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房门的电子小孩

2013-12-29 00:00:00李跃儿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3年4期

躲在宿舍不出去的孩子

傍晚时分,我突然接到一个妈妈的电话。

她急迫地说:“李老师,快来一下,我儿子康康在宿舍已经躲了一天了,怎么也不出来,也不想跟谁玩。”

我赶到宿舍时,发现康康把自己蜷缩起来,唯恐别人靠近。一群孩子都围在一边看,一个男孩伸出手邀请康康出来玩,但康康没去拉男孩的手,一动不动没任何反应。

我以为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把康康吓住了,但当我请别的孩子离开后,发现他的确不想出去玩,一转身,又在床上玩起了手机游戏。

按常理,五六岁的男孩子应该很“调皮”,爱和同伴在外面疯玩,草地上打滚或沙坑里垒城堡。

原来,康康的父母都从事计算机工作,爱给他买游戏机之类的玩具。家里几乎每个房间也都有一台电脑。康康天生就不太爱说话,加上家里有这么多游戏机、电脑供他玩,更让他爱窝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也不爱和人接触。

了解到问题形成的原因之后,我更加心疼康康。为让他早日融入集体,我们制定了一些方案。

我与康康打了一架

在教室里有一个地方叫做“娃娃家”,会摆一些娃娃或者生活用品。我觉得这个区域更容易让人袒露情感,所以第三天上课时,把康康带了过来。

我小心地帮着一个布娃娃换衣服,觉得娃娃饿了,又拿起一个小碗,给娃娃喝水。我希望能够感动到康康,但他一直站在旁边,一动不动。为了让康康跟我互动起来,我把娃娃转交给他来照顾。

康康抱着娃娃,显得手足无措。突然,他开始打娃娃,并大喊着:“僵尸,打死你僵尸。”我很理解康康的行为,他把电子游戏里的场景转换到生活中,把布娃娃当成了僵尸。因为玩游戏时间过多、跟同龄孩子互动太少,所以康康分不清楚游戏和真实生活的区别。

我想这正是一个契机,把康康拉回现实,并且意识到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规则。

“康康,现在请你住手,你不可以打娃娃,你打娃娃,娃娃会感到疼的。”我制止道。

我的话让康康感到诧异,因为在家玩这种游戏时,家人从没制止过。康康想了想,突然又开始打起我来,边打边说:“打僵尸,打僵尸。”

“你不可以打我。因为打我,我也会感到疼的,不管是打娃娃还是打我都是不对的。”这时,康康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听到哭声,康康妈妈赶紧过来,但我不许她来干涉。“没有我的暗示,你不能进来的,要是问题不解决,他不会从这件事情上学到任何东西的。”康康妈妈就在门外面一直等着。

我站在那儿,平静地看着他哭。过了一会儿,我搬来一只小凳,说:“康康,你可以坐着哭,站着哭挺累的。”

康康说:“我就不坐!”于是,我坐在那里看着他哭。

哭了一会儿,康康就开始东张西望了,他想停下来又不好意思,我一看,机会到了。

我装作不经意地抱起了一个娃娃,自言自语道:“天呀,娃娃受伤了,谁来帮一下,把娃娃送到医院。”

康康用手背抹了一下眼泪,说:“那是僵尸,不是娃娃。”

“是吗?”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僵尸,僵尸可没有这么可爱。”

康康表示认同:“是的,就是。”说这话时,康康已经不掉眼泪了。这样的交流和碰撞,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真实情感,而不是游戏里打打杀杀的场景。

停止哭泣后,康康开始四处打量,并在屋里转来转去。此时,我邀请康康妈妈和他一起收拾娃娃。没有邀请同龄的孩子,因为还不到时机。

当康康收拾完之后,我立刻走过去:“康康,好朋友经常要吵架的!吵完了,问题就解决了,还是好朋友,对不对?”他点了下头。

“那就让我们握握手,算是和好了。”这一次,康康主动伸出手来……

通过此事,康康已经意识到人与人交往时的一些感受。下一步,需要帮助康康跟同龄孩子互动起来。

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

康康跟大人间的互动还算好,因为成年人比较明白孩子要表达什么。但他跟同年龄孩子交往还是比较困难。

午饭之后,我发现一小帮孩子,鬼鬼祟祟,好像是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于是,我悄悄地跟了过去。

只见在绿绿的草坪上有很多孩子围着一个小朋友。我仔细一看,是康康。原来康康又遇到跟别人互动时的困扰了。

“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吗?”孩子们转过身,其中有一个小男孩说:“大李,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原来,一些孩子在山上找到了很多松果,准备用它们搭一个城堡。他们准备邀请所有的孩子一起玩。但邀请康康时,康康一言不发。许多孩子很困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康康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长时间跟成年人在一起,基本上他有什么需求,家长很快就满足了。康康没有练习到语言表达跟自己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老师要做的是演示给孩子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我开始问他:“康康,刚才是不是很多小朋友邀请你一起去玩?”

康康没回答,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

我继续说:“康康,刚才是不是很多小朋友,邀请你一起去玩?如果是,你可以告诉我‘是’,如果不是请说‘不是’。”

康康说:“是。”

在孩子社会性能力很弱的时候,需要帮助孩子把这些话说出来,然后让孩子练习表达。

“刚才很多小朋友邀请你去玩,你同意吗?如果同意请说‘同意’,如果不同意,请说‘不同意’。”

“我不同意。”康康很快回答道。

知道孩子的意图之后,还需要他练习一下。于是,我说:“康康,我刚才听到你说不同意,现在别的小朋友还不知道,你需要跟他们说一下。”

“我不同意跟你们玩。”康康大声说了出来。这让我很激动。

听到“不同意”的回答,小朋友很快就散去了。

“康康,你看,当你用语言表达时,别人就知道你的意思了。”我说,康康也激动地点了点头。

尽管康康这次没有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但他已经开始练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让康康真正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我们也邀请康康的父母一起加入帮扶小组。当康康出现跟人交往不顺畅时,父母首先帮助孩子理清思路,然后把他的感受说出来,最后,让他重复刚才说的话,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同时,我也建议康康的父母把各种电子游戏收起来,多陪孩子出去走走,参加各种游戏项目。就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一次次帮助之下,康康交到一个好朋友。而且,他说长大了要和康康结婚。哈哈,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