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创业机会的生成机制研究——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互动视角

2014-01-01 03:16朱晓红刘振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相关者创新型创业者

朱晓红 刘振

(南开大学 商学院 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一、引言

创业机会是创业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问题的重要议题[1]。对于创业机会的剖析有利于学者更好地分析和阐述创业的独特现象,也有利于创业学者应对对于创业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质疑。目前对于创业机会的研究主要关注四个研究议题:机会的本质、机会的驱动因素、机会产生结果和机会相关过程的调节因素[2]。同时创业机会的研究出现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2],学者们试图借鉴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在不同侧面阐述创业机会的相关问题,研究结论各具特色,推动了创业机会研究的进展。然而,随着创业研究的开展和深入,有些学者对创业机会的研究提出了质疑。例如Davidsson[3]指出创业机会由于缺乏构念的清晰度、构念存在固有缺陷以及对于目前机会框架中的理论假设无法测度等问题影响了创业机会研究的开展,甚至会成为桎梏创业研究的障碍。基于学者们对于创业机会研究的质疑,本文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创业机会的研究以体现出创业机会研究的独特性。

创业企业是在极端不确定环境下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机构,具有颠覆性、创造性和管理流程相对混乱等特征[4],同时与成熟性企业相比,创业企业的资源相对匮乏但其发展却需要资源的支持。在这一情境下,若仅将识别机会看成是对“未满足市场需求”的解决过程而未考虑创业企业其所处情境、自身特征及其实际运营状况,则不能解释在现如今互联网经济下企业快速进入市场赢得市场青睐的企业运营事实。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将建构主义逻辑运用到创业机会的研究中提出创业机会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强调了创业机会的生成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5,6],并提出创业者、利益相关者和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创业机会生成的演化过程[7]。本文基于此观点,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处于不确定性高和资源匮乏情境下的创业企业如何通过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互动影响创业机会的生成机制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创新型创业机会

Sarasvathy[8]基于不同手段-目的关系的明确程度对创业机会进行了本体论意义上的探讨,将创业机会划分为配置型创业机会、识别型创业机会和创新型创业机会三类。配置型创业机会指当目的和手段的明确程度均高时,机会的产生是由二者未能形成良好配置造成的市场不均衡发生的;识别型创业机会指当手段和目的一方不明确时,为识别到未明确的一方以实现供给/需求匹配而形成的机会;创新型创业机会则指当手段和目的均不明确时,由创造新市场的创业行为所创造的机会。这三种机会并无优劣之分,而是在不同环境、不同问题空间和不同决策参数下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无法预知创业结果的特征,更不用说评价创业结果的概率分布,创业企业必然会面临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在高度不确定的情景下,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情况都是动态变化的,以发展演化的形式呈现,企业无从知晓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源,无法甄别出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是什么,他们可以做的只是通过实践来管理,并与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以取得效果[8]。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全面深入,创新成为创业企业推崇的关键主题。与配置型和识别型创业机会相比,创新型创业机会的创新程度最高[9]。因此,对于创新型创业机会的探讨不仅能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环境的挑战,同时也符合当今企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创业机会生成

1.建构主义视角下创业机会生成

将建构主义逻辑运用到创业机会研究中,阐释了许多机会的生成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而不是由创业者主观地去甄别已存在的实体。建构主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因为它将机会看成是初始未存在而是伴随时间发展的主观现象[5],这与许多文献中阐述的将机会看作是已经存在的且等待具有警觉的创业者发现[10]的观点不同,它阐释了机会是创业者努力和行动的结果,这些通过创业者的努力和行动创建的机会是更为通用社会过程的反映。用建构主义剖析创业机会的生成,具有以下特征:(1)创业机会是嵌入在特定情境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创业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进行社会建构的结果[11];(2)创业者、利益相关者和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创业机会的生成[7];(3)强调了意义建构和意义给赋的在创业机会建立中的重要作用[5,12];(4)强调了创业机会的生成过程是循环迭代的过程[5,6]。

