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
护理学科的发展使得护士职业越来越为人们所尊重。但社会上仍存在着轻视护理的现象,在护士队伍中也存在着不稳定的职业心态。作为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尤其处于临床实习阶段、即将独立工作的护士,其职业心态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实习效果、未来职业的发展,也将影响未来护理队伍的稳定[1-3]。为此,本研究于2013年对在我院实习的372名实习护士的科研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探讨培养实习护士积极的科研意识的正确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在我院实习护士372人,均为女生,年龄17岁~26岁,平均21.1岁;专科305人,中专67人。均已完成基础医学及专业课程学习,进入临床实习期。其中实习4周以下124人,5周~8周25人,8周以上223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专科护士科研素质状况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科研兴趣、科研行为、科研能力3类13个项目。将问卷发放给本院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表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72份,有效回收率为98%。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问卷资料输入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表1 专科实习护士的科研兴趣分析(n=372) %
表2 专科实习护士发生科研行为分析(n=372) %
表3 专科实习护士具备的科研能力分析(n=372) %
本调查结果显示,专科实习护士对科研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90.0%以上的护士对科研有兴趣并愿意投入到科研相关学习中,并希望自己能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但对于是否参与科研活动,只有32.8%的护士有计划在近期开展论文写作。在我国的护理教育中普遍注重对护士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对专业技能的训练,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即有一种将理论付诸实践,并将实践结果总结成理论经验的强烈愿望,他们期望在实践中得到病人和带教护士的肯定[4,5]。但目前卫校的护士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是经历了中高考的失败,他们对于理论学习和知识掌握并不深入。因此,对于实践中的科研活动大部分是出于好奇和旁观的心理,他们了解科研活动的重要性,清楚从事科研活动者需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理论功底,但也清楚自己目前知识储备少、实践能力不足,所以真正愿意开展科研活动的学生寥寥无几。
在科研行为调查统计中发现,实习护士发生的科研行为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学习上,但也仅有50%左右护士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在论文发表和参与课题两项科研行为上来说参与学生少之又少。在护士具备的科研能力调查中发现,实习护士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阅读英文文献能力,但对论文撰写过程中必要的几种能力,如文献查阅、统计方法运用等方面,实习护士还是知之甚少。在问及他们对自己目前的科研素质是否满意的调查中,13.2%的护士表示满意。从以上的调查中可以发现,专科护士科研素质状况呈现兴趣浓厚、能力欠缺、实践缓慢的特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社会对从医人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护理行业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从我国的护理专业人员教育的情况看来,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脱节。目前,护理专业毕业生学习主要还是集中在专科院校,他们在学习和实习期间参与科研活动的比例远远小于其他专业的医学生[6,7]。而导致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单单是在学校的方面,实习机构方面、学生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因。首先在学校方面,学校对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不足,一些院校认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仅仅集中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特别是专科护理教育更是集中在以书本教育传递实践操作知识,缺乏真正的社会实践和学科钻研机会。而且学校对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和鼓励机制,并没有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与学分制联系起来。有些学校盲目扩大生源,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缺乏给学生提供科研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很少能组织面向学生的学术活动,因而导致学生科研意识模糊,科研能力低下。另一方面,从护理专业学生角度看来,学生缺乏科研意识,认为本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就业后的工作与科研活动并没有太大联系,所以导致参与科研的学生人数不仅少而且参与科研活动的范围也非常有限。护理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缺乏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特别是在数学统计、实验设计方面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很难参与到较大的科研项目活动。除了完成基本的学科知识考核外,临毕业的学生又要完成临床实习任务和就业任务,所以学生很难能把精力专心投入到科研工作。而参与到科研活动的学生有些因合作意识淡漠,欠缺团队精神,对影科研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而这些影响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们对科研工作的消极评价。
4.1 兴趣为先导,重在培养科研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实习护士对科研仅仅是处于好奇阶段,而缺乏真正的科研意识,对于什么是科研活动、科研活动如何进行知之甚少。因此,帮助他们接触科研活动、了解科研活动、参与科研活动,应从兴趣入手,有计划的培养实习护士科研意识。学校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活动中一项非常紧迫任务。护理学校可以借鉴赵思远博士提出的“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三元结构模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即从“课堂教学”入手,在其中渗透浓厚的思维品质、学术品质、科研意识,达到理论升华,然后,再将这种学术性的理论性的结晶,外化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之中。目前学校的课程体系过于死板,往往重视传授专业基本知识而忽略了学术研究。所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课程体系、开设学术讲座有利于创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科研意识带进课堂,把研究线索和研究思路提供给学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可以专题的形式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护理专业来说,应针对课程内容加强专业的实践性,可让学生在每个学期进入临床,通过不断地观察、学习、操作,在实践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在未来工作中尽快上手。真正把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做到“教育”“学习”“研究”三者统一。为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气氛,学校应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开展学术研讨或学术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科研项目上设置学生奖学金,增加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科研能力。从制度层面逐渐强化专科教学的科研意识和学术水平。
4.2 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科研活动科学研究活动是一项探索未知世界的创造性劳动,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实践活动,应由具有科研实力的专业人员承担完成。培养护理科研人才是关键,而护理科研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护理队伍中专科学历比例大,因此加快培育优秀的护理科研骨干,提高其科研技能,发挥科研带头和指导作用,已成为目前解决护理科研人员能力薄弱现象,加快护理科研步伐重要任务。实习护士是未来从事护理行业的主要力量,在学习期内教师是教学工作实施者、科研活动的带动者、学生素质影响者,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与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息息相关。所以,打造一支具有优秀创新意识、科研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合格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各种机会提高指导教师技能水平,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开题报告会等途径提高指导教师水平。建立学生科研机构和组织,鼓励有科研经验的教师领导科研小组,吸收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提前进入科研活动,并指导学生申报各种科研项目。指导教师对护理科研的态度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指导教师一定要具有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品质。当学生在科研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分析其状况,鼓励学生持之以恒直到成功,并且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辅导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
4.3 学校与实习医院营造良好的护理科研氛围 不管是学校还是实习医院,双方的领导层应达成一种共识,纠正或防止重医疗科研、轻护理科研的观念出现。学校应教育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更新观念,排除不敢想不敢做的保守思想,使护理专业学生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工作是从属的、被动的落后观念,坚定地树立起医生、护士是在以各自专业、以各自的优势、以不同的方式共同为广大病人服务的观念,充分认识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进行快节奏的临床科研护理实践,从而转变做科研太神秘、太高深的思想。另外,实习医院应加强护理科研管理,提供必要的护理科研环境。学校和医院图书馆应增设护理书籍,学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可运用文献检索从中获取信息。医院支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外语,以吸收国外护理信息,通过参观学习、学术交流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逐渐增强护士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1] 赵琴.护士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11):854-855.
[2] 刘晓虹.117例本科毕业护士职业心态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1994,9(4):186-188.
[3] 严玉卿,白建萍.关于中专护理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3,17(7):861-862.
[4] 王秀萍,穆燕红.培养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67-568.
[5] 解颖,李建华.影响护理队伍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3,16(3):174.
[6] 田迎春,安力彬,赵凤君.护理科研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36-37.
[7] 阮满真,王桂兰.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J].护理研究,2005,19(10B):2053-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