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闻一多的乐府观念

2014-01-11 01:08张晓明
东方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饮马乐府诗猛虎

张晓明

(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试论闻一多的乐府观念

张晓明

(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闻一多乐府观念主要体现在《乐府诗笺》和未刊稿《乐府叙论》中,具体表现为重视乐府古辞的文本示范价值、主张乐府诗以入乐为正格、强调乐府诗作情感以及艺术表现以及重视六朝乐府相关文献的价值四个方面。在民国时期的乐府研究中,闻一多的乐府观独树一帜,并对建国后的乐府诗选编著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闻一多;乐府诗笺;乐府叙论;乐府观念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学者。闻一多博学多才、兴趣广泛,在新诗创作、美术、书法、篆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不仅如此,他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对上古神话、诗经、楚辞、庄子、乐府、唐诗等方面均有涉猎,并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①出于编撰《中国文学史藁》的宏愿,闻一多先生下大力气整理和研究古典文学文本(朱自清等主编《闻一多全集·朱序》,三联出版社1982年版),先后撰写了《诗经通义乙稿》(闻一多有关《诗经》注解的未定、未刊稿,据国家图书馆所藏手稿影印)《风诗类钞甲乙稿》《楚辞校补》《乐府诗笺》《唐诗大系》等论著。。

有关闻一多的研究,学界从其诗集《死水》出版之后即延续至今②参见:江锡铨文《建国前闻一多研究述评》(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4期)与《闻一多研究四十年述略》(载《江汉论坛》1987年11期),对1922年至1986年的闻一多研究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评述;陆耀东文《新时期闻一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对1978年至1994年闻一多研究作了评述;陈国恩文《近30年闻一多研究的成就和发展前景》(载《长江学术》2011年第3期),对1980年至2010年近千篇有关闻一多研究的成果进行了评述。。其中,关注其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集中于上古神话和古典诗歌,对其他古典文学文体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多见③此类课题主要集中于对闻一多未刊的学术成果方面的研究,如苏志宏文《论闻一多的〈周易〉研究》(载《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杨天保文《谈闻一多对古小说史料的研究》(载《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2卷第1期)。。尤其是对其乐府研究的探讨④翻检湖北人民出版社的《闻一多全集》(1993年第1版)和《闻一多年谱长编》(1994年第1版),即可见闻一多不仅有公开发表的《乐府诗笺》,也有未刊行的有关乐府的论述。这为此课题的研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研究所据文本以此《闻一多全集》12卷本为主,并辅以开明书店版《闻一多全集》4卷本。,迄今为止,尚未见有相关成果,这不能不说是闻一多学术思想研究上的一大憾事。有鉴于此,本文拟就闻一多的乐府观念作初步探索,不周之处,敬祁方家指正。

一、闻一多乐府观念的主要载体

闻一多的乐府观念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乐府诗笺》及未刊稿《乐府叙论》(未完成)中。

1931年1月,闻一多发表了长诗《奇迹》之后,便不再从事新诗的创作,全面转向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自1934年9月始,他在清华大学讲授“唐诗”“乐府研究”和“国学要籍”等课程。自1939年9月始,他开始整理《诗经》《楚辞》、“乐府”和“古代神话”等旧书稿。1940年10月至1942年10月,闻一多笺释乐府诗作的论文陆续发表于昆明的《国文月刊》。1942年9月,他在西南联大开始讲授《周易》、乐府、中国文学史问题研究等课程。直至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其乐府课程教学从未中断。

在长期的乐府教学和研究中,闻一多有关乐府研究的作品陆续成稿。最初以论文形式刊载于《国文月刊》,释读、刊载篇目如下表:

自1943年开始,闻一多的学术兴趣转向了唐诗研究和庄子研究,先后完成了《孟浩然》《四杰》《庄子内篇校释》 等论文。而有关“乐府”诗的研究,除课程教学外,未再有系统论述,加之他于1946年被暗杀,都使得他在乐府研究方面未及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以致其《乐府诗笺》的结集出版,亦在身后。

1948年,由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诸先生编辑,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其中第三集名为《诗选与校笺》,是闻一多有关诗歌选编的合集,包括《风诗类钞》 《乐府诗笺》 《易林琼枝》《唐诗大系》《现代诗钞》等5部著作。《乐府诗笺》即为其一,在选诗、释读与题解等方面集中体现了闻一多的乐府观念。

此外,闻一多乐府研究的实践还体现于1940年撰写的未刊稿《乐府叙论》(未完成)之中。因其未正式出版且篇幅较短,兹录如下:

如果文学中有所谓正统的话,无疑诗是中国文学的正统,即在两汉也非例外。以产量论,赋在当时诚然居第一位,若论到质,则远不如诗,因之两汉文学的真实价值在诗而不在赋。继承楚辞传统的汉赋,除汉初少数作品外,只是无意义的挥霍文字而已。换言之,汉赋只是堕落了的楚辞。反之,汉诗却仅进了一步的三百篇,只要排除了儒生的势利眼的尊经心理,我们当承认三百篇的文艺价值早已被超过了。建安以后不必论,因为那属于另一个文学的纪元,拿它与三百篇并论,根本是不公平的。建安以后,诗中有主名的作家,渐多起来,那表示作诗渐渐成了一部分人的专业。从建安直到现在,我们可以用一种广义的说法,称之为近代。建安以前,概括的说,是一个无主名的诗人时期,诗在当时也可说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产品。这样一个时期,与建安以后相对照,我们称之为古代。就作品说,“古代”的诗大体是歌曲,“近代”的诗才是诗。就产生的方式说,诗是创造的,歌曲可说是长成的。就应用说,诗是供人朗读的,歌曲则是供人唱的和演的(要记得古代的歌和舞不分,有舞便近乎戏剧——即所谓歌舞剧)。[1](P591)

该文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诗是中国文学的正统”的观念,并以汉代文学发展实际为例证。闻一多将汉代诗歌置于中国诗歌纵向发展和汉代文学横向发展的坐标中,认为其不但能代表汉代文学的成绩,而且超越了汉赋的艺术成绩。不仅如此,汉代诗歌还承继了《诗经》“入乐能歌”的传统,艺术价值也高于《诗经》。这些评价都蕴含了闻一多的乐府观念,下文将其与《乐府诗笺》一并加以研讨。

二、闻一多乐府观念的具体表现

闻一多《乐府诗笺》共收录乐府诗39首,除《石留》一诗文本在《乐府诗集》中就已无法解读,未予笺释外,闻著所笺注的38首乐府诗中,20首有题解,18首无题解①有题解的20首诗作是为《日出入》《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翁离》《巫山高》《上陵》《将进酒》《有所思》《雉子班》《临高台》《薤露》《蒿里》《梁甫吟》《平陵东》《猛虎行》《羽林郎》《董逃行》《焦仲卿妻》;无题解的18首诗作是《战城南》《君马黄》《芳树》《上邪》《圣人出》《远如期》《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陌上桑》《陇西行》《艳歌行》《饮马长城窟行》《始生》《枯鱼过河泣》《豫章行》《艳歌行》《咄唶歌》《焦仲卿妻》。。其功能主要有三类:第一,标明诗旨,如《将进酒》题解;第二,考证诗本事,如《平陵东》题解;第三,考订旧说,如《思悲翁》题解。所引多据《汉书·艺文志》《宋书·乐志》《古今乐录》《乐府古题要解》等文献。

通过对《乐府诗笺》释读诗篇选择和题解功能的分析,结合以《乐府叙论》的有关论述,可见闻一多乐府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重视作为乐府诗古辞的汉代乐府诗的文本示范价值

闻一多《乐府诗笺》收录的39首乐府诗,全部是汉代乐府诗。这不仅是因为汉代是乐府诗的肇始期,更重要的是,闻一多认为,以汉代乐府诗为代表的汉代诗歌最能代表汉代文学的成就。在《乐府叙论》中,他就明确指出“两汉文学的真实价值在诗而不在赋”。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汉诗却仅进了一步的三百篇,只要排除了儒生的势利眼的尊经心理,我们当承认三百篇的文艺价值早已被超过了。”这说明摒弃经学的影响,从文学艺术成就的角度而言,汉代诗歌的成就已超越《诗经》的文艺价值。

对作为乐府古辞的汉代乐府诗作,尤其是无主名的汉乐府诗作,闻一多予以高度重视。

除《日出入》所属的“汉郊祀歌十九首”是“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2](P1045)、《董逃行》是“后汉游童所作”[3](P504)、《羽林郎》 是“后汉辛延年”[3](P909)三篇明确有署名权的诗作之外,《乐府诗笺》所选都是无主名的诗篇,属于汉代乐府古辞范畴。如《乐府诗集》卷16“鼓吹曲辞一·汉铙歌十八曲”中题解云:“汉铙歌,古辞。”《乐府诗笺》所笺注的《朱鹭》等十八首全部是汉代古辞,而未选录后世文人拟乐府诗作。不仅如此,即使乐府诗题下有文人诗作,《乐府诗笺》中也更多选取该乐府题的古辞。应该指出的是,《乐府诗集》中诗题下录入诗篇,一般情况下是,每一曲调之下,都是以古辞居前,后世采用旧题之作附后。如《乐府诗集》卷31“相和歌辞六”中魏文帝的《猛虎行》:

古辞曰:“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魏明帝辞曰:“双桐生空枝,枝叶自相加。通泉溉其根,玄雨润其柯。”《古今乐录》曰:“《猛虎行》,王僧虔《技录》曰:‘荀录所载,明帝《双桐》一篇,今不传。’”《乐府解题》曰:“晋陆机云‘渴不饮盗泉水’,言从远役,犹耿介,不以艰险改节也。又有《双桐生空井》,亦出於此。”

与君媾新欢,讬配於二仪。充列于紫微,升降焉可知。梧桐攀凤翼,云雨散洪池。[3](P462-463)

这段文献中,从“古辞曰”至“亦出于此”是郭茂倩对《猛虎行》所作题解,“与君媾新欢”至“云雨散洪池”是魏文帝曹丕的乐府诗作。《乐府诗集》中所录《猛虎行》排列顺序如下:

《猛虎行》(与君媾新欢)魏·文帝

《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晋·陆机

《猛虎行》(贫不攻九疑玉)宋·谢惠连

《猛虎行》(猛虎潜深山)宋·谢惠连

《猛虎行》(寒亦不忧雪)唐·储光羲

《猛虎行》(朝作猛虎行)唐·李白

《猛虎行》(猛虎虽云恶)唐·韩愈

《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唐·张籍《猛虎行》(长戈莫舂)唐·李贺

《猛虎行》(磨尔牙)唐·僧齐己

很明显,《猛虎行》的“古辞”未存。但是,《乐府诗集》在该诗题题解中保存了古辞的部分诗句。对此,《乐府诗笺》认为“《乐府诗集》不正载其辞,疑非全章”,不失为合理的解释。《乐府诗笺》选取了题解中“古辞”来笺注,而非其后文人拟作。而如果该诗题“古辞”留存,《乐府诗笺》则只选取“古辞”,而不选文人诗作,如《乐府诗集》卷38“相和歌辞十三”所收录《饮马长城窟行》[3](P555),题下有“古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和魏文帝曹丕至唐僧子兰文人乐府16首①这16首诗为:魏文帝曹丕《饮马长城窟行》(浮舟横大江)、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晋傅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晋陆机《饮马长城窟行》(驱马陟阴山)、梁沈约《饮马长城窟行》(介马渡龙堆)、陈后主陈叔宝《饮马长城窟行》(征马入他乡)、陈张正见《饮马长城窟行》(秋草朔风惊)、北周王褒《饮马长城窟行》(北走长安道)、北周尚法师《饮马长城窟行》(长城征马度)、隋炀帝杨广《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唐太宗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唐虞世南《饮马长城窟行》(驰马渡河干)、唐袁朗《饮马长城窟行》(朔风动秋草)、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 (长安少年无远图)、唐王建《饮马长城窟行》 (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 和唐僧子兰《饮马长城窟行》 (游客长城下)。,共计17首以《饮马长城窟行》命题的诗作,《乐府诗笺》只选录了“古辞”(青青河畔草)一首。如果诗题之下有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辞”,《乐府诗笺》则一并录入笺注,如《乐府诗集》卷3“相和歌辞十四”中的《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和《艳歌行》(南山石嵬嵬)两首。

汉赋乐府古辞大多是民间所创作,所反映的不是某个个体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指向,而更多是某个社会群体和特定区域的集体创作流传。它所根植的生活内容、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广为传播的艺术形式,是其艺术价值之所在。在汉乐府古辞文本定型之前,它必定经过长期的发展、凝聚着多人的创造心血,“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产品”。

结合闻一多在未刊稿《乐府叙论》中对汉诗承续《诗经》精神和重视建安之前无主名诗作的思想来看,《乐府诗笺》重视汉乐府古辞文本的价值,就可以理解了。

第二,强调乐府以入乐能歌为正格

《乐府诗笺》中所校释的诗篇都是可以入乐而歌的。如《日出入》,据《汉书·礼乐志》载: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2](P1045)

