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程阳八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2014-01-13 01:48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居民因子旅游

姚 远

( 南昌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旅游影响研究作为旅游社会学的重要内容,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兴起。对于旅游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影响的感知。[1]20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可持续旅游”和“社区发展”受到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旅游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旅游影响的社区居民的参与。现今学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了对文化、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2][3][4]古梭等则认为,应该从成本和利益两个角度研究居民的感知并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感知划分为5 个方面: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社会成本、文化利益和文化成本。[5][6]

国内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旅游地居民感知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戴凡从大理居民学英语态度的转变出发,研究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影响。[7]王宪礼分析了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8]宣国富等以海南三亚市和海口市为案例,研究海滨型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9]黄洁等以浙江兰溪市诸葛、长乐为例,对旅游发展给当地社区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调研,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描述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一般认知,并通过聚类分析进行细分,划分出对旅游发展持不同观点的三类人群。[10]

本文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对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进行研究,揭示当地旅游业开发过程中旅游影响及社区参与方面的问题,为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区概况

程阳八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东北部的林溪河畔,距县城19 公里,由马安寨、平坦寨、平寨、岩寨、东寨、大寨、平甫寨、吉昌寨八个侗寨组成,面积12.55 平方公里,居民2197 户共9701人,是三江典型的侗族村落,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淳朴和灿烂的侗族文化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2007 起程阳八寨先后荣获了“广西十大魅力乡村”、 “中国首批景观村落”、 “国家4A 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2010年申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并顺利晋级。

目前,程阳八寨主要由柳州三江程阳桥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包开发,主要开发景点有马鞍寨、岩寨和平寨。这三个寨中基础设施情况较好,是游客的主要参观点,也是旅游服务区所在。程阳八寨景区旅游直接从业人数300 多人,旅游间接从业人数1000 多人,从事农家乐旅馆的农户13家,有床位350 多张,年旅游接待人数11 万人次,带动当地旅游消费2400 多万元。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于2012 年5 月1 日开始到2012 年5月10 日结束。基础数据来源于对程阳八寨当地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0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62 份,回收率为81%。问卷内容涉及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被访问者的人口信息资料和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由正负社会文化影响、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4个维度共19 个感知题项构成,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设计,5 表示非常同意,1 表示非常反对,结果采用SPSS 软件进行处理。

表1 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调查内容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一) 受访样本情况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如下,调查人员中男性占54.7%,女性占45.3%,比例接近1.2:1。因为程阳八寨是典型的侗族村寨,因此调查的对象全是侗族,其中已婚者为146 人,未婚者为26 人。调查对象以成年人为主,35-44 岁这个年龄最多,占27.9%,然而就总体分布而言,样本在35-44岁,45-54 岁以及55 岁以上都分布较为平均,均在到20%-30%之间。被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1.2%,拥有大专学历者仅有4 人,而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为0。调查对象中在当地居住21 年以上者占89.5%。月收入800 元一下者占调查人员的70.9%,在收入达2600 元以上的8 人中,大部分是经营旅馆饭店者。被调查者中64.5%的人从事与旅游无关的职业,主要以务农为主,而在剩下的35.5%中主要从事的职业有旅馆、饭店经营以及舞台表演,还有少部分人从事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工作。

( 二)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极大法旋转从问卷中提取了因子1 促进经济和文化建设、因子2 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子3 提升当地形象、因子4 旅游加剧社会问题等4 个综合变量。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文章将分别从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及居民与旅游业关系的密切程度几个方面分析不同个体特征的程阳八寨社区居民在对旅游影响认知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 不同性别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根据调查情况发现,在因子1 “增进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男性的感知均值为3.78 均值略高于女性的3.61,因子2 “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中,女性的感知均值为3.28,略高于男性的3.12,而因子3 “提升当地形象”和因子4 “加剧社会问题”男女的感知度相当,总体来说,性别差异引起的感知差异并不明显。

2. 不同年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根据样本年龄分布情况将被调查者的年龄分为六个层次,分别为18-24 岁、26-34 岁、35-44 岁、45-55岁以及55 岁以上。调查发现18-24 岁及25-34 岁年龄层次的居民对积极因子——因子1、因子3 的肯定度普遍高于其他年龄层次,而55 岁以上的居民则对因子4“旅游加剧社会问题”更为敏感。从表2 可以得出程阳八寨中18-24 岁的年轻人对于政府所做出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以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都相当肯定,同时非常不赞成旅游设施的建设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一说,而其他年龄层次在这一项目上大多持中立态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旅游设施的建设在当地并未造成严重破坏,反而有利于当地环境建设。

