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星,张 俊,兰建丽,郑瑞红
(1.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2.灵河高速公路(神河段)建设管理处,山西 忻州 036507)
本文综合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3种纤维的不同特性对纤维进行了复配,使其具有3种纤维的优点和更高的性价比。为进一步认清复合纤维对沥青胶浆增黏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纤维沥青黏度试验,研究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机理。
本文所采用的沥青为AH-70重交道路石油沥青。沥青常规试验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要求进行[1],各项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沥青技术指标及要求
复合纤维由3种单纤维复配而成,复合纤维为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3种纤维按照比例2∶1∶2掺配而成。各种纤维的各项性能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纤维的微观构造见图1。
表2 纤维技术性能表
从表2可见,玄武岩纤维的抗拉变形能力最强,其次是聚酯纤维,然后是木质素纤维,3种纤维表现在沥青混合料发生裂缝时,可充分发挥其抗拉能力,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性。从长径比可以看出,玄武岩纤维大于聚酯纤维大于木质素纤维。纤维的长径比增大,其力学强度也随之增强,但过细过长的纤维在施工中易结团,会影响到施工和易性。3种纤维的熔点远高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要求,可满足路用材料的要求。
图1 各种纤维微观形貌图
由电镜扫描图可以看出,木质素纤维质地疏松,表面粗糙,有大量微孔,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作用,有利于稳定自由沥青;聚酯纤维表面光滑,外观规则,有利于增强沥青黏度和黏结性,可有效抵制沥青高温形变;玄武岩纤维呈规则的圆柱状,表面光滑,有利于加筋增强。
黏度试验可以评价纤维的增黏作用。试验采用70号基质沥青,以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复合纤维的沥青胶浆,掺量为0、0.5%、1%、2%。按《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采用美国BrookfieldDV-Ⅱ+Pro型旋转黏度仪,如图2所示,频率50 Hz,黏度精度为±1.0%,选用SC4-21号转子,转速为20 rpm,试验温度设定为135℃。
图2 布氏旋转黏度仪
不同纤维对沥青的增黏作用影响不同,纤维对沥青胶浆的增黏作用可以用黏度比RV来表征,RV即纤维沥青胶浆的黏度与沥青黏度用的比值,本文采用黏度比RV来评价纤维的增黏作用。由70号沥青、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复合纤维组成的胶浆性能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纤维对沥青胶浆黏度比的影响(135℃)
由图3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纤维其增黏效果不同。在纤维掺量为0.5%时,纤维的黏度比大致相同,其中聚酯纤维对沥青的改性效果比较明显。当纤维用量用至1%时,聚酯纤维的黏度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胶浆黏度达到基质沥青的5.8倍,增黏效果远超过2%掺量下其他纤维;复合纤维用至1%时的胶浆黏度达到基质沥青的3.5倍,增黏效果优于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当纤维用量用至2%时,聚酯纤维的增黏效果依然最突出,其沥青胶浆黏度增大到基质沥青的8.31倍,这足以说明聚酯纤维的增黏效果是非常好的;复合纤维沥青胶浆黏度增大到基质沥青的5.02倍,优于其他纤维的增黏效果。黏度比依次为:聚酯纤维大于复合纤维大于木质素纤维大于玄武岩纤维。复合纤维与木质素纤维增黏效果相近,当纤维掺量为0.5%时,木质素纤维黏度比比复合纤维大,而随着掺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增黏优势逐渐明显,甚至优于木质素纤维。
爱因斯坦建立分子尺寸测定模型,通过估算扩散系数和溶液的黏度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大小,分析填料粒子对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的干扰程度,表征填料粒子对沥青胶浆的增黏速率。不同种类的纤维加入到沥青中,使沥青的流动性能产生更大内摩阻力,从而导致沥青黏度增加。本文用爱因斯坦系数KE来表征纤维对沥青的增黏效果:
式中:KE为爱因斯坦系数;Ф为沥青中的填料粒子体积分数。
