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哭 曹操的笑

2013-12-29 00:00:00刘震娅
文史月刊 2013年4期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流传几百年而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与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相比,我偏爱《三国演义》,尤其是它成功地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关羽、孙权、司马懿等。其中,刘备和曹操这两个魏、蜀集团的代表人物, 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复杂。

《三国演义》采取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一幅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中,曹操与刘备是塑造最成功的两个人物。

细读《三国演义》,不难发现,刘备的哭与曹操的笑在小说中写得极为精彩。哭与笑是一组反义词,刘备的哭与曹操的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了两人的不同性格。

一、刘备的哭

适人而哭——首先对赵云。最开始,赵云是公孙瓒手下将领,刘备第一次见赵云乃“甚相敬爱,有不舍之心”,及与赵云分别时,就“执手垂泪,不忍相离”,这让赵云马上觉得刘备对自己才能的肯定,认定刘备是一伯乐。

刘备在北海救孔融,向公孙瓒处借兵,而“更望借赵子龙一行”。后来退了曹兵,玄德又“执手挥泪而别”,这次“哭”来了赵云的心,待公孙瓒兵败后,赵云主动来投刘备,终于使刘备得来一代名将,立下盖世功勋。

其次对鲁肃。小说第五十六回,鲁肃来讨荆州,才说话,刘备就“闻言,掩面大哭”而且“哭声不绝”,与诸葛亮一唱一和,说要等取得西川再还荆州。结果,“鲁肃是个宽仁长者,见玄德如此悲痛,只得应允”。刘备这一哭,便把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纳入囊中,可算是刘备最成功的一哭。

再次对吴国太。小说第五十四回,“国太见了玄德,大喜,谓乔国老曰:‘真吾婿也!’”。刘备见吴国太对自己喜欢,所以在赵云告知自己有刀斧手埋伏的时候,“乃跪于国太席前,泣而告曰:‘若杀刘备,就此请诛。’”。刘备对国太的哭诉使得国太大怒,责骂孙权,刘备由此化险为夷,逃过一劫。

适时而哭——适时而哭保住性命。小说第五十五回,刘备在赵云告知荆州危机时,对孙夫人先“暗暗垂泪”,再“泪如雨下”,使得孙夫人没有正面别母辞兄,假称江边祭祖,与刘备一起不告而别。在前有截兵、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刘备又依诸葛亮之计“哭于夫人前”,孙夫人怒退追兵,刘备脱困于东吴。

使徐庶荐诸葛。小说第三十六回中写道,曹操欲以假书信诱骗徐庶离开刘备,刘备先是“闻言大哭”,而后“二人相对而泣”。接着次日,与徐庶“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并且“执庶之手,泪如雨下”。徐庶良心触痛,遂表态不为曹操设一计一谋,并且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刘备得到了最有力的助手,成就了霸业。

二、曹操的笑

曹操的笑,状有多种,有微笑,有转嗔为笑,也有大笑,当然也有我们常说的奸笑。

笑的雍容大度。对一般人来说,谁也不愿意用那些诋毁、辱骂过自己的人,而曹操则不然。陈琳,建安七子之一,写战表很出名。官渡之战前夕,他替袁绍写的征讨曹操的檄文中,把曹操的祖宗三辈骂了个遍,曹操知道后非常恼怒,发誓抓到陈琳后要把他剁成肉泥。可后来真把陈琳抓住了,曹操却没有杀他,反而含笑问他:“你跟我有冤有仇,骂也应该,千不该万不该骂俺的老祖宗啊,他们又没得罪你!”陈琳却说:“我当时写到这里,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文思喷发所致呀!”曹操听罢哈哈大笑。这一笑足见曹操的雍容大度,不杀陈琳这件事历来受到好评。

笑得积极乐观。小说第十二回中,曹操在濮阳误中吕布之计,被打得大败,“手臂须发,尽被烧伤”,险些丢了性命。突围后众将前后问安,曹操不但没有颓丧,反而仰面大笑道:“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接着使出了“装死计”,将吕布打了个落花流水。

最精彩的,莫过于赤壁之战后的三次发笑。对常人而言,如此大败本应该痛苦不堪,而曹操面对暂时的失败却要大笑,这种乐观的态度起到了稳定军心、振奋士气的作用,也充分刻画出曹操败而不馁的顽强性格。

笑的风流潇洒。比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和“横塑赋诗”。

此外,曹操的笑还能表现其胆识过人。小说第四回写董卓专权,王允等皆哭,独操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这一笑,显示曹操高人一等,有胆有识。他认为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惟有行动起来。曹操的远见卓识在此体现出来。

刘备的哭与曹操的笑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了两者不同的性格特征。

与其说哭与笑是一种感情的流露,倒不如说是一种富有韬略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