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尚不明焉以喻人

2014-01-19 02:40王旭红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洁老师教育

~王旭红~

理尚不明焉以喻人

~王旭红~

旭红专栏

王旭红哈尔滨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工程组委会专家顾问团教育心理学专家、哈尔滨市快乐影响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咨询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硕士,英国注册临床催眠治疗师,英国临床催眠治疗协会终身会员。

中学高级教师,拥有14年的国内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7年的英国临床催眠治疗经验,主攻方向为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与行为障碍研究。

如何对待这个不可理喻的孩子

在取得小洁和她母亲同意的情况下,我给她调换了座位,让她和一个稳重的男生坐在一起。虽然这样,在语文课上,她还是趁大家自译课文时,寻找机会和前排女生讲话。当提问她来翻译文句时,她却答不上来。课堂上,为了引起她的学习兴趣,我用了很多方法,如抽问,用眼神暗示,讲到一半停下来,走到她身边以引起她的注意,当然也少不了表扬、鼓励和批评,但这些在她身上都不起作用,学生对此也都习以为常。课下我也没少给她周围的女生做思想工作,希望她们上课时不要和她讲话。最近一节语文课,她没有机会和别人讲话,于是她把“清洁桌面”作为主要工作,有时还发出“沙沙”的响声,我没理她,其他同学也不理她。下课后,我告诉她:“老师好想在课堂上直接批评你。”她撇撇嘴,毫不在意,言下之意,又不是没挨过批评?她还调皮地对我说:“你看,现在桌面好干净。”我说:“你为什么不在下课后做这事呢?”她的回答不可理喻:“下课我要忙着去耍呢!”

她不可理喻的表现还多着呢!

有一天中午上自习,她就在教室里和我发生了激烈争执,说什么哪个规定说中午要上自习,老师又有什么权利管学生……这些歪道理,她说得振振有词。当然,事后,她母亲带着她来给我道歉,还要求她写了检讨。她也只不过在那几天略有收敛而已。

早自习,我在教室里巡视,她能悠闲地出入教室,还对我冷冷地反问:“上个厕所,不可以吗?”我告诫她至少要跟班委干部或老师请个假。

我也曾经鼓励她,学习可以更努力一些,和班上前几名的同学竞争,她却说“我为什么要成绩好,成绩好了又怎么样,我为什么要和他们去竞争?”

她除了一直喜欢和同桌或周围人讲话外,也有安静的时候,比如早自习从不读出声音;经常摆弄同桌和自己的头发;不分场合地做手工制作;看小说;抄作业……

和她谈心,跟她讲道理,比如要树立理想,要培养好习惯,她要么伸着舌头做一下鬼脸,要么夸张地应答:“鹅、鹅、鹅……”听一会儿就自动跑开。私下或当众表扬了她,要不了多久又会“犯事”。和她当教师的母亲也交流过多次,很多坏习惯她母亲也拿她没有办法。

小洁也有一些优点:活跃、聪明、机灵。她爱好舞蹈,编排的节目在学校文艺汇演中获过奖;尽管不爱学习,她的学习成绩却不错;无论老师如何批评她,事后她一点儿也不记仇……

我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对她宽容,等待这朵花慢慢开放。在我眼中,她当然并非无可救药,我所希望的是早一点唤醒她,让她早一点懂事和懂理会更好。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初级中学符礼科)