尽管目前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研究创业机会的文献数量较少,但却代表了一种研究趋势,并且极具开创性,对未来的创业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13]。创业企业面临着极不确定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运营企业已经不符合经济学理论阐述对市场均衡的追求,那种通过预测和分析以实现创业机会生成的猜想已然不存在。因为现在的市场并不是确定的市场,也不是具有风险的市场,而是完全不确定的市场,创业企业对于供给和需求情况均处于模糊状态。同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进展和运营,如今企业所推崇的是颠覆式创新,不再追寻市场的均衡反而试图打破这一常规,采用试验的方式不断验证企业的初始假设。在这种情境下,如果企业仍沿用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创业机会是独立于创业者客观存在的实在体,会阻碍新创企业的发展态势。创业的起始点并不是识别到客观的机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成功开展创业活动的标志。因此,本文界定创业机会是创业者通过与利益相关者互动进行社会建构的结果。

2.创业机会生成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

Chiasson和 Saunders[7]运用结构化理论,阐释了创业机会的生成受到创业者、利益相关者和情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影响。Dimov[14]也指出创业机会会促使创业者开拓其运营空间内的社会环境,即需要吸引和保留客户、供应商、员工等市场参与者。同时他们阐释对于创业企业而言两类利益相关者尤为值得关注:一是能为企业带来早期收益的初始或早期顾客,二是为企业带来资源支持的初始或早期投资者。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到创业机会生成的研究中,可以更为深入细致探讨机会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持有不同初始想法的创业者会着力实践一个特殊的创业想法以促进创业机会的最终生成。利益相关者有利于创业企业突破所处环境和自身缺陷的桎梏,提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一方面,由于创业企业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中,他们需要利益相关者扮演合法性的仲裁者[15]来验证其初始想法是否具有潜力和价值性,是否能够成为在不同想法中脱颖而出的潜在创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创业企业受到资源的约束,他们需要利益相关者提供其开展企业所需的关键资源[16],以保证创业企业对于潜在创业机会的探索和开发实现创业型创业机会。

3.创业机会生成过程中的创业者参与

许多学者探讨了创业者创业机会生成的作用机理,关注于创业者网络、知识、经验、警觉性、个体特征等因素对于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商业模式的建立[17]。Ray和Cardozo[18]指出任何由前瞻性创业者识别到的创业机会的前提条件在于对于信息的高度警觉性,高水平的创业警觉促进创业机会的生成。Shane[19]指出先前市场知识、服务市场方式的知识和消费者问题的知识是三种关键知识因素影响创业机会发现的过程。De Koning[20]提出了创业机会识别的社会认知框架,指出创业者通过与外部网络中的群体主动互动以信息收集、思考讨论和资源评估等认知行为发展机会。随着结构化理论运用在创业研究中,有学者指出创业不仅是机会和创业者的结合,更确切地说是二者的交互影响,且由于创业者对于社会经济环境的阐释和反应是独特的,这可以促进其与独特的创业机会的互动[21]。

(三)文献述评

创业机会作为创业研究领域的关键主题,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阐释。已有研究对创业机会研究的四个主要议题包括了对机会的源泉和本质的剖析,促进机会形成的影响因素的阐释,机会对于企业绩效发展及创业成功的影响的探讨以及在机会生成过程中存在的情境因素的探讨[2]。同时学者们致力于汲取不同学科知识,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理论在不同层面和层次阐述了创业机会研究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构各具特色,推动了创业研究的发展。

尽管现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学者们对于创业机会研究关注的问题仍多是“为什么是一些人而不是另一些人识别到了创业机会”,这一问题导向驱使创业者从差异、区分层面探讨创业机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创业机会生成的研究也应从过程层面对其分析和阐释。然而过程层面的解释关注于创业机会生成过程的特殊路径的探讨,这有利于解释特定的事件序列并因此促进情境和行动的整体配置[14],因此需要兼顾差异和过程视角的分析。另一方面,学者们探讨了作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者在创业机会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阐释了创业机会生成过程中外部网络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但阐述大多仍然是将其作为独立的研究变量进行阐释并没有探讨二者互动对于创业机会生成的影响。而基于建构主义的视角,创业机会是嵌入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创业者通过与利益相关者互动进行社会建构的结果,因此兼顾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从二者互动的视角更利于细致深入地剖析创业机会的生成过程。基于此,本文从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互动的视角探讨二者互动如何影响创新型创业机会的生成问题。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如何影响创新型创业机会的生成”,研究的是“HOW”的问题,因此适宜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探讨[23]。本文将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择四家创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每家企业的创业者都经历了创新型创业机会的生成过程,且其在创业机会的生成过程中经历了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使用多案例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遵从复制逻辑,每个案例都可以用来检验涌现的理论观点[22],而且能看到更为稳健、更具普适性的结论。

