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番鸭高产优质专门化品系的选育研究

2014-01-21 01:16辛清武郑嫩珠缪中纬朱志明刘凤辉
家畜生态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羽色产蛋量均匀度

辛清武,郑嫩珠*,缪中纬,朱志明,陈 晖,刘凤辉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2.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畜牧站,福建莆田351100)

黑番鸭属于番鸭品种,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据史料记载,270年前就被引入福建饲养,经过近300年风土驯化和选育,已经成为优良地方瘦肉型鸭种,主要分布于闽南、闽东等地区[1]。黑番鸭具有耐旱、耐粗、省料、适应性强、瘦肉率高、营养丰富、肉质好,肉味鲜美且具野禽风味等优点,被视为强力滋补的珍禽。近年随着人们对食品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高品质水禽肉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主流,富有原始森林野禽之风味的黑番鸭具有独特的肉质特色,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养殖前景较好[2]。

虽然目前该省本土黑番鸭体型小,生长速度慢,而且就巢性强,导致产蛋量低,年产蛋90~110枚,养殖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黑番鸭的生产发展[2]。为改良本土黑番鸭的生长性能,鸭农在进行黑番鸭生产的过程中,引入法国白番鸭盲目杂交,自留自繁父母代种鸭,缺乏系统选育,导致市场品种资源混乱,种质资源退化。父母代种鸭种用价值不高,产蛋量少,种鸭体型、性能参差不齐;生产的商品鸭大小和羽色严重分离、均匀度差,从而影响黑番鸭生产潜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科学评估“品种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5%”,没有经过选育和规范的品种自繁生产父母代至少有15%的经济损失[3]。为此,本研究以现有的黑番鸭群体为育种素材,采用现代育种方法选育遗传性能稳定、黑羽率高、产蛋性能好、群体整齐一致且后代生长速度较快的黑番鸭新品系,改变我省现有黑番鸭的生产状况,提高生产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8年2月,分别从法国白番鸭R91中选出喙上布满黑点、头上大黑斑且发育良好的公番鸭15只和从莆田泉发种禽开发有限公司保存多年的黑番鸭(古田黑番鸭♀与法国黑白花番鸭R31分离的黑番鸭♂杂交选育而成)群体中选出健康、发育良好的母黑番鸭450只,建立育种基础群。基础群的黑番鸭外貌清秀且具有典型的福建黑番鸭特征--喙粉红带黑点、黑脚、黑羽(墨绿光泽且翅膀四点白)。父本番鸭R91由法国引进,体型大、生长速度快,是用于黑番鸭新品系育种的优良素材。

1.2 选育方法

利用某种禽开发公司的黑番鸭群为母本,与法国白番鸭杂交,再经多代横交逐步固定黑番鸭羽色;在羽色选育的基础上,利用家系和个体选择相结合法对产蛋量、群体均匀度进行世代选育,经逐代选择与淘汰,培育出遗传性能稳定、黑羽率高、产蛋性能好、群体整齐一致且后代生长速度较快的黑番鸭高产优质专门化品系,提高黑番鸭养殖效益。

具体方法:第一世代、第二世代主要开展羽色选育,群体均随机配种。零世代种鸭群按1♂∶30♀进行人工授精,第一世代种鸭群按1♂∶5♀自然交配,随机组建配种群,种蛋孵化出雏,对雏鸭羽色进行判别测定,挑选出羽色全黑的健雏作为核心群留种进行饲养;至10周龄再次选出羽色全黑的个体继续培育;至产蛋高峰期最后选留羽色全黑且发育良好种鸭作为亲本核心群,繁衍新世代。

