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

2014-01-19 07:18马恒甲刘新轶冯晓宇刘
饲料工业 2014年14期
关键词:蛋白质脂肪显著性

■马恒甲刘新轶冯晓宇刘 凯 谢 楠 黄 辉 于 宁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4;2.杭州海皇饲料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00)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隶属硬骨鱼纲,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鲂属,是一种较大型的经济鱼类,浙江省俗称“三角鳊”、“钱塘江塔鳊”等;三角鲂具有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强、体大肉厚、骨刺较少、肉质嫩滑、蛋白质含量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近几年,随着三角鲂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的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三角鲂营养需求及专用配合饲料的开发研究迫在眉睫,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是鱼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配合饲料开发过程中优先确定的参数。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蛋白、脂肪水平对三角鲂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旨在为三角鲂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及试验设计

本试验所用饲料原料由杭州海皇饲料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试验采用4×4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25%、30%、35%、40%,脂肪水平为2%、4%、6%、8%,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以豆油和玉米油为主要脂肪源,用木薯淀粉调节能量,纤维素作为填充剂。饲料原料经粉碎后过40目筛,按照设计饲料配方进行精确称量,混合后均匀搅拌,利用SLX-80型挤压式颗粒机制成约1.5 mm试验饲料,然后将制备的饲料在干燥、通风的室内晾干,放入4℃冰箱中备用。具体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干物质)

1.2 试验鱼种及养殖管理

1.2.1 试验鱼种

试验鱼种取自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的国家级三角鲂原种场,选取体质健康、规格整齐一致的三角鲂鱼种,平均初体重为(19.1±0.52)g。随机分成16个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

1.2.2 养殖管理

试验在杭州市农科院水产所养殖基地池塘中进行,池塘搭建1.0 m×1.0 m×1.5 m的网箱。养殖期间水温28~32 ℃,溶氧大于5 mg/l,pH值6~8,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开启养殖池塘耕水机,提高池塘溶氧。试验前试验鱼24 h饥饿处理,试验持续8周,每天饱食投喂自制的沉性颗粒饲料,每天投喂3次,分别于08:30、11:30、16:00时 各投喂1次。特殊气象条件下,适量减少投喂量或停食。

1.2.3 试验样品采集及分析

试验开始时,测定每个网箱试验鱼的初重量。试验结束后,禁食24 h,称量每个网箱鱼的末重量,测定总重后,记录试验鱼尾数及摄食量;同时,每个网箱随机取10尾鱼,其中5尾用于测定全鱼化学组成;5尾用于测定体重、体长,并分离出内脏和肝胰脏,称重;测定其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肝体比、脏体比及肥满度等指标。全鱼样品于-20℃冰箱中冷藏备用。试验饲料于-4℃冰箱中冷藏。其中,饲料粗蛋白质采用GB/T6432—1994,粗脂肪采用GB/T6433—2006,灰分采用GB/T6438—2007,能量采用氧氮式热量计进行测定。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测定采用 GB/T5009.5—2010、GB/T5009.6—2003、GB/T5009.4—2010方法。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试验鱼的增重率(GR)、饲料系数(FC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蛋白质效率(PER)、成活率等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W——初体重(g);

FW——末体重(g);

B0——总初体重(g);

B1——总末体重(g);

DW——死亡鱼重(g);

FI——摄食量(g);

t——养殖周期(d);

PC——饲料蛋白含量(%);

N0——初尾数;

Nt——末尾数;

VW——内脏重(g);

Wt——鱼体重(g);

Lw——肝脏重(g);

BW——去内脏重(g);

BL——体长(cm)。

1.4 数据统计

原始数据EXCEL2007初步整理后,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生长、摄食及饲料利用的影响(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水平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增重率、饲料系数、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影响显著(P<0.05),且蛋白质与脂肪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成活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彼此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

不同蛋白质水平下,35%与40%蛋白质水平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25%与30%水平(P<0.05);35%蛋白质水平的饲料系数显著优于25%与30%(P<0.05),与40%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5%蛋白质水平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25%蛋白水平下三角鲂成活率显著低于30%与35%水平组(P<0.05),25%与40%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不同脂肪水平下,6%脂肪水平的增重率、饲料系数、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指标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5);8%脂肪水平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其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形体指标的影响(见表3)

结果显示,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三角鲂肥满度

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相互之间无交互作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三角鲂肝体比及脏体比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5)。

表2 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表3 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下三角鲂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的影响

不同蛋白质水平下,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其肝体比逐步增大,40%显著高于25%与30%(P<0.05),但与35%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蛋白质水平下,三角鲂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脂肪水平三角鲂肝体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脂肪含量大于2%时,脏体比显著升高 (P<0.05),其它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鱼体成分的影响(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对三角鲂全鱼蛋白质、脂肪及灰分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且彼此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不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40%蛋白质水平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其它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0%的脂肪含量水平的脂肪含量最高,25%与40%蛋白质水平下,全鱼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25%蛋白质水平下三角鲂灰分含量最高(P<0.05),30%蛋白质水平的最低(P<0.05),其它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不同脂肪水平下的结果表明,6%脂肪水平下三角鲂全鱼蛋白质含量最低(P<0.05),8%高脂肪水平饲料的全鱼蛋白质水平反而最高(P<0.05);表4中也可以看出,8%高水平饲料脂肪条件下三角鲂全鱼脂肪含量却最低(P<0.05);4%组的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2%与6%脂肪水平下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脂肪水平条件下,三角鲂全鱼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彼此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小顺序为6%>8%>2%>4%。

