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语言文字能力

2014-01-21 15:09黄小川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4年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教师应笔者

黄小川

语文教学的宗旨到底是什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语文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性质作出的明确定位,并着重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该课程的关键内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集中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进而表明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构建。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本身承载着各种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形式多样。那么,怎样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树立“教语文”的意识,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中,增强自己的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语言文字训练的现状

自新课改实施后,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繁荣的背后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语言文字训练的淡化。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不少教师片面地追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关于语言训练方面的教学却大幅度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这样,学生老老实实地学词写字的机会就更少了,课堂上抽出时间开展默读、复述、背诵等语言训练的活动也更少了。课堂上即便有语言文字训练,也是更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造成了训练难以到位。此外,学生在练习说、写时,往往只是内容的反馈,忽视了语言的形式,同时,训练时间往往很短,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这就导致了语言教学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日益淡化。

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意义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通过语文能力的训练,学生才能增加语文知识,丰富思想文化内涵,获得审美陶冶。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学生只有亲自练习、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通过语言的运用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这正是学习母语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语言学习的相关规律,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做到眼看、口读、心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定会大增。

三、阅读教学中开展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

1.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少文章的语句优美、描写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仔细品味词句,引导他们学会欣赏汉语言中蕴藏的文字之美。

(1)领略用词的准确性。在人教版第四册《葡萄沟》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对比“一个”与“一个个”及“一大串”与“一大串一大串”的区别,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葡萄树与葡萄果的数量之多。另外,对比“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明白两个词语的区别,使学生体会到了一串串葡萄的美。又如在《丰碑》一课中,有一处描述:“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笔者适时提出问题:“若将句子的‘满与‘十分去掉,大家觉得好不好?为什么?”学生通过阅读对比,体会到了若将这两个程度副词去掉,效果会大打折扣,不能突显出人物的自我牺牲精神。

(2)体会修辞的巧妙性。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语言文字表现出一定的审美效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品味修辞运用的巧妙性。如在《丰碑》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笔者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对比修改后的句子:“他红着眼睛,样子十分可怕。”经过反复的品读,学生们都认为前一句效果更好。为什么呢?因为作者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将军失去战友时悲愤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如同一头发怒的豹子,红着眼、瞪着眼,大声吼着。语文教材中有大量优美的句式,人物语言也极富个性,表达的思想感情常常含而不露,令人深思。语文教师必须多引导小学生对优秀文章的词、句、段进行品读,领略我们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2.重点抓好阅读教学中的三个环节

(1)找准训练点,强调针对性。首先,教师应在备课时,结合教学目标,找准训练点,并以此精心设计训练方案。有时,找好训练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训练效果也会更好。比如,在学习《月光曲》时,当贝多芬走进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下来,屋内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笔者提出问题:“兄妹俩对话的最后一句中,妹妹所说的‘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待学生回答完毕后,笔者接着让学生找一找:“‘随便说说是指妹妹所说的哪句话?你觉得这是盲姑娘‘随便说说的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后回答:“由于曲子很难弹好,盲姑娘非常希望能亲耳听听音乐家贝多芬是怎么弹奏的。”然后,笔者继续提问:“盲姑娘既然并非随便说说的,那为什么她又说‘随便说说呢?”通过层层提问,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的主旨思想,通过仔细思考,积极发言,他们回答得也更全面、正确。

(2)把握训练时机,重视课堂生成。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会有精彩的发言。这些都是开展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时机,教师应重视这一宝贵的训练时机。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对于“山上的积雪融化了”这句话,笔者提问:“为何作者用‘融化而不用‘溶化?”随后指导学生利用字典,查阅“溶化”“融化”“熔化”三个词语的意思,弄清三个词语的区别。它们均有“化开”的意思,不过,化开的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写法有差异,所表达的具体意思也有差异。开展类似的词语训练,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并能在无形中渗透关于语素、词义、汉字等方面的知识。

(3)加强读、复述训练。我们要保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这样才能强化读的训练。读的方式分为默读、朗读、背诵等几种形式。不管是哪种读的方式,都能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复述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3.语言文字的运用

运用是知识转化为能力,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读、写、说的能力。

(1)读写结合,开展片断训练。如在学习《燕子》一课后,笔者选择一种动物,让学生参照课文中燕子外形的描写方法来描写动物的外形特征,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抓住各部分的特征开展片断训练。

(2)读写结合,开展篇的训练。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训练意识,将阅读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到写作教学中去。比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学生们了解了作者是根据游览的顺序来写游览双龙洞的见闻的,游览顺序是外洞、内洞、出洞。笔者就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不同特征,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在学完本课后,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了一次秋游活动,并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要注意游玩途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并表达出自己对秋游的真实感受。这样,将教学与实践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开展读写训练,强化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教师应笔者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语言文字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