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宇
引 子
数亿年前,一滴晶莹的水珠穿透马雄山脉的沧桑,由此孕育了中国第三大母亲河——珠江。
数万年前,在云岭高原的云南省富源县大河遗址,生活着人类旧石器时代的祖先。从现今发掘的2千多件文物考证:大河遗址的人类祖先不仅会使用当时先进的生产工具,也逐渐学会了生猪养殖。
数千年岁月更替,人类在文明传承的过程中,不断繁衍,不断进化。而畜牧文明也随之生生不息,并为人类的成长贡献了多种养分。这其中,生猪的饲养堪称人类文明进程的独创。
在中国,从“家”这一汉字的创建就可以看出,一个屋顶下面有一头猪(豕),这就是一个家,可见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何等重要。我们的祖先从猪肉中获取了营养,和脑力劳动的能量,创造出五千年不朽的中华文化。可以说,猪造就了农耕文明。
生猪养殖的功效,还可以在一代伟人恩格斯的著作中得到佐证。1876年恩格斯发表了巨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他旁征博引,深刻指出,劳动影响了人的思维器官、劳动器官、语言器官的发展,特别是人类作为肉食动物的特性,从猪、牛、羊等动物中获取了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养分,最后发展成为完善的现代人。这种决定性的因素使自然界的发展实现了巨大的飞跃,进入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领域。
由此,从云南省富源县大河遗址发掘的旧石器人类文物,尤其是有关生猪饲养的化石,便凸显出非同一般的意义。
历经沧海桑田,大河遗址的祖先们曾经饲养的生猪一直繁衍至今,并被赋予了一个在中国畜牧史上不可替代的名字,这就是“大河乌猪”。2002年,国家农业部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大河乌猪为国家级新品种。2003年2月获得农业部正式批准,成为继苏太猪之后云南省第一、中国第二育成猪新品种。
大河乌猪,一个西部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历经数代人精心培育的猪种,如何脱去素装,闪亮登场?如何实现华丽转身,从幕后走向前台?它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近日,记者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走访了第一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得者、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永同志,想得到一言半句的答案。现年39岁的张家永同志以其宏大的气魄,勇于开拓的精神,呕心沥血经营东恒公司、延伸大河乌猪精饲养、深加工产业链的故事,已成为有口皆碑的奇迹和神话般的传说。这位富源78万人民眼中“魔”力无边的青年企业家,到底演绎了怎样一个创业传奇?怎样在汪洋大海般的市场经济中创名牌、拓市场、扩规模、增效益、闯新路;怎样在剧烈而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如一颗灿烂之星冉冉升起,释放出强大的正能量与辉煌业绩,放飞新型农业梦想,为广大企业主们吹响现代产业进军集结号的呢?
采访中,张家永告诉记者: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富源县中安镇多乐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距县城12公里,是一个集大河乌猪养殖、鲜肉屠宰加工、火腿腌制加工、饲料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畜牧开发农业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广州、河南、山东、四川等地。该公司生产的大河乌猪系列产品已通过了HACCP、ISO9001、QS等认证。公司先后荣获各级党委、政府及行业授予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云南省农业产品加工科技型企业、云南省“放心肉体系”建设先进企业、云南省扶贫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曲靖市文明诚信企业等,银行信用等级AA+级。董事长张家永本人也因创业有成、回报社会有功,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创业之星、云南省首届青年创业“省长奖”、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云南省第五届关心国防建设十佳新闻人物、曲靖市“十五”扶贫开发先进个人、新农村建设银质勋章、曲靖市“十大杰出青年”等数十次特殊荣誉称号。并成功当选曲靖市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富源县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曲靖市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委员,政协富源县第七届、第八届常委。
玉汝于成 迎难而上转型路
在彩云南现、滴水三江的珠江源头,在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中,在巍峨壮观、神奇瑰丽的胜境关下,在资源富集、人气飙升的八宝之乡,在民族风情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富源大地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凭着一腔热血、一股耐力,顺势而为、克难奋进;有这样一个人,他把消费者的第一需求作为“信息树”,把消费者的第一需求作为“风向标”,把消费者的第一需求作为“晴雨表”;他用汗水和泪水,以干练和细腻,走出了一条破冰之旅。这个人就是活力无穷、富于创新的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永。
1998年,张家永所在的富源县工业供销公司进行改制,张家永成了一名下岗工人。当时张家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不等、不靠,通过经营煤炭生意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于2004年瞅准了大河乌猪养殖的巨大商机。2009年2月24日,他站在了第一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奖台上。
采访中,张家永回忆了当时的那份内心情节:“大河乌猪是我们当地的优良猪种之一,也是国家级的优良品种。猪好、肉质好,市场前景值得挖掘,畜牧业又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坚定了信心,决定横下心走到底的张家永,在一次到广州送货的过程中发现,他提供的冷冻大河乌猪并不是直接被销售到广州市场,而是深加工为直接食用的成品才销售。这样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销售利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源头在猪种,核心在深加工”,于是他决定引进一批科技人员,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这样才能扩大销售市场。张家永告诉我们:“在我们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一个就是我们缺乏科技人员、缺乏管理人才。另一个就是我们有很好的产品,但没有市场,在整个市场来说就是空白。”
他多次到北京、昆明与高校洽谈合作。通过他的努力,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都与他的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公司建立了一支20余人的专业科研队伍。借昆交会、广交会、京博会的平台,张家永还在省外建立起了固定的销售网络,在大型超市开设了直销专柜,销售业绩不断攀升。这些成绩并没有让张家永满足于现状,他对下一步的发展也提前作出了规划。“虽然我们的产品现在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但是还没有体现出它的真正优势。我们下一步采取的就是建设一个深加工车间,在深加工上做文章,2011年10月从德国引进一套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建成投产,让我们的产品早日出口到国外的市场。”