(一)案例选择

本文以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事件为分析单位,使用理论抽样并以此决定案例的数量[22]。我们最初联系了八家创业企业,为了体现案例的代表性并保证案例间的可复制逻辑,保留了其中的四家创业企业(以下简称为A、B、C、D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案例选择的标准在于:(1)选择天津市产业/创业园区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该园区创业环境较为成熟,众多创业企业扎根于此,同时该园区的企业在创建年限、所处行业、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异,便于进行对照样本的选取;(2)选取四家企业,建立多样性的研究样本,每家企业处于不同行业、初始创业团队、融资方式、发展阶段,在其创业想法转化为创业机会的过程中,有的企业经历了互动事件正向促进创业机会的生成,有的企业经历了互动事件负向促进创业机会的生成,这符合相反案例策略,有利于对比形成研究结论;(3)选取已纵向跟踪、已收集足量研究分析资料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确保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案例企业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案例企业的基本信息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一手数据和二手资料相结合的资料收集方式,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手资料来源于:(1)研究团队对四家案例企业的实地观察,有一家企业跟踪观察2年时间,有两家企业跟踪观察1年时间,有一家企业跟踪观察0.5年时间。(2)研究团队对四家案例企业的创业者/创业团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企业的创业历程、创业背景、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利益相关者情况等问题。对四家企业的实地观察在2012年开始,访谈时间则分别在2012-2014年间,每次访谈时间为1.5-2.5小时,每次访谈均保留录音资料并由研究团队转化为文字资料。二手资料来源于:(1)企业提供的文档资料,包括公司简介、宣传材料、公司年报、内部管理流程等;(2)浏览四家企业的在线网站,补充文档资料中未提及的内容,并统一保存形成文档。此外,研究团队通过实地观察企业场所获得直观感受。资料的具体收集方式见表2。

表2 案例企业资料收集情况

(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基于 Eisenhardt[22]、Yin[23]等学者的已有研究,从案例研究方法的设计、案例企业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于整理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环节均致力于提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案例研究的信度指案例研究的每一步骤都具有可重复性,并且如果重复这一研究,就能得到相同的结果[23]。为确保本研究的信度,在实施案例调研前制定了充分的案例调研计划、设计了案例研究方案并发展了案例研究资料库。案例研究的效度则包含三个方面:(1)建构效度,指对所有研究的概念形成一套正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且成体系的研究指标;(2)内在效度,指从各种纷乱的现象中找出因果关系,即证明某一特定的条件将引起另一特定的效果;(3)外在效度,指建立一个范畴,把研究结果归纳于该类项下[23]。为了提升研究的效度,本研究采用多种数据来源,以全方位的考察研究问题,且通过将证据相互印证形成完善的证据链条。

(四)关键构念描述

本研究涉及到创新型创业机会、利益相关者、创业者、创业情境等关键构念,对于这些关键构念的识别和描述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和阐述案例研究发现,现将各关键构念描述如下。

(1)创新型创业机会。指的是在手段和目的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由创造新市场的创业行为创造的新的手段—目的关系的组合[8]。这里强调的创业行为是由创业者、利益相关者和情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7],与配置型和识别型创业机会相比,创新型创业机会的创新程度最高[9]。(2)利益相关者需求。利益相关者指的是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被组织目标的实现影响的任何群体和个体[24]。利益相关者扮演两个重要的角色,合法性的仲裁者和资源的提供者[15,16]。创业者和他们的组织会面临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需求,这些需求是利益相关者兴趣的阐述,以表达组织应该是什么,他们承担的目标是什么,什么行为最适应于他们实现目标[12]。(3)创业认同。创业认同可以塑造针对特殊活动、独特目标和独特想法以及企业的创业者个体的激情[12],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基于其认同而偏好从事某种对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创业活动中[25]。(4)创业情境。指的是创业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状况。创业企业是在极端不确定环境下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机构[4],且初始资源相对匮乏也是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必须面临的创业情境。

