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建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361005)
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与职责,这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中国目前是世界制造中心之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作为智力支撑。在这方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为德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也开始关注和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开始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培养模式,但总体感觉无论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教育实践方面,都比较模糊〔1〕,尤其是在课程建设方面。为此,本研究将深入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科技大学ESB 商学院的国际商务专业,并结合对应的商科课程认证标准,全面、系统分析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方式以及适用的课程模式,希望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有所帮助。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是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应的德语是“Fachhochschulen”,是由“Fach(专业)”和“Hochschulen(高校、大学)”两个名词复合而成,曾经很多国内学者称该类院校为“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并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类院校被国内误认为属于类似我国的专科行列。目前国际上统称该类高校为“应用科技大学”并加注“FH”。该类院校出现于德国的20 世纪60年代末70 年代初,在工程、经济(企业经济)、社会事业、造型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提供应用型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但对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成绩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与推崇,而其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最重要的载体,因此,研究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特征、课程模式对我国新兴的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原名叫罗伊特林根工程与经济学院(或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位于巴登—符滕堡州,成立于1855 年。罗伊特林根商学院是罗伊特林根应用科技大学(Reutlingen FH)中ESB(Europe School of Business)商学院的简称。该商学院是德国顶尖的国际商学院,也是德国最大的商学院之一。该学院已经连续多年获得德国专业排名机构在对德国商学院或专业的排名中“第一”的荣誉〔2〕。该校的课程不仅获得德国本土的高等商科教育认证机构FIBAA 的认证,还获得AACSB、EFMD 等6 个国际商科教育认证组织的认证。因此,其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以该校ESB 商学院的国际商务专业作为案例,说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特点。
德国罗伊特林根商学院的国际商务专业学制为3.5 年(表1 为其详细的课程安排),该学院课程很强调“国际性”、“跨学科”和“实践导向”,还很注重“方法”的学习和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其中,“跨学科”主要体现在“商业性”课程与“工业性”课程相结合,即“工商业”相结合的特点。
表1 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商务专业模块课程总体安排
从表1 的课程设置,我们能发现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表1 可看出,该专业的课程安排中,除了第五学期安排有“通识学习”这一模块外,其他所有的模块课程都属于专业课性质。其中,外语是以专业外语的形式出现。德国教授们认为,通识教育应该主要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大学阶段应该以专业教育为主。另外,他们认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课堂授课方式并不是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最好的方式。在专业课的课程内容方面,该院校十分重视应用性,它们立足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开设课程,着眼于就业形势的变化,其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可以表达为“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的科学教育,而不是带有某些理论的职业教育”〔3〕。
该专业第一学期一共只有五个模块课程,分别是企业管理、微观经济学、商务方法1、商法、商务英语(沟通)1。其中工商管理、商务方法和商务英语模块下分别包含两门课程。7 个学期整个专业在校内一共只有16 个模块,换算成传统的课程,大约共计32 门课程,外加一个国外学习模块(没写明课程数量)和两个实习模块,其中国外学习模块内含30个ECTS 学分,大体相当于10 个普通课程的总学分。因此,若加上国外学习部分的课程,该专业7个学期总的课程量也只有42 门课程左右,总量上比国内高校少。但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比较高,该校从大一至大四的所有课程都是以模块课程的方式呈现的,而大部分模块课程都是由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课程组合而成的,每一个模块由一位教授负责协调、统筹。如工商管理模块,就是由管理学原理和(基础)会计两门课共同构成的。模块课程把理论授课与该学科课程对应的实践部分有机结合在一个模块内部,大大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在该校的模块课程中,通常包含一倍的课堂上课时间,二倍甚至三倍的学生自学时间,学生自学时间由老师通过习题量所花费的时间加总计算而得,而该门课程的学分计算是以这两部分学习时间的总和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因此,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其中的“学”主要是通过“习”(习题)的方式进行的。以该国际商务专业的“企业管理”模块课程的学习量为例,与教授接触的总时间为60 个小时左右,学生的自学时间大致为120 个小时,一共为180 个小时。