对于青年创业,张家永也有自己的观点:“作为创业者来说首先要立志,在创业初期选好一个项目是至关重要的,一旦选定,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再次是要通过科技发展,重视人才,只有通过他们,企业才能健康发展。我个人认为评论一个创业者成功与否,不在乎他积累了多少财富,而在于他对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
商机无限 心血倾注创业路
如何把大河乌猪这一新兴猪种培育壮大,成为历届富源县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如何把这一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的美味佳肴,成为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诞生、成长和发展壮大的源泉。
大河乌猪是以富源县优良地方猪种乌金猪(大河猪)和引进优质瘦肉型猪种杜洛克为育种素材,经6年的持续选育,扩群中试推广而成的,是耐粗饲、母性好、生长快、瘦肉率高、肌脂肪含量高、肉质好、特别适合腌制优质云腿和供应鲜肉的猪种。国家农业部于2003年2月27日第254号公告为国家级培育猪新品种,成为全国第二、云南省第一个培育成功的优良新猪种,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供不应求。富源县委、县政府已经下决心打造这一优势品牌,大力发展以大河乌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在生产中主要是制定育种路线和品种标准,继续选育提高大河乌猪,在原先10个家系的基础上,建立大河乌猪高产仔系、抗病系、高瘦肉系、快长系、高肌脂系。在中安、营上、竹园、老厂等乡镇选择了4个具有一定基础条件和养殖水平的私营猪场予以扶持,通过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和硬件达标管理建立扩繁场,为生产群提供合格生产用大河乌猪,达到了母猪规范化、公猪定向化、生产杂优化、产品规格化、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饲养大河乌猪扩繁母猪400头,所生产的合格母猪才有4000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富源县委、县政府在2005年就绘出了“扶百帮千带万”大河乌猪养殖工程宏伟蓝图:即计划用4至5年时间,扶持大河乌猪规模养殖大户各100户,帮助大河乌猪重点养殖户各1000户,带动大河乌猪养殖示范户各10000户。通过实施该工程,力争到2012年后,优质仔猪、出栏肥猪和养猪业产值翻一番,生产优质仔猪200万头、出栏肥猪100万头、养猪业产值达12亿元,农民人均养猪业收入1500元,从而把富源县建成全国大河乌猪扩繁、生产和加工基地县。
民营独资企业的新星——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永抓住这一商机,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带动农户、滚动发展”的发展思路和“上加工、抓流通、扶龙头、强防疫、促养殖、求效益”的工作思路,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工作原则,积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创名牌、拓市场、扩规模、增效益、闯新路,公司按照集团化、集群化、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的经营发展思路,于2005年10月创建了占地210亩,注册资金1600万元,总资产达1.4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8200万元),职工300余人的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并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成功创建了集生物饲料生产、大河乌猪养殖、屠宰、畜产品开发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牧集团企业。形成了大河乌猪从良种、饲料、基地、技术到产品一条龙大河乌猪产业链。通过逐年投资建设,目前公司总投资已达5.6亿元,员工700余人,多乐生产基地占地360亩,百草地养殖基地占地400亩,年单班生产饲料3万吨,饲养存栏猪只1.3万头,年出栏种猪肥猪仔猪3万头,年可屠宰加工肉猪20万头,腌制加工火腿3000吨,生产高端肉制品6000吨。公司按照高起点创建企业这一指导思想,以云南农大为依托,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优化人才队伍,不断加大大河乌猪产品研发力度,使乌猪系列产品提质增效。为开发优质无公害绿色猪肉产品,公司从猪的品种、饲料和标准化生产等源头抓起,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科、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管理模式,把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与市场化经营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实行“五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优良的大河乌猪仔猪,统一提供公司生产的生物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管理标准,统一回收加工。目前,全县农户饲养的大河乌猪基本上被该公司收购,广大养殖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是大河乌猪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该公司在工作中一是增加投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专业市场,现已投资1911.8万元建起占地面积116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融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饲养为一体的大河乌猪养殖场,开展大河乌猪配套系杂交亲本(大河乌猪和大约克)的培育。该场由云南省畜牧设计院设计,全部按现代化养殖工艺布局建设,整个猪场包括公猪饲养区、妊娠区、仔猪保育区、育成及育肥区,实行全封闭、远程电视监控的现代化管理,可育仔猪3万头、商品仔猪8000头、饲养母猪1500头、公猪60头、年出栏优质大河乌猪13000头。这种养殖场摒弃了传统的散养和混养方式,使大河乌猪养殖业实现了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变,为全县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带了个好头。投资1100万元、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的饲料厂,整个工艺具有粉碎、混合、膨化、制粒等功能,年单班生产浓缩料、全价料3万吨,。投资1200万元兴建年屠宰加工20万头生猪的标准化生产线,为市场提供“放心肉”;投资800万元兴建年加工腌制火腿3000吨的生产车间,为做大做强做优大河乌猪火腿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立项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该项目建设立足大河乌猪猪肉产品加工,创建名牌闯市场,项目建成后,通过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仅年均可上缴税收2000余万元,还走出了一条“以劳养武,军民共建”之路,既支持了地方事业,为地方经济发展立了新功,又支持了部队建设,得到了省市军区及县人武部的肯定,多次荣获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授予的“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还将带动全县乌猪产业形成品种繁育、饲养方式、屠宰加工到销售以及技术培训等内容庞大的生猪产业链。
绿色发展 猪种培育环保路