3 讨论

3.1 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摄食、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蛋白质和脂肪是鱼类生长的重要营养素,鱼类生长繁育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蛋白质和脂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对鱼类生长性能及饲料成本起关键作用,脂肪为鱼类生长提供必需脂肪酸,同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对蛋白质还有一定的节约效应[2]。蛋白质和脂肪水平过高会导致过剩能源物质被浪费,脂肪含量过高不利于饲料制粒与保存,同时提高了饲料成本,过低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不能满足鱼类需求,影响鱼类生长和发育[3-7]。

本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三角鲂增重率、饲料系数、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这与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春鲤、团头鲂及鲤鱼摄食、生长及饲料利用方面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研究对象、试验设计养殖条件及饲料配方有关[3-4,7-8]。

本试验中,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三角鲂增重率、摄食率及特定生长率明显有所升高,饲料系数降低,但当蛋白质含量达到40%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虽然与35%蛋白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却有所降低,同时饲料系数上升。本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蛋白质水平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但当蛋白质含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其效果会降低[6,9-10],有研究表明,随着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蛋白质效率反而有所降低[4,6,11],这与本试验研究结果相似。蛋白质水平与脂肪水平对三角鲂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从分析结果来看,25%蛋白水平下成活率与30%和35%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低于30%与35%蛋白水平组的趋势比较明显。8%脂肪水平成活率显著低于其它组,其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此结果与蒋阳阳、伍代勇等在团头鲂、鲤鱼蛋白脂肪需求的研究相反,但与Hae Young Moon Lee等在日本黄姑鱼上的研究相似[3-4,6]。这可能是过高或过低饲料蛋白水平对三角鲂生长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死亡;高脂肪含量的饲料会导致鱼类肝脏受损,抗病能力降低,导致死亡。由于本试验在室外网箱中进行,也有可能是外在因素导致鱼类死亡。本试验结果中,脂肪水平从2%到6%,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三角鲂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逐渐提高,饲料系数逐渐降低。当脂肪含量达到8%时,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利用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6%水平组。这说明,当脂肪水平在2%~6%时,促进鱼类生长并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当脂肪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鱼类的生长受到抑制[12-13]。由以上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三角鲂适宜的蛋白质添加水平在35%左右,脂肪在6%左右。

为了探讨三角鲂增重率与饲料蛋脂比的关系,以饲料蛋脂比为x,三角鲂增重率为y(见图1),通过三元回归分析[14],得出一元三次方程y=0.073x3-2.357x2+18.68x+85.00,R2=0.432。从公式可以得出,当蛋脂比为5.2左右时,也就是蛋白含量在30%~35%,脂肪含量为6%时,三角鲂有最大的增重率。

图1 饲料蛋脂比对三角鲂增重率的影响

3.2 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肝体比、脏体比及肥满度的影响

肝体比、脏体比及肥满度是评价鱼类营养价值及生长的指标之一,肝脏被视为脂肪和糖原沉积的主要场所,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一般作为肝脏或者内脏中脂肪或者糖原蓄积的表观指标[9]。肥满度是一个衡量鱼体能量储备水平的粗略指标,肥满度的变化可能预示着鱼体营养状态的改变。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蛋白质及脂肪水平对三角鲂肥满度无显著性影响,这与伍代勇等在鲤鱼上的研究结果相符,但与蒋阳阳等对1龄团头鲂上的研究相反。三角鲂与团头鲂属于同属,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试验对象不同阶段的原因。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肝体比也逐步升高,但各水平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三角鲂内脏质量影响不大,这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相符[10]。但本试验中,25%蛋白质水平下,三角鲂肝体比最低,且与35%、40%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蛋白质含量不足导致。本试验结果中,不同脂肪水平对三角鲂肝体比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其脏体比有显著性影响,脂肪水平大于2%的各组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脂肪水平为4%到8%时,脂肪对三角鲂肝脏及内脏质量影响不大。

3.3 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鱼体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的影响

鱼体的蛋白质、脂肪及灰分含量是鱼类品质评价和饲料利用的重要评价指标,本试验中,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三角鲂鱼体蛋白质、脂肪及灰分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且相互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虽然,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升高,25%到35%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全鱼蛋白质含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增大的趋势,且均显著高于40%组,可能是由于多余的蛋白质转化为脂肪,对鱼体肝脏产生不良影响,抑制鱼类的生长。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低蛋白质或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鱼体脂肪含量有显著性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者过低对鱼类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过高时,鱼类会通过氧化脱氨基作用把过量的蛋白质分解代谢用于能量消耗,会产生较多的氨氮排泄物,从而导致养殖水体污染加重,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蛋白含量过低时,不能满足鱼类生长所需,从而影响鱼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15-17]。灰分是鱼体重无机物含量的指标,本试验中,25%蛋白质水平的全鱼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30%组的含量最低,35%与4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饲料吸收转化率及矿物质的吸收有关。本试验结果中,4%的饲料脂肪含量为全鱼脂肪含量变化的转折点,当脂肪含量为2%~4%时,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大于4%时,鱼体脂肪含量水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反而降低,从而说明4%脂肪水平下,鱼体对脂肪的利用率较高。

3.4 小结

综上所述,35%水平与6%脂肪水平下,三角鲂增重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及成活率等指标优于其它各组;在肝体比指标中,虽然35%的肝体比大于30%,但彼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脂肪水平下肝体比大于4%,可能会导致脂肪少量沉积,但对三角鲂的生长影响不大。综合分析增重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形体及体成分等指标,建议三角鲂鱼种的适宜蛋白质及脂肪水平分别为35%和6%左右。

猜你喜欢
蛋白质脂肪显著性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蛋白质自由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脂肪的前世今生
反派脂肪要逆袭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