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辅助提取番木瓜籽油最佳工艺的研究

2014-01-16 03:40严小平刘彩琴孟莉英李成平
中国粮油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番木瓜籽油石油醚

严小平 王 楠 刘彩琴 梅 瑜 孟莉英 李成平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1,杭州 310015)(浙江树人大学科研处2,杭州 310015)

番木瓜(CaricaPapayaL.)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果树,原产于墨西哥南部以及邻近的美洲中部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番木瓜呈绿色或黄色,果肉为黄色,其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清香沁人,具有健脾胃、助消化、清暑解渴、润肺止咳的功效[1]。番木瓜籽为番木瓜果肉加工的副产物,往往作为垃圾扔掉,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生物资源。番木瓜籽中脂肪质量分数可达30%以上,其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油酸[2],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目前,有关番木瓜籽油提取方法的研究甚少,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番木瓜籽油的研究鲜见报道。超声波辅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提取温度低、提取物的结构不被破坏等优点[3-11]。本试验采用溶剂浸提,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方法对番木瓜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探讨,为番木瓜籽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番木瓜籽:番木瓜购自欧尚杭州大关店,番木瓜籽经清洗干净后在60 ℃恒温干燥箱中烘干备用;石油醚:杭州长征化工厂;正己烷:杭州双林化工试剂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SK10GT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HZ-Ⅲ型循环水真空泵:巩义予华仪器责任有限公司;RE-52A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2 试验方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经粉碎的番木瓜籽粉,用滤纸包裹装入烧瓶中,于设置的条件下进行萃取,超声结束后减压抽滤,滤液经旋转蒸发器蒸馏,将提取物放入干燥箱中干燥直到恒重,计算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

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m2-m1)/m×100%

式中:m2为空瓶和番木瓜籽油的质量/g,m1为空瓶质量/g,m为番木瓜籽的质量/g。

1.3 测定方法

粗蛋白测定采用GB/T 6432—2008法;粗脂肪测定采用GB/T 5512—2008法;水分测定采用GB/T 5528—2008法;灰分测定采用GB/T 5505—2008法;碘值测定采用GB/T 5532—2008法;折光率测定采用GB/T 5527—2008法;过氧化值测定采用GB/T 5538—2005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木瓜籽的主要成分

番木瓜籽的主要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番木瓜籽的主要成分/%

从表1可以看出,番木瓜籽中含有35.8%的粗脂肪,油脂含量高于一般大豆(20%),是一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油料资源。

2.2 单因素试验

2.2.1 溶剂对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烘干至恒重、质量为10.00 g番木瓜籽粉6份,按料液比1∶4(g∶mL)加入不同溶剂,在超声功率120 W,超声温度50 ℃抽提30 min,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溶剂对提取率的影响

从图1中可知,乙酸乙酯的提取率较低,而石油醚、三氯甲烷、正己烷、甲苯的提取率相当,但考虑到三氯甲烷、甲苯有一定的毒性,正己烷的价格相对较高,综合考虑选择石油醚为抽提溶剂。

2.2.2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烘干至恒重、质量为10.00 g番木瓜籽粉6份,按料液比1∶2、1∶3、1∶4、1∶5、1∶6(g∶mL)加入石油醚,在超声功率120 W,超声温度50 ℃抽提30 min,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料液比小于1∶4时,番木瓜籽油提取率随料液比增大而增大;当料液比大于1∶4时,番木瓜籽油提取率随料液比增大基本不变,因此选择料液比为1∶4比较适宜。

2.2.3 超声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烘干至恒重、质量为10.00 g番木瓜籽粉6份,按料液比1∶4加入石油醚,在超声功率120 W,温度为30、40、50、60、70 ℃抽提30 min,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 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番木瓜籽油提取率迅速增大,当温度高于50 ℃,温度的升高对提取率的提高影响不明显,从经济和安全角度考虑,确定提取温度为50 ℃是合适的。