猪源好,猪肉才会好。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高起点规划、大气魄谋略、大手笔建设,投资1.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600万元)在距县城44公里的富源县墨红镇清水村建成了占地400亩、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其中猪舍面积3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猪场。可常年存栏猪37500头,其中种公猪105头,种母猪4500头,哺乳仔猪11400头,保育仔猪9600头,育肥猪16000头;年出栏猪8万头,其中肥猪5万头,商品仔猪2头,种猪1万头。这个被称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猪场已经凸显出了六大特点:一是园林式猪场,创建优美养猪环境。猪场30公里范围无工业污染,猪场布局于丛林之中,四周群山环抱,距最近村庄2.5公里,还有高山和树林阻隔,形成得天独厚的天然防疫屏障。所饲养的猪可在这个园林式猪场的大氧吧里尽情地沐浴灿烂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二是五点式布局,最优化的生物安全措施。猪场生产区“五点式”布局,分区设置种猪站、母猪区、保育区、育肥区和引种隔离区,区域间设有缓冲隔离带;内外办公、生产分区隔离,进出人员、物质严格消毒;主要生产区设置密闭转猪通栏,人流、物流单向不循环;净区、污区独立不交叉;运猪、运料车辆不进生产区。在设计理念上,最大化的考虑了疫病防治的生物安全措施。三是自动化、智能化,打造白领养猪模式。自动供料系统,不需人工就能把饲料投放到每一个采食位,让猪想吃就吃。母猪智能饲喂站,妊娠后期舍引入奥地利全进口智能饲喂站设备,母猪定量饲喂、发情诊断、猪群分流全由设备控制,能有效控制好种猪膘力。自动通风系统,产房与保育采用侧壁与地沟通风结合,其它猪舍采用屋顶通风与地沟通风结合,自动感应、自动换风,不需人工控制,随时保证猪舍空气新鲜。自动喷雾消毒系统,不需人背着喷雾器,5分钟就能完成全部猪舍消毒。自动供暖系统,母猪配种及妊娠早期舍、产房、保育、育肥均安装了保温装置,保证猪舍四季如春。全网板养殖系统,猪舍全部设置网板,在网板上养猪,粪尿自动进入网板下污水池,不需人工清粪,粪尿自动定期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四是水泡粪工艺,实现猪与粪尿分离。猪舍全部采用水泡粪工艺,猪生活在网板上面,粪尿从网板缝隙流入污水池,保证猪生活的地方没有污水浸泡,抑制细菌病毒滋生繁殖,有利疫病防控。五是大栏养殖,给猪最大化的自由活动空间。猪舍90%的栏位设为大栏,把猪从传统规模化养殖,不足1.4平方米的猪笼中解放出来,保证猪具有最大化的活动空间,还与猪应有的福利与自由。六是沼气、有机肥循环利用,环保又节能。公司计划与德国普鲁泰克环保公司合作,建设沼气循环利用工程,干湿分离的猪粪做成有机肥用于种植业,污水产沼气用于发电和烧锅炉供热水循环保温,沼液用于农灌或处理净化后回用。猪场全部采用LED灯照明,每年可节约30万度。
效益凸现 立足实际谋销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而质量主要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一个企业,它的全部活动最终都体现在产品上,一旦有了好的产品,形成了强力品牌,它就不愁市场,不愁效益,就能持久发展。市场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消费者,是农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打响富源魔芋和大河乌猪两大品牌,使之成为叫得响、有规模、有质量、有水平,能够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大河乌猪产业要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创出品牌。”随着资金的积累增多、人员的加盟壮大,东恒经贸有限公司着力树立、打响了四大品牌,即一是树立富源优质火腿品牌。该公司生产的“富云”牌富源火腿是在大河乌猪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腌制成功的保健食品,具有色泽美观,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咸香适口,克服了传统火腿脏、大、肥、黑、咸、硬等缺点,以其色、香、味俱佳的优势在2004年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名优食品”称号,产品自试验腌制以来,就呈供不应求之势,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该公司已经投资建成占地5600平方米的火腿加工厂,分为生化车间、火腿低温腌制间、凉挂间、火腿成品加工车间,是云南省最大的标准化云腿腌制加工车间,可常年腌制加工火腿3000吨,为做大、做强、做优大河乌猪火腿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所生产的“富云”牌系列火腿产品销往曲靖各县(市)和昆明、广西、贵州、北京、浙江、上海、广州等地,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二是树立大河乌猪优质鲜肉品牌。大河乌猪鲜肉在保持其母本品种大河猪香味浓郁的基础上,品质更好,肉质性状得到进一步提高,肌内脂肪含量5.24%,肉质细嫩,汁多味美,口感滋味和风味特别好,符合现代人们对肉质色香味俱佳的消费要求,特别适合生产优质鲜肉供应。公司已投资1200万元,建成占地4200平方米的屠宰加工厂,分为待宰间、屠宰间、预冷间、排酸间、分割间、急冻间和冷库等七部分。整个工艺全部模拟德国进口加工工艺,肉产品加工整个流程都在恒温下进行,所生产的肉产品可达欧盟标准,年可屠宰加工肉猪20万头,生产冷却肉和冻肉12000吨,为市场提供“安全肉”;投资450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5000㎡、建筑面积10000㎡的万吨冷库。冷库内部分为0—4℃保鲜库,-28℃冻结间和-18℃冷藏库。选用优质大河乌猪肉,采用欧洲先进的肉制品加工设备和工艺方式结合的方法生产低温肉制品,既沿袭传统,又有创新,缔造出了经典美味的早餐培根、啤酒香肠等40余个单品;三是树立优质仔猪品牌。约大乌仔猪是利用约克公猪和大河乌猪母猪的杂交产品,具有耐粗饲、生产快、瘦肉率高、肌内脂肪含量高等特点,适合家庭粗放饲养和规模化养殖生产,育肥猪后腿比例30.8%,肌内脂肪含量4.103%,特别适合腌制火腿,是腌制”富云”牌火腿的首选猪种,也是生产乳猪制品的首选猪种,从2004年起,每年可育成优质仔猪3万头以上,产品销往曲靖各县(市)和昆明、广西、贵州等地,受到了当地养殖户的青睐,成为农户创收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四是树立优质饲料品牌。该公司投资1100万元,建成占地54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主要生产大河乌猪专用饲料,浓缩料、仔猪料、哺乳料等,为饲养优质大河乌猪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东恒公司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大河乌猪封闭式完整产业链,打造中国高档肉制品品牌,引领发酵肉制品行业发展。在产、加、销生产链中,始终坚持做到源头有保障、全程有管理、品质有保证,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县多项认证、奖励和荣誉。猪育种公司取得了云南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饲料公司取得了《饲料生产条件合格证》。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东恒集团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始终以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赢”为原则,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养猪示范村、扶持规模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大河乌猪养殖业。公司投资1180万元,整合社会资金3540万元,采取“三推一回收”技术服务模式,建成了扩繁场2个,饲养大河乌猪扩繁母猪600头,年提供生产群母猪4200头;建成大河乌猪养殖骨干场6个,与中安镇人民政府协作,在12个村民委员会新建了15个养猪示范村,建成猪舍24222平方米,年可饲养出栏优质肉猪6万头。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全县乃至周边地区推开。示范村建设由公司按新建每平方米猪舍借支50元的标准扶持农户,农户饲养的肥猪按高于市场价0.2—0.3元的标准由公司负责回收。公司采取“三推一回收”的市场运作模式,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优质肉猪基地:推广大河乌猪良种配套(公猪:大约克,母猪:大河乌猪),实现良种定向化,保障优质原料肉猪供应;推广大河乌猪专用饲料,实现饲料定型,保障肉猪营养沉积的安全优质;推广大河乌猪综合配套饲养管理技术,实现技术规范,保证标准化饲养管理过程;“一回收”即对按照公司要求饲养出栏的大河乌猪肉猪实行保护价或优惠价收购。2006年在全国猪价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以高于市场价0.5元至1元的保护价组织收购仔猪5300头,肉猪9400头,为农户增加经济收入110多万元。2006年至2007年,公司扶持饲养大河乌猪种母猪规模户1000户,饲养母猪1万头,年生产优质仔猪16万头,扶持年出栏肉猪10头以上的规模户3000户,年生产出栏肉猪14万头,扶持火腿腌制专业户100户,年腌制火腿1000吨,在公司的扶持带动,年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1.5亿元。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在富源县委、政府的帮助下,大河乌猪种植已经辐射到全县11个乡镇,规模化养殖和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养殖户的时尚追求。
