧饲养管理技术,经营观念落后,造成饲养头数无序增长,畜群结构极不合理,对草地的压力逐年增加,引起草地超载过牧,并呈逐年加快的趋势[3]。在草场资源和畜群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仅依靠实现正确的畜群结构搭配,就可以提高该草场的畜群的生产能力[4-7]。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核心区,草地畜牧业是玉树州的主导产业,也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牲畜则是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摸清家畜饲养状况,了解畜群结构,对调整畜群结构,合理组群,减少非生产性物的耗损,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减轻冷季草场放牧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准确掌握全州家畜饲养现状,给全州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对畜群畜种结构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对策分析。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平均海拔在4 200 m 以上。地理位置大致介于东经89°27′~97°39′,北纬31°45′~36°10′,北与该省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相连,西北角与新疆的巴音郭楞自治州接壤,东与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邻,西南与西藏昌都专区和那曲专区交界。自治州东西最长738km,南北最宽处406km,土地总面积26.7×104km2(包括海西州代管的唐古拉山乡6.4×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7.2%。现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6 县,共10镇,35乡,257个村(牧)委会,牧业总人口为28.31×104人。玉树州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兼营的地区。年降雨量520 mm 左右。年平均气温为0.0 ℃,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60%。现有草场1.4×107hm2,其中可利用草场1.13×107hm2,以高原草旬草场为主,饲养家畜以高原型牦牛为主,藏系绵羊为辅,均为家庭饲养方式,终年混群放牧,无补饲条件。
以每县不少于3个乡(镇),每乡(镇)不少于2个村,每村不少于5户的抽样原则,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全州畜种畜群结构进行了调查。
饲养户数(牦牛、藏羊、兼养)、人口数、家畜(畜种、年龄、性别)数,对户均、人均饲养家畜数,各年龄层、各性别家畜比例进行统计,对全州饲养牲畜量及草地承载量进行推算。
全州各县养殖家畜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玉树州家畜养殖情况调查统计表Table 1 The statistics of livestock in Yushu
表2 玉树州各畜种在畜群中的养殖比例Table 2 The farming proportion of each variety in Yushu state
对玉树藏族自治州6县557户牧户进行了草食家畜养殖情况入户调查,涉及人口3260 人,牦牛34407头,藏羊11557 只,马522 匹;畜群中牦牛比例最高为74.02%,其次为藏羊占24.86%,马1.12%;全州养羊户占总养殖户数29.62%;户均养殖牦牛61.77头/户,人均养殖牦牛10.55头/人。
玉树州各年龄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如表3 所示。0.5岁、1.5岁、2.5岁、3.5岁的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分别为17.47%、13.32%、13.73%、13.18%,成年牦牛占的比例最大,为42.40%。
由表4可知,母牛比例为58.09%;全州能繁殖母牛比例为34.66%;0.5岁、1.5岁、2.5岁、3.5岁的母牦牛在畜群中占的比例分别为9.06%、7.04%、7.33%、7.12%。由表5可知,种公牦牛比例为3.01%;0.5岁、1.5岁、2.5岁、3.5岁的公牦牛在畜群中分别占8.41%、6.33%、6.44%、6.19%,4岁以上去势公牦牛比例高达11.53%。
表4 玉树州各年龄母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Table 4 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Yak of different ages in livestock population in Yushu state%
表5 玉树州各年龄公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Table 5 The proportion of male Yak of different ages in livestock population in Yushu%
由表6 可知,全州藏羊养殖户约占29.62%(165/557),户均养殖养羊头数为70(32.4~107.5)只/户,适繁母羊总数的39.09% (27.03% ~48.03%),当年繁殖羔羊占群体数的23.55%,2岁育成羊占群体数的21.06%,成年羊占55.39%,适龄母羊繁殖成活率60.29%。
