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12月经浙江省科技厅、发改委和财政厅批准建设,属生物学学科,目前由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梁宗锁教授全面负责。主要开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解决与人类健康相关重大问题,如肿瘤、糖尿病等药物研发,建立具有自主研发的基因表达系统--家蚕生物反应器和天然药物的技术平台,同时开展了肿瘤基因治疗,肿瘤发生及转移的分子基础等研究。近3年来在浙江省“生物学”重中之重学科的支持下,大力引进人才,更新设备,重视学科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4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的内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目前,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4个核心部分:家蚕生物反应器生物制药技术平台和家蚕NPV表面展示技术生产新型疫苗技术平台、植物次生代谢研究和天然药物制备技术平台、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平台和肿瘤基因治疗技术平台。
浙江省高校“生物学”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是省内首批获准建设的重中之重学科之一。2011年获准由浙江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更名为浙江省高校“生物学”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学科以“高起点、高素质培养高端人才,大力推动本省生物产业发展”为指导思想,经过近10年的建设,在学科方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硕果累累。
学科现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与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制药、生物信息学、生物材料、蛋白质组学8个学科与方向。拥有植物学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技术、生物制药2个本科专业,以及生物技术全英文授课专业。
在凝练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学科根据重中之重建设任务目标,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生活层面提高高层人才的学科队伍融合度,重点培养领军人才。现有专任教师70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5名,博导8名,硕导34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其中博士学位率超过70%。教师队伍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浙江省钱江学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1名,151人才第一层次2名、第二层次2名、第三层次6名;另有25名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兼职教授与客座教授。
学科加强资源整合,注重平台建设。拥有1个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科研平台(浙江省基因治疗中心、浙江有害生物控制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省级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1个科研实验中心,以及1个校创新团队。现有65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面积和价值600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有新元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蛋白质组学与分子酶学研究所、生物材料与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所、次生代谢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所(中心)。
学科重视基础研究,注重应用服务,学科研究方向适应国家和地方需求,积极推动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10年来承担各类项目29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6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项,其它各类项目16余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7项,厅局级奖励11项;授权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编著11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98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91余篇。
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生物学人才。已毕业本科生403人、研究生435人,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91名,本科生473名。面向全体本科生实施科研导师制,并积极探索“学团制”等人才培养新模式。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挑战杯”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0%以上,本科生在浙江省高校同类专业毕业论文抽检中名列第一,研究生在全省学科研究生论文抽检平均分在理科学科中位列第一。
学科与国内外学术界和浙江省生物产业界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诸多方面积极推进国际化程度,邀请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匈牙利科学院院士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建立了“中美院士联合工作站”。通过“生命纽带”校企联合论坛,与省内外众多生物类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学科将充分发挥重中之重学科引领作用,大力加强资源整合和管理体制创新,鼓励支持学科交叉和融合,积极推动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
匈牙利科学院院士访问实验室
生命纽带校企交流
小动物活体可见光成像分析仪
863专家组中期检查
中美院士联合工作站签约仪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