展望前程,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辉煌无限。然而,年轻的企业家张家永没有大喜狂喜之色,他深知:商海弄潮儿不是游戏人生,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磨铁杵,学庖丁解牛。是啊,要干一番事业就得面临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
活力初现 借得东风拓富路
富源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打响大河乌猪品牌加快畜牧产业建设的意见》(富发[2003]18号)的文件,明确了打响大河乌猪国家级品牌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以“艰苦奋斗”作为创业精神的张家永,提出要重点扶持大河镇保利万头乌猪养殖场等30余个上规模、上档次、有潜力、后劲足的养殖大户、运销大户及规模养殖场,初步形成比较合理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专业化加工和销售的产业格局,并开发出生熟共12个品种的产品,年产量约6000吨,产值达3亿元。如今,这一项目已落地生根,这一目标已完美收官。
在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这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12年已建成国营种猪场1个,万头猪场12个,市级发证的大河乌猪扩繁场13个,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点)105个,动物疫病化验室1个;已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户。2013年新增大河乌猪养殖小区27个、规模户120个,出栏肉猪177万头,育成仔猪265万头,完成肉类总产18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4亿元、增长14.3%。大河乌猪养殖呈现出生产与销售两旺、企业与养殖户“双赢”的喜人局面,大河乌猪已经强势崛起,成为富源县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不烧青砖头,哪来楼上楼。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在董事长张家永的带领下,闯过的难关、吃过的苦头,就连张家永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有富源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全县广大养殖户及社会各界的良师益友的鼎力支持,作为富源县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东恒经贸集团只愁少流汗水,不愁锦绣满目。
楼要一步一步地上,船要一橹一橹地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宝贵机遇,不是正给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吹来满帆顺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浑身充满“魔”力的张家永曾说:不将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建成富源的龙头企业,我就自动辞职!事实证明:这个龙头已被舞了起来。我们期待着:创业路上不止步年轻有为的张家永一定会为富源人民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科技支撑 产研结合长久路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大力实施“人才兴企、人才活企、人才强企”战略,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上大力培养人才,发展上积极引进人才,生活上尽力关爱人才,舆论上充分尊重人才,在富源县的所有企业中率先营造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出了更多的社会活力、释放出了更多的正能量,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仅需要依托企业和产品,更需要先进的科研技术做支撑。靠养猪、卖猪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拼科技与创新、走精深加工之路才是产业竞争力的未来。而科技含量与创新指数正是由人的因素决定的。
说起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细数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的辉煌业绩,不能不说到两个人,一个就是1971年1月出生的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总经理、畜牧师、富源县委挂钩联系专家林祖松。
2008年,为了进一步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东恒集团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意大利发酵肉制品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在国内率先自主生产发酵肉制品,打造中国的高端肉类品牌。10月份,林祖松来到东恒,他是东恒实施人才战略引进的第一人,也是发酵肉制品项目的工程设计者、组织实施者、市场开拓者。
好男儿志在四方。当东恒集团肉制品开发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的马长伟教授找到林祖松时,正值他升任某知名企业副总经理,兼任技术总监。马教授向他详细介绍了东恒的大河乌猪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远景规划之后,他犹豫了,一边是蒸蒸日上的事业和北京温暖的家,一边是他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攀登的肉类工业的巅峰——生物发酵肉制品技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圆梦的强大动力驱使下,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在东恒集团董事长张家永的盛情邀请下,林祖松满怀激情与信心,毅然离开繁华的首都来到距家万里之遥的云贵高原、乌蒙山中的东恒集团,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里程、放飞了自己新的人生梦想。
林祖松1994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他怀着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追求,毅然放弃了家乡待遇丰厚的党政机关工作,来到了北京。他当过工人、搞过生产、做过管理,曾在国内某知名企业从事肉制品的开发与研究长达15年,主持设计了国家专利产品“传统中式产品生熟分区蒸煮锅”,在中国首次实现了中式产品加工过程的生熟分开,主持设计了北京首个符合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的肉制品工厂。
