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新品种嘉豆43栽培技术研究

2014-01-17 12:03蔡文秀李继存周延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5期
关键词:夏大豆施肥量行距

蔡文秀,李继存,周延争,程 倩,顾 玄,陆 峰

(1.济宁市种子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中心,山东济宁272000;2.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宁272031)

嘉豆43是一个株型优、生产潜力大、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于201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2025号。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854.5 kg/hm2,比对照菏豆12平均增产4.9%,增产极显著;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31.5 kg/hm2,比对照菏豆12增产8.3%,增产极显著。该品种于2012年在任城区二十里铺镇试种,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肯定。为了使该品种进一步推广应用,在当地生产中发挥较大生产潜力,笔者于2013年进行了该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在任城区二十里铺镇黄楼村进行,试验地肥力中上,土质中壤,25 cm土层含有机质11.98 g/kg、碱解氮 67mg/kg、速效磷28mg/kg、速效钾 85mg/kg。

1.2 试验处理 2013年进行嘉豆43的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栽培试验,试验依据2012年嘉豆43的田间表现及种植经验设置了5个密度等级,分别为12万、15万、18万、21 万、24 万株/hm2;设置5 个行距等级,分别为30、35 、40、45和50 cm;设置5个施肥量等级(肥料为复合肥(N∶P2O5∶K2O=2∶1∶2)),分别为 0、112.5、225.0、337.5、450.0 kg/hm2。试验于6月13日播种,共20个小区。试验小区长6m、宽3m,面积18 m2,全区收获计产,成熟收割,机械脱粒,称重,得出产量结果。各因素水平编码表与试验产量见表1、2。

表1 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因素水平编码

表2 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配置及试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分析 据表1中的试验组合,在田间按随机区组排列进行小区试验。6月中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各组合的产量列入表2。表2经DPS数据处理系统运算,得该试验的数学模型为:

式中,y(kg/hm2)代表子粒产量;x1、x2、x3代表意义同表1。经检验,该方程的F1=0.283 27,F2=17.935 08。以下是 α =0.10显著水平剔除不显著项后,简化后的回归方程:

2.2 单因子效应分析 从图1、2、3可以看出,嘉豆43的产量随种植密度、行距、施肥量的增加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小,单株生产力提高,但田间植株总量低,整体生产力低,产量上不去;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差,单株生产力低,植株细弱、易倒伏,造成减产。同一种植密度下,行距过大或过小,相应地会导致株距过大或过小,造成植株田间分布不合理,生产力下降。肥力水平低难以满足嘉豆43生长发育对N、P、K的需求,施肥过多造成减产,可能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①肥料过剩影响了大豆固氮根瘤菌的形成,影响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②植株生长旺盛,易倒伏。分析可知,济宁地区中等肥力地块嘉豆43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6.5万 ~21.0 万株/hm2,行距为40 ~45 cm,施肥量为(N∶P∶K=2∶1∶2)225 ~300 kg/hm2。

图1 种植密度与产量相关性

图2 行距与产量相关性

图3 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

2.3 两因子互作效应分析 从图4、5、6可以看出,种植密度因子与行距、施肥量两因子互作明显,而行距与施肥量两因子互作不明显,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行距和施肥量。通过分析种植密度、施肥量两因子互作效应可以看出,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不一致,低密度、低施肥量的产量小于低密度、高施肥量,而高密度、低施肥量的产量大于高密度、高施肥量。因此,低密度时应适当增加施肥量,高密度时应减少施肥量;同理,高肥水地块应降低播种密度,而低肥水地块应增加播种密度。

图4 种植密度、行距与产量相关性

图5 种植密度、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

图6 行距、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得出嘉豆43产量表现与种植密度、肥力的相关性结果,说明该品种具有普通品种的生理特性,适用于常规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但由于行距因子处理间的极差相对较小,其单因子效应也小于其他两个因子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调控好种植密度与肥力即可。事实上,济宁及周边地区大豆生产中,由于8月份风雨天较多,大豆种植密度一般相对较小,应该适当加大施肥量,但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一般不对大豆施肥,所以影响了新品种的高产潜力。另外,该研究在这3种处理下可以得出嘉豆43的最佳栽培技术,但还不具有普遍代表性,还不能形成新品种行之有效的配套栽培技术,比如播期不同时种植密度、肥料的施用等如何处理,水分怎么运筹等等。一个好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只有深入人心,才能得到生产上的认可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才能延长该品种的推广年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大豆新品种嘉豆43达到这一目标,在不同播期下该品种的相关配套栽培技术试验还需进一步开展,对其栽培技术做系统研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配套栽培技术规程,为嘉豆43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1]滑端超,黄新阳,杜亚君.夏大豆品种山宁14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7):45-46.

[2]刘玉平,李志刚,李瑞平.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应[J].大豆科学,2011,30(1):79 -82.

[3]王成,郑天琪,赵桂范,等.平作密植大豆行距效应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6):16-18.

[4]马登斌,蔡合军,刘道峰.夏大豆新品种嘉豆43号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2,11(8):67.

猜你喜欢
夏大豆施肥量行距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水果红薯无土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