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稻秧田期灰飞虱的药剂筛选试验

2014-01-20 07:44刘延刚陈香艳王艳莹刘进谦马宗国赵秀山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传毒吡蚜飞虱

刘延刚,陈香艳,王艳莹,陈 军,刘进谦,马宗国,赵秀山,冷 鹏

(1.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 276012;2.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分校,山东临沂 276000)

防治水稻秧田期灰飞虱的药剂筛选试验

刘延刚1,陈香艳1,王艳莹2,陈 军1,刘进谦1,马宗国1,赵秀山1,冷 鹏1

(1.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 276012;2.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分校,山东临沂 276000)

秧田药剂防治1代灰飞虱成虫是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不同药剂处理,在秧田1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50%拓胜可湿性粉剂25 g防治秧田灰飞虱不仅有较好的速效性,且持效期长,最终大田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最低。

水稻秧田期;灰飞虱:黑条矮缩病;药剂防效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us Fallen是一种重要的传毒害虫,为害水稻并传毒引起的黑条矮缩病,已成为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近年在临沂市暴发流行,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目前还没有直接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措施,主要通过防治传毒媒介(灰飞虱)来实现,而秧田期正是灰飞虱集中传毒为害的关键时期,因此防治秧田1代灰飞虱成虫是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措施[1-2]。目前关于防治灰飞虱的农药单剂种类虽然较多,但由于长期施用,使灰飞虱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生产中的防治难度加大,特别是在药剂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4]。于2011年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特高的年份,选用多种新型制剂防治秧田期灰飞虱来降低黑条矮缩病的危害,以期筛选出防治水稻灰飞虱的对口高效药剂[5],科学地指导灰飞虱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及来源

50%拓胜可湿性粉剂(10%吡蚜酮、40%异丙威,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5%吡蚜·毒乳油(5%吡虫啉、40%毒死蜱、增效助剂,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5%吡蚜·噻嗪酮悬浮剂(22.5%吡蚜酮、2.5%噻嗪酮,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80%倍利水分散粒剂(20%烯啶虫胺、60%吡蚜酮,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东台市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40%新农宝乳油(40%毒死蜱,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1年在临沂市水稻研究所试验田内进行,地势平坦,土质为沙姜黑粘土,中上肥水,秧田四周为小麦田,大田前茬为小麦。供试水稻品种为常规粳稻品种临稻16号,5月10号播种(旱育秧),6月25日手工移栽,行株距为25 cm× 11 cm,肥水管理与大田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A1,50%拓胜,25 g(667 m2用量,下同);A2,45%吡蚜·毒25 g;A3,25%吡蚜·噻嗪酮25 mL;A4,80%倍利10 g;A5,25%吡蚜酮30 g;A6,40%新农宝75 g;A7为清水对照(CK)。秧田不设重复,移栽大田后相应设立3次重复,小区面积60 m2,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时间、次数和方法

分别于6月11日1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当地小麦6月10日收割)、6月23日(移栽前2 d)各用药1次,以上药剂每667 m2对水50 kg,采用卫士⁃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前田间灌水深4 cm,施药后让其自然落干。

1.5 试验调查

1.5.1 灰飞虱防治效果调查

第1次用药前1 d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5,10 d调查各处理灰飞虱成虫残留量,调查于早晨露水未干前进行,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0.11 m2,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1.5.2 对黑条矮缩病的控制效果

移栽活棵后各处理定点100穴,每3 d调查1次,调查记录对照处理黑条矮缩病病穴数,系统掌握田间黑条矮缩病显症规律,达显症高峰后,分别调查各处理黑条矮缩病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及病害控制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

灰飞虱迁飞规律:出苗后灰飞虱迅速向秧田迁入,并且迁入量不断加大,6月10日迁入量达高峰期。由表1可知,据药后调查,对灰飞虱成虫触杀防治速效性较好的药剂依次为50%拓胜、45%吡蚜·毒、40%新农宝,药后1 d防效分别达78.01%,73.52%,72.02%;对灰飞虱成虫持效性较好的药剂依次为50%拓胜、25%吡蚜·噻嗪酮、80%倍利、25%吡蚜酮,药后10 d防效分别达73.79%,87.91%,87.51%和85.78%。

2.2 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控制效果

移栽后田间病株于7月15日(分蘖高峰期)达最高,7月16日调查各处理田间黑条矮缩病病株数(表2),秧田期防治灰飞虱能有效降低黑条矮缩病发生率,对照黑条矮缩病病株率高达25.65%,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处理A1控制效果最好,为70.60%,与其他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处理A2和A6对黑条矮缩病的控制效果次之,分别为63.74%和59.69%;处理A4对黑条矮缩病控制效果最差,仅为37.89%。

表1 不同药剂对秧田期灰飞虱的防治效果

表2 秧田期防治灰飞虱对大田黑条矮缩病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临沂市小麦成熟收割在6月10日左右,1代灰飞虱成虫会大量向水稻秧田迁飞,故选择防治秧田灰飞虱成虫药剂时,既要有很好的速效性,还应有一定的持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秧田期药剂防治灰飞虱能有效降低大田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其中每667 m2用50%拓胜25 g防治秧田灰飞虱不仅有较好的速效性,且持效期长,最终大田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最低。因此,可作为秧田防治灰飞虱控制黑条矮缩病的首选药剂,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近年来1代灰飞虱虫量特别大,带毒率也较高,防治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秧田灰飞虱传毒早而快,要求药剂既要击倒快,又要持效期尽可能长,才能达到较好的控虫断毒防病目的。由于秧田期不断有虫源迁入,仅仅靠1~2次防治,很难控制以成虫为主的秧田灰飞虱量,在生产上应加强虫情调查,虫量大时应连续防治,必要时进行全程药控。

[1] 林凌伟,董国塑,汪恩国,等.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昆虫的防治实践与研究[J].昆虫知识,2001,38(6):426-428.

[2] 刘延刚,颜莹洁,张春艳,等.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95-98.

[3] 侯再芬,谢启强,邵先强,等.10%吡虫啉·噻嗪酮乳油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5):409-413.

[4] 林友伟,张晓梅,沈晋良.亚洲稻区灰飞虱抗药性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5,42(1):28-30.

[5] 王华弟,朱金良,朱黎明,等.水稻灰飞虱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J].中国稻米,2007,13(3):59-60.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435.1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B

B

0528⁃9017(2014)01⁃0080⁃02

文献著录格式:刘延刚,陈香艳,王艳莹,等.防治水稻秧田期灰飞虱的药剂筛选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4(1):80-81.

2013⁃09⁃20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

刘延刚(1977-),男,山东沂南人,农艺师,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功能稻米的研究与利用工作。E⁃mail:Ygliuld@163.com。

猜你喜欢
传毒吡蚜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要点
柑桔黄龙病有效的传毒方式:叶圆片嫁接法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