以爱因斯坦模型为依据,用其估算影响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的重要参数,表征纤维对沥青胶浆的增黏速率。不同纤维种类的纤维沥青胶浆爱因斯坦系数如图4所示。
图4 纤维种类对沥青胶浆爱因斯坦系数KE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纤维种类对沥青胶浆爱因斯坦系数有较大影响。在0.5%、1%、2%掺量下构成的趋势线中,聚酯纤维对沥青胶浆增黏效果最突出,其爱因斯坦系数远大于其他纤维,说明聚酯纤维不但黏度比其他纤维大,其增长速率也比其他纤维快,其次为复合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从黏度试验结果图3得出,木质素纤维与复合纤维的黏度相差不大,但通过爱因斯坦系数计算,发现复合纤维的爱因斯坦系数远大于木质素纤维,即其黏度增长速度比木质素纤维快。复合纤维在增黏速率中体现出复合材料的优势,并与玄武岩纤维接近。
当各纤维用量在0~1%区间内时,爱因斯坦系数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纤维用量达到2%时,爱因斯坦系数却随之减少。纤维掺量为0.5%时,各纤维的爱因斯坦系数最小,纤维掺量为2%时,爱因斯坦系数其次,当纤维用量为1%时,爱因斯坦系数最高。以复合纤维为例,0.5%、1%掺量下复合纤维的爱因斯坦系数分别为151和411,呈上升规律,而当掺量设为2%时,复合纤维沥青胶浆的爱因斯坦系数则变为330,比1%掺量时小。虽然纤维沥青胶浆黏度不断增长,但当纤维掺量为2%时,其黏度增长率有所降低,从而导致爱因斯坦系数的减少。即当纤维用量较小时,沥青胶浆的黏度增长幅度较大,随着掺量的增加,沥青胶浆的黏度增长幅度不断减小,因此当纤维掺量为1%时,已可明显地表现出纤维的增黏作用。
黏度试验结果表明,纤维能够使沥青的黏度增大,并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纤维直径一般小于20 μm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纤维分散在沥青中,使沥青胶浆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纤维格栅的生成,增加了沥青胶浆在特定温度下流动而产生内摩阻力,使得沥青胶浆的黏度增大。
现代胶体理论认为,沥青质是分散相,液态油分是分散介质,当沥青质分子聚集一起,活性物质树脂组分即吸附其表面,并逐渐向外扩散,使沥青质的胶核胶溶于液态油分中,这样组成的结构单元就形成胶团。胶团可分为溶胶、凝胶、溶—凝胶3种结构。当沥青加入纤维后,沥青的油分首先被吸附,因此沥青质在胶体中的比重增加,沥青的胶体结构发生改变,即逐渐由溶胶结构转变为溶—凝胶结构甚至凝胶结构,因此沥青胶浆的黏度随之增大。
纤维对沥青胶浆黏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纤维用量、纤维体积率、纤维长径比等因素。根据爱因斯坦模型,爱因斯坦系数与填料粒子的形状有关,当填料为圆形时KE为2.5,当填料为长形时KE大于2.5。当纤维作为一种填料粒子,截面小,长径比非常大,因此KE与纤维的长径比有关,故纤维沥青黏度比原样沥青黏度大。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的长径比分别是 1∶120、1∶300、1∶500,即玄武岩纤维大于聚酯纤维大于木质素纤维,按照爱因斯坦模型,纤维胶浆所对应的黏度也应符合这一特点,但由试验结果发现,玄武岩纤维的黏度比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的黏度低,与预测的顺序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玄武岩纤维的密度较大,纤维体积率较低,因此试验所得的玄武岩纤维沥青胶浆黏度较低。可以发现,爱因斯坦系数可用于描述沥青黏度的变化率,不可直接用于评价沥青黏度。
纤维沥青胶浆的黏度与纤维的爱因斯坦系数KE和纤维掺量成正比。因此,从复合材料混合率角度考虑,纤维掺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后,纤维沥青胶浆的黏度高于普通沥青的黏度,纤维的增黏作用可显著地提高沥青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增强混合料内部的黏结力,改善沥青路面的高温性能。
a)随着纤维的加入,沥青的黏度随之增大,以聚酯纤维、复合纤维效果最为明显;当纤维掺量为1%时,纤维沥青的爱因斯坦系数最大,纤维的增黏效果十分明显。
b)由于纤维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分散在沥青中,使沥青胶浆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沥青加入纤维后,沥青的油分首先被吸附,沥青质在胶体中的比重增加,沥青的胶体结构发生改变,即逐渐由溶胶结构转变为溶—凝胶结构甚至凝胶结构,因此沥青胶浆的黏度随之增大。
c)纤维沥青胶浆的黏度与纤维的爱因斯坦系数KE和纤维掺量成正比。纤维掺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后,纤维沥青胶浆的黏度高于普通沥青的黏度,纤维的增黏作用可显著地提高沥青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增强混合料内部的黏结力,改善沥青路面的高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