“我们的企业才刚刚起步,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董事长张家永在机场接机时的话热情、质朴而中肯。其实这是林祖松早就想到的,“如果是为了优美的办公环境、舒适的生活条件,那么这些在北京早就有了”,林祖松慈祥地笑了笑说,两双年轻有力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林祖松来到东恒是从做项目经理开始的,他全程负责食品公司的规划、设计、招标、施工、设备选型等。2008年10月的一天,晨曦还没有散去,寒露还在草尖闪烁,东恒低温发酵肉制品车间奠基的打桩声便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一大早,他便卷起裤腿穿上水鞋进入了工地。肉制品主车间及全部附属设施都是由他亲手规划布局,所有的生产工艺流程也是他亲自设计,整个建设期历时一年零两个月,他亲自监工建设,从地基开挖到结构浇筑,从建筑围护到净化装修,从设备选型到系统安装,他一直把工程质量、安全操作和技术领先放在第一位,关注每一个细节,大到梁柱稳固,小到地沟排水,他都会亲自过问检查。这就是林祖松给人的第一印象:专业、专注、认真,发现问题绝不放过。他在食品公司设计施工中引入了多项确保食品安全的先进理念和措施,这些理念和措施的应用已成为引领大河乌猪火腿(中式云腿)行业发展的新标准。
2009年底,东恒的肉制品生产车间在林祖松的精心呵护下完美落成,并从意大利成功引进中国首条完整的发酵肉制品生产设备,已全面投入生产运行。它是云南省第一条现代化的肉制品生产线,也是全国第一条技术领先的全程产业链发酵肉制品生产线。东恒肉制品车间的建成,树立了云南省肉制品行业发展的典范,也引领了中国发酵肉制品行业的发展。至此,东恒集团从育种、养殖、饲料加工到肉品生产的全程产业链在多乐这360亩的基地上初步形成。
肉制品生产车间的建成顺利完成了东恒产业链基础竞争力建设的第一步,为东恒集团的蓄势待发创造了先机。2010年初,集团董事长张家永又委以林祖松重任,聘任他为集团公司总经理兼食品公司总经理,全面主持东恒集团的生产经营。
林祖松接手的东恒集团,是一个急需由传统创业走向现代管理的企业,改革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个人利益,重重的困难压在这个北方汉子的肩上。在他看来,规范、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从长远打算。所以他多次到各子公司去了解情况,认真分析企业运营情况,深入到车间与员工促膝交谈,酝酿企业规范、改革方案。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他的心中有了明确的思路,马上召集领导班子开会,统一大家的思想,制定方案,大刀阔斧的开始调整。他提出的“以领先技术为核心、以人力资源为保障、以财务管理为基础”的规范、改革的经营思路,已成为东恒发展的商业模式。
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有阻碍,但是他的坚持让新老员工看到了领导的作风,看到了东恒的希望。他全力为老员工解释改革的必要,为新员工描绘公司的发展蓝图,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他的执着与坚守。
推进改革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林祖松是一个工作狂,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多次胆囊炎发作他都坚持工作,常常是为了工作废寝忘食。到公司5年了,他很少回北京探亲,没有休过完整的星期日,更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中秋、春节都在公司和员工一起过,一直以来都是妻子带着孩子从北京来富源探望他。他女儿的一篇作文“我眼中的幸福”这样写道:“我眼中的幸福是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去一次游乐场,吃一次饭。因为我的爸爸很少回家,回来也很忙,我几乎跟他说不上话”。林祖松也是人,他又何尝不想家。虽然他为了事业、为了理想暂时放下了对家人的照顾,但是他从未放下对家人的爱恋与牵挂。
5年来,东恒集团在林祖松的带领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提高员工素质,陆续开展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运营分析、肉制品生产研发、专业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培训。实现了流程的再造和管理的规范,成功实现了公司的管理转型、华丽转身。
围绕开发利用大河乌猪优质资源的产业链建设,他提出了“整体运作、多点经营,产业协作、局部放大”的经营策略,利用东恒集团的自身优势,新建了年出栏8万头的云南省第一个现代化规模猪场。为响应政府号召,带领4000多户农民养猪致富,东恒集团依托产业链的发展,开展大河乌猪专用饲料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大河乌猪养殖技术,开发大河乌猪系列肉制品,综合打造大河乌猪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
近两年来,东恒集团利用大河乌猪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优良这一突出特点,由林祖松主持,创新开发了欧乐亚(OLOVE)系列的酱卤、低温、风干、发酵肉制品多达60多种,填补了云南省高端肉制品市场的空白,也引领了中国发酵肉制品行业的发展。目前该类产品的销售除固有的富源市场外,正迅速拓展到曲靖、昆明、北京、上海,并进而以这四地为中心形成大河乌猪食品分类销售的多极化、网格化,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000多万元。
2012年,在林祖松的主持及推动下,东恒集团申报了5项专利技术,其中的2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权通知书(一种火腿的生产方法和一种香辣火腿丁);连续开展了两年的科技项目——“大河乌猪冷却肉产业化开发”在2012年也获得了曲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着东恒集团大河乌猪系列肉制品的迅速拓展,富源大河乌猪的品牌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大河乌猪系列产品得到了广泛认同。到2012年,东恒的大河乌猪产业链在生猪、饲料、食品等的销售上已经实现了年销售额3个亿的好成绩,相对2008年翻了三番,增长了10倍。林祖松倾心绘制的“万千百”(万年大河乌猪、千年中国云腿、百年欧乐亚发酵肉制品)蓝图已经彰显出了强大的活力、散发出了巨大的磁性,具有高原特色的大河乌猪、富云火腿、欧乐亚发酵肉等也正从云南这块红土地上走向全国。
为了大河乌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林祖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2012年他主持了富源县首座万吨冷库——东恒集团冷库的工艺设计及工程规划,并组织建造实施。目前这座满足国家储备及出口卫生注册标准的冷库已全面投入使用。万吨冷库对大河乌猪的产业发展调节,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作、标准化生产,提升企业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这些对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林祖松对于东恒集团又创新的提出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单元核算及单元精细化管理……
这就是林祖松。有人说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东恒前进的方向;有人说他是一团烈火,激励着每个东恒人奋勇前进。他用敏锐的思维,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他对东恒的厚爱与奉献,诠释着我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说到云南东恒公司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我们可不能忽略了另一个领军人物,他就是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智囊团中的领军人物——曲靖市委及富源县委联系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及曲靖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东恒集团副总经理李祥。从一个普通的地方品种,到现在的名扬四方,大河乌猪走过了从选育成功到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再到保护一个地方品种的创新之路,与这些工作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同样的名字——李祥。大河乌猪成为中国第二个猪种,这与李祥有着不可割舍的情节。
