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蓉芳
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堂课主问题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所谓主问题,是指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能起到主导作用,能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的问题"。对主问题的讨论分析是有助于对难问题的解决的。
《驿路梨花》这篇小说不是着重刻划人物,而是以叙事见长。它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前后延续了十多年,牵涉了许多人物,也联系到许多事件。而把这些贯穿成一体的是课文内部的两条线索,它们相互补充,相互突出主题,所以抓好这两条线索的教学这个主问题,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线索之一是梨花。这是小说的主题线索。教参上也说“梨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课文开头写那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花瓣的梨花,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多么美丽的梨花林啊!这段实写烘托出不平常的小茅屋。中间写道:“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香气四溢的梨树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题通过梦境得到很好的升华:梨花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了过路人,“我和老余”自然地“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结尾句,“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歌颂了雷锋精神已在边境地区发扬光大,完成了主题的升华。“驿路梨花”既是边疆盛开的梨花,也是哈尼姑娘梨花,同时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课文通过梨花这一线索把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和谐的统一起来,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线索之二小茅屋。这是小说的叙事线索。教参上没有提到,但在课文中很重要,因为课文中出现的人和事都是围绕小茅屋来写的。作者通过“我们”的所见所闻,细致地表现了小茅屋作为助人为乐这种精神的产物所给予人们的方便和温暖,显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小说把前后十多年的时间,集中到一个晚上和一个早上来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我们不妨按时间先后顺序作如下排列“十多年前解放军学雷锋造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妹妹接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到小茅屋”——我和老余“借宿在小茅屋。不难发现,“小茅屋”联结了各种人物和各个事件,无疑是小说的另一线索。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见证;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行动,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洁白朴素的梨花是雷锋精神的象征。小茅屋把连续十几年的事件巧妙地串连起来,揭示了更有深意的主题。这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面。因为学生明白了叙事的层次弄懂了课文是怎样安排材料的,便能较容易地得出课文的中心,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