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巍 李英辉 王 涛 刘彦哲 孙微超
黑龙江省血液中心检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我国输血后乙肝感染率为0.1%[1]。了解无偿献血者的人群分布和健康状况直接对用血者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决定用血者经输血途径感染重大传染病的风险大小,严格筛选献血者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染病。为掌握哈尔滨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状况,笔者对705226份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检测结果分析研究,对不同年龄、性别、学历以及不同职业献血者HB-sAg阳性率做统计分析如下。
由本中心2006年1月—2012年末采集的705226份血液标本,男性360065人、女性345161人,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标准:①年龄:18~55周岁;②体重:男≥50 kg,女≥45 kg;③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 mmHg,脉压差:≥30 mmHg;④脉搏:60~100次/min,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min;⑤体温正常;⑥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⑦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⑧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⑨胸部:心肺正常;⑩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全自动加样仪XANTUS、URUNUS300(深圳爱康公司);FAME 24/30(瑞士哈密尔顿公司);340RT酶标仪(奥地利Anthos公司)。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 (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伯乐公司)
1.3.1 HBsAg(科华)检测方法 试剂盒室温平衡半小时,在微板中分别加入阴、阳性对照、室内质控、待测血清样品各50 uL于相应孔中。除空白孔外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联试剂50 uL轻轻混匀37℃温育60 min。洗液充分洗涤5次,每孔加显色剂A、B各50 uL轻轻混匀避光37℃15 min。每孔加终止液50 uL轻轻混匀,酶标仪单波长450nm测各孔OD值。
1.3.2 HBsAg(伯乐)检测方法 使用前将所有试剂充分混匀,试剂盒室温平衡半小时。在微板中加入阴、阳性对照,室内质控、待测样品各50 uL于相应孔中,立即加入50 uL的生物素标记的抗体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1 h。充分洗涤4次,每孔加入80 uL的亲和链酶素-HRP振荡混匀37℃温育30 min。充分洗涤4次,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 uL振荡混匀37℃避光温育10 min。每孔加入50 uL终止液立即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值。一种或两种试剂反应性经双孔复试仍反应性的标本视为阳性。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1或0.05均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1-4。
表1 不同年龄组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情况
表2 不同性别组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情况
表3 不同学历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情况
哈尔滨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0.50%,高于兰州的0.454%[2],低于广州地区的0.93%[3],武汉的0.53%[4]。由以上结果可知,男性和女性HBsA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1867人,阳性率达0.52%高于女性1649人,阳性率为0.48%。许多研究资料显示普通人群男性乙肝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人群社交活动较多接触传染源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多有关。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18~24周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其HBsAg阳性数为1457人,阳性率仅为0.48%。18~24周岁的人群学生较低,其HBsAg阳性数为756,阳性率为0.48%,各大高校学生在本中心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更多的了解相关献血及预防知识,能主动自我排查并相互宣传,这也是这个年龄段HBsAg阳性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各职业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农民组阳性率最高,其HBsAg阳性数为158,阳性率为0.70%,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与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触乙肝相关健康及预防知识较少,中心对农村及进城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组织健康献血宣传工作较少有关。各学历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其HBsAg阳性数分别为1564、16人,阳性率分别为0.42%、0.18%,阳性率较低。这些结果与梁华钦,王敏,黎世杰 ,等[6]在关于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中抗-HCV阳性人群的比较分析中的结果相一致,因此,不定期检测并接种乙肝疫苗,能对乙肝的传染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
表4 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情况
据以上分析,要招募HBsAg阴性低危献血员特征为:年龄35岁以下,学历相对较高,女性。本中心应在社会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健康献血的意义,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知识普及及教育,针对特定人群制定有针对性宣传政策,使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人主动放弃或延期献血,从根源上降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
[1]孙家志.广西沿海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3):558-560.
[2]潘登,张玉春,周克礼,等.兰州地区2004-2010年无偿献血者HBsAg检测结果分析[J].甘肃医药,2012,31(7):498-500.
[3]熊华平,戎霞,许茹,等.广州地区2000-2010年无偿献血者HBsAg流行状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4):486-488.
[4]张浩,陈国安,孙立平.2007-2009年武汉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1):97-99.
[5]孙波.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HBV基因突变及抗原分析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6]梁华钦,王敏,黎世杰 ,等.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中抗-HCV阳性人群的比较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5):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