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爱兰
摘要:计算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石,计算是数学的灵魂。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几个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习习惯;计算能力;兴趣;培养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做错题而烦恼,常常为学生在计算中因为一点小错误造成最终结果错误而感到惋惜。我们不禁感叹:平时课堂作业做了不少,可一到独立作业或者考试时为什么错误率这么高呢?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计算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学生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随堂听课观察,我们发现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学生兴趣不高,计算能力低下
我们对1—3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12%的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平时作业很少完成,计算能力低下。
(二)学习习惯不良
我们对1—3年级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一次分类检查,因计算出错的学生占56.3%,把数学或运算符号写错的占24.5%,学生作业书写潦草占46%。
(三)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在随堂听课学习中,我们对一年级一节数学计算课教学各时间段学生的注意力进行了测查,前20分钟有96%的学生注意力较集中,有4%的学生未进入学习状态。20分钟后有40%的学生基本能跟着教师进行学习,有60%的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有讲话的,有坐不住的,有玩东西的,有喝水的等。当堂作业效率低,效果差。
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面对学生的现状,我认真反思了造成这些现状的根本性原因,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并采用以下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对象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学习也变成了学生一种自觉的活动。于是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故事激趣、找朋友、送信、玩扑克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连加”时,我设计了一个画面,以故事导入:星期天的早晨,天气特别晴朗,猫妈妈带着小猫去钓鱼,小猫先钓上来4条鱼,又钓了2条鱼,现在钓了几条鱼?接着,小猫又钓上来1条鱼,小猫一共钓上来几条鱼?这样的故事情境自然生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励学生去思考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加强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使之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口算教学和训练,新教材、新理念的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纯粹练习口算的题目少了,口算练习的密度相对降低。传统口算教学注重简单口算知识的巩固,多练习、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我们可以吸收传统课的优点,每节课可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利用“开火车”“夺红旗”等游戏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算,长期以往,学生的口算能力就很快得到了提升。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例题“42+25”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学生按以前的思路很快会想到:个位2个一加5个一是7个一,十位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7个一加6个十是67。学生懂得这种计算的道理后,教师不能仅限于此,然后再追问学生:“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这时学生会说出几种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会用先加整十数再加零头的方法,即42+20=62,再用62+5=67;有的学生会用40+20=60,再用2+5=7,然后用60+7=67;还有的会用42+5=47;再用47+20=67;等等。在学生说出几种不同算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口算方法,对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给予表扬,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口算方法中哪种比较简便?”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在口算中应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应该尽量运用运算性质、法则进行简算。在这种平等、民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到探索中去,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强化算法和算理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讲23×12的竖式时,我着重指出:用12十位上的1去乘23,先得3个十,而不是3个一,再得10个20,也就是200,加起来是230,所以2应该写在百位上,3应该写在十位上,关于个位上0可省略不写这一个环节,也是强调3写在十位上,个位的0写不写都不影响3表示3个十。学生明白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末位和乘数十位对齐的道理,就会防止实际计算及表达发生错误,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算法。
再就是,教师在教学计算中的有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等简便算法时,一定要让学生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地熟练掌握和运用好每一个简算定律,能对基本题型及变换题型熟练解答,最终形成简算思想和技巧。教师切忌为赶教学进度疏于扎实开展教学,结果造成学生对简算原理一知半解,使用起来更是生搬硬套、漏洞百出。如果教师不及时纠正和改进教学,最终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纠正学生已经形成的错误想法和算法,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四)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我对以下两种习惯做了探讨和实践,认为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很有帮助。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书写字迹工整,数字书写规范,把6和0区分开来,避免计算出错。即便是打草稿时也要认真书写,不要因为书写潦草连自己也认不出而出错。
2.培养学生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中运算符号是否看错;三查每一步数字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将这项训练贯穿到平时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灵活机动的思维素养,这种教学素养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影响至深。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