(五)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一编码的原则对案例企业涉及的数据内容进行编码,从大量定性资料中抽离、提炼理论构念和构念间的关系,从而建构并论证理论研究部分所提出的概念模型。首先,三名研究团队人员将创业企业在创业机会形成过程中的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互动事件编码为I1-I20,如表3所示。其次,针对每一个互动事件和互动结果的背景资料,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编码,逐步抽离互动事件的关键因素,并据此进行编码。

四、案例发现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在创新型创业机会形成的过程中,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互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本文将基于创业企业所处情境,从二者互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阐述在创业机会生成过程中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互动产生的影响作用。

(一)创新型创业机会形成过程中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互动的原因

创新型创业机会是在手段和目的均不明确的情况下由创造新市场的创业行为创造的[8]。创业行为的实施主体——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面临不确定的环境,并不知晓如何实施行动促进新手段和目的关系匹配,他们拥有的只是根植于其头脑中的对未来企业发展的愿望,这种愿望的提出是基于一系列假设形成的,并以创意的形式展现。A企业创业者向研究团队介绍:“当时开发眼镜店管理软件时是想现在全国的眼镜店有十万多家,我们随便卖卖就可以赚钱,而且我家乡的亲戚、朋友以及许多初中同学都在做眼镜,据我观察他们也面临着眼镜库存管理等问题,只要我们开发出管理软件就一定不愁卖。其实当时我在开发眼镜店管理软件之前,并不清楚开发出的软件是什么样,也不清晰是否有竞争对手的存在,对软件开发技术更是一窍不通。我就是凭借着自己对市场的主观判断,开始了眼镜销售管理软件的开发。”B企业创业者向研究团队介绍:“当时选择农业的保鲜项目,就是感觉到这是未来国家的一个发展方向,且团队自身技术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完成项目所需技术。我们认为用氮气对火腿和蔬菜保鲜在当时国内几乎是没有的,我们认为这个有做头。”由上述两家企业可以看出企业在创业初期,对于其所处环境均处于模糊状态,他们自身也不知晓其提出的初始想法是否可以实践,他们亟需早期顾客来验证其想法的可行。但是在寻找早期顾客的过程中,A企业发现眼镜店管理软件属于高科技产品,顾客不会相信小企业研发出的产品;B企业发现尽管参加了展会,走访了一些单位,但是却没有顾客。对于A、B企业而言,在初期想法的实践过程中都出现了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A企业创业者选择了“借力”的方式,将自己开发的软件和知名品牌电脑厂商进行捆绑销售的方法,打开了眼镜店管理软件的销路(互动事件I1);B企业通过与风投融资,与风投企业沟通交流,企业运营更为规范化,运营方式随之调整,市场定位更为明确清晰(互动事件I7)。由上,当企业处于不确定的环境时,为了验证其初始想法是否可行,需要通过与利益相关者互动来实现,A企业通过合作机制使其具有了合法性获得了顾客,B企业通过融资方式,在获得资源的同时获得了规范化的管理指导,使其在营销思维和方式等方面有所改进。

表3 四家案例企业所涉及的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互动事件

当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使得创业企业的创意通过验证,即创意中假设的手段—目的关系具有可行性,创意有潜力成为创业机会时,创业企业则需要进一步通过实施行动来实现手段—目的关系的匹配。C企业创业者向研究团队介绍:“在C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国企全权控股,企业的发展受到国企各个方面的限制和阻碍,尤其在股权分配问题上,我们团队具有所有技术专有权却没有一点股份,没有股权我们在各项事情的决策等方面均要受到国企的制约”。D企业创业者向研究团队介绍:“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我的创业项目定位于大学生群体,我听到了同学们的抱怨就想如何去解决它,因此我想在商家和学生群体之间搭一个平台。当我开始实践这个想法时,没有办公场所办公,同时资金也比较缺乏”。