这段文献表明包含《日出入》在内的“汉郊祀十九首”是在李延年依照“律吕”,调和“八音”的基础上,谱写新曲;在正月上辛日甘泉宫圜丘祭天仪式上,以童男女七十人合唱方式助祭。又如《朱鹭》等收录在《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的“汉铙歌十八曲”:

鼓吹曲,一曰短箫铙歌。刘瓛定军礼云:“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鸣笳以和箫声,非八音也。”蔡邕《礼乐志》曰:“汉乐四品,其四曰短箫铙歌,军乐也。”……崔豹《古今注》曰:“汉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也。短箫铙歌,鼓吹之一章尔,亦以赐有功诸侯。”然则黄门鼓吹、短箫铙歌与横吹曲,得通名鼓吹,但所用异尔。汉有《硃鹭》等二十二曲,列於鼓吹,谓之铙歌。[3](P225)

这段文献说明“鼓吹曲”又称为“短箫铙歌”,演奏乐器是“笳”和“箫”,是汉代“四品乐”的第四品“短箫铙歌”,属于与“军礼”相配合使用的乐调。而据崔豹《古今注》的记载,汉代“四品乐”的第三品“黄门鼓吹”中“短箫铙歌”是其中一章,是汉天子宴乐群臣、赏赐有功诸侯时使用的。郭茂倩据此认为“黄门鼓吹”“短箫铙歌”和“横吹曲”,可通称为“鼓吹”,差别只在于所使用的场合不同;而《朱鹭》等曲属于“黄门鼓吹”,被称为“铙歌”。其它如《薤露》《蒿里》,崔豹《古今注》云:“泣丧歌也”;《平陵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云:“门人作歌以悲之也”;《陌上桑》,《古今乐录》曰:“《陌上桑》歌瑟调”等。

闻一多强调乐府以入乐能歌为正格的认识,符合乐府诗早期生态,即“乐府”诗体是由乐府机构采集并演唱的歌辞。不仅如此,以建安时期为界,闻一多还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分为无主名诗歌和有主名诗歌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诗歌是可演唱的“歌曲”,是自然生成的,可供人唱、演之用;后一阶段的诗歌才是“诗”,是创造的,可供人诵读。汉代乐府诗是处于“无主名”诗歌发展阶段,自然属于歌诗类属,这种认识符合中国古典诗作与音乐密不可分的规律。

结合闻一多新诗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他在早期曾经借鉴西方文艺理论来改造中国旧体诗,但最终认为诗歌是“文化的胚胎”,即使是改造旧体诗也不应“摒弃中诗而代以西诗,所以当改者则改之,其当存者中国艺术特质则不可没”[4](P131),并提出了新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5](P137)闻一多新诗理论中,“音乐美”因素就脱胎于中国古典早期诗作的“入乐能歌”的特质。

第三,重视乐府诗作的情感因素和艺术表现形式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不仅重视诗歌的格律,更强调诗歌要有炽烈的情感。同时,他还要求诗人要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把诗歌的情感内容通过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诗学思想体现在其现代诗歌创作的实际之中,如《死水》和《一句话》这两首诗,既蕴藉着火一样的激情,又切实体现了闻一多诗歌“三美”的艺术标准。

《乐府诗笺》也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思想。在选诗方面,无论是无主名的古辞,还是有主名的乐府诗作,都具有动人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情感指向。以前者为例,有些诗作表现男女爱情的复杂情感,如《上邪》《有所思》和《孔雀东南飞》;有些讽刺了封建官员丑恶嘴脸,如《平陵东》和《陌上桑》;有些反映战争给人民、国家造成的伤害,如《战城南》;有些自明其志,如《猛虎行》就展现了游子洁身自好的决心;有些感慨生命无常、人生多艰,如《薤露》《蒿里》《梁甫吟》和《始生》。即使是颂赞之作,如《上之回》也展现了汉武“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的自傲情感。又以有主名诗作为例,《日出入》描写诗人面对太阳运行不穷、亘古长存而反衬出人类渺小、生命短促的感慨;《羽林郎》批判了汉代权贵豪强任意欺凌弱势女子的社会痼疾;《董逃行》抒发求仙和长生不老的愿望。这些诗作或宏观、或微观,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不作无病之呻吟、无空洞之说教。

