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照底层的叙事与理性尖锐的批判

2013-12-29 00:00:00郭念文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年10期

李辉,一位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农民。只是与一般意义上的农民不同,他不仅种庄稼,还进行文学创作,并且发表过很多作品。他的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权威期刊转载,有的还入选“中国年度中篇小说选”、“中国小说排行榜”等丛书。他在贫穷的窘境中坚持文学创作,并取得丰硕的创作成果,是山东省作家协会的首批签约作家,获得过金盾文学奖和泰山文艺奖。纵观李辉的作品,纯洁、质朴,关注底层生活,表达底层诉求,对底层人民的无常命运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并抱之以深切的悲悯和同情,对人们表现出来的丑恶行径以及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罪恶欲望进行着大力的批判并能给人以光明和希望,让人拍案,引人深思。

一、聚焦农村生活,维护精神家园

李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大多数作品也都聚焦在农村,生动地描绘农村的风景面貌,细腻地刻画农村的芸芸众生,特别是注意揭露和批判村干部和老百姓们的腐化堕落、道德沦丧等丑行,给人以警示和启迪。在这类小说里,《荒草地》《农民媳妇》《英雄老百姓》等较有代表性。

《荒草地》是李辉早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村长和他的媳妇的故事。“村长”当上了村长以后,渐渐脱离群众,腐化变质,为人处世不再像以前那样淳朴善良。其媳妇亲眼目睹了丈夫一天天的变化,越来越觉得丈夫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丈夫了,原本亲密无间的两颗心渐行渐远。最终,村长媳妇选了了离开,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那片净土而去。这篇小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艺术手法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但它细腻地刻画出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让人读完之后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涌上心头,体现了李辉较好的创作才华和对农民内心世界的关注。《农民媳妇》讲述了村支书崇罗山、村妇段小改和她的丈夫黄金福之间发生的可笑却又可悲的荒唐故事。崇罗山有权有势,看上了年轻貌美的段小改,段小改纯朴而又愚昧,对此竟然感到受宠若惊,几番矜持之后终遂了崇罗山的心愿。黄金福作为段小改的丈夫,得知奸情后,开始非常气愤,但是在崇罗山的“照顾”下,得到提拔重用之后,竟然将崇罗山视作了恩人。《英雄老百姓》描写的也是村干部和农民的故事,马王庄的老百姓们不满老支书的自私自利,就借民主的形式把他轰下了台,选举新支书上任。然而,新支书并没有满足老百姓们的要求,于是老百姓们又把新支书轰下了台。

由于李辉对农村、农民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这些作品也都是李辉在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的,所以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让我们获得阅读快感和审美愉悦的同时,引发我们对底层人群苦难命运的怜惜以及对丑恶行径的愤慨。这些作品大都是对村干部以及老百姓的贪得无厌、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等进行了大力批判,展示了李辉强烈的道德感和批判意识。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展示转型时期农村的生活场景,揭露和批判荒诞丑恶的层面上,还能够从较深层面上探索剖析滋生丑恶的根源与土壤,呈现农村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特别是这些小说指出了农村百姓在爱情、婚姻、自由、法律等方面的意识觉醒,以及这种觉醒存在的力度不够、广度不宽与角度不准等不足,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社会人生的责任感。

在这类题材的作品里面,《村官》是一部值得我们注意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李辉通过对村治保主任金水旺老汉的工作经历和心理遭遇的描写,对当下乡村生活的真相和实质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艺术观察。金老汉是村里的治保主任,他为人豪侠仗义,做事谨慎细心,一直试图维持农村相对安稳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秩序。村里的地痞恶霸麻老三有钱有势,黑白通吃。麻老三垂涎秋英的美色,将其骗进山神庙施行了强奸,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麻老三出狱回乡后,金老汉极力想让麻老三改邪归正。在“改造”麻老三的过程中,金老汉可谓是身心俱疲。但他愈挫愈勇、坚持不懈,甚至想撮合秋英和麻老三的姻缘,靠这个来拴住麻老三的心。然而,麻老三恶性难改,最终还是走回了黑老大的老路,金老汉的感化宣告失败,最终只能“像漫漫的乡村新生活长夜中曾经晃来晃去的手电筒一样,电量耗到了尽头。”①小说通过金老汉这个人物及其性格展现的过程,以及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乡风民俗和传统的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也对基层腐败、法治介入与传统伦理道德规约碰撞融合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进行了探讨。应该说,当下文学创作整体上缺乏对乡村现实深度探知,在这种情况下,李辉以其“农民”这一特殊的身份和亲身的经历,通过治保主任这个视角,真实而又深刻地洞悉了隐藏在乡村生活暗角里的诸多问题,并且探讨了解决诸多问题的难点与解决途径。著名评论家施战军曾这样评价这部小说:“这个中篇小说,在叙事风格、人物塑造特别是对迁变中的乡村社会的新矛盾新症结的发现方面,体现了创作者应有的机敏和洞察力,在目前的乡村文学平面上,它在主人公的选择上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发展中的乡村的本质性变异的深度揭示,引人深思,甚至带有刷新乡村文学的意义。”②可以说是对这部小说的客观评述与高度认可。