C、D两家企业是处于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但他们面临相同的问题,资源的相对匮乏。C企业作为国企全权控股的企业,在研发、生产和营销费用等方面均会受到国企的限制,而且国企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方式不适用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发展。而D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面临着财务、物质、网络等各种资源的匮乏和管理经验、知识储备的缺乏。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对创意的实施进而会影响创新型创业机会形成。为解决这一问题,C企业与国企反复磋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C企业按照当时技术成果在投资时允许占的最高比例35%进行股权分割,C企业团队获得了35%的股权(互动事件I13)。而D企业的解决方案则是选择入驻创业园区,园区注资占企业20%的股权,园区提供免租金一年的房屋使用权,园区还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和长远规划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和帮助(互动事件I17)。

创业企业是在极端不确定环境下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机构[4],同时创业企业在形成机会的过程中往往是在资源不足的情景下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创业就是处于不确定性环境的创业企业在资源匮乏前提下的机会驱动过程。处在这种创业情景下的创业企业,一方面由于不确定性的环境,无法预知未来的发展状况,无从知晓采用的发展路径是否可行。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使创业企业的创意转化为创业机会,因此创业企业亟需可以验证其创意可行、创业行动合理的利益相关者以确保发展路径的可行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与成熟型企业相比,创业企业在资源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其识别机会、创造价值同样需要资源,因此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使得企业在资源层面得到了保障。综上,创业企业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和资源匮乏的创业情景促使其倾向于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实现创业企业从创意到创新型创业机会的转变。因此,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a当创业企业所处环境不确定性高时,创业者倾向于与利益相关者互动;

命题1b当创业企业初始资源相对匮乏时,创业者倾向于与利益相关者互动。

(二)创新型创业机会形成过程中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互动的过程

在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过程中,互动双方均会基于自己的利益诉求对互动过程提出要求。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他们是合法性的仲裁者和资源的供给者,由于其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会基于自身利益诉求向创业企业提出要求。A企业创业者向研究团队讲述:“我在与配镜顾客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美式验光技术还是未能解决一些问题,有些顾客在配完眼镜后,在镜片度数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仍然佩戴不舒服,有个顾客前前后后来了六趟仍然不满意,这就促使我想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同时我还发现近视的发病率很高而且视疲劳已经成为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一幅眼镜可以解决的。因此,我组织团队开始学习和研发眼视光技术”。A企业展示了创业者与早期顾客的互动(互动事件I4),与早期顾客的互动不仅可以依据顾客的反馈及时调整行动路径,而且还可以将顾客纳入到行动开展中,与其共同选择最适用的行动路径。A企业通过与顾客的互动使其发现即使不断完善美式验光技术仍然不能解决顾客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需要更为专业、全面的配镜服务,因此他们把重点关注在眼视光技术的开发上。D企业创业者向研究团队讲述:“企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浮躁期,我们那时一直想要拿到A轮投资,所以就拼命想扩大规模,提升其影响力,但是一直没有成功。这时创业伙伴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三个初始创业团队人员对企业发展前景不看好,退出了创业团队出去找工作了,这个事件促使我静心下来考虑企业到底该如何发展。”A企业展示了创业者和合作创始人的互动(互动事件I18),创业者与合作者的互动交流,利于企业选择最适用于企业发展现状的行动路径。D企业则提供了互动的反例,当时创业者一味地追求A轮融资,扩大规模、提升影响力,忽略了与合作创始人的协商和交流,一直按照自己畅想的美好发展路径行驶,最终导致当融资未成功时合作者的退出。

A、D两家企业从一正、一反两个案例体现了在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互动过程中,利益相关者需求对实现互动过程的影响。当利益相关者需求得以体现,例如A企业显示的顾客提出的问题得以关注,可以促使创业企业基于利益相关需求及时调整发展路径,形成更适于企业长久发展的行动路径;而当利益相关者需求未能得以体现,例如D企业显示的合作创始人的运营理念和看法未能得以关注,则致使企业创意的实施陷入瓶颈期。

