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妙珍
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性,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真是一语中的,指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作文。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课标这一教学观念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积累是写作的源头
没有积累的学生写起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倍觉填充之物平淡乏味,难免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语言是妙笔生花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积累精彩词句,夯实语言底蕴,丰富语言,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几年来,通过让学生每天看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摘录优美词句、片段,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有的声情并茂地朗读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美文,情动辞发,仿如身临其境;有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有的说说描写春天等事物的精妙词句,与同学共勉。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从词句精妙、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使学生不仅能欣赏美文,吸取语言精华,而且作文的技法也能在阅读中积累,运用,潜移默化。学生收集交流精妙词句、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积累的过程,也是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积淀情感的过程。学生摘录欣赏交流精语妙言的过程是一个隐形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日积月累,他们的语感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邃,对文章就理解得越透,对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写起文章就得心应手。
二、感悟是写作的活水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学生的习作内容大多是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见闻、认识和感想,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是万花筒,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明亮的双眸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品味酸甜苦辣,感悟喜怒哀乐,发现世界的神奇变化,捕捉生活中朵朵浪花,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以满腔的热情观察、体验生活,把习作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生活的情境,扩宽学生学习的范围,如带学生去调查大南河污染情况等,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真实的社会,走向纯朴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用自己的心灵触摸、体验生活。如对一场春雨,学生就有所感悟:“天下着牛毛细雨,落在头上是那样的舒适。可造成交通不便,一些人破口大骂道‘这该死的雨。当我听到这些话,我真想为雨申冤,替他打抱不平。在初春来临之际,是它唤醒了万物,使万物得到滋润,它是那样的轻与细,让人感到一阵阵凉意。雨过后,扑鼻而来的是泥土与小草的清香,那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呀!为此,我们应该赞春雨,正如杜甫写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活是有情的,让学生走进由“情”编织的世界,从平凡的人和事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即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如在一节体育课上有些学生发现一只小鸟被个别男同学不小心弄死了,他们伤心得哭了。你听听:
“小鸟也有生命的呀!她死了,它的父亲也会伤心,它的母亲也会哭泣。你们可曾想过:小鸟是我们的好伙伴,每天清晨,是它陪伴我们上学去,是它带给我们悠扬的歌声,带给我们欢乐……你们可曾知道,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可耻的,是可恨的。一条弱小的生命轻而易举地消失在你的手上,你忍心吗?你内疚吗?你是冷血的吗?你有看见的鸟儿正在周围盘旋着,为小鸟鸣不平,诉说着它那悲惨的命运吗?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请同学献出爱心,保护鸟儿,让我们与动物和谐地生活在美好的世界吧。”
只要长期坚持引导学生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感悟,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言可议,大脑中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写作的“活水”,习作才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三、随笔是写作的体验
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随笔正是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平台。每天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摘录的好词佳句写一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最想倾诉的话,在生活中体验最深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利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学生不但没有写作的压抑,反而有一种一吐而快的感觉。此外,通过评选“每日之星”“每周之星”“每月之星”进行表扬奖励,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乐趣。一个学期的实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随笔——学生习作提升的平台
随笔让学生积累的丰富的语言和生活素材有了用武之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允许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大珠”“小珠”都绽放光彩。这些“大珠”“小珠”都凝聚着学生的情:“老师,你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我们忘不了;你对我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我们更是永远难忘。忘不了与我们在活动课上进行跳绳比赛时,您那精神抖擞的身影;忘不了同学受伤时,您那焦急神情;忘不了春游时,您那欢快的笑容;忘不了您批改作业那专注的神态;忘不了……”“当我翻开那本记载着我的喜怒哀乐的随笔,我的思绪飞到了那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日子。不知不觉间,我写了六十九篇随笔,六十九个故事,六十九个美好的童年回忆。随笔像一个大舞台,任凭同学们倾诉心中的梦,心里的话。这时我多么佩服语文老师,是她,是她给我们创造了这样既能提高我们写作水平,又能记载我们生活实录的平台。”
通过这样的表达和交流,学生在一篇篇随笔中感叹语言的精彩,情感的丰盈,情谊的深厚,师生的和谐,无不一一烙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2.随笔——学生心灵洗礼的平台
随笔不但是学生练笔的平台,而且是学生人格教育的载体。每一篇随笔都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载体 ,那一行行、一段段文字无处不隐含着学生的思想、灵魂,教师可以透过随笔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要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了解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某种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及时采取谈心、沟通等方式,矫正学生的一些人格上的不良适应、人格双重倾向问题,以防患于未然,这也成为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渠道。
如一次有个学生带来买书的七十二元钱不见了。很多同学就这件事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一个同学说:“……我默默地想:会是谁呢?谁当了一回小偷?偷了七十二元钱,为的是钱,是漂亮的衣服;是可爱的头饰,还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仅仅七十二元钱就轻而易举地蒙蔽了一颗本来是无价之宝,无可替代的良心。把钱交出来吧,赎回自己的良心,还自己一颗洁净的心灵吧。”另一个满脸怒气的同学登台说:“……我愤怒,为何怀疑我?是因为我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吗?为何用那种眼神来看我,你们真的不能敞开胸怀来对待一个人吗?为何抱有偏见对待一个人呢?我更恨透偷钱的人,因为她令我和同学之间隔了一道防护门,让我替她背黑锅。那个人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毁了同学之间真诚的情谊。我劝你早日把钱还给同学。同学之间的情谊,你的良心就值这几块钱吗?”听着这些同学的倾诉,同学们有的神情凝重,有的露出歉疚、自责的神情,有的悔恨的神情,有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这样教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写随笔已成为我和学生聊天的园地。在这里,我们心与心碰撞,情与情交流。许多无法说出的秘密在这里揭开;无法倾诉的心里话在这里一一道出;许多解不开的疙瘩,在这里迎刃而解。
我很庆幸有这么个小园地,它让我如痴如醉。在这片园地里,我精耕细作,尽心培育幼苗。有许多迷途的羔羊,在这片园地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找回了自信,从而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同时,学生通过写随笔,积累了知识,锻炼了写作;我也从这片小园地里获得了友情,获得了信任。
事实证明,在写作教学中,悟出一条写作之路:只要有读的积累,生活素材的积累,就能写好作文。也就是要多读,读出成效,读有收获;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悟出人生真谛;多写,写后要读,读得别人能“懂”。所以,持之以恒地进行读写结合,体验生活,才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佳途径。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