●引子

3年前,我曾在本专栏中第一次翻译并引用了如下的小故事,就是想说明教育的成功在于教师懂得学生。如今,我把故事重新跟大家分享,就是想强调只有教师“懂得”学生,才可以节省出教师大量的时间成本,避免教师过度的精神压力,并且显著地提高教育功效。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家工厂的大型锅炉忽然出现故障,整个工厂的生产都因此而停滞,于是主管部门经理请来一位老技师进厂检修。这位老技师神闲气定,在偌大的锅炉车间慢慢踱着步子,还悠然地轻声吹着口哨。整整15分钟的时间,他所做的,就是细心地检查供暖管道,偶尔在管道的接点处逗留片刻,把耳朵贴过去听一听。忽然,老技师驻足在一个阀门前,娴熟地从工具袋里取出一把小榔头,非常敏捷地在上面“叮叮当当”敲打几下,紧接着整个供热管网“呼呼隆隆”一阵轰响。等到轰响声平息下来,庞大的锅炉竟然完全恢复了生机,工厂的运作恢复正常。两天之后,工厂接到账单,上面写着锅炉维修费用为500英镑。工厂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觉得,一个15分钟的修理项目索要500英镑的维修费未免太过分,于是致函要求维修方列出收费的详细价目表。又过了两天,维修费用账单和价目详表被一起汇到工厂,上面注明维修费用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敲锤子的人工费0.5英镑;第二项,懂得往什么位置上敲锤子,收费499.5英镑。

英国著名学者克莱斯顿毕生致力于中小学教育研究,他深入中小学了解学生和教师,为教师撰写了很多生动实用的书籍。上面的故事就是笔者译自其著作《身为教师》第一章开篇的引子,意在说明,虽然人人都会敲锤子,但是,懂得在哪里下锤子才能够“手到病除”远比敲多少次锤子重要得多。

●关于班主任的困顿

原案例陈述中,老师多次用“不可理喻”来描述小洁。在班主任老师眼里,无论小洁的优点还是小洁的“缺点”都是莫名其妙的,不遵循“常理”。的确,案例中的小洁恰恰是教育研究中“常理”之外的学生,其行为与个性特点均符合教育中的特殊范畴,即特殊教育理论。

从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与引导小洁的过程观察,真正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并非是小洁种种“不可理喻”的表现,而是由于教师不懂得学生的特点,无法实施小洁所需要的教育。所以,尽管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依然无法让这名学生达到其教育期望。这就仿佛一个人花费重金自顾自地打造一把昂贵的钥匙,苦于不明白自己想打开的那把锁的锁芯弹子与叶片的结构设计,无论他在钥匙上继续花费多少时间也无法开锁。于此同时,他的挫败感不断增加,不断地数落着锁的不对劲儿,却并未意识到因为锁的各种参数不同,其所需要的钥匙差别也很多。

●关于小洁

我先请读者在头脑中完全清空刚才读过的班主任案例陈述。然后,直接关注陈述中的倒数第二段:小洁活跃、聪明、机灵。她爱好舞蹈,编排的节目在学校文艺汇演中获过奖,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无论老师如何批评她,事后她一点儿也不记仇……

如此,一个快乐可爱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而让老师揪心的问题其实仅仅源自老师自己对学生的认知严重不足。

我们做教师的经常喜欢说“因材施教”,国内目前却有太多教师缺乏辨别“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小洁就是一个典型的特殊学生,这种学生在特殊教育研究领域被称为资赋优异学生(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资赋优异学生

传统上,资赋优异学生是指智能优异的孩子(21岁作为判断资赋优异学生的最晚年龄)。不同文化的国家会用文化的概念来定义资赋优异,通常是用这个国家所重视的能力来界定。比如,古希腊人看重哲学家及演说家,而罗马人看重工程师及军人。从社会定义资赋优异的角度,我们知道一个文化的价值观及生活型态,也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及社会的需要来定义特殊者。

在美国,早期资赋优异的定义跟孩子在比西智力测验(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Test)上的表现有关,比西智力量表是由Lewis Terma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出来的。学生得分超过某一个约定的分数,例如130或者140就被称为资赋优异生,他们占同年龄人口的1%到3%。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资赋优异生定义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其中包括除了直接与学业工作有关能力之外的能力。比如小洁能够从容对待老师的不理解以及因为不理解而产生的批评指责,从不把这些当成影响她和老师关系的障碍;如小洁能编排出优秀的舞蹈并在学校汇演中获奖。另外,资赋优异生具有良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发现问题并组织出解决问题的技巧,同时他们有良好的创造能力。资赋优异生在讯息处理的各个方面拥有优势,他们了解新概念较快,他们可以看到观念之间的较多关联,他们拥有丰富的概念及系统化观念用于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推理能力,即使用既有信息以发展出新的信息的能力要高出同龄人两到三年,甚至还可以更高。