对于创业者而言,他们是创业行为的实施者和决策者,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们会基于自身对利益相关者需求信息的理解及其对创新型创业机会生成过程中对于初始想法的认同程度提出自己的诉求。B企业创业者向研究团队介绍:“当我们把氮气保鲜技术向农民客户推广时,发现他们的价值观念是‘能用’就行,他们说了为什么别人家的东西也可以保鲜但是比你家产品便宜,他们不关注高标准只关注在能用的情况下哪家企业产品更便宜。他们的价值观和我们产品的价值观不符合,我们认为农民市场不是我们的目的市场,我们考虑转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较对口的客户,比如农业科研单位。”B企业展示了顾客与创业者互动的过程(互动事件I9),在这一过程中,顾客提供了重要的需求信息,他们需要价廉的产品,创业者发现这一需求信息跟企业所提供的高标准的技术供给信息不匹配。这时创业者需要抉择的是企业向模仿者那样降低成本和技术标准提供价廉的产品还是转换市场定位。由于创业者对于其初始想法的高认同,认为企业定位的价值观是促进企业形成创新型创业机会的价值观,因此创业者果断决定重新市场定位。C企业创业者向研究团队介绍:“随着企业的发展,制卡材料技术的普及化程度加深以及模仿者的大量出现,致使市场的占有率等各个方面萎缩。为了应对日益趋多的竞争对手,我们考虑走多元化的路子,准备依靠企业的新材料技术开发一种新型设备以使得制卡技术更加大众化、普及化”。C企业展示了竞争对手与创业者互动的过程(互动事件I15),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竞争对手的出现,致使企业市场份额的降低,针对这一情况企业没有针对竞争对手的抗衡研发成本更低、工艺更简单可行的产品,而是选择了走多元化的路子,涉及企业不熟悉的设备业务,致使其在该设备业务损失200万的情况下同时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B、C两家企业的创业者在基于利益相关者需求时制定了不同的决策,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后果。B企业基于对顾客提供信息的理解和对自己初始想法的高度认同,坚持企业原有价值观,重新确定了新的市场定位实现了发展。而C企业却未能很好理解竞争对手大量呈现出的信息,且其在与竞争对手的抗衡过程中对初始想法的认同度降低,致使其涉及不熟悉的设备生产业务造成严重损失。

由上,在创新型创业机会形成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和创业者的互动对创业者从创意到机会的转化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互动的形成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利益相关者层面,利益相关者需求会影响创业者对行动路径的抉择,创业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调整初始策略和想法,使其调整到更符合企业发展的路径上;在创业者层面,面临利益相关者需求会基于自身对需求所提供信息的理解和对初始想法的认同程度作为决策。因此,提出命题2。

命题2利益相关者需求、创业者认同和创业者信息处理能力共同影响互动过程的开展。

(三)创新型创业机会形成过程中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互动的结果

在创新型创业机会生成的过程中,通过利益相关者和创业者的互动,使得根植于创业者头脑中的创意经过了验证和开展转化为创新型的创业机会。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互动的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改变了创业者的初始想法并形成创新型创业机会(结果a);二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改变了创业者的初始想法但改变失误(结果b);三是创业者并没有按照利益相关者需求改变初始想法并形成创新型创业机会(结果c);四是创业者并没有按照利益相关者需求改变初始想法但坚持错误(结果d)。

结果a可以在A企业的互动事件I4体现:基于顾客提出的眼镜配戴不合适的问题,A企业选择改变企业的初始想法,不再一味关注于提高美式验光技术,因为这种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将重点关注于眼视光技术的学习和研发上,最终在眼视光技术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获得了顾客的认可,成为企业新的价值增长点。结果b可以在D企业的I19体现:基于顾客提出的购物体验不理想,产品/服务供给单一的问题,D企业大刀阔斧地开展全方面的服务平台理念,不再关注于初始从事日用品销售业务,而是涉及了与大学生群体相关的方方面面,例如培训、餐饮、驾校、团购等方面,后来发现企业目前的发展在各个方面均无力支持企业做平台化,最终在坚持了四个月后,将网站上的业务重新聚焦在做大学生日用品销售业务上。结果c可以在B企业的I9体现:当顾客提出其不看重技术和产品规范而是只关注于价格时,B企业并没有迎合其需求研发成本低但是质量规格不高的产品,而是仍然坚持原有的产品定位,最终在军用市场上获得认可。结果d并没有在调研的案例企业的互动事件中体现。但是这种结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会遇到,究其原因可能是创业者对于自己初始想法的“无法停止的思考”,他们盲目的认为的想法是可行的、具有价值的,即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也选择忽略掉而不去关注。

