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学习。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具体运用的研究则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合作学习模式,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斯莱文、约翰逊兄弟、沙伦、嘎斯基、戴维森等。由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增加学生的互动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所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誉为“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坦、高艳、裴娣娜等,但我国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纵观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绝大部分是在论述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或是比较合作学习与其它教学方法的优劣。许多实践研究证明,合作学习这种方法优于其它的教学方法。而在这些众多的研究中却很少涉及合作学习的小组构成与学困生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高二年级两个平行教学班的学生为试验受试者,目的就是要检验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是否能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成绩,以期为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实证研究,持续了大约一学年(2010~2011学年),包括两个平行班的120多名受试者。本研究的自变量是在合作学习中不同的小组构成(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或随机合作学习小组),因变量为受试的英语后测成绩,控制变量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英语教师、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等。研究问题是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异质性是否会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工具包括访谈、测试和统计工具SPSS13.0。
1.受试
本研究中的受试者为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高二年级两个平行教学班的学生,年纪在16~19岁之间。笔者将在总分为150分的前测考试中取得120分及以上成绩的学生定义为优等生,成绩在90至119分之间的学生定义为中等生,90分以下的学生定义为学困生。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前测成绩、个人能力特点、性别和家庭背景之后,每个班选取实验受试64人,男生女生均为32人,其中男女生中的优等生和学困生均为8人,中等生16人。笔者选取二班为实验班,把二班的受试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异质分组,按照性别、家庭背景、个人能力特点相异的原则每四人分成一组,共16个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合作学习,这种小组笔者将它命名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将一班定为控制班,一班的受试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也分为16个小组,每组四人同样进行合作学习,笔者将这样的小组定义为随机合作学习小组。
2.访谈和测试
台湾著名教育专家黄正杰在与林佩璇合著的《合作学习》中认为,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应考虑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学生个人能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这四个方面。本研究因此以这四个方面来划分和组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为了解这两个班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和学生个人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笔者在实验开始前走访了这两个班的班主任,了解两个班所有受试的基本情况,为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收集材料。本研究的测试包括前测和后测,分别在实验开始和实验结束后进行测试。在正式实验前,笔者和教这两个班学生英语的老师用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的全市期末考试模拟题(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学生进行英语成绩测试,由笔者阅卷统计获得受试的前测成绩,实验班和控制班受试学生在前测中成绩分布如表1:其中Ss代表受试学生,High achievers 优等生,Medium achievers中等生,Low achievers 学困生,Num表示人数,Cl 班级,Con控制班,Ex实验班(在表3中代表相同意义)。
表1:实验班和控制班受试在前测中的英语成绩分布表
对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个班受试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表2),这说明在实验前两个班的情况基本相同。
表2: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的t-test统计表
3.研究程序
在研究中,首先收集受试的性别、家庭背景、个人能力和学业成绩这四个方面的基本信息进行分组,在每个四人学习小组中还需要制定小组规约和明确各自的小组角色和职责。其次,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前也需要对受试培训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合作学习中的交际技能,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及稳定小组团结的技能和应对分歧的技能。然后,教师在课堂中择机采用各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在本研究中,该英语教师已有五年从事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所以能根据不同教学任务和教学材料分别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角色扮演Role-Play,综合阅读写作法CIRC,切块拼接法Jigsaw,小组游戏竞赛法TGT,小组调查法GI等等。最后,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全市统一的英语期末考试(即后测)后,获取受试的后测成绩并采用SPSS13.0进行检验、分析、总结,得出较合理的结论。
二、 研究结果
本次合作学习的教学实验大约持续了两个学期,于2011年7月顺利结束。实验班和控制班受试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成绩,两个班受试的后测成绩分布见表3:
表3:实验班和控制班受试在后测中的英语成绩分布表
对比表1和表3可见,优等生和中等生人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学困生不同成绩段的人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实验班原来的学困生中,有14人变为中等生,这比控制班多9人。两个班受试后测成绩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其统计结果如下:
表4:实验班和控制班学困生的后测成绩t-test统计表
从表4中的数据可见,在方差齐性的前提下,显著性水平的统计结果明显小于0.05,甚至小于0.01,这表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困生的后测英语成绩有显著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成绩的变化来源于不同的小组构成,即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对学困生英语成绩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相比在随机小组中学习的学困生而言,在异质小组中学习的学困生在英语成绩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三、 讨论
实验班和控制班中,优等生和中等生的成绩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表明优等生和中等生在本实证研究的这种分组学习中受益较小,在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困生取得更好的成绩。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对所学材料进行讨论、解释、说理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经过不同角度思考,不同方法选择,不同思想的交汇碰撞,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异质分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不同的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更新颖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更好地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第二,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能力不尽相同,因此能胜任不同的小组角色。有的口头表达能力强,可让其充当小组发言代表;有的观察能力强,可当小组观察员;有的思维敏捷,可作思辨者;有的组织能力强,可任组长,组织协调本小组活动。这些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小组成员在其他组员的影响下弥补自己的缺点,实现全面的发展。
第三,克拉申认为二语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在低焦虑的学习环境中提供足够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在情感过滤低的情形下才更有利于“可理解性输入”。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正好创造了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因为优等生可以主动帮助学困生,而学困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模仿优等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在学困生的心中充满能学好英语的动机和自信,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更容易取得进步。
与之相比较,随机合作学习小组极有可能产生小组组员的同质性,即有的小组成员可能全是优等生,有的小组可能全是学困生,有的小组可能全是男生,有的小组可能全是女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有的小组做得好,有的小组做得差,全是学困生的小组根本就无法完成。在这样的小组中学习的学困生就会受到挫折,同时又没有同组组员的帮助,久而久之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最后只能放弃英语。
对合作学习的进一步研究在理论上将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本研究主要加深了合作学习小组构成和学困生成绩关系的进一步了解,阐明了为什么学困生在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能取得显著进步。本研究还将吸引老师和研究者的目光,让他们意识到有必要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学困生现象和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和与人交往的合作技能。本研究在实践中对老师在课堂上更好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与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建构合作学习的课堂,训练学生合作学习技能和运用不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而且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特别要关心学困生,根据学困生的能力安排不同的活动角色,给学困生更容易的任务让其完成以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热情,还要根据学困生在课堂表现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帮助学困生进步。
合作学习虽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可滥用,只有在适宜的时候运用才会收到实效,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需要突破重难点时,在学生思维受阻时以及学生意见产生较大分歧时运用合作学习效果更佳。同时需要合理控制每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每次合作学习的时间,避免流于形式。特别需要加强对课堂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控制课堂纪律,为学生提供帮助,防止冷场和小组搭“顺风车”的同学,还要协调组内冲突和组间冲突等以便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研究中还可以继续进行有关合作学习小组构成方面的研究,如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对学生个体因素(认知风格、态度和动机等)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组成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对学困生成绩的影响研究等。同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合作学习研究不断深化,为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A.K.Ellis &J.T.Fouts,Research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s(2nd,ed.). Larchmont,NY: Eye on Education,1997.
[2]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学科教育,2000(2).
[3] 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4] Johnson,D. & Johnson,R.,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 Englewood Cliffs,a division of Simon & Schuster,1987.
[5] 靳玉乐.合作学习.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