富源是大河猪的原产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大河猪作为富源猪种的一个当家品种,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现代养猪业发展的需要,大河猪受产仔少、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等缺点的影响,效益不够理想。1965年8月出生于富源县十八连山镇的一个彝族家庭、1987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专业并分配到富源县畜牧局工作、2006年12月取得云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12月晋升为农业推广研究员的李祥,开始思索这一问题,把大河猪猪种改良和推广作为研究课题,经过多年辛勤的保种选育研究,李祥保种选育与杂交利用相结合、核心群保种与自然区保种相互交流的保种选育方案,解决了近交衰退和保种亏损这两大难题。他与云南农业大学连林生教授合作,在全国首次利用侧交方法提供瘦肉率有利遗传信息,选育提高大河猪瘦肉率,使大河猪瘦肉率由原来的40.15% 提高到45.22%,很好的保护了大河猪地方良种资源,促进大河猪列为国家保种目录。这一成果,并没有使李祥创新的脚步停止,而是乘胜追击持续进行了一系列引领行业的重大创新。采访中,富源县农业局农业推广研究员、云南东恒集团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祥如是说:“1994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我们提出了大河乌猪的育种项目,利用大河猪为原始基因素材,引入杜洛克高收益率品种,进行两品种杂交,采取横交固定的方法,来培育新的品种,经过七年六个世代的选育,2000年我们完成了项目的预定目标任务,通过省内外专家的鉴定验收。”
与此同时,李祥积极与曲靖市畜牧局专家合作,利用大河猪杂交育成新品系,他又在东恒种猪场组建了大河乌猪II系育种群,开展大河乌猪II系选育。通过研究,使大河乌猪窝产仔数由10.88头提高到12.53头。同时开展大河乌猪三元杂交利用研究,研发出“约×长.大乌”三元杂优良组合。该组合肉猪日增重达810克,料重比2.9:1,瘦肉率62.2%。2003年当地培育的大河乌猪被审定为国家级品种,定名大河乌猪。
为了做强做大大河乌猪这一品种,把这一品种发扬光大,2001年李祥和科研小组开始着手把大河乌猪作为国家品种进行申报,但是申报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李祥告诉我们:“在申报的过程当中,当时提出了肌内脂肪含量达到5.24%,这个指标在全国培育品种当中是非常高的一个指标,当时参与鉴定验收的这些专家感觉到非常吃惊,认为一个培育品种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肌内脂肪含量,对这个指标提出质疑,要求我们要找权威机构进行重新检测。”
李祥所说的肌内脂肪含量,是指沉积在猪肉肌肉间的脂肪含量,指标越高,表示肉质的口感越好。为了证实指标数据的真实性,2002年李祥和科研小组及时聘请了有权威的机构来进行检测,结果专家们测出的指标比李祥他们的还高出0.2%,2003年这个新品种最终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的审定,被命名为大河乌猪。
为了创建大河乌猪火腿品牌,李祥与曲靖市畜牧局联合开展选用不同品种猪的原料,腌制成火腿后进行研究对比,得出富源与宣威两地腌制的火腿品质无明显差异的结论,大河乌猪是生产云腿的优质原料,并据此组织创建富源火腿加工试验厂,成功开发出“富云”牌大河乌猪火腿,产品被评为“中国名优食品”。李祥作为技术骨干,在新产品开发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5年,为帮扶大河乌猪养殖龙头企业,李祥又被委派到东恒集团任职。期间,李祥帮助企业做规划、理思路、争项目、搞研发、抓管理,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起集饲料、养殖、肉猪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大河乌猪全程产业链。东恒饲料销售覆盖了富源及周边地区,年产销量达2.1万吨。大河乌猪良种仔猪远销江西、西藏、四川、贵州等省,覆盖了云南的大部分县市区,并以“公司+ 农户”的运作方式,建立起年出栏10万头优质肉猪的生产基地,为地方猪种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东恒肉业以打造全国发酵肉制品第一品牌和树立云腿典范为目标,开发出大河乌猪鲜肉、火腿、发酵肉制品、风干香肠、低温肉制品和酱卤肉制品共5个系列80个品种,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东恒集团被评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科技创新试点企业,承担着国家高技术育种产业化等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东恒在业内已成为云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说到李祥,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吕志华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是没有李老师们培育的这个大河乌猪品种的支持,我们公司后期研发的发酵肉制品就没有这个优质的原料。”
李祥作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曲靖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大河乌猪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他培养带领的专业技术人才有3人已由中职晋升为副高职,11 人由初职晋升为中职,成为畜牧业的技术骨干。他借助东恒集团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平台,指导云南农大5名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指导45名本科生完成了毕业实习。他在富源及周边地区组织养猪科技培训54期3240多人次,为富源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批科学养猪技术骨干。
李祥在大河猪和大河乌猪的保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表彰。他曾三次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三等奖;2004年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2005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2006 年被评为曲靖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9年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他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1篇,取得科技成果2项。但是研发创新对于李祥来说,从来不曾停止,也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育种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大河乌猪虽然通过了国家审定,还要不断的持续选育。”李祥谦虚地说。
目前,在富源县已推广饲养大河乌猪良种母猪11万头,在富源县外推广大河乌猪良种也已达4万多头。下一步,李祥表示将继续帮扶东恒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河乌猪的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东恒计划建立一个年出栏肥猪50万头的一个基地,这50万头我们分两部分来做,一部分是我们自建猪场9个,能够建立年出栏肥猪15万到20万头,再采取公司加农户这种合作方式,建立一个公司加农户这种合作方式基地,达到年出栏肥猪达到30到35万头,最终建成我们这个50万头的原料猪生产基地,我相信,随着东恒的不断发展,大河乌猪产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研发创新,构建营养、健康、美味的“欧乐亚”系列发酵肉制品品牌体系成为林祖松、李祥等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东恒人的不懈追求。围绕打造中国高端肉制品品牌的目标,从育种、饲养和肉制品开发等多角度、全方位入手开展科研和生产工作,保证全过程的高标准、高质量要求。东恒集团与中国农大、云南农大等高校强强联合,组建公司技术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的技术装备和人才资源开展产、学、研联合,现有科研人员3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研究员1名,博士1名,硕士3名。是中国农大、云南农大博士生、硕士生联合培养基地,云南农大、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曲靖农校优秀毕业生实习基地,云南省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特别是发酵肉制品的研发生产,引领了目前国内该行业的先进水平,科技贡献率达90%以上。