由上述案例可以发现:调整和改变并不一定预示着失败,而可能是新的开始,是有条理的方向性改变。根据利益相关者需求调整初始想法,可以赋予初始想法更多的意义和价值,甚至可以发现能够超越初始想法的更具价值、更为广阔的运营方向。通过调整和改变初始想法使得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过程中,在不断调整和修正的过程中甄别出更具价值的创新型创业机会。同理而言,一味地坚持初始想法不改变也不是保障成功的关键,对于处在不确定环境和资源匮乏境况的创业企业,他们无从知晓想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创新型创业机会,即使创业者十分认同自己的创意也同样可能无法赢得顾客的青睐。然而,D企业互动事件I19显示调整和改变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激进型的改变方式会使得企业一时间无法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和阻碍。企业的调整和改变应借鉴C企业互动事件I16所呈现的,让客户参与产品的一系列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循序渐进地尝试对想法的调整和改变。这种方式涉及到创业企业主动寻找新知识和随着新知识的获取以灵活调整活动和目标,其对于处于不可预知环境中的创业企业灵活调整创意实现创新型创业机会有重要影响。综上,提出命题3。

命题3创业者基于利益相关者需求选择的循序渐进的调整策略,促进创业企业甄别出更具价值的创新型创业机会。

五、结论与讨论

基于对四家案例企业的分析,本文从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的视角探讨了创新型创业机会的生成过程。本文发现:首先,创业企业所处的创业情境促使创业者选择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活动,以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力量衡量创意的可行性和价值性。创业企业所处的创业情境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高度的不确定性,这导致创业者无法预知创意的未来发展走向,不能按照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指导企业发展的行动路径;二是资源的匮乏,与成熟性企业相比,创业企业在财务、人力、网络等各种资源均处于短缺的状态,这导致创业者无法进一步实践其创意,无法为创意向创业机会的转化提供资源方面的支持。为了应对创业企业所处的创业情境,创业者需要与利益相关者互动。一方面,利用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和经验明晰企业的行动路径,并确保创业企业初始创意具有转化成创业机会的潜力和价值性,以应对企业所处的高度不确定性为企业带来的模糊性和对未来的未知;另一方面,利用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财力、人力、信息等资源的支持以影响企业创业行动的顺利实施,使其免去资源匮乏带来的窘境。

其次,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过程是基于利益相关者需求、创业者的认同和信息处理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植于创业者头脑中的创意到形成创新型创业机会的过程,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会影响这一过程的顺利开展。在利益相关者方面,他们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向创业企业提出其提供资源支持的要求,这一要求会影响创业者对于创业行动抉择的确定,利益相关者基于其与创业企业具有的资源安排情况会采用不同的策略以影响创业企业的创业行动路径的确定。在创业者方面,他们基于利益相关者需求做出决策受到其自身对于利益相关者需求信息的理解及其对初始想法认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当创业者具有能力处理和解读利益相关者需求所蕴含的关键信息时,他们更倾向于基于此信息完善其创意;另一方面,当创业者对于初始想法的具有高的认同感会促使创业者充满自信甚至是过度自信,从而使得创业者在面临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其初始想法。