从第三世代开始,除开展羽色选育外,重点开展产蛋量和群体均匀度的选育。因此,每世代种鸭群按1♂∶5♀性比组建36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其中每家系1只公鸭),避开亲缘关系,种蛋系谱孵化出雏,出壳时对雏鸭羽色进行判别测定,挑选出羽色全黑的健雏,并按系谱戴上翅号,作为育种核心群;至10周龄进行个体选择和称重,首先淘汰羽色不黑的个体,再按留种率选出体重中上的个体继续培育,公母鸭选择压分别为30%和50%;至180日龄淘汰羽色不黑、生长发育不良和体型外貌不合格的个体,开产后做家系产蛋记录。母鸭根据300日龄产蛋量、开产日龄和300日龄平均蛋重,利用综合指数法选出综合成绩前50%的家系内羽色全黑且发育良好的个体180只作为亲本核心群;公鸭按综合成绩前30%的家系选留36只羽色全黑且发育良好的个体(另外还预留综合成绩前50%的家系36只公鸭备用)。选留的36只公鸭和180只母鸭,避免近亲繁殖,按1♂∶5♀性比重新组建36个家系,繁衍新世代。这样逐代测定、选择、繁殖,循环进行,经过若干世代的选择而培育出羽色黑、产蛋性能好、群体均匀整齐的黑番鸭新品系。综合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Wi为各性状的经济重要性,即加权系数;为各性状的遗传力;Pi为各性状的表型值;ˉP 为各性状的群体平均值。

表1 黑番鸭新品系各性状的选择参数Table 1 The trait parameter for selection of new strain of black Muscovy duck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番鸭羽色选育研究

2.1.1 羽色分级标准与选种尺度 本研究主要目标是选择黑羽性状,其次在世代选育过程中也淘汰体重偏小、体况弱、开产太晚的鸭只。每世代均选留本世代羽色全黑即1级的种鸭作为繁殖下一世代的亲本核心群。羽色分级说明详见表2。

表2 羽色分级和评分标准Table 2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of duckling plumage

2.1.2 羽色选育的世代进展 本研究从2008年2月开始建立基础群,并进行世代选育。表3为历代黑番鸭新品系黑羽率的选择进展结果,F1-F5代羽色1 级雏鸭的黑羽率分别为17.05%、43.98%、63.67%、80.31%、89.64%,1-2级雏鸭的黑羽率分别为42.23%、76.34%、90.19%、97.57%、99.46%,选育进展明显。

2.1.3 羽色选育的实现遗传力 以表4中各世代各级羽色百分率分别乘以评分值,所得结果为该世代羽色评分的平均值,留种群与选育群羽色评分的平均值之差为选择差,上下世代羽色评分的平均值之差为选择反应[4-5],如表4所示。估测各世代平均实现遗传力为0.5222。

2.1.4 世代测定数量与选种率 表5为历代雏鸭测定数、留种数和留种率。历代用于测定羽色的雏鸭数量多,平均每只母本种鸭判别的后裔数约在12~14只,众多的测定数量保证了选择的可靠性。历代种用公母鸭留种率很低,均在10%以下,低的留种率有效地加大了各性状选择的进展速度。

表3 黑番鸭新品系历代黑羽率选择进展Table 3 Black plumage selection progress of new strain over years

表4 历代羽色评分平均值、选择差和选择反应Table 4 The average score,selection difference and selection response of plumage color grade over years

2.2 黑番鸭群体均匀度选育的世代进展

本研究以70日龄体重个体选择为主,结合180日龄体重选择,选育群体均匀度。结果如表6所示。F1-F3代70日龄公鸭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37%、8.78%、6.54%,母鸭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52%、10.33%、7.49%。70日龄与180日龄F3代公母鸭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F1代(P<0.01)。核心群种鸭180日龄体重可达到♂(4.34±0.29)kg、♀(2.47±0.18)kg,体重较大。

表5 历代种鸭测定数和选留率Table 5 The determination number and selection rate over years

表6 黑番鸭群体均匀度世代选育进展Table 6 The population evenness of generation breeding progress of black Muscovy duck

2.3 黑番鸭300日龄产蛋量选育的世代进展

黑番鸭产蛋量的时代选育进展如表7所示,黑番鸭F3代300日龄入舍鸭的产蛋量、开产体重均极显著高于F1代(P<0.01);F3代黑番鸭的开产日龄极显著早于F1代(P<0.01);经过3 个世代的选育,黑番鸭300日龄的平均蛋重各世代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7 黑番鸭产蛋量世代选育进展Table 7 The generation breeding of black Muscovy duck′s egg production