表2 受年龄影响显著的项目

3. 不同学历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被调查者普遍对“旅游增进经济文化建设”予以肯定,感知均值均超过3.5,而对其他三个因子则基本持中立态度。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对因子1 感知最为强烈感知均值为4.3,而同时他们对于因子2 和因子4 即旅游所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和社会问题则最不认同,感知均值分别为1.89 和1.94。由表3 可知,程阳八寨中拥有相对较高学历者(高及以上学历)与低学历者相比更加赞同旅游可以增加自身对侗族文化的自豪感,因此可以认为文化程度越高则对自身文化的所带来的自豪感感受越强烈。

表3 受学历影响显著的项目

4. 不同收入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在经济影响方面所有被调查者都赞同因子1“旅游增进经济文化建设”,调查最低均值为3.58。而对其他几个因子普遍持中立态度。对“旅游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大部分居民都保持中立态度;收入在900-2500元之间的居民对于“旅游加剧社会问题”这一因子较其他收入者有更深的感触,调查均值为3.24;而收入800 元以下的居民则更赞同“旅游能提高当地形象”,调查均值为3.24。通过分析,发现村民的感知在以下几项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表4):这种差异的出现与当地高收入者数量较少且多从事与艺术无关的实际情况有关,需要引起重视。

表4 受收入影响显著的项目

5. 不同职业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职业与旅游相关者对于公因子中的积极因子感知度均高于职业与旅游无关者,对于因子1 职业与旅游相关者表现出相当赞成的态度,调查均值为4.0,职业与旅游无关者则表现出中立态度,调查均值为3.48 (表5)。同时可以发现对于消极因子的感知度,职业与旅游相关者较职业与旅游无关者普遍偏低。对各因子包含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由输出结果(表6)可以看出,职业与旅游相关的被调查者非常肯定“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而职业与旅游无关的被调查者对这一项目则表现出中立的态度。对于“旅游发展使得当地服务业水平得到提高”、及“居民环保意识提高”职业与旅游相关的居民都表现出较强烈的赞同感,而职业与旅游无关的村民则只表现出中立偏赞成的态度。

表5 不同职业居民的感知均值比较

表6 受职业影响显著的项目

( 三) 居民感知差异成因分析

1. 旅游产品单一,居民受益有限。目前程阳八寨的旅游产品大多还是停留在参加欢迎仪式,参观寨容寨貌,欣赏歌舞,一起过节,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这一些浅层次的初级产品上,而忽视了参与性、文化体验性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多数居民从事的旅游服务岗位文化含量不高,月工资低于500元,进行民俗舞蹈表演的演员每个月的收入也不超过1000 元,体力劳动多,管理岗位少,受参与方式、参与面的限制,参与者获益非常有限。

2. 景区知名度低,居民获利不均。在旅游开发之前,程阳八寨的居民过着平静而有序的生活,但自从近两年以来到程阳八寨旅游的游客数量迅速增多,旅游发展在给程阳八寨寨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造成村民之间收入差距加大。同时由于景区规模以及旅游景区在国内知名度较低,只有马鞍寨、平寨、岩寨有较多的游客,因此这三个寨子能获得更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当地居民直接或间接受益较多,而其他寨的居民则受益较少,这也造成社区居民原本平和的心理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3. 机制不健全,居民参与渠道不通畅。在程阳八寨民俗旅游开发中,作为个体出现的当地居民在与以利益集团面目出现的投资商的对话中处于劣势。政府和开发商取得了大部分利益,而当地居民却被迫承担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程阳八寨目前是县政府、乡政府、村民委员会、老人协会共同管理,老人协会一直热心寨中的公益事业,但很多的时候老人们提出的建议并不能被很好的聆听和采纳。

4. 整体素质不高,参与能力较弱。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即时很多居民愿意参与旅游开发,也缺乏资金支持和必要的素质。在被调查对象中以小学及初中学历者占多数,而拥有大专学历者仅四人,很多年龄介于30-40 岁之间的当地女性不会说普通话,不能和游客很好的交流。这些较低的学历水平也使得村民们即使有机会参与到旅游开发中,但也只能从事一些可替代性高,技术水平低的职业。此外,寨中很多年轻人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寨中留下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这种情况也使得旅游开发缺乏后备人才。

