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闲暇翻翻画册,被凡·高的一幅油画——《向日葵》深深地吸引,画面上那些挤在一起的葵花辐射着金发,丰富的橘面,挺拔的绿茎,衬托着一片柠檬的背景,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我久久凝视着这些极富灵性的葵花,心底油然泛起一些封尘的往事,也生出一些想法来。
在我刚上小学的那年,母亲就教我种向日葵了。春回大地,暖暖的阳光下万物复苏了,母亲便将精心保管的向日葵籽拿出来,挑选籽粒饱满的,插入盛满沙子的盘中,洒上水,盖上湿布,放在锅台后的暖墙边儿,不几日就生出白白的芽儿来,便可以种植了。母亲教我在园边向阳的地方刨些小坑,灌满水,待水渗下去,便小心翼翼的将伸着芽儿的葵籽插在湿润的坑里,然后仔细地盖一层土,种的工序便完成了。母亲说:“向日葵是一种很泼辣的植物,只要水分充足长得可猛啦,等它钻出了地面,你和它比比谁长得快。”于是我每天放学后总是跑到园边看一回。几天后,葵苗破土而出了,它们昂着脑袋,顶着壳帽,伸着懒腰,活像一群可爱的娃娃。从那时起,我便更加精心地呵护着它们。很快苗儿长出了叶子,并且一天一个样儿,我一有时间便给它们浇水施肥,除草,捉虫……雨季来到,向日葵长得更快了,一不留神那肥硕的茎叶已经超过了园墙,眼看着它们将超过我的个子,令我好不羡慕与嫉妒!我便有些着急起来,跑到母亲跟前幼稚地问:“我怎样才能长得比向日葵更快呢?”母亲说:“好好吃饭,好好锻炼身体呗。”母亲还说:“不只是个子要长高,好好学习,增长知识也是在长高呀!”又过了些日子的一个早晨,我忽然发现有一棵向日葵的顶部密密层层的茎叶中托出了一个圆形的黄绿的朵儿,朝着东边的方向,我高兴极了,晚上放学回来,看看那朵儿更大了,却朝着西边的方向,我好生奇怪,像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一样,把那奇妙的发现说给母亲听,然而母亲很平常地说:“它的花朵总是随着日头转,要不怎么叫它向日葵呢?”我穷追不舍地问:“它为什么要随日头转呀?”母亲说:“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我还是没有弄明白其中的奥妙,我想老师的知识比母亲更渊博,她肯定会给我讲清楚,我便趁下课的时候问老师,老师似乎也没有直接讲出其中的缘由,却给我讲了一个“夸父追日”的故事,大意是以前有一个叫夸父的人向往光明,拼命地追赶太阳,渴极了,喝干了好几条河的水,还是不够,又往别处去找水,半路渴死了,后来在他死的地方生长起一片向日葵来,葵花永远向着太阳……。以后读的书多了,知道《夸父追日》的典故是讲夸父死时,“度其杖尸骨肉所浸生邓林”,是他遗下的木杖在他的血肉滋养下生出一片树林。虽然老师讲的与书上所述有些出入,但我仍然觉得夸父向往光明,追赶太阳与向日葵的朝阳光而生,趋太阳而长似乎有着内在的联系。现在想来那时老师是否有意把一个故事加以改造,以其告诉我一个深奥的道理呢?
向日葵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我们首先要向向日葵学会“感恩”。太阳代表着温暖与光明,它是真真正正的“造物主”——万物生长靠太阳嘛!太阳创造了万物并给万物以恩泽,而万物怎能忘记它的深恩?向日葵与夸父正是物与人的“杰出”代表。向日葵的趋向阳光,夸父追赶着太阳,不正是他们知恩不忘,忠诚追随的表现吗?而这种品质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我想起曾国藩的一句话:“如果我觉得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得处处有善气相逢。如自觉我已无愧无作,但觉他人待我薄,天待我啬,则处处有戾气相逢。”然而当下不少人感恩情怀非常淡薄,一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为是天经地义,很少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感激,稍有不如意便心怀怨恨。有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受之坦然,道声谢谢都没有,稍有不顺便牢骚满腹,这些人实在应当扪心深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资源。想想看,作为子女,我们不应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常回家看看”,表达一份孝心!,作为学生,我们不应该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好好工作,为其增光,表达一腔深情?作为国家公民,我们不应该感谢党和祖国为我们创造的良好成长条件之恩,为社会尽职尽责,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向日葵给人感动,还在于它有一个更重要的品质——对光明执着的追求。向日葵苦追太阳的情操,有一种为了理想、正义、真理或某项事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死而后已的志气。余光中先生有一首《向日葵》诗这样写道:
你是挣不脱的夸父
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古希腊神话中的奔日之神)
每一天的轮回
从曙到暮
昂不屈之头
扭不屈之颈
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我还想起一首飞蛾扑火的小诗也有类似的含义—
一只蛾扑向烛火
深夜 有血红色
从《史记》的书脊
渗透出来
吟着这些诗句,我眼前浮现出人类历史长河中数以万计的为理想、正义,为了真理自由,为了事业和人类的进步,不屈不挠、扑汤蹈火、鞠躬尽瘁的人物…… 植物、动物与人的精神在某些方面竟如此相似——不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将其有更高的升华!是啊,物不单以传种而生,人不单为物欲而活,才有生的意义,活得价值!
然而,我们在风和日丽的季节,看到蝗虫向着绿色的茎叶趋之若鹜;或在花好月圆之夜看到流星毫无目标的飞逝天外;或在暴风骤雨中看到浮萍无主地随流而去;或在物欲横流的潮头看到有人晕头转向翻身落水的时候,又怎能不使我想起那些有着“灵魂”执着追求光明的生物和为了理想、正义、真理执着奋进的人物?
向日葵,令人深思,使人敬佩!
向日葵,我为你放声高歌!
董强,男,1958年7月生。威海作协会员,文登作协会员,曾在《威海文艺》上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