不仅如此,闻一多还重视“比兴”的传统。自《诗经》时代开始,“比兴”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其运用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陌生的意象熟知化,还可使诗作具有含蓄、深婉之美。《乐府诗笺》中所选取的乐府诗作,艺术上即多运用此手法。如《巫山高》前四句“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以高大绵延的巫山、湍急深淼的淮水起兴,引发“我”归乡之呼告;《薤露》前三句“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起兴,引起“人死一去何时归”的人生慨叹。又如《枯鱼过河泣》,借物喻人,抒写遭逢祸灾之后的深痛悲切的思想情感。

第四,闻一多突破《乐府诗集》的藩篱,选录乐府诗文本,重视六朝乐府相关文献的价值

如《乐府诗笺》中所录《咄唶歌》,就是选自《文选》卷18潘安仁《笙赋》注文。闻著所选六朝相关文献的乐府诗作所占比率虽然较小,但并不能遮掩其独特的学术眼光。这是因为有意识、大规模整理汉代乐府诗作的实践活动,早在南北朝齐梁时期就开始了。如刘勰《文心雕龙》单列“乐府”一体,讨论诗体特性。刘勰认为“乐府”是合乐而歌的诗作,与不合乐的诗作相区别。萧统《文选》更是列“乐府”与“诗”相区别,共搜集8位诗人,40首诗作,开创了“乐府”诗作汇编的先河。其中,《文选》所录汉代乐府诗4首,魏晋诗作收录32首。其选录标准是基于萧统“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文学观念,因而多收录文人诗作。比《文选》稍后的《玉台新咏》,虽未单列“乐府”为一卷,但有明确标注“乐府”的诗作75首,“拟乐府”诗作7首。另外,《玉台新咏》中也收录大量诗题为《远如期》等汉乐府诗作。因此,闻一多重视六朝时期的乐府诗论和诗作汇编,是抓住了乐府诗汇编著作的源头,应予肯定。

三、闻一多的乐府观念对乐府选编著作的影响

在民国时期的乐府诗作选编著作中,闻一多以“汉乐府古辞”为乐府正宗的观念独树一帜。

民国时期,乐府诗选编著作是乐府研究的取向之一。①受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的“白话运动”和“平民文学”的影响,汉乐府诗作,因其反映了普通民众情感世界和平易直白的艺术特质,引起“白话运动”学者们的关注。对“乐府”的研究,学界逐渐形成了三种学术取向:第一,以宏观视角构建乐府文学史,以罗根泽《乐府文学史》(1930年)和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1943年)最具代表性;第二,以“乐府诗”著作为研究对象,以陆侃如《乐府古辞考》(1938年)最为突出;第三,乐府诗作选编笺释,以黄节《汉魏六朝乐府风笺》(1923年)为著。其中,以黄节《汉魏六朝乐府风笺》、朱建新《乐府诗选》和闻一多《乐府诗笺》为著。这三部著作,虽都属于乐府诗作选编,但在选诗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②黄著共搜录汉魏乐府诗156首,分为“汉魏乐府诗”十五卷和“补遗”一卷两部分。前者卷一至卷十四为汉代乐府诗、共133首,卷十五为魏代乐府诗、共22首;后者收汉相和歌辞“清调曲”中《豫章行》1首。其中,收录民歌75首,文人诗81首。朱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专收汉魏六朝乐府诗作454首,即所谓“古辞”;下编收魏晋至清代入乐或不入乐的拟作或创作之“非古辞”386首,共840首。闻著选诗最少,只有39首,且全部是汉代诗作。黄著选目全依《乐府诗集》;朱著除依《乐府诗集》选录宋前乐府诗作,更择取宋元明清文人拟乐府201首;闻著除《咄唶歌》选自《文选》卷18潘安仁《笙赋注》和《猛虎行》选取“古辞”而未使用陆机等人的本辞之外,其它诗篇也依郭茂倩《乐府诗集》。这主要是由于三位学者不同的乐府观念而形成的。黄节认为,“汉世声诗既判,乐府始与诗别行,雅亡而颂亦仅存,惟风为可歌耳。”[6](P5)他以“雅乐”衡量汉魏以下俗乐的标准,属于传统乐府观念;并据此指出:汉魏乐府,无论是无名氏诗作还是文人诗作,都属于“风”诗,具有民歌性质。朱建新则将“乐府”分为四类,即创制入乐之诗作、依乐府本曲制辞且其声可入乐之诗作、创制新题但不入乐之诗作和摹拟之不入乐的诗作。他认为,前两类是真正的“乐府”,而后两类则是名存实亡、只具形式的“乐府”。[7](P2-4)这就是说,朱建新认为的“乐府”诗作只应包含汉代乐府古辞和魏晋依汉代乐府古题古辞创作新辞且能入乐的诗作。而闻一多所认可的“乐府”则是指汉乐府古辞且入乐的诗作,前文已论,兹不赘叙。

