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华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太太到了孕晚期,她像筑巢的鸟儿一样开始不停地往家里屯东西,高峰时,一天能收到四五个快递包裹。作为丈夫,我这时候只要豪爽地把信用卡准备好就是了。可是有天下班回家,我看见太太把自己埋在一大堆快递盒子中,我大为震惊:“生个孩子要准备这么多东西?!”这哪里是待产包,分明是“待产麻袋”啊!
通过太太对我的“洗脑”,我觉得面对即将到来的生产,不仅需要太太准备物质上的待产包,孕爸也需要参与其中,为自己准备“待产包”。据我的分析,也许我需要以下几个“待产包”。
流程模拟:熟悉分娩和待产的基本知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以想见那一刻的到来,家里必是乱成一锅粥。父母辈虽都有过生产经验,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医院复杂的流程和五花八门的待产用品,都是他们那个年代所没有的。所以,我必须提前学习,做生产时唯一“清醒”的人。
于是,我陪妻子一起上了所有的产前培训班,如拉美兹呼吸法、胎动课、产前准备课等。“见红”、“宫缩”、“破水”之类的专业名词我虽然还是一知半解,但至少能基本甄别分娩的前兆,知道遇到哪些情况需要立即送太太去医院。
同时,我还花时间研究了太太的“待产麻袋”。里面的物品真是五花八门啊,不少是她淘来的外国货,根本看不懂。太太笑话我:你看上面的商标和图片不就明白了?我担心等生了宝宝后她发号施令要我拿东西,我找不到惹她着急生气,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用记号笔在包装盒上写下了产品名称和基本用途:防溢乳垫、红臀灵、产褥垫……看到我那认真的傻样,太太的眼中流露出小小的感动。
我还主动请缨,请太太和我模拟一下分娩当天的流程:如果医院当天车位已满,周围小区是否接收外来车辆?是否可以停靠“过夜车”?急诊挂号口在哪儿?如何拿到产检的“大卡”记录?最后,我们前往住院部,询问护士一共有几种病房,是否紧俏,生产当天该如何预约……
由于我们准备顺产,所以无法预约病房也无从知晓当天的状况,但是当这些流程走完后,我们都心定了不少。在我看来,分娩是一次“大考”,只是何时开考尚未确定。我作为太太最亲近的家人,一定要时刻准备着,给她安全感,解除她的后顾之忧。
时间管理:调整工作与家庭的天平
早就听当爸爸的同事说,有了小孩的头几个月,爸爸通常被“隔离”到别的房间,这样宝宝哭闹时就不会影响爸爸的睡眠了。
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经常要加班或是早起,而孩子一哭闹起来应该也不会仅此一两个月。想到不久的将来每天紧绷的生活状态,我就觉得头炸:当我带着一身疲累下班回家,面对嗷嗷大哭的孩子和一地乱七八糟的奶瓶、尿布、奶嘴,我会不会情绪失控?带孩子需要消耗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如何再匀出更多的时间给这位家庭新成员……
最近,我参加了时间管理的课程,培训师抛出了那几个“经典”问题: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假如生命只有三年,你如何度过?假如生命只有六个月,该如何度过?
我的回答是:寻找幸福生活的奥秘,更好地爱太太和宝宝,记录与他们相关的点滴……原来家庭在我的心目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位置!那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人生的长度被设限,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给家人呢?
虽然,目前的我还不清楚该如何做到平衡家庭与工作,但我愿意把天平的一端更多地向家人倾斜。工作虽然辛苦,但毕竟是熟悉的模式,有时候甚至可以成为逃避的借口:不愿面对哭闹的孩子和难缠的情景,把这些都冠冕堂皇地留给家人处理。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希望和家人一起,经历哺育孩子的甜酸苦辣。
家庭协调:随时准备做“三夹板”
“独一代”家庭诞生的“独二代”宝宝,势必珍贵!宝宝妈妈、奶奶、外婆在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上“三足鼎立”造成的纷争,我也早有耳闻,许多爸爸都无比感慨地劝我要准备好做“家庭调解员”。
其实在妻子怀孕期间,两家观念的不同就已初露端倪。可以想见,当宝宝到来时,是否要多戴一顶帽子、多穿一件衣服都有可能成为“群雄大战”的导火索。
宝宝诞生后手忙脚乱的局面下,我一定要当好“三夹板”,争取让任何抱怨、分歧在我这里“刹车”。“和稀泥”是我需要学习的艺术,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宝宝好。
同时,我和太太达成统一意见:宝宝不管用何种方式养育,都能健康成长。关键是我们要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逐渐树立自己的威信。
孕爸小结:
就在我的孕爸日记接近尾声时,10月29日晚7时,小家伙呱呱坠地,男孩,6斤7两,母子平安。不过一直打算顺产的太太,进入待产室后宫口开到十指,却因胎心骤降,由顺产改为剖宫产。这一斗转直下的变化,让我们所有人,包括我这个力求冷静的人,都措手不及。
初次见到这个哭声响亮的小东西,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我发现自己之前所有的准备,在那一刻全部清零。
现在,我还来不及得意,照顾新生宝宝和妻子的这几天,就已经把我良好的自我感觉击碎。但不管怎样,我已经实实在在地当爸爸了。从“孕爸”到“奶爸”,一切都在以不可逆的方式发生着。但是有了这份共同十月怀胎的默契,相信我一定可以学习做一个充满爱的老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