社会学中有一个马修效应(Matthew Effects),指的是圣经中的“富有者会愈富有”。在通常情况下,很显然愈聪明者应该是愈来愈聪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教育研究表明,如果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的支持与鼓励满足不了学生需要,那么,学生是无法发挥他们潜能的。中国典型的传统案例就是“伤仲永”,家长除了炫耀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之外并没有为孩子提供继续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再好的树苗不浇水不施肥光靠晒太阳也是不行的。

学校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发展策略及精熟知识内容。策略或精深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只不过资赋优异学生会很快学会策略并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特别策略并加以广泛应用。所以,教师有责任教导资优生应付困难所需要的策略。

●关于老师

老师因为对资赋优异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毫不知情,才把那些对于小洁这种学生正常的表现当成了问题。所以,我特地将案例分析的题目定为“理尚不明,焉以喻人”。

小洁这种学生天赋高,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常常是老师一讲她就领会。所以,通常意义上用于巩固课堂知识而用的随堂作业或者家庭作业对小洁来说就是机械性重复。因为她看不到写作业的意义,所以就没有兴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资优生在文学和历史方面通常有远远超越同龄人的感悟力,国内目前的语文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对她来说没有吸引力,即使有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思路与格局不提升,也难挑战这样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关注和课堂参与。那么,小洁在语文课或者历史课上觉得枯燥无聊就是正常现象。既然不让她讲话,她就一定要找点事儿做,擦桌子也是节省时间成本、讲究卫生、改进学习环境的好事情嘛。至于她想下课出去耍更是合情合理,因为玩儿是孩子的天性。

同理,小洁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被剥夺午休时间,她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午睡或者去操场玩,她不能理解老师为什么要让她中午继续无聊地守在教室里。即使她母亲曾带着她来给老师道歉,也是她给老师和家长一个台阶,先克制一下自己的不满,满足大人的心情需要罢了。

至于老师给小洁讲树立理想,培养好习惯,她会觉得这些所谓的理想和习惯都不适合她,因为老师和家长尚且没有充分地了解她就给她定框子,她必然反感,自动跑开也是一种给老师“台阶”的策略,总比顶撞老师来得温和。况且,人家小洁用“跑开”来结束谈话其实是主动承担过错,把老师不理解学生之错转换成自己“不听话”之错。

至于小洁不屑于和班上前几名同学竞争,是因为她看透虽然有些学生的分数比自己高一些,但也仅仅是个数目差别,无法反映真实的能力。况且,当杨绛先生说自己不屑争,大家都一拥而上地盛赞其高洁脱俗,为什么就没有想想小洁同学的不屑于争也是一种自信、快乐与满足的表现?还有什么比一个学生的自信、快乐与满足更值得骄傲的呢?

●解决方案

对于小洁这样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批评引导她遵循常理,而是学校和老师需要根据她的接受能力,单独为她制定一套教学方案,进度要比同龄人快。同时,跳级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但前提是一定要有老师辅导她过度好跳级后最初几个月的适应期,无论学科学习进度还是师生关系,都需要有调试与适应阶段。当她有了新的学习挑战之后,老师再给小洁规范自习纪律就更有说服力了。另外,还要提醒老师,理想是孩子自己的,不是哪个人强加给孩子的,所以,谈理想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想,自己谈,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已经习惯了控制和代替孩子思考,教给孩子们足够的策略,引导他们发现足够多的讯息,他们向往的未来才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我还是希望能喻于很多成年人,包括老师也包括家长。

E-mail:lili79928@163.com笠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小洁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坚持到底的她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会员休闲吧
你好,我们结婚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