二、书写进城农民,讴歌美好心灵

李辉曾经在当地政府机关从事了一段时期的文字工作。由于他的志向不在当官,而是当一名专业作家,未能成就理想,他就主动离开了城市,回到了农村。这段进城的这段经历,不仅印证了他对文学的虔诚,也让他对“进城农民”这一重要人物题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进城的农民既脱离了广袤的农村,又无法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他们的生活有很多艰难困苦,他们的心灵大都无所寄托。李辉发现了这一点,然后满怀深情地将之诉诸笔端,他的《我想回家》、《寻找王金叶》等作品就对进城农民的挣扎与失败,所负载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人生价值观等文化特征和心理特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他对进城农民的善良、淳朴、重义守信等美好品质的描写与赞扬,让人不由产生了一种温暖的情愫和坚定的信仰,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我想回家》讲述的是一位农村老人在城市里的离奇遭遇。老农民冯望田家里的地都被占去,没有农活可忙了,他这个人又闲不住,于是就感觉很不适应。他儿子怕他闲出毛病来,就把他介绍到一个朋友的建筑工地去看大门。冯望田很珍惜这份工作,干起活来尽心尽力。有一次,他抓住了一个偷建筑材料的小工,出于正义的考虑和恪尽职守的原则。冯望田将小工带到了老板面前,请老板处置。令他想不到的是,小工贼喊捉贼,在老板面前反咬一口,说冯望田跟他是一伙的,因为分赃不均才举报了他。小说写到这里就开始波澜起伏了。老板久经世事,自认为见多识广,觉得这种监守自盗的事情太普遍太正常了,也就顺理成章地相信了小工的话。冯望田由此陷入了无边的烦恼和尴尬之中。为了讨回自己的清白,他吃尽苦头:找老板解释,老板根本不上心,总是敷衍他;他找那个小工求证,小工以此为要挟要求老人跟他合伙做“买卖”;想拿钱从小工那里“买”一句实话却又被误解……最后,机缘巧合之下,老人借助一个流氓证实了自己的清白。可讨回清白的老人,反而觉得有一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无奈与屈辱。在这部小说中,李辉将一个淳朴善良、洁身自好、充满理想色彩的人物放在一个欲望洪流、纷乱芜杂的世界里,通过冯望田老人的尴尬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想独善其身而不得的真实境遇和灵魂无处安放的心酸无奈,彰显了他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美好人性的歌颂。

《寻找王金叶》是李辉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作品讲述的是居住在深海小岛上的渔民温连起,被一名海外客雇佣出海打鱼,途中发现一名落水者。在其他船员都冷漠以对的时候,他只身一人游到落水者身边,试图施救,却被落水者拒绝了。落水者只要求他转告龙湾港区的王金叶,就说自己死了,不要再等自己了,然后翻身滚进海中,无影无踪。就为了这么一句的话,温连起告别了大海,奔向龙湾港区寻找王金叶。在寻找的路上,他饱遭挫折,屡屡碰壁,甚至差点丢掉自己的性命:他被骗了,只好回家取钱,继续寻找王金叶;又被骗了,再次回家借钱,继续寻找王金叶;他被驱逐了,流落街头,但他继续寻找王金叶;他身无分文,沦为乞丐,还在寻找王金叶;他病得快要死去了,但他依然想方设法找人帮忙寻找王金叶……应该说,故事脉络很简单,就是不停地寻找,无所畏惧地寻找,不计一切的似的寻找。看似简单、看似荒诞的寻找,却让我产生了一种发自灵魂的感动与震撼。以一己之信义,对抗举世之无情,这是何其崇高的道德与何等坚定的信念?这种一诺千金的信义精神,这种堂吉诃德式的执著追求,在打动我内心的同时,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的压抑。小说中的反面人物,例如那些骗子、警察,如冯文书,等等,这些几乎无处不在的丑相,在温连起的质朴善良的照映下,让人愤怒和压抑。特别是,并没有停留在批判的层面上止步不前,而是站在了更高的层面上,打通了现实和理想的界限,在绝望中创造了不屈的信念和希望。温连起用一腔真诚和不懈的抗争,感化唤醒了那个风尘中的烟花女子,使其挥手告别了泥淖满身的过去,加入到了寻找的行列之中。看到这里,压抑与黑暗渐次散去,前行的力量布满全身,光明慢慢向我们涌来。这,应该就是“寻找”的意义所在,也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三、展现荒诞人生,批判欲望人性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李辉的作品写得非常“狠辣”,他对村干部,村民的批判与嘲讽,对黑暗现实、社会丑态的揭露与鞭挞,毫不留情,入木三分。据说,读过他小说的很多干部都不满意,问他道:“你小说中的干部没几个像样的,我们的形象就那么差劲吗?”村民也问他:“人家都说老百姓好,怎么到你这里,老百姓也这么差?”对此,李辉总是憨厚地笑笑,并不辩解什么。但他在创作时,却一直这样坚持地写下去。对于这一点,著名作家尤凤伟曾这样评论过:“其实李辉他审视的是人。无论揭露、鞭挞,还是颂扬、讴歌,他的着眼点是人的灵魂,仇视的是丑恶的人性,呼唤的是人性的美好。”③干部也罢,群众也罢,李辉的创作始终都是站在道德、人性的高度上关注现实、反思人生,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以引起人们的警醒与反思,达到消除与净化的目的。这一点,在《你是他的药》这部小说里体现得也很充分。