在共计16 个在校课程模块中,方法类的模块4个,包括2 个商务方法模块,一个管理方法模块和一个研究方法模块,占了总课程模块的25%。这说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商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对于各种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包括专业技能、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并认为这是本科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各种专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在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的课程安排中,该类型课程很少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发现,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商学院虽然很少开设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通识课程”,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忽略了通识教育。仔细分析该份课程表,我们会发现,该项目大量的专业性“方法”课程以及专业英语课程其实就是“德国式”的“通识教育课程”,只不过他们的通识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通过专业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另一个有力的例证是其“通识学习”模块中“商业伦理应用”课程。从字面上可看出M16,“通识学习(General studies)”属于我们传统意义上最为“正宗”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而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商业伦理应用”课程,又明显是属于专业教育的“商业”与通识教育的“伦理”的有机结合。该课程的设置从另一个角度有力证明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商科课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一大特点。
从表1 的课程安排可看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商科的课程安排中有两个实习环节,分别安排在大二下和大四上,合计48 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2%,比例十分高。由此可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商科课程安排突出体现了该类院校“应用导向”的办学定位,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课程设置实际上充分践行了“做中学”的杜威教育思想。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该校课程的选择性并不高,7 个学期的课程中,只有第五学期的课程具有选择性,可以在通识教育模块内不同的跨学科课程、商业伦理课程中进行选择,此外,还应该在5 个专业方向中选择一个,进行专业模块的学习。整体而言,该专业课程的选择性是比较低的,这在德国其他应用科技大学中也是如此,选修课比例并不高。这些实例说明,课程体系的优劣并不取决于选修课比例的高低,关键在于课程质量的高低。
相对于中国高校课程而言,德国高校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更加强调“国际性”。以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商学院为例,一共7 个学期的课程中,安排了一整个学期到国外学习,而且在其余的专业性课程内容的安排及教学过程中,极力贯彻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路,让学生熟悉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以培养学生在国际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重要目标。此外,还要求学生要掌握两门外语(商务沟通模块1 和2 中含两门外语课程),通常为英语与西班牙语或法语。
我国高校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才开始的,而且期间断断续续,很不系统,关于应用型本科课程模式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对“课程”一词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不同,不同学者对于高校课程模式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本文采用“大课程”观,文中所指的高校课程模式主要是从课程四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着重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正确看待课程目标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看待不同课程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对于课程的三大模式:泰勒模式、过程模式和情境模式,应用型本科应如何结合自身特征进行正确选择?如何正确看待这三大模式及其应用?本文将主要以商科为例,从国际商科的课程标准角度分析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商科目前所使用的课程标准,从而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模式选择提供借鉴。
德国高校的课程设置通常都需要通过专业性的课程认证标准检验,目前在商科方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商科类专业主要是通过德国FIBAA(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ccreditation)认证机构的认证来体现其课程水平。FIBAA 即国际工商管理认证委员会,由瑞士、奥地利和德国工业联盟于1994 年秋为了保证教育的透明和质量而创立。目前总部在瑞士的苏黎世,主要办事机构在德国的波恩。FIBAA 主要对经济管理类和法律、社会学方面的本科和硕士课程提供认证〔4〕。1994 年至今,FIBAA 已成功进行过1150 多次认证。FIBAA 认证包括专业认证、机构认证和制度认证,其中专业认证主要对战略和目标、招生要求、课程内容及实施、学术环境及支撑条件、质量保障体系这五大部分进行认证,一共60 项标准。
通过对FIBAA60 项标准的认真分析,本研究发现,FIBAA 的课程认证十分强调课程目标的重要性,承认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十分强调课程目标与其他课程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并将这个“一致性”作为评价课程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尤其是课程目标与课程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一致性。下文是FIBAA 课程认证标准中体现其对课程目标的重视及要求不同课程要素之间保持一致的各项标准,分别来自FIBAA 专业认证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的课程认证标准。
必须有表述清晰、易懂的课程目标。它们应基于专业性和通识性的预期学习成果而提出,这些预期学习成果应与文科(学位)的学术要求一致,并且完成(这些预期学习成果)后应能达到授予学位所要求的质量水平。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和目标就业市场(的定位)相一致。当界定课程目标时,高等教育机构还应该考虑毕业生跟踪的研究发现〔5〕。