思路决定出路,选择决定未来。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了解自身优势,知道发展需要什么,知道在让企业持续、快速、健康、高效发展的过程中,观念、人才、资源是最有用的资产,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智兴企、借力发展,主动与县畜牧局合作,寻求智力支持,联手发展,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共赢。我们已经看到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知己知彼”利用自身特点,利用人才和智力优势,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点石成金”,借助外力走向成功。如今的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在董事长张家永及大河乌猪研究专家李祥等智囊团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治理下,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创造力十足”,最深的印象是“创新力无尽”。通过强化科研投入保障、激发科研创造活力、挖掘科研创造潜力、拓展科研创造途径、提升科研创造质量,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东恒集团今胜夕,反哺社会民受益。企农携手发展快,盛赞各界真给力。
张力十足 凝心聚力创新路
大河乌猪产于五千里大珠江的源头,在云岭高原的胜境雄关下土生土长,汲取了大自然绿色生态的精华,并被赋予了国家级新品种的独特价值。如何把这一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的美味佳肴,成为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诞生、成长和发展壮大的源泉。针对大河乌猪具有原生态、肉质好、蛋白质含量高等众多优良特性,东恒集团选准发酵肉制品这一独特的工艺,从而在中国高档肉制品市场独树一帜。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人们更加注重提高生活品质。安全、营养、原生态,成为食品消费的新观念和新时尚。传统的猪肉消费,从热鲜肉、冷鲜肉到欧美发达国家消费的发酵肉,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发酵肉不仅代表了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也成为目前大众消费的一种趋势、一种必然、一种选择、一种归宿。
消费左右市场,市场决定了生产。为此,国内首家研究与推广大河乌猪发酵肉制品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珠江源头诞生;国内先进的发酵肉制品生产线,在东恒集团拓展;国内最大的大河乌猪发酵肉制品加工基地,在久负盛名的胜境雄关下茁壮,以引领肉类消费革命的新形象,一路铿锵一路收获,一路征程一路凯歌。
东恒“欧乐亚”系列发酵肉制品是指畜禽肉类在自然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生产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并具有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目前,发酵肉制品主要分为发酵香肠和发酵火腿两大类。发酵肉制品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是一种传统的健康食品。我国发酵肉制品的生产也有相当长的历史,如各种中式火腿、风干腊肉等,但由于生产过程、卫生安全控制等原因,只限于经过加热熟制后方能食用;而国外的发酵肉制品,如意大利帕尔玛火腿、西班牙依比利亚火腿、萨拉米、培根等产品,均可直接食用。
大河乌猪肉质好,瘦肉率高,色泽樱红,口感细嫩,汁多味浓,营养丰富,是加工优质发酵肉制品的首选原料猪种。东恒集团在多年生产加工云南火腿的基础上,吸取和借鉴了意大利肉类发酵工艺技术,引进国外先进工艺和设备,推陈出新,研究开发出“欧乐亚”牌系列发酵肉制品。
东恒“欧乐亚”发酵肉制品的三大无可复制、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一是工艺领先。经专家鉴定居国内首创和世界先进水平。二是安全卫生。猪源有保证,全部来自大河乌猪原产地土生土长的健康生猪。管理科学,检验检疫制度完善,确保产品安全放心。三是营养丰富。肉类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蛋白酶,使发酵肉与一般生鲜肉相比含有更丰富的多肽和各种氨基酸,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发酵肉制品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防止便秘、降低胆固醇、改善肝功能、提高免疫力、抗癌、防癌等多种保健作用,营养、美味,完全可以直接食用,不需要任何方式加热或熟制。
挑战传统的东恒“欧乐亚”发酵肉制品的高品质决定了必须具备与之相配套的生产体系。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秉承“猪好肉才好”的理念,构建产业链控制模式下的优质原料体系。历经多年来艰辛创业,东恒集团旗下已拥有生物饲料公司、猪育种公司、食品公司和经贸公司四家全资子公司,生产基地总面积360多亩,建有种猪场、饲料厂、屠宰厂、火腿厂、肉制品精深加工厂五个生产区,百草地猪场400亩,总资产5.6亿元。生产基地完全采用世界最科学、最先进的厂房设计,年可屠宰生猪20万头。特别是大河乌猪原产地的资源优势,为东恒集团强势发展带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目前,东恒集团已经与4000多户养殖户建立了互利共赢的稳定合作关系,按保护价回收出栏肥猪,最大程度保护农民利益,与广大养殖户同发展、共进退,形成了大河乌猪“育种-养殖-回收-加工”的产业链模式,基地每年可出栏优质大河乌猪20万头。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东恒集团的立身绝招之一的“欧乐亚”发酵肉制品创造了九大关键技术,构建出了先进生产工艺保障下的质量安全体系。关键一:采用欧盟标准和GMP标准相结合,在食品加工行业首次采用GMP净化板分区系统、纯净水生产保障系统、360度清洗消毒灭菌系统、全程空调新风净化系统、独立分区的排污系统,是国内首创采用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关键二:静养。收购的大河乌猪,屠宰前静养24小时,并充分给水在屠宰前3个小时为止,消除生猪运输疲劳,减少应急反应。关键三:冲淋。在屠宰前进行充分喷淋冲洗,消除猪体表面的污垢。关键四:三点式低压电麻。自动调节麻电电流,达到一致的麻电效果,提高肉质质量。关键五:立式蒸汽烫毛。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池烫对肉质造成的交叉污染。关键六:全自动打毛。猪体在打毛机内滚动式前进,清水自动冲淋,有效减少猪毛、异物对肉体的污染。关键七:脉冲感应式火焰燎毛。既起到燎毛的目的,又可达到瞬间1000度的高温杀菌效果。关键八:同步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同步检验冻体内脏,实现全程可追溯制度,确保肉质安全。关键九:精细化分割。每头猪可以分割出260种产品,上千个规格,能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科学、先进、完善、严谨,是东恒集团对质检体系的要求。多年来,东恒集团始终坚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宗旨,保证每一头生猪从接收到出厂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检验,做精品肉,销放心肉,给予顾客100%放心。
