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辰迪,杨慧敏
(上海电力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0)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超过5.65亿,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生产和消费国。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的娱乐和通讯工具,推陈出新的速度飞快,进一步缩减了手机的生命周期。废旧手机产品成份复杂,废弃后处置不当将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如果直接进行焚烧、填埋等简单处理,就会形成一条对水、空气、土壤和动植物的污染链,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但如果对其进行适当处理,这些废旧手机蕴藏着巨大的回收利用价值:有一部分产品可以恢复价值,重新利用;另外,报废的手机经过分拆和提炼处理,可以回收金、银、铜等。[1]人大代表简勤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指出:目前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周期已经只有6个月左右,废旧手机的回收难问题日益剧增,这不但是关乎普通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2]可见,废旧手机的回收已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其资源化利用也将成为日后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
手机及其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对降低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显著意义,许多学者对低碳经济和废旧手机回收进行了研究。杨韡韡[1]对废旧手机的回收潜力进行了分析;李健等人[3]对废旧手机中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效益进行了分析;武建刚、胡嘉莹[4]预测了今后废旧手机资源化的发展趋势;CANNING Louise[5]提出了顾客参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手机回收和再利用机制;SILVEIRA Geraldo T R等人[6]提出了一套废旧手机再循环流程,并针对贵重金属的再利用建立了回收系统;GEYER Roland等人[7]从逆向物流角度详细分析了废旧手机回收和再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何益波[8]总结了中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几种形式,并从多角度定性分析了回收利用的措施。综上所述,国内废旧手机的研究文献大多处于初期展望阶段,国外研究文献重在系统建立回收渠道以及成本效益的分析,而对废旧手机回收在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少之又少。
国内已有多个地区相继对废旧手机开展了回收处理,例如台湾地区2000年建成了6个处理4种废旧家电的综合处理厂,每年回收废旧手机、废旧计算机共计约205万台,废旧电视机、废旧洗衣机、废旧电冰箱和废旧空调共计180万台。同时,相关法律规定,废旧手机及计算机资源回收再利用率应在80%以上。[9]
而大陆地区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废旧手机回收系统,已有的回收方式仍滞于试点阶段。2003年,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市进行废旧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却因为收不到足够的废旧电子产品和后续资金无保障等因素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2004年9月25日,全国首家电子垃圾处理中心——南京金泽公司正式投产,投资1 000万元的电子电气废弃物加工处理中心竣工后几乎处于“无米下锅”的闲置状态;浙江省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投巨资建造的工业废物高温焚烧处置系统也只烧了3个月就被迫停用;2005年12月6日,由中国移动联合两家手机生产商诺基亚及摩托罗拉举办的“绿箱子环保计划”第一期活动,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中展开,约有1 000家中国移动自办营业厅和摩托罗拉及诺基亚的各150家维修服务中心设立了专用于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的“绿箱子”来配合此计划,但这一期活动结束后没有得到长期良好的坚持;2009年11月,中国移动公司与苏宁电器在上海试点的手机“以旧换新”活动,期间平均每天回收旧手机近1 000部,比例仍然非常低,上海市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富春呼吁更多商家及品牌能开展此类活动。
表1 受访者使用过的手机数目
表2 受访者手机更换频率
2.2.2 大学生的废旧手机知识
图1为大学生掌握的有关废旧手机知识的统计结果,大多数受访者对于废旧手机中包含的铅、砷、六价铬等多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有部分了解,但不是很清楚,只是从一些渠道听说过废旧手机对人体和环境的破坏,但还未察觉到身边废旧手机带来的危害,由此大致可以判断出大学生对于废旧手机的知识是模糊的,但也不抗拒接受有关信息和知识。因此,学校应重视普及废旧手机的回收和再利用等知识,在校园广播、板报中适当添加关于废旧手机的危害和环保的手机消费方式等内容。
图1 受访者对废旧手机危害的了解情况
本文选取上海市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废旧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回收再利用现状。本次共向上海市大学城实地发放550份问卷,实际回收493份,问卷有效率达86.36%,而且基本满足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原则,调研数据更具可靠性。另外,近几年上海市举办过一些废旧手机回收活动,如“绿箱子计划”、旧手机“以旧换新”等,大学生对废旧手机的回收有不少认识,提高了本次调研结果的有效性。
2.2.1 大学生手机拥有情况
受访者使用过的手机数目和更换频率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可知,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拥有2部或2部以上的手机,并且将在2年内更换自己的手机,目前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数有50.66万人,粗略估算,每年就会有大约40万至80万部废旧手机诞生,而这些废旧手机的回收和再利用情况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多数大学生注重手机带来的新潮和便利,产生了“快餐式”的手机消费观,缩减了手机的使用周期。
2.2.3 大学生废旧手机的处置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通过5种途径处理废旧手机:闲置家中、以旧换新、无偿回收、送给亲友、当普通垃圾直接丢弃,具体比例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将废旧手机闲置在家不作任何处理,对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及其对身体、环境的危害认识模糊。
