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玥
越来越多的社会人选择重回学堂,寻求8小时工作中所欠缺的东西。弗拉门戈是其中一种。走进卡萨弗拉门戈艺术中心位于北京齐家园外交公寓的教室,老远就能听见“哒哒哒”的跺地声,繁密有序。一位老师正带着4名学生练习这种来自西班牙南部的民族舞蹈,脚上重复着复杂的步伐。老师Echo平时是一名企业培训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旋转跃动,“简直就是一种发泄”。学生大都是附近CBD的白领,他们白天是银行职员、会计、建筑师……晚上准时来这里报到,脱下套装高跟鞋,变身热情的西班牙女郎。校长刘乔说,无论抱着什么目的接触弗拉门戈都能得偿所愿,这里面有舞蹈有音乐还有诗歌。其中最容易获得的是一股“痛快劲儿”,为了这股劲儿,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从办公室逃到这里,一丝不苟地蹬踏两三个小时的地板,“跳完了浑身松快”,回家洗澡睡觉。
水墨画家林曦的暄桐教室则安静得多。周日上午9点,20多个学生走进东五环外的绿竹小院,交作业—手抄《世说新语》10则,静坐,听讲,写大字。暄桐教室书画课学费一年16000余元,教授书法、绘画、瑜伽、中医等等“美的课程”。学生大都是成熟的社会中坚人群,报名时经过林曦的挑选,理科生和土象星座居多,“比较能坐得住”。有人家住北京西边,大清早开车80公里赶来,还有人专程从香港、深圳、四川飞来北京上课。很多学生比林曦年长,但跟着“小林老师”练字学画习美静坐,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怠慢。这些在各自领域事业有成的学生,有的想找到与自己相处的办法,有的想缓解高压工作下的焦虑症,更多的人是来“解惑”的,他们向往林曦自如的生活状态,想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
如果说暄桐教室的课程是一种“治疗”,奥地利汉学家雷立柏(Leopold Leeb)的拉丁语课更像是在修行。每周六,他在纳福胡同的课室里给10多位学生讲授这门古典语言,黑板上写下主格、属格、与格等种种语法变化,让人有回到高中课堂的错觉。雷老师在校园外收的学生中,年纪最大的84岁,上世纪50年代在北大上学,现在学习了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学得非常好”。
相比在人民大学开设的拉丁语选修课,他觉得这里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没有学分需要和考试要求,交钱学习“毫无用处”的古典语言,一切完全靠自觉。雷立柏列举学习拉丁语的“好处”:锻炼逻辑能力,明白汉语词源,钻研原典经义,等等。而学生们似乎并未注意这些好处,有人是基督教徒,有人是因为喜欢希腊神话故事,通过学习拉丁文可以了解更多相关背景知识。更多人则是来满足纯粹的学习欲望。牺牲周末的休息,让早已没了生命力的语言在自己眼前逐字复活,无异于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