再次,循序渐进的调整策略促进创新型创业机会的生成。创业机会是对初始想法持续塑造和开发所形成的创造性过程的结果[26],从初始想法到创新型创业机会的演进过程中需要对初始想法进行识别、评估、优化和修正。调整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在资源耗尽之前找到真正可行的方案,对于处于不确定环境和资源匮乏境况的创业企业而言具有方向性的、有条理的调整是一个关键的主题[4]。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没有拘泥于传统创业机会研究所强调的创业机会生成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探讨[2],突破了传统研究中对于创业企业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忽略,将创新型创业机会的生成看作是处于不确定环境下的具有能动性的创业者,通过与利益相关者互动所构建的结果;同时突破了传统研究对于机会生成过程具有循环迭代本质的忽略,提出创业企业运用有条理的调整策略利于企业甄别出更具价值的创新型创业机会。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对于处于极不确定环境及资源匮乏的创业企业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创新型创业机会给予一定的建议。一方面,促进创业者对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考量,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利益相关者保持动态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开展行动促进机会的生成;另一方面,当创意转化为机会的过程受到利益相关者的阻碍和挑战时,鼓励创业者采取调整策略重构创业机会的生成过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业企业的高失败率。

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局限性。由于案例研究的样本限制,基于四家企业提出的研究结论仍需大样本数据的进一步验证。具体而言,首先,案例选择的四家企业尽管都是创业企业,但有些企业成立年限较长,这可能会受到受访者的事后反思和记忆不清等问题,尽管研究团队通过访谈企业内的不同负责人力图实现多途径验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内部效度。其次,尽管本文选取了多样本调研,样本选取上也考虑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但相对于大样本定量研究其外部效度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未来研究可以基于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开展大样本数据调研,运用定量研究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研究结论。

[1]Eckhardt T J,Shane S A.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333-349.

[2]Short J C,Ketchen Jr D J,Shook C L,et al.The Concept of"Opportunity"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Past Accomplish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J].Journalof Management,2010,36(1):40-65.

[3]Davidsson P,Tonelli M.Killing our Darling:Why We Need to Let Go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Construct[C].∥Australia Centre for Entrepreneurship,(ACE)Research Exchange Conference.Brisbane:Australia Centre for Entrepreneurship 2013.

[4]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M].吴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Wood M S,McKinley W.The Prod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10,4(1):66-84.

[6]Gustafsson A,Qvllberg J.Implementing Lean Startup Methodology-An Evaluation[D].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

[7]Chiasson M,Saunders C.Reconciling Diverse Approaches to Opportunity Research Using the Sturcturation Theor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eing,2005,20(6):747-767.

[8]Sarasvathy S,Dew N,Velamuri S,et al.Handbock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M].New York:Springer,2003,141–160.

[9]杨俊,张玉利.社会资本、创业机会与创业初期绩效理论模型的构建与相关研究命题的提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10):17-24,31.

[10]Kirzner I M.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

[11]Jack S L,Anderson A R.The Effects of Embeddedness o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5):467-487.

[12]Grimes M G.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The Process and Consequences of Pivoting during Idea-Stage Entrepreneurship[D].Nashville,Vanderbilt University,2012.

[13]方世建,孙累累,方文丽.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创业机会研究经典模型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5):2-13,22.

[14]Dimov D.Grappling With the Unbearable Elusivenes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1,35(1):57-81.

[15]Cummings J L,Doh J.Identifying Who Matters:Mapping Key Players in Multiple Environment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0,42(2):83-104.

[16]Frooman J.Stakeholder Influence Strateg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24(2):191-205.

[17]Ardichvill A,Cardozo R,Ray S A.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1):105-123.

[18]Ray S,Cardozo R.Sensitivity and Creativity i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A Framework for Empirical Lnvestigation[C].Sixth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London:Imperial College,1996.

[19]Shane S.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4):448-469.

[20]De Koning A.Conceptualizing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a Socio-Cognitive Process[R].Centr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Leadership,Stockholm,1999.

[21]Sarason Y,Dean T,Dillard J F.Entrepreneurship as the Nexus of Individual and Opportunity:A Structuration View[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3):286-305.

[22]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23]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Thousands Oaks,CA:Sage Publications,2003.

[24]Freeman R 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2010.

[25]Cardon M,Wincent J,Singh J,et al.The Nature and Experi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9,34(3):511-532.

[26]Dimov D.From Opportunity Insight to Opportunity Intention:The Importance of Person-situation Learning Match[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7,31(4):561-583.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创新型创业者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