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鸥
摘要: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教改的启动,教学的基本任务应着力于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功能的不断开拓和丰富。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创造性活动方式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态度和形成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及人格。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造力;创造动机;创造态度;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巨大的创造潜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由学生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其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同于小学生和成人的特点。在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五大能力中,创造力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指他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二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论证、探索和发展,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创造力。
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我们必须在课堂上改变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留出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教师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完“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课下制作包装盒。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拿出了自己的作品,他们通过不同角度设计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如从节省材料、美观新颖、使用方便以及环保等方面都做了研究。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
一提到创造,学生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发明、小制作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造,这样就走入了一个极端。教育学家刘佛年指出:“只要有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更广一些,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有科学理论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一个创造。创造意识强的人总是能够从不同寻常的角度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和创造勇气,学生在创造活动中,正确和错误都可能出现。教师不能对出现的错误急于否定,首先要表扬学生这种大胆的设想具有创造性,然后再分析他出现的错误的原因。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最初的创造意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使每个人都有求知创新的心态,端正了学生的创造态度。
三、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人格
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在探索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通过长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创造力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外,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富有挑战性,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人格。
此外,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评价学生的观点,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还要评价他们的思维品质,改变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力的片面观点和做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争给学生尽量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新颖的问题和别具一格的解题方法,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动机。其次,教师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如建立兴趣小组、鼓励撰写小论文及制作数学小课件等。最后,教师要及时发现有一定创造力的学生,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与表现。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从根本上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展示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提高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灵活地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