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劲这事儿,是有“遗传”的

2013-12-29 00:00:00明天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3年4期

“非非和姥姥又闹架了!”接到大姐的电话后,我放下手头的事,急匆匆往父母家赶,心里又急又恼。

60多岁的老人和10岁的孙子闹架,这话说出来都有些难为情。可在我家,这对祖孙就是冤家,老的较劲,小的更较劲,矛盾不断。

原来,姥姥催促孙子做作业,孙子说:“我计划每天做4页,17天做完。”姥姥说:“那怎么行!每天至少要做8页!”非非不同意,姥姥又说:“那做7页?6页?5页?”非非坚持自己的主意。最后两人都恼了,姥姥撕了孙子的作业本,孙子将姥姥的鞋扔到窗外。姥姥拿棍子追他,孙子睡到地上耍赖。姥姥咬牙切齿:“行,你睡!睡感冒了我不管!”正好大姐赶回来,慌忙劝架。

儿子见到我,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哭嚷道:“我做了3天的作业全废了!全废了!”我对老妈也是一肚子火,小孩子有天大的错,犯得着跟他急吗?我还没出声,老妈就先发制人:“你这孩子,我带不了!”她的撒手锏堵不上我的怨气,我火药味十足地说:“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他想做多少就多少,您就别掺和!再说,每天做4页和做五六页又有多大区别?为什么一定要听您的?”“我不是为他好吗?他就是爱狡辩,你们老是纵容,以后还了得?行,是我的不对,那我不管了行不行,你们自己去带!”老妈气得声音都发抖了。大姐忙说:“你们回去,我给妈消消气。”

一路上,儿子向我投诉:“不管我说什么,姥姥都说不好,都要我按她的意见办。我最讨厌她这点!”我也替儿子打抱不平:“就是,凭什么听她的,你就按自己的意见办!”

回到家,我噼里啪啦向孩子他爸诉苦:“人家都说姥姥疼爱甚至溺爱孙子,我们家老人和慈爱毫不沾边!”老公却不紧不慢地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们这三代人搅得热闹,我倒能看出一些眉目。”他提醒我:每次妈妈和你说话,你是不是首先说“不”或反对呢?我想想,倒真是!

每次在妈妈那边吃饭,临走时,她都会热情地推销各种“宝贝”:“刚买的苹果,又便宜又香脆,你要不要带几斤回去?”“我请人编了几双拖鞋,你要不挑两双?”我总是不耐烦地说:“不要!不要!商场多的是,何必多此一举!”

孩子他爸说:“你看,老人家一片好心,总是被你抢白,你甚至都不认真考虑她在说什么,只要她开口,你就要反对。你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

的确,我也能感觉到,在母亲面前,我似乎特别叛逆。这可能和小时候过于压抑有关吧。母亲性格比较强势,爱指挥人,爱发脾气,经常为一点点小事和父亲争吵。为了家庭的和睦,我从小就显得特别懂事,特别听话,一切都按母亲的意见办。成年后,我可能觉得自己的能量增强了,有资格说“不”了,所以,就特别享受这种自以为是的状态,也有一种“终于赢了母亲”的胜利感。

当然,我也发现,现在的母亲和以前相比,大不同了,我反对她时,她很少辩驳,显得有些落寞。

“她老了,自觉思想、观念跟不上你们年轻人,也辩不过你。”老公给我分析,“不过,别以为你真赢了她!她被你否定,当然心存不满,就和孙子较上劲,也希望在孙子那儿证明自己的价值。”

一语惊醒梦中人!母亲反对儿子,和我有关?本以为我的抗议只是母女之间的事,没想到还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母亲和儿子的关系。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渴望别人的认同。”童年的我如此,年老的母亲如此,小小的儿子也如此。因为这种不被认同,我们都过得很压抑,都在找机会抗议。我以冷冰冰的“不”来平复童年的委屈,年老的母亲以对孙子的管教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儿子以固执和耍赖来证明那个“小小的我”的独立性。

都说“孝顺”,最重要的是“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在走下坡路的老人,被认同的渴望会更加强烈。我一味地反对母亲,给她造成的心理伤害,和童年我所受的压抑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而我的儿子,却间接地在为我的叛逆“埋单”。

如何融洽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一直让我头疼。现在,我终于明白,应该从自己这里入手。不管小时候我受过多大的委屈,现在,母亲老了,而且她始终一心一意爱着我们,对她的任何提议,我应该首先是“好啊”,认同她,接纳她。我相信,满心欢喜的母亲也会变得大度、宽容,以祖辈温暖的胸怀,接纳那个有主见、有些调皮但也可爱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