3 讨论与小结

黑羽为黑番鸭区别于白番鸭的重要标记。本研究通过家系和个体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经5年4个世代的选育,群体呈现出以黑羽为主的基调。特别是1~2级的雏鸭黑羽率从42.23%提高到99.46%,而3级以下从57.77%大幅度下降至0.54%。2012年世代群体中1 级雏鸭占89.64%、2 级雏鸭占9.82%、3级雏鸭只有0.54%,4级雏鸭消失,表明黑番鸭新品系羽色选育进展极其显著。黑番鸭新品系羽色评分平均值从5.5790提高到9.7712,提高了75.14%,平均实现遗传力为0.5222,表明了黑番鸭新品系羽色选育进展速度快,效果好。

均匀度是指鸭群中每只鸭体重大小的均匀度,体重的遗传力较高,且与早期生长速度呈强正相关[6-9]。本研究中,经3个世代选育,黑番鸭新品系选育群公母鸭70日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从12.37%和14.52%下降到6.54%、7.49%,群体变异系数下降了6~7个百分点;180日龄体重世代间变化趋势与70日龄一致。黑番鸭经选育后,核心群的体重趋向整齐均匀,这与林上槐[10]的研究结果一致。

产蛋量由多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大,遗传力低,个体选择无效,一般采用家系选择[8,10-11]。本研究采用闭锁群体家系选育法,以300日龄产蛋量为主,结合开产日龄和300日龄蛋重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选择优良家系,作为留种核心群,避开近亲繁殖,重新组建36个家系进行配种,繁衍新世代。经过3个世代的家系选育,300日龄产蛋量由65.37枚提高到74.51 枚,选育进展极显著;开产日龄从189.78d提早到182.25d,提早7.53d,提早幅度明显;300日龄蛋重由原来的79.23g至80.05g,提高幅度较小。由此表明,利用家系综合选择法能够有效地加快产蛋量世代的选育进展。这与申杰等[11]利用家系综合选择法对蛋用鹌鹑栗羽系的选育及逯岩等[13]利用家系综合选择法对“鲁禽99”母系鸡培育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经过近五年的选育,本研究初步完成了黑番鸭高产优质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并建立了相应的选育技术路线,为今后我国各地区开展黑番鸭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编写组.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5.

[2]辛清武,郑嫩珠,缪中纬,等.黑番鸭VIPR-1基因的克隆与多态性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3,28(1):5-8.

[3]余 斌,严华祥.我国优质肉鸡品种发展新趋势--中国优质肉鸡品种规范化时代已经到来[J].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1):6-8.

[4]陈 晖,檀俊秩,刘玉涛,等.半番鸭白色羽毛性状的选择及其效应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00,31(5):406-410.

[5]郑嫩珠,庄晓东,陈 晖,等.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喙色、脚色和羽色性状选育[J].中国家禽,2010,32(23):30-32.

[6]杜晓惠,邱详聘.白丝羽乌骨鸡的选育进展与冠型效应[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20(3):189-191.

[7]倪建平,周震祥,顾彩菊,等.高繁殖力石歧杂鸡新品系选育[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28(6):518-522.

[8]刘 臣,金香淑,刘革新,等.吉林地方芦花鸡的选育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6):46-48.

[9]金四华,赵卫平,刘 驰,等.皖江黄鸡配套系主要性状选育进展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8):27-28.

[10]林上槐,李海峰,阮美英,等.黑番鸭选育等级评分方程初探[J].中国畜禽种业,2009(7):121-125.

[11]申 杰,杜金平,皮劲松,等.蛋用鹌鹑栗羽系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 641-13 642,13645.

[12]孙 凤,王丽辉,张永胜.提高籽鹅产蛋量的研究[J].饲料博览,2007(1):44-45.

[13]逯 岩,王传强,孙树清,等.优质肉鸡“鲁禽99”母系鸡的培育[J].山东家禽,2000(2):2-4.

猜你喜欢
羽色产蛋量均匀度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不同羽色鸡种ASIP基因SNP位点筛选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番鸭羽色与产肉性状的观测研究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浅议影响蛋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日粮补充甘油和卵磷脂对褐壳蛋鸡产蛋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矮小型鸡三种羽色类型体型性状和产蛋性能的研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愈创维林那敏片的含量和含量均匀度
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的含量均匀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