图3 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2.2.4 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烘干至恒重、质量为10.00 g番木瓜籽粉6份,按料液比1∶4(g∶mL)加入石油醚,在超声温度50 ℃,超声功率60、80、100、120、150 W抽提30 min,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番木瓜籽油提取率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超声功率达到一定值时,提取率趋于恒定,适宜的超声功率为120 W。

2.2.5 超声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烘干至恒重、质量为10.00 g番木瓜籽粉6份,按料液比1∶4(g∶mL)加入石油醚,在超声温度50 ℃,超声功率120 W抽提10、15、20、25、30 min,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超声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在20 min之内,番木瓜籽油提取率与超声时间成正比关系,超声时间越长,提取率越高,在20 min之后,提取率随时间的变化不大,确定超声时间20 min较为适宜。

2.3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为考查对象,以番木瓜籽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见表2,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

表2 正交试验设计

表3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影响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工艺条件是A3B2C2D1,即料液比1∶4,超声温度50 ℃,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120 W。

2.4 验证试验

按2.3所得出的番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重复验证试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6次提取所得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均在34.89%~35.25%之间,平均值为35.10%,与正交试验数据相符。

2.5 番木瓜籽油的理化指标

2.5.1 番木瓜籽油的特性常数

按2.3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抽提所得番木瓜籽油测定其特性常数,结果见表5。折光指数是油脂和脂肪酸的特征之一,由于其与油脂和脂肪酸的结构存在一定的联系,故用来鉴别油脂的纯度、观测油脂的反应过程等,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的检测中[12]。油酸和亚油酸50 ℃时的折光指数分别为1.448 7和1.458 3,因此可以初步推测番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中含有较多的油酸。

表5 番木瓜籽油的特性常数

2.5.2 番木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

番木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番木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

从表6 可以看出,番木瓜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特别是油酸的质量分数高达72.7%。

3 结论

3.1 影响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其次是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的影响最小;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石油醚为抽提溶剂,料液比为1∶4,超声温度50 ℃,超声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番木瓜籽油提取率为35.1%。

3.2 番木瓜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80.7%,特别是油酸的质量分数高达72.7%,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1]刘思,沈文涛,黎小瑛,等.番木瓜的营养保健价值与产品开发[J].广东农业科学, 2007(2): 68-70

[2]邓楚津,董 强,张常松,等. 神经网络优化番木瓜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2):47-51

[3]唐琳, 徐方旭,黄晓杰, 等. 香蕉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业,2012,33(4):17-20

[4]张晓梅,刘晓芳,高云涛,等. 葡萄籽中多酚物质的超声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41-12342

[5]王彦博,石燕,唐慧安. 超声波提取莴苣叶中叶黄素的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2,31(1):50-53.

[6]张娇.枸杞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7]关海宁,刁小琴.中心组合设计优化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玉米须皂甙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0):1383-1385,1428

[8]刘燕飞,刘军海,张迎,等. 响应面法优化辣椒红色素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工艺[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6):69-74,126

[9]严小平,李成平,金建昌.超声波法提取西瓜籽油的最佳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3):53-56

[10]李维莉,彭永芳,李银, 等. 超声法提取重楼中重楼皂苷的研究[J].中成药,2010,32(2):12

[11]范建凤,赵二劳,赵昀, 等. 金莲花黄酮超声波提取的动力学模型[J].化学工程,2010,38(11):93-96

[12]肖刚,孙庆杰,崔凯.不同萃取方法对番茄籽油理化性质与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1998,17(3): 74-77.

猜你喜欢
番木瓜籽油石油醚
墨西哥:全球最大番木瓜出口国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补肾活血汤石油醚提取物对BMSCs迁移过程中Wnt5a/PKC通路的影响
番木瓜有助于防癌和其他疾病
牡丹籽油对大鼠烫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5种石油醚前处理对不同植物样品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
复序橐吾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印度的番木瓜产业增长
橡胶籽油基复合型环保增塑剂用于PV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