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视角的高中地理复习课比较分析
——以人教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例

2014-01-13 07:40健程远会刘
地理教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异构重难点

宋 健程远会刘 艳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10; 3. 德州第一中学, 山东 德州 253017)

基于“同课异构”视角的高中地理复习课比较分析
——以人教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例

宋 健1程远会2刘 艳3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10; 3. 德州第一中学, 山东 德州 253017)

目前,“同课异构”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集中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高中地理班在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举行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复习课为切入点,对来自不同省份的两位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自的独特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探索高中地理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为地理教师进行复习课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同课异构;高中地理;复习课;比较分析

“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特点进行的不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1]。目前,“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已在中小学的新课教学中得到广泛开展,而将其引入到复习课中却并不多。下面笔者将结合“国培计划(2013)”期间的一次关于高中地理复习课的“同课异构”活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一、“同课异构”的内容呈现

以下两节复习课是依据“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集中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高中地理班在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举行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所进行的概述(如表1所示)。其中复习课Ⅰ来自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程远会老师的课堂教学,复习课Ⅱ来自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的刘艳老师的课堂教学。

表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复习课教学过程内容呈现

二、热力环流【视频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片断,并提出疑问。【自我建构】教师让各小组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教材,写出“我的疑问区”,构建“我的知识树”。【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建构成果,师生对其评价并提问。【见证成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自主互助解惑】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独立解决课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三、大气的水平运动【游戏互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风向。【见证成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原理。【自主互助解惑】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大气水平运动原理独立解决课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知识建构】展示本节内容结构图,进行归纳总结。【课堂延伸】有趣的冷岛效应—— 绿洲气候。【课后练习】学生课后思考解答两道典型高考试题。教师通过结合自己所设计的习题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小组讨论】学生通过以上知识的复习,提出自己仍存在的疑问,并进行讨论总结。【拓展应用】教师通过设计相关习题,给出一定时间,引导各小组同学对其进行思考解答。【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课后自助餐】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思考解答有关城市热岛效应的习题。

二、“同课异构”的过程评析

1.复习课Ⅰ的突出特点

(1)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去,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新课教学中,但在复习课中却容易被忽视。而在本节课上,教师能够通过开展学生自学、转换师生角色等方式来落实“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提出自学任务,找出存在的疑难问题,构建“我的知识树”等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师生进行角色转换,各小组代表充当教师角色上台进行本节的疑难问题讲解与建构成果展示,教师则充当学生认真听取讲解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有利于改变过去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深化教学环节的层次结构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其更具有层次结构。本节课上,教师设计使用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能够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过程(如表2所示)。具体表现为:第一,以大气受热过程为例,教师通过问题导入、自我建构、小组展示、见证成长、自主互动解惑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是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第二,教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把握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海洋与陆地、山峰与山谷受热情况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导致地表冷热不均,地表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则是热力环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整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表2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复习课Ⅰ教学环节

(3)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教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给老师以启发,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本节课中,教师在每部分知识的教学环节都向学生抛出自主学习的主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讨论问题,然后让各小组上台展示自主解惑结果,最后教师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典型的主题探讨式互动,可以让学生由“形动”逐渐过渡到“心动”。教师还通过让学生扮演风和影响风的因素来模拟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一趣味性的互动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进一步实现师生互动。互动也成为整节复习课中最大的亮点。

2.复习课Ⅱ的突出特点

(1)体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本节课上,教师在教学导入时便讲述了德州与武汉的地方特色,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多次运用生活实例对复习的内容进行讲解,特别是结合武汉当地的风向和风力大小,让学生加深了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最后,教师结合武汉当地的城市热岛效应情况设置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2)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难点

复习课主要是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攻克重难点。本节课一开始,教师便通过发放学案、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风向与三种力的关系,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判读、绘制风向,比较风力大小等。所呈现的学习目标紧扣本节重难点知识,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梳理与复习。然后,教师将所设计的习题与气温、气流、气压三者关系的应用和等压线图上风向风力的判读等重难点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解答以突破重难点,从而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与巩固知识。

(3)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复习课上勤于思考、熟练掌握知识,也能提高复习效率。本节课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梳理主要知识点,并让学生归纳分析,建立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然后,教师提供线索让学生回忆知识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还可以节约复习时间,从而补缺补差。最后,教师进行习题强化。教师先后在重难点突破、拓展应用和课后自助餐等教学环节设置相应习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检查复习效果。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所学知识,也可以掌握及时复习、归纳分析、知识点回忆、习题强化等复习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同课异构”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发现他们都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来开展复习课,特别是复习课Ⅰ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互助解惑、成果展示、游戏互动、问题思考等,使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复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互助解惑、问题解答以及成果展示过程中只是部分同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其他同学的复习效果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各组学生在参与多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活动时并不能保证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容易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因此,在复习课中要做到既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仍是现在教学的难点之一,值得我们去思考。

(2)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现在的高中地理复习课仍然以知识浓缩型、讲练结合型、框架结构型等传统复习模式为主,以考试为主要趋向进行教学,对三维教学目标重视不足,这也使复习课教学很难有新意[3]。从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可以发现,复习课Ⅰ中教师本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重视地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但却未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以致学生不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而复习课Ⅱ中教师很重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也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但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重视不足。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之中把握好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需要我们对其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三、启示与思考

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不仅有利于教师们彼此交流经验,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也有利于教师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改进教学工作。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地理教师通过采用诸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游戏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复习课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复习课Ⅰ能够做到“以生为本”, 注重师生的教学互动与交流,深化教学环节层次结构,开创了一种复习课新模式;而复习课Ⅱ也能够做到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难点,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重视复习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传统复习课作了一定改进和提升。这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给予我们一定的教学启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和三维目标的达成仍是值得我们今后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 孙传永.同课异构促使教师高效发展[J].基础教育研究,2012,(12):30-31.

[2] 王德勋.论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质量的提升[J].当代教育科学,2005,(12):58-60.

[3] 彭琰清,王恩超.高中地理复习课模式的传统与创新[J].地理教学,2013,(17):11-13.

*本文系“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集中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高中地理班同课异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异构重难点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