大学生将废旧手机闲置在家或出售给小贩,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他们尚未意识到废旧手机真正的回收再循环利用的价值;二是对废旧手机的不正规处理方式造成的危害同样一知半解。当然,我国废旧手机回收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是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其次,学校缺乏对废旧手机污染的宣传,使身处在大学校园内的学生们难以意识到废旧手机回收及再利用的重要性。将废旧手机闲置在家不是最好的处置方式,要将其投入正规的再利用渠道,给社会创造真实的资源价值,才是废旧手机的归宿。
表3 受访者的废旧手机处理方式
2.2.4 大学生回收废旧手机积极性的调动
如何调动大学生支持废旧手机回收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这一问题还要从大学生所处的人文环境进行调研,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表4数据可以发现,较多受访者会被志愿服务者带动而产生回收意向,志愿者在大学生中得到充分的认可,因此可以由社会公益组织及其他环保机构发起活动,将废旧手机集中交予环保公司进行专业无害化处理分解再利用。
另外,志愿者群体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零门槛的,大学生完全可以亲身参与回收,不仅增加了对废旧手机回收的新认识,并且增强了环保意识。
表4 影响受访者参与废旧手机回收活动的人群
目前,我国涉及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的法律、法规并不少,但均过于抽象,没有对核心问题作出具体规范,更没有颁布专门针对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法律,导致大学生无从了解废旧手机的回收法规。国内已有的针对固体(电子)废弃物的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但是这两部法律都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在 2011年我国正式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实施范围仅覆盖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房间空气调节器、微型计算机等较大型家电,却不包括废旧手机等终端通讯电子设备。2013年3月5日最新提交的《积极加强废旧手机等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呼吁国家制定《废旧手机等电子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出台废旧手机回收政策和以旧换新政策。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废旧手机的处置方式欠佳,对其危害和资源化利用的认知缺失,因此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大学校园里开设废旧手机潜在价值和回收利用的讲座,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废旧手机的内涵财富,在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废旧手机含有多种金属,对废旧手机的回收可实现材料的循环使用,具有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让大学生从源头上重视废旧手机的回收再利用。学校相关部门、学生会和社团也可以通过“人人网”、“易班网”、“校友网”等大学生人群较为活跃的社交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以此加强引导和鼓励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废旧手机价值观。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废旧手机都是作价回收,这一部分成本加上废旧手机无害化处理的成本,使得废旧手机的正规回收和环境友好处理无法与未获许可的作坊式回收商贩竞争,导致废旧手机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因此这些回收成本需得到分摊。笔者建议采用志愿者作为正规回收“接线员”的做法,消除一部分回收成本,同时发挥志愿者的正能量,以调动大学生主动关心和参与回收废旧手机活动的积极性。
我国已经颁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企业从源头控制污染。在手机生产过程中应推行清洁生产,限制和控制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积极推行“无污染、低辐射、可回收”为理念的“绿色手机”产品。据介绍,通过优化设计,诺基亚手机75%~90%的材料都是可回收的,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二次利用率。[8]
废旧手机的处理技术创新已不再单纯地追求效率,而是更多地侧重环境友好功能。而我国废旧手机资源化利用技术较落后,废旧手机的回收处理不规范。因此,有必要引进、支持和推广无害化的废旧手机处理技术,减少环境负荷,真正做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面对日益严重的电子垃圾污染,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已日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上海市大学生废旧手机回收再利用现状,认为废旧手机回收体系尚未健全,而大学生环保意识较强,持续的引导可以使大学生群体改变对废旧手机“价值终止”的看法,转向“价值重生”的新观念。今后废旧手机的无害化回收不仅需要在大学生中推广,也需要走进社区、单位等更广大的群体中,逐步实现全民回收的目标。
[1]杨韡韡.废旧手机回收的潜力分析[J].现代商业,2009(30):11-12.
[2]张艳.简勤呼吁:废旧手机回收“谁生产谁负责”[EB/OL].[2013 - 03 - 05].http:∥www.newssc.org/,2013/3/5.
[3]李健,赵乾,崔宏祥.废旧手机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效益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5):15-16.
[4]武建刚,胡嘉莹.废旧手机价值分析及回收利用[J].科技资讯,2011(30):86.
[5]CANNING Louise. Rethinking market connections:mobile phone recovery,reuse and recycling in the UK[J].Journal of Business& Industrial Marketing,2006,21(5):320 – 329.
[6]SILVEIRA Geraldo T R,CHANG Shoou-Yuh. Cell phone recy-cling experi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otential recycling options in Brazil[J]. Waste Management,2010,30(11):2 278-2 291.
[7]GEYER Roland,BLASS Vered Doctori. The economics of cellphone reuse and recycl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0,47(5-8):515-525.
[8]何益波.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7(2):43-46.
[9]代颖,马祖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及管理机制[M].四川:科学出版社,20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