四、提升居民正面感知的对策研究

( 一)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旅游项目

程阳八寨想要树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形象必须要对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表现和提炼,提高旅游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开拓多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还应当注重在大众型、文化体验型及专项型这三个层面旅游产品的开发:第一,大众旅游型旅游产品。为满足大众型旅游需求,程阳八寨应当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风雨桥、鼓楼、侗族村寨等各类文化景观,通过建立博物馆或陈列馆的形式,展现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并将此作为观光游览的重要对象。第二,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程阳八寨景区可以通过传统侗族歌舞表演及民俗活动演出,结合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展参与式活动,使游客们们能感受到到侗族独特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可以加大民俗体验区的开发,让游客以DIY 的形式在侗族师傅的帮助下,自己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旅游纪念品,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性。第三,专项旅游产品。程阳八寨可以与区内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进行专项研究,针对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层次的旅游者设计出如:侗寨摄影旅游、侗家婚俗体验游等不同的旅游产品,以展示景区的特色,宣传民族文化,提升景区的知名度。

( 二) 开拓旅游市场,完善配套设施

程阳八寨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业化水平低,特别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大,导致旅游知名度不高。为增加当地旅游收入,以此带动当地居民收益的提高,政府应当加强旅游营销工作,可采取以下几种旅游营销的方式来提升程阳八寨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首先为网络营销,充分利用微博这个旅游行业新的宣传平台和传播阵地,开展景区宣传推介;开发适当的网络游戏,将网络游戏用户群与程阳八寨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线上线下联动,借此机会向网民推介程阳八寨。其次为品牌营销,程阳八寨政府可以与柳州市其他旅游目的地联合,提升“风情柳州”的品牌知名度,共同打造少数民族风情游,健身养生休闲游,特色美食游等不同的产品与活动,构建以整体品牌形象为核心,多层次品牌为支撑的旅游品牌体系,以提升自身旅游竞争力。最后为旅游推介会,建议将柳州市旅游交易会移师到主要客源地江西、湖南举办,将当地的旅游环境和丰富的旅游产品送到市民的家门口,方便了客源地百姓在家门口直接采购到丰富、实惠的旅游产品。政府还应加大对当地旅游业基础设施、旅游景区、旅游扶贫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帮助构建完善的旅游接待体系和安全舒适、进出畅达的立体旅游交通综合体系,扩大当地的旅游饭店、旅游娱乐和购物等传统的旅游要素体系规模进一步,并提升档次。

( 三) 健全管理机制,产生良性互动

居民是程阳八寨旅游保护和开发工作重要的和最直接的一支力量,在管理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当充分尊重寨中老人协会的意见,对于居民的诉求进行及时回复,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景区管理的政策制定。此外,为确立程阳八寨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正面感知程度,还应给予当地居民以下权利保障。第一,知晓权。当地居民有权利就旅游开发将对本地未来一段时期内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第二,决策权。要给予当地居民关于是否开发当地的旅游源、开发的时机与速度,以及对开发的重大旅游项目的设计、立项等方面的决定权。利益分配的权利。程阳八寨的居民应当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第三,优先权。程阳八寨政府及当地开发商应当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就业和接受文化教育及岗位培训。

( 四)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程阳八寨居民以侗族居多,且文化程度不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较差,一方面不能从事一些有相关技能要求的工作,另一方面不利于与游客进行沟通。为了让居民成为旅游经营、管理的主体,更好的参与住宿、餐饮、接待、导游、保卫、环卫、手工艺制作等环节,当地政府和旅游开发商应该给周边居民提供一些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使他们在整个程阳八寨内起示范性带头作用,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旅游业务培训可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让他们更好的为游客服务,从而提升景区形象。其二,相关手工艺品的制作、加工培训可以增强他们在旅游发展中的生存能力。其三,普通话的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的普通话水平,使当地居民能够与旅游者更好的交流。其四,侗族传统文化培训能够使当地群众能够正确认识并展现传统文化,并自觉地维护传统文化的本原性。

[1]Getz D.Models in Tourism Planning toward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J].Tourism Management,1986,(7):21-32.

[2]Besculides A,M Lee,P McCormick.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Cultural Benefits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303-319.

[3]Brunt P,P Courtney.Host Perceptions of Sociocultural Im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493-515.

[4]Liu JC,T Var.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14):17-37.

[5] Gursoy D,C Jurowski,M Uysal.Resident Attitudes:A 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79-105.

[6]Gursoy D,D G Rutherford.Hos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an Improved Structural Mode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3):495-516.

[7] 戴凡,保继刚. 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J]. 人文地理,1996,11(2):37-42.

[8]王宪礼,朴正吉,黄永炫. 长白山生物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J]. 旅游学刊,1999,(2):65-70.

[9]宣国富,陆林,章锦河,杨效忠. 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2002,12(6):74-75.

[10]黄洁,吴赞科.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以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长乐村为例[J]. 旅游学刊,2003,(6):84-89.

猜你喜欢
居民因子旅游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高台居民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