优质大河乌猪原产地与科研力量的融合,形成了东恒集团“欧乐亚”发酵肉制品核心竞争品牌。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多项认证、奖励和荣誉。生猪和猪肉产品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定证书》。通过了HACCP和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欧乐亚”、“富云”牌系列产品通过QS认证,并被评为“中国名优食品”、云南省著名商标。
东恒公司以夯实小本土(省内市场),开发大本土(西南市场)为基础,有计划地在全国实施战略布局。目前公司产品除在省内的昆明、大理、曲靖、富源等地销售外,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贵阳、济南、青岛、四川、香港、澳门等地。计划建立五个营销中心:华北大区营销中心(已建立北京办事处)、华东大区营销中心(已建立上海办事处)、华南大区营销中心(广州)、西北大区营销中心(西安)、西南大区营销中心(已建立昆明公司、贵阳办事处)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并积极申请有机认证和出口。东恒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其生产的即时火腿已经跻身航空市场,成为航空指定食品,深受广大空客及司乘人员的喜爱。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数百个大中城市的商超、西餐厅和商业连锁网点,建立了发酵肉制品销售终端,实现品牌、销售、经营一步到位,结束了国内没有发酵肉制品品牌的历史,以原生态的优质产品满足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结构转型、产业提质、消费升级,创造新世纪独特的美食文化,东恒“欧乐亚”发酵肉制品已经香飘海内外,荣耀登上世界大舞台。
绘制蓝图 合力铺就锦绣路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谋划决定未来。“十二五”期间,云南东恒经贸公司按照“上量、降费、增效”的经营思路,计划投入4.7亿元,强基础、拓市场、树品牌、增效益,到2017年,产值突破10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把发酵肉制品和大河乌猪火腿做成全国知名品牌。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时间节点已经确定,进取方略已经出台。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如落实在行动上。东恒公司从领导班子到普通员工倍加珍惜今天已取得的辉煌成绩,携手合作,共同解读明天充满光环的发展历程。东恒人在和煦的春风中、在良好的氛围中、在激越的鼓声中,以实际行动去为这催人奋进的蓝图着色添彩。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们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原料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大河乌猪产业链的建设,建立大河乌猪良种繁育体系,确保大河乌猪品种的良性发展,并创建具有东恒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河乌猪配套系,计划建设1个父母代及商品代现代化猪场、1个大河乌猪原种场、1个商品代生态有机猪场、1个大河乌猪祖代杂交制种扩繁场、2个父母代猪场、2个商品代猪场、1个大河乌猪祖代纯繁扩繁场及30个商品代合作猪场,到2017年末达到存栏母猪1.34万头,年提供种猪1.2万头,年提供商品仔猪16.7万头,年出栏肥猪20万头。二是饲料加工厂技改和新建,对现有饲料生产线进行技改和新建年生产20万吨的饲料厂,主要生产大河乌猪专用饲料,以满足集团全程产业链规模发展的需要,给内部猪场、基地猪场提供最优质、最安全的乌猪专用系列饲料,逐步研究和建立东恒乌猪专用系列饲料的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合理的营养水平,保障大河乌猪的肉质口味和安全。三是建设食品加工平台,作为东恒集团产业链的龙头,承担大河乌猪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打造云腿典范的生产车间、云南省肉制品加工示范工程和全国地方猪种综合开发示范工程的任务,致力于打造国内高端肉类品牌,引领发酵肉行业的发展,通过大河乌猪产业链,解决就业岗位,带动农民致富的责任,为此公司将新建1个储存肉产品万吨的大型冷库、新建年生产20万条的火腿车间、新建50万头屠宰车间、分别在昆明、北京和上海建设3个肉制品二级分切配送中心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在技术创新方面,他们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大河乌猪Ⅱ系选育,在保证肉质优秀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大河乌猪产仔数和增重速度。二是开展规模化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从猪场选址、配套系选择、饲养管理方式、饲料原料筛选、药物控制、出栏标准等多角度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研究和建立东恒乌猪专用系列饲料的技术标准体系。三是开展火腿低盐技术和风味机理研究,稳定质量和保证品质,打造云腿典范。四是开展发酵肉制品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依托先进设备和技术优势,加强自身技术提炼和引进,打造中国发酵肉制品第一品牌,引领中国发酵肉制品行业发展。在市场规划中,他们从四个方面突破:一是继续扩大北京、上海两个市场的销售份额,建立华北大区营销中心和华东大区营销中心,并以此拓展华东、华北市场。二是开发广州、西安市场,建立华南大区营销中心和西北大区营销中心,并以此拓展华南、西北市场。三是深度拓展云南市场,建立西南大区营销中心,并以此拓展成都、重庆、贵阳等地的西南市场;将大河乌猪、云腿、发酵肉制品推向全国。四是积极申请出口和有机认证,建立出口部,产品远销香港、澳门、俄罗斯、东南亚、西欧和日本。在食品开发工作中,公司计划再投入资金11000万元,建设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经济的云腿庄园。以“大河乌猪”无公害、有机冷鲜肉为依托打造中国高端肉类品牌;以“富云”牌火腿品质的革命化提升打造“云腿”典范;以“欧乐亚”牌发酵肉引领全国发酵肉行业的发展。到2017年实现食品销售额65000万元。一是投资2000万元新建火腿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建筑面积9000㎡,集火腿产品体验、火腿文化传播、公司文化展示为一体。二是投资3000万元引进西班牙火腿设备和生产工艺,新建20万条火腿生产线,全面提升大河乌猪火腿品质。三是投资2000万元新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肉制品分切配送中心,实现产品全国范围内安全配送。四是投资2000万元扩建生猪标准化屠宰车间,实现年屠宰生猪50万头。通过庄园经济的打造,公司年实现利税10000万元,推动县域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责任铸就了荣耀,光荣伴随着梦想。正是源于“公司发展、员工幸福、成就事业、回报社会”的企业愿景,正是秉承“创新、求实、诚信、奉献”的企业理念,正是奉行“厚德、自信、互助、超越”的企业精神,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在风起云涌时代大潮中,以敢为人先,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创新气魄,脱去素装、闪亮登场,华丽转身、完美“蜕变”:从珠江源头崛起,从云岭高原腾飞,香飘万里,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子规夜半欲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昨天的成绩是用汗水凝成的一道风景,东恒人清醒地知道,山有多高路就有多远,他们探索着、拼搏着、奉献着,他们有信心和决心做到管理规范化、生产科学化、服务大众化、工作精细化、品牌国际化、质量完美化。心中有梦,脚下生风,他们用心工作、用情服务,只为将更多的精美产品和丰盛的营养大餐奉献给世界各国人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东恒更加灿烂的明天,必将徐徐展现在世人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