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中总有许多感动令人难以忘怀,譬如长辈的护犊之情,领导的赏识之情,同学的手足之情,妻子儿女的信任依赖之情等等。但发生在十五年前的一件小事,却让我刻骨铭心,虽然历经岁月的磨砺,却依然散发出恒久的感动,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1996年末,第一场雪后,我突然接到了调令,单位批准我从北京调回潍坊工作。三年多的在外生活,让我对回家充满期待。如今愿望终于实现,内心禁不住十分高兴。因不想兴师动众,便没有声张我的回潍时间,只悄悄告诉了在北京工作的哥哥。他在一个饭馆里点了几个菜,我们兄弟俩喝了点小酒,权作送行。酒足饭饱之后,我便回到单位收拾东西,准备直奔北京站。由于行李较多,我叫上了两个同事帮我拿着东西,就急急忙忙下了楼。
当我走出单位大门口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只见昏暗的路灯下,整整齐齐站满了两排人——原来是单位的同志们得到消息后,顾不上休息,带着一天的劳累,自发列队为我送行。
平日里健谈的我哑了火,双眼开始模糊。我不敢抬头看大家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只能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谢谢!谢谢”,一边机械地与同事们握手。也许这时真的已经不需要语言。
终于,一个女孩忍不住放了悲声:“胡总,你咋这么狠心?不言一声就这么走了?你走了,以后我们怎么办?你带着我们拼了命才搞起来的酒店怎么办?我父母可是亲手把我交到您手上的,可是答应照看我的,你走,我们也不干了……” 她的带头,引起大家的共鸣,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在这离家千里的大都市夜晚的街头,平时远离家乡的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忍耐超出了极限,以致呜咽声起……我的心在颤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们孩童般的依赖,战友般的深情,让我几乎失去控制,即使我不断告诉自己要坚强,可是不听使唤的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我知道,我必须要忍住。也许是怕接任的总经理产生误会,也许是想给这群继续留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一种鼓励,我挤出一丝微笑安慰他们说:我非常珍惜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会时刻记挂他们,希望他们一定要跟着新来的总经理好好做,干出一番事业,千万不要忘了今天的来之不易的成绩。记得我还开了句玩笑:“你们是送我回家呢,还是送我去见马克思,你们不会是嫉妒我回家和你们嫂子团聚吧?”我用力握了握身边几个人的手,道了声“保重!大家快回去休息!”,然后扭头向着大街走去。
就在我扭头的一瞬间,我那不争气的眼眼泪又一次决堤了!我不敢回头,一直走到路的拐弯处,依稀还听到身后的哭喊声。
我竟然如此脆弱,当我在列车旁同两个小兄弟握别时,眼泪还是一个劲地流。由于驻京办跟25次列车的关系保持不错,我上车后补了卧铺票。在陌生人面前,我尽量保持克制,但还是需要不断擦眼。对面的好心大哥,以为我家里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情,不停安慰地我要想开,还从包里拿了啤酒和咸鸭蛋往我手里直塞。我道了谢,倒在床上,蒙上了被子。直到听见了车过了德州站的广播,我才擦了擦脸,才慢慢平静了下来。
后来每当想起那天的送别情景,我都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以至于以后的工作调整时,我一直不敢参加专门为我设的送行宴。当时,我是市政府驻京办一家宾馆的总经理,虽然只有二十出头的年纪,可也是除了司机师傅之外的二号大哥。其他工作人员大多十八九岁,是我从老家各个县市区一个个招进来、手把手教会工作的。
现在看来,应该说我们当时都是一群孩子,离家又远,房租又高,经营任务十分繁重,压力可想而知,但我们满怀豪情,斗志昂扬,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接待任务和经营指标,实在难能可贵。正是在这种同甘苦、共患难,朝夕相处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真挚的友谊。
时至今日,我都无法忘记那一段充满美好回忆的激情岁月,还有那我一生都留恋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