请给出理由证明课程内容与课程理念之间的一致性,说明课程(设计)的内在逻辑性,并证明该课程内容可以实现专业所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按照欧洲的本科生能力框架要求,现在也是德国的国家质量要求)。课程内容应按照课程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不同课程模块之间应保持平衡并且按照内在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它们和该专业所设定的能力目标以及质量要求之间是一致的,(也)是基于预期学习成果(outcomes)设计的。此外,还应证明专业的整体描述、定位与课程内容是相一致的。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应具有逻辑性,并且相互透明。教学方法应具有逻辑合理性、透明,并且必须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教师应尽量使用广泛、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应根据课程目的、内容而定,并保持一致。
由此可见,德国高校的课程认证机构是十分强调课程目标的,承认其存在的必要性,并高度重视其他课程要素与课程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因此,德国高校的课程认证机构实际上是要求各个高校仍然采用经典的泰勒目标模式,而非反对课程目标的高度引导性的过程模式和情境模式。相对而言,过程模式和情境模式更加适合中小学教育阶段,而高等教育强调专业性,而专业性要求有明确的目标对象,同时更强调标准型,因此,目标模式更加适合,尤其是对于十分强调专业课程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
目前,所有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都实行了模块化改革,模块化课程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紧密融合,也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减少了课程门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的合肥学院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开始了模块化课程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根本上说,高等教育属于专业性教育,专业性课程应是高校课程的主体,尤其是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这一点更加值得重视,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如何在短短四年的课程安排中,既顺利实现专业性教育,使大学生们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个很难协调的问题。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采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做法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有利于同步实现两者目标,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高等”性要求与“应用型”要求。
通过以上对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该专业的选修课比例并不高,甚至很低,但同时,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科技大学ESB 商学院显赫的声誉又充分说明了其上乘的课程质量。因此,我们可得出,对于十分强调职业性、应用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的选择性并不十分重要,相反,过多的选修课反而有可能影响专业性课程的整体规划,从而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整体实现。因此,对于我国新兴的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建设,应该更多地关注课程的质量,而不必过多地在意课程的选择性不如研究型大学这一现实,课程的选择性并不是影响应用技术大学课程体系优劣的关键因素。
通过上文对德国高校认证机构FIBAA 中课程认证标准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对于应用科技大学而言,最适用的课程模式就是传统的目标课程模式,不仅要求有详细的课程目标,而且还强调课程目标与课程评价、课程内容等方面的一致性,而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是做得比较差的,很少有高校严格执行目标课程模式,而往往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课程模式,不值得提倡,更没有对于课程目标与课程评价等方面一致性的要求与管理规定,因而,也直接造成了课程质量的下降,人才培养目标的落空。因此,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借鉴德国这一做法,仍然将目标模式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课程模式,在强调课程目标的同时,细化课程目标为具体的预期学习目标或预期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并以此作为课程评价的基础,注意保持课程目标与课程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同时也注意课程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果之间的一致性,实现四者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预期学习结果顺利实现,达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1〕蔡敬明,魏朱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58 -60.
〔2〕Welcome to ESB Business School〔EB/OL〕. (2014-05-04)〔2014-05-16〕. http://www. esb-business-school. de/en/business-school.html.
〔3〕李好好. 卡尔——维尔海姆.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2):32.
〔4〕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ccreditation〔EB/OL〕. (2014-05-04)〔2014-05-16〕.http://de.wikipedia.org/wiki/Foundation_for_International_Business_Administration_Accreditation.
〔5〕Assessment Guide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Programmes in Law,Social and Economic Scien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EB/OL〕.(2014-05-03)〔2014-05-08〕.http://www.fibaa.org/en/procedures-at-programme-level/prog-according-tofibaa-quality-requirements/fibaa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