某药监局长患了癌症,手术成功出院后却突然变成了闷葫芦,不仅闭门谢客,而且在家中也一言不发。这种情况持续了好长时间,他的妻子想尽了办法,仍然无济于事。有一天,他的妻子在街上目睹了一桩车祸,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没想到,这一行为竟让他兴奋异常,兴致勃勃地议论起这件事,而且还去车祸现场观察了一番。然而好景不长,兴奋了一段时间后,他又消沉下去,直到再次听到他的朋友死于非命后,他才再次振作起来。时间一长,妻子发现,他是把别人的死亡当作治疗自己疾病的“药”了,而且与他关系越密切、越离奇、越年轻的死亡,越能让他兴奋。发生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他因为生病导致的心里的不平衡与灵魂的扭曲。在他的老上级意外死亡后,他兴致勃勃地去参加追悼会,开始的时候他跟人谈笑风生,可一会之后就突然就变得异常起来,拉着妻子匆匆回到家中,咒骂每一个跟他打招呼的同事,说他们虚情假意,说他们蓄意嘲弄他。咒骂了几天后,他打算报复他们,要与他们同归于尽。此时的妻子看到疯掉一般的丈夫,便直言相告是他自己想多了,并告诫他要调整心态。他恼怒不已,将妻子也恨上了,认为妻子也是嘲弄、背叛、伤害自己的人。最后,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的妻子毅然自戕,成了治疗丈夫病魔的一剂“良药”。

在这篇小说里,李辉清醒地看到了一种为权力所控制的病态的人生,通过对腐化变质的官员的丑恶行径的细致描摹,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一个缺乏道德理想和人文关怀的环境中,人很容易被异化,很容易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一个魔鬼。因此,李辉继承了文学干预生活的优良传统,饱含着对理想社会、理想人格、理想精神的呼吁,用理性的思维、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来思索,然后用犀利冷峻的笔墨来揭露、来挞伐,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探求救治的途径。到这时,李辉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已日臻成熟,小说的生活质地、思想深度和文学性都很突出,道德情怀和人文关怀浓郁厚重,这部作品也因此获得了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

“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启蒙,而这种启蒙更多的是由文学作品来进行,更多的是通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来完成”。④李辉虽然是一位农民,但他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和隐藏在人们内心的种种丑恶之时,却能够以一颗忡忡忧心、恻隐之心和仁爱之心,执著地通过文学作品来照亮现实,唤醒大众,非常值得我们称赞。我们相信,随着李辉创作技巧的日益娴熟,文学视野的日益开阔,文化积淀的日益厚重和对社会、人生、人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他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精品力作。

注释:

①②施战军.乡村之变与文学难题——李辉中篇小说《村官》及其他[N].《文艺报》,2007-01-23.

③尤凤伟.李辉和他的小说[J].《文学界(专辑版)》,2009年11期.

④刘醒龙.启蒙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演讲[J].《新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施战军.乡村之变与文学难题——李辉中篇小说《村官》及其他[N].《文艺报》,2007-01-23.

[2]尤凤伟.李辉和他的小说[J].《文学界(专辑版)》,2009年11期.

[3]鲁太光.李辉中短篇小说在黑暗中想象光明[N].《文艺报》,2007-09-13.

[4]李朝全.闹剧式的乡村叙事[J].《作品与争鸣》,2007年01期.

[5]秦绪芳.胶南农民作家李辉逃离城市,坚守最底层的写作[N].《半岛都市报》,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