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2014-01-14 10:07黄萍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文字美的阅读教学

黄萍萍

黄萍萍,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审美情感的重要性,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白阅读文章时美的所在和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审美,第二才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来培养起个人的审美情感。

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情感的正确认知

审美情感,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思想深意、价值观和人物情感的一种感知力,这种感知首先会对学生的个人情感形成冲击,进而从情感过渡到学生的理性思维上,因此审美情感的培养是将教育的方式融于学生对美的感悟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文字所带来的美的召唤,从而达到情感上的愉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首先应当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作品当中思维表象文字和内在深意形成一种比较客观正确的认知。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无论是文字的表现手法还是情感的抒发形式,均饱含着各种各样的美。因此教师完全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情感,来使学生切实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真正地认识到什么是文学作品中的美。如, 《济南的冬天》,老舍的写作手法非常的朴实,但这种朴实当中又包含有对于生活中小细节的满足,文章的角度由大及小,如“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使我们对于山有了更具体的想象,而“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又非常细致地描绘出了下雪时村庄的情态,这种文字当中简简单单的美,包含的是作者对于家乡深深的爱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老舍文字中蕴藏的美,并将这种美的感悟引申到生活当中,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于美的敏锐的感知能力。

二.运用诵读方式来实现学生对于美的自我感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来实现学生对于美的主观感知,最大的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思考文章主题,最终来实现其审美情感的培养。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学生如果能够将个人情感充分地融入到对文章的阅读中,就会更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美,这对于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初中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季节描写的文章,其中朱自清的《春》是典型代表,作者运用各种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现了春的静态和动态,字里行间都透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诵读,语气要轻快活泼,尤其是作者描写春天的那些排比词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要掌握好词语的节奏性,示范后可引导学生来进行感情诵读,把文字中的美和情感用声音表达出来,并启发学生在阅读时进行对春天美的思考。

其次是可以通过利用教材实现个性阅读,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同样的课文内容与学生个人的不同理解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同一篇文章中的不同的美。

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诵读的方式适用于那些比较具有节奏感和直接感染力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通过诵读来实现审美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启发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能够思考作者对于美的各种表达手法。例如,在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中,作者通过叙事的手法来表达对于父亲的爱意,因此可以设置与文章情节相关的一些问题来使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情感之美,例如“文章当中对于英子和父亲的故事一共有几个,具体内容是什么?”“爸爸先是因为我赖床而打了我,但后来又去学校给我送棉衣,这两件事是否都表现了爸爸对我的爱,不同在哪里?”“爸爸去世后我表现得那么镇定,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并分析得出答案,而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表达就会有切身的体会,能够领略到作者那些平淡语言当中所深藏的爱意,这对于激发学生更好地审阅文章语言的美是有益的。

情感是文章的血肉。读懂一篇文章,就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写作思想,感受作者的感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所抒发的情怀。审美情感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所必须承担的教学任务之一,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静心体味作者的心声,还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做好持久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在语文文字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和韵味,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素养。语文是情感的文字集合体,教师在具体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才能实现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文字美的阅读教学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