安排合理的畜群畜种结构,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的前提。本次调查取样随机、逐户逐头对照记录、数据准确,覆盖面广、涉及人口达全州农牧业总人口的1.15%,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人均养殖牦牛10.55头,根据《玉树州2012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和本次调查结果推算,玉树州饲养牦牛总数应该在300万头以上,这与统计数字相去甚远。牲畜基数不实,导致政府决策失当家畜承包到户后,牧民为发展私有经济,大量发展家畜数量,对其数量难以准确掌握,再加上统计方法传统官僚,导致长期以来统计数字与实际家畜数量(免疫数)严重失调,有的地方两者相差一倍以上,使政府部门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
养羊户所占比例仅为29.62%,其中杂多县只有1.69%,在牦牛饲养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藏羊饲养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家畜品种趋向单一化。这是因为近几年冬虫夏草价格暴涨,冬虫夏草主产区牧民收入增加,生活上对畜牧业,特别是周转快的养羊业的依赖程度降低,加上实施牧区强制义务教育以来,传统上的牧羊群体--未成年人上学后出现劳动力不足;再加上狼害、狗害,藏羊在产羔季节需要整日跟群放牧等比牦牛的养殖成本高等原因,导致全州藏羊养殖量锐减,牦牛饲养量增加。现虽马匹的骑乘作用减弱,但马匹的饲养面宽量大,对草地造成较大压力,不过对玉树马保种有利。
母牦牛繁殖能力低下母畜比例低,是牦牛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1)高原牦牛冬春缺乏饲草料,几乎无补饲条件,形成波形曲线生长,导致晚熟,使育成牛比例大;(2)在游牧转圈需要减少,多用小型机械代替驮牛的条件下,驮牛比例仍然很大,这是牧民习惯以家畜的饲养量来比贫富而不计出栏收入,惜售思想严重;(3)人犊争乳,导致犊牛生长发育迟缓,不能按时出栏,非生产性公犊占有较大比例;(4)由于繁殖母牦牛饲草不足,营养状况差,很难按时发情受配,导致繁殖能力低下,4 岁才开始配种,一般2年1胎甚至以下,繁殖能力极低,有一半母牦牛可称为“非生产畜”,最终导致了长寿畜多、周转慢、效益低、大量的非生产牦牛使草畜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导致了草场与牦牛双方的退化。
牧民惜售思想严重,由于三江源地区基本上属于全民信教区,藏传佛教的影响深远,牧民有放生习俗,对牲畜,特别是3岁以下育成牦牛不宰杀、不出栏,故饲养有大量只消耗草地资源而没有经济效益的“长寿畜”。
提高家畜基数的准确性,改进农牧统计制度方法和数据采集处理手段,以提高农牧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升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
加速畜群周转。适当发展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藏羊,防止畜种过分单一化,遵循“宜牛则牛,宜羊则羊”的发展原则,经济收入上不过分依赖靠炒作而使价格暴涨的冬虫夏草。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控制家畜总数的前提下,提高适龄母畜比例,根据不同畜种的繁育特性,合理确定畜群内部基础母畜、后备母畜和种公畜比例,加大出栏,形成母畜比重高、总增高、周转快、持续发展的畜群结构。除保留必需的非生产性牲畜外,提前出售多余或过剩的牲畜,推广牦牛犊牛培育、选育技术,加大超龄牛淘汰率,逐步提高牦牛群中的母畜比例。
加速牛群周转,采取淘汰常年不孕、奶量少的母牦牛,预防净化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加强放牧管理,通过一年生、多年生牧草生产基地的建制,推广牦牛补饲技术,保障生产母牛孕期营养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母牦牛的繁殖率,加速牛群周转。
引导牧民转变生产经营观念。推广“东繁西育”,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的饲养方式,先将幼龄牦牛转移到有舍饲条件的东部农业区饲养育肥出栏,增加牧业收入,减少与藏传佛教的直接冲突。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逐步推广犊牛半哺乳培育技术至全哺乳培育技术,让犊牛采食应有的或足够的乳汁量,满足犊牛的生长的生理需求,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增强犊牛体质,加大对犊牛及周岁牛的育肥力度和出售力度,提倡秋季育肥出栏,加快牛群周转。
改善牦牛饲养条件。在夏季开展圈窝种草,开展燕麦和豌豆混播等选择一些具有优良适应性、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高的牧草进行种植。收割、贮备青干草以备冬春季节因饲草匮乏,造成春乏损亡。加大对草场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牦牛暖棚的合理利用,减少漫长冬季由于御寒而造成的体能消耗。
[1]王启基,来德珍,景增春,等.三江源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31-37.
[2]赵新全,周华坤.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社会,2005,20(6):471-476.
[3]马玉寿,郎百宁,王启基.“黑土型”退化草地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草业科学,1999,16(2):5-8.
[4]董 全,皮南林,许新谊,等.海北藏系绵羊种群结构及其出栏方案最优化的探讨[J].生态学报,1984,4(2):188-197.
[5]毛学荣.欧拉型藏羊畜群结构调整及最优畜群结构确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9):57-58.
[6]肖天放,林德音,刘贵星.贵州人工草场黄牛种群结构优化研究[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6,15(2):32-36.
[7]肖天放.贵州高原人工草地绵羊畜群结构的研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26(4):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