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河古城台儿庄的西南角、古老的京杭运河北岸滩地内,有一处风景秀丽、风格独特,特别适宜夏秋季节休闲观光的好地方,叫做百荷园。它的名字直观地体现了它的特点,那是运河湿地十里荷花长廊中,荷花品种最多、种植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所在。随着台儿庄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完善,这里不仅成为外地游客到台儿庄的观光景点,也是当地人休闲漫步的场所。闲暇之余或者心情烦闷时,我喜欢去百荷园走走看看,那里似乎有一种无形的神韵和魅力在吸引着我。
记忆中,七月底八月初是荷花盛开的时节,一些地方在这段时间常常举办荷花节之类的活动,邀请人们集中观景赏荷。但是,在如今的台儿庄,六月的百荷园已经是荷花盛开了。从六月一直到十月初,可以随时到百荷园观赏荷花。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名句,对于百荷园来说,至少在时间上已经不是那么准确了。
八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我又一次来到百荷园。立秋虽过,可暑气未消。走在入园的磐石路上,仍然感觉到暑气蒸腾,热浪袭人。磨盘石与沙子铺成的道路无疑增加了路面的温度,好像是设计者故意让百荷园以这种热情洋溢的方式迎接客人。这样的路面和两旁齐腰深的野草、零星分布的瓜架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荷花园,让人由喧嚣的城市迅速进入了一个充满乡野情趣的地方。
磐石路的尽头是一处供游人休息的长亭,长亭两端的道路可以通往荷园的深处。在菏田里架起的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蜿蜒向西,经过一座假山,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回路,又与磐石路相连。这是荷园内专用的观光道路。在这条小道上,可以零距离地尽情赏荷,与荷叶、荷花来一番亲密接触。
百荷园镶嵌在东西向的十里荷花长廊中间,它的面积有上千亩之多。分片栽植了属于藕莲、子莲和花莲等不同用途的品种300多个。它们形态不同、花色各异,向人展示着不同的韵味与风采。走进百荷园就走进了荷花的海洋、荷花的世界。
青绿色的荷叶,圆润而光洁,散发着幽幽的清香。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荷叶,犹如一个个倒立的伞面,在热烈地拥抱太阳,贪婪地吸收着阳光;也像一个个张开的臂膀,在欢迎每一位到访者。这里荷花的种类繁多,荷叶大小各异、高低有别,错落有致。架设在水面之上的观光小道也是时高时低,一会儿紧贴水面,荷叶与荷花没过人膝,人在路上宛如走在叶海花丛之中;一会儿又高出荷叶,好似踏荷而行一般。微风吹过,荷叶的清香、荷花的芬芳便一齐送入鼻中,让人感到心清气爽。也许正是因为荷叶争相接纳阳光的缘故,走在荷园的小路上,不经意间便可消烦去躁,平添了几分惬意。
荷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荷花了。有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盛开的鲜花,也有羞涩地半开着的花朵。五颜六色的荷花让人目不暇接。白的圣洁,红的娇艳,黄的醉人。在路边随便凑近一朵荷花,细细闻来,芳香扑鼻、沁人肺腑。宽大碧绿的荷叶将荷花衬托得更加亭亭玉立,难怪人们要以仙子誉之。
相传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逃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将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则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荷花飘逸脱俗、圣洁高雅的神姿,令人赞赏,令人艳羡。
夕阳下,无数的荷叶、荷花和莲蓬朵儿,一同向着太阳,翘首西望,像等待检阅的方阵一样。登上荷园西部的假山,放眼回望,那份整齐壮观的景象真让人惊诧、震撼。有一段观光的小路,是用竹竿和竹片扎制而成的竹桥,它横卧在水面上,随着人行走的节拍,桥面颤颤悠悠,溅起串串水花与涟漪。人在桥上,有一种凌波而行的感觉。看似平淡的设计,将赏荷与亲水戏水连为一体,增添了一份别样的乐趣。
荷花园里到处蕴含着诗情画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佳句,在这里不时可以看到出处;熙熙攘攘的游人和采莲者没入荷花丛中,再现着“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诗境。一阵小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了晶莹的水珠, “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的诗句在叶面上跳动着,为荷园赋予了一份灵动的诗韵。
此前,在我们当地农村里,不管是在池塘,还是在大田里,种植的多是莲藕,目的是为了收获可以食用的藕。种植水稻的地方,秧田藕的面积曾多达万亩以上。那时赏花、采莲只是种藕的副产品。如今,随着运河湿地公园面积的扩大,荷花作为湿地内的重要作物之一,在百荷园赋予了更多的观赏、环保与品种展示的价值。
百荷园的引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淡雅脱俗的韵味、种类繁多的花色,也在于它清新洁净的气息。与城里污浊的空气相比,这里是当然的天然氧吧。一片片荷叶,一朵朵荷花,既能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也能让人舒气润肺、清心去忧。每一次漫步百荷园,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做扩胸运动,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如果不是碍于如织的游人,我真想高声长啸,借以吐故纳新,享受这自然的恩赐。沉浸在这片清香与美景之中,竟渐渐地忘掉了暑日里阳光的炙烤,忘掉了生活中的压力与烦恼,体会到一种渐入佳境之妙。
到百荷园里游览,在观花赏景的同时,我的心中还时常会腾起一种钦佩和敬畏之情。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质。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 为历代文人所赞颂。面对这“花中君子”,怎能不心生钦佩呢!莲花与佛教有着亲密之缘。据说释迦牟尼就是莲花王子。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据说也是用莲子串成的为好。寺庙中,不管是佛祖释迦牟尼,还是观音菩萨,都是端坐造莲花宝座之上的。莲花是佛国的圣花与象征。我虽然不是佛教信徒,可也禁不住对眼前圣洁的莲花肃然起敬。
八月的荷园里,荷叶、荷花虽然是一派蓬勃的景象,可也称得上老少杂陈、前仆后继了。上层的荷叶适值青壮年时期,像托起的双手,在不辞劳苦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向根茎与荷花输送着营养。刚刚挺身而起的花蕾和蜷曲而立的荷叶,分明还是青涩的少年,一副羞羞答答的摸样。灿烂的花朵在尽情地展现自己青春的风姿。底层枯萎的黄叶和那些因果实饱满而低头缩颈的莲蓬,多像垂暮的老人啊!伫立在这片荷花园中,可以看见,也可以想象得到,不论哪一片荷叶、哪一朵荷花,趋光的特性让它们谁也不甘落后。在阳光下都是一心一意向上发展的,不肯虚度半点时光。荷花园里除了供人观赏的清香淡雅之外,还到处弥漫着立志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会不会是荷园之魂呢?
走出百荷园,回眸望去,夕阳下,荷香、荷韵、荷魂在那片土地上竞相涌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