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酪”的轰动效应说起

2013-12-29 00:00:00李晋伟
文史月刊 2013年4期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随着市场经济前进步伐的加快,国内各业都在精简机构、整合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证券行业也不例外。一日,我省某著名资深证券公司一下设机构总经理宣布,要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裁员三分之一。顿时员工上下一片骚动,公司里不复再有往日的宁静。时隔数日,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放在了每个员工的工作台上。就是这本薄薄的小书,像神奇的魔棒,消除了人们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也化解了人们心中的猜忌与仇恨。人们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奶酪站”是空还是满,决定自己是去还是留。

改革在平静中进行,大家在友好的道别声中分手——离去的人们奔赴新的“奶酪站”,留下的人们也在不时地查看自己的“奶酪站”是否有足够的储备。

一本薄薄的小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功效,这本薄薄的小书为什么会几度脱销,人们为什么会费时费力地将它从网上下载自行打印成册——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像一泓清泉,满足了人们在改革的年代中被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烤得焦渴难耐的心灵。改革的年代带给人们太多的机会,也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失落;他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巨大的宝库,同时也将一种巨大的压力无穷期地压在人们心头。人们无法从一种令人感到踏实、多年已经习惯的稳定状态中从容地过渡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流动状态中,于是开始恐慌。而这本小书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它以诙谐幽默的笔调,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身处地地提出了这些问题,然后以令人信服的理由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其实是发掘了人们内心中潜在的“变革的年代中与其被动地变,不如积极主动地变”的想法,从而使人们有了正视现实的勇气,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那么,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的改革,为什么这个着眼于发展的改革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不适,而几十年前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却没有引起人们的不安,上世纪50年代的援朝战争没有引起人们的恐慌,60年代的饥馑没有引起人们的惊慌呢?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从战争年代起,就对大家进行了具有持续性的、长期的关于理想、信念和道德的教育,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稳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在长期单一而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形成的这种富于理想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成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结构。在向这种社会结构所要求的理智和新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过程中,需要一个承接点。这个承接点是由社会各方来构架的,但作为这个承接点重要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却在变革当中,没有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于是,在时光车轮的转动中,人们就出现了恐慌,出现了焦躁和饥渴。

走在时代的前列,将先进的文化思想及时地传播到整个社会当中去,构架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体系,是政治思想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承担起这个重任。

人类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思想和观念在人们的意识领域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解放初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灵活,形式多种多样,抓得很紧。比如宣传栏、宣传队,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一批一批的好书,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激发着人们奋进的热情。解放初期,《吕梁英雄传》激励着人们报国的热情,《雷锋的故事》改变着人们人生的轨迹,让无数心灵变得崇高……建国时期的一大批中长篇小说燃烧着人们建设祖国的热忱,“伤痕文学”作品又带给人们深深的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未能依托读物,尤其是互联网出现后,没有很好地把网络利用起来,站在战略意义的高度,系统地、循序渐进向人们介绍新思想、新观点,正确地引导人们适应形势的发展,于是才有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的风靡整个中国。这样的畅销书,是一种文化快餐、大众快餐,它有短期内满足人们某种精神饥渴的优点,但又有不能防患于未然的短处。换句话说,就是从长远角度出发,它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我们绝不能把注意的焦点放在这上面。

在变革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政治思想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要创新工作形式,以可以“入脑入心”的方式,担负起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的先进思想、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责任,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己任,方能为国分忧,为民解愁。

强壮一个民族,先从强壮这个民族的思想开始;富强一个国家,先要唤起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这一切,需要我们大家努力。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首当其冲,我们应当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国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发挥领导干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一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地位,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谋利益,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做好事,而绝不能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三要坚持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破除“官本位”意识,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廉洁自律,以德治政,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

二、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

公民道德重在建设,建设重在基础。抓基础建设,就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以社会公德为着力点,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社会公德为着力点,就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一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的创建活动,开展志愿者、希望工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开展文明礼仪、礼节、礼貌活动,鼓励人们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公民。二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文明公约、规章、制度、条例等,引导和规范公民的社会行为。

以职业道德为着力点,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形成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原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职业道德为着力点,一要大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解决在职业观念、态度、技能、纪律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制止和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等违信违法行为。二要重点抓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在抓商德建设中,主要是解决诚信问题,在从商人员中积极倡导明礼诚信的商业道德,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以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与国际市场的行为规范和游戏规则接轨。在抓医德建设中,要树立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在抓师德建设中,要把“以人为本,敬业奉献”作为重要内容,大力提倡为人师表、以德治教、教书育人的风尚。

以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树立良好的家德家风,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现代家庭结构和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婚姻家庭案件中,离婚案占婚姻家庭案件总数的79%,虐待、遗弃案也不断发生,这些情况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以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要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新风尚。要加强社区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养,以德治家,文明理家,科学兴家,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基础建设中,重点要抓好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从有关部门了解,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在一些地方刑事作案中,14-25岁的青少年占到60%以上,从犯罪人员的文化程度看,高、初中以下者占到80%,有的甚至多次犯罪。这些情况深刻地说明青少年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必须抓紧抓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五爱”为基本要求,共同构建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正确的舆论宣传为导向,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重要、艰巨、长期和紧迫的任务,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我们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广泛参与,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当前,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介绍典型人物和事迹,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

要以《纲要》为主要内容,编发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材料,组织好学习和辅导。要及时掌握和总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情况、新经验,加强指导和推广。

要创作一批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的各类优秀文艺作品,在广播、电视、报刊中广为传播。要严格文艺作品的审查制度,清除精神垃圾,优化人文环境。

总之,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公民素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