由上可见,三位学者都关注到了“乐府”的歌调性属性,但黄节认为汉魏乐府诗性质相同,不应区别对待;朱建新则认为无论是汉代乐府古辞还是魏晋六朝依汉代乐府古题古辞而创作的诗作,只要能入乐而歌,就是“乐府古辞”;闻一多则只将汉代乐府诗作认定为“乐府古辞”,这一观念在民国时期的乐府诗作选编著作中是极为独特的。并且,闻一多在乐府研究中重视无主名乐府诗作和乐府诗作歌调性的观念,对建国后的乐府诗作选编著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受闻一多重视无主名乐府诗作的观念影响,何权衡著《两汉乐府诗欣赏》指出:“乐府诗主要指的是民间诗歌和带有民歌色彩的文人作品。”[8](P2)其所释读的四十首乐府民歌,“绝大部分是人民口头创作,是擅奇古今的名篇,兼及极少数学习民歌卓有成效的文人作品。”[8](P6-7)

而受闻一多重视乐府诗作歌调性的观念影响,余冠英《乐府诗选》[9]所选录的汉到南北朝乐府诗,主要是入乐的民间作品,而将少数歌谣作为附录选入。结合余冠英在其《汉魏六朝诗论丛》[10]和《汉魏六朝诗选》[11]中所反映出来的学术观念,可见,他对“乐府”的界定是指汉代以下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制作的和采自民间的。这不仅与余冠英所秉持的重视民间文学的学术观念有关,亦可从中看出闻一多乐府观念对其乐府研究学术思想的影响。

纵观闻一多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可见其于“乐府”诗课程用力颇多,对乐府诗的学术研究亦因课程教学的实践而落于实处,其独特的乐府观念亦得以生发。从其乐府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乐府诗笺》和未完稿《乐府叙论》看,前者不仅是闻一多先生《中国文学史稿》这一宏大编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乐府思想的具体载体,也是其乐府理论的具体实践,而后者则是其对汉乐府的理论思考。

结合《乐府诗笺》的选诗实践和《乐府叙论》的论述,其重视作为乐府诗古辞的汉代乐府诗文本示范价值、强调乐府以入乐能歌为正格、强调乐府诗作的情志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重视六朝相关文献中乐府诗作的乐府观念得以具体呈现。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闻一多的乐府研究未能形成系统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但毕竟瑕不掩瑜,其在长期的乐府教学与研究中所提出的以“汉乐府古辞”为乐府正宗的观念,在民国时期的乐府诗作选编著作中,独树一帜。并且,他所实践的重视无主名乐府诗作和乐府诗作歌调性的观念,对建国后的乐府诗作选编著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术界对其乐府研究的实践活动及乐府观念的进一步探究,闻一多乐府研究的学术价值终将在古典文学研究史上领有一席之地。

[1] 闻黎明,侯菊坤主编.闻一多年谱长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2]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3]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 孙党伯,袁謇正主编.闻一多全集:第十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5] 孙党伯,袁謇正主编.闻一多全集:第二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6] 黄节.汉魏乐府风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7] 朱建新编注.乐府诗选[M].南京:正中书局,1936.

[8] 何权衡编著.两汉乐府诗欣赏·前言[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

[9] 余冠英编著.乐府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10]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社,1956.

[11]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责任编辑:潘文竹

On Wen Yiduo's Concept of Yuefu

ZHANG Xiao-ming

( Chinese Department,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

Wen Yiduo's concept of Yuefu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Yuefu Poems and the unfinished draft of On Yuefu. It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emphasis on the value of related literature in the period of Six Dynasties, his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ancient Yuefu poems as a model text, Yuefu poems stressing the musical qualities, and emphasis on emotional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of Yuefu poems.

Wen Yiduo; Yuefu poems; On Yuefu; concept of Yuefu

I207

A

1005-7110(2014)06-0028-06

2014-11-28

张晓明(1972-),男,山西长治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中国诗学。

猜你喜欢
饮马乐府诗猛虎
乐府诗中发展出早期叙事诗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刘扬画虎的探索与创新
乐府诗
点击“将军饮马”模型的用法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Esoteric Grandioso K1X Gold Edition(金色限量版)
嘉峪关: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将军饮马与最短路径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将军饮马”型问题的一种推广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