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3-12-29 00:00:00张淑清丁才锦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4期

高中的政治课是必修课与高考的必考科目,主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教育。这对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对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发挥政治课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保持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从教师“教”及学生“学”两方面出发,以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为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 教学现状调查

1.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问卷设计以忻州市高中师生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及功能的认识为调查起点,涵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教师成长等多方面分项指标,教师卷共有问题70个,学生卷有问题69个。

2011年9~10月,在忻州市高中发放学生、教师问卷155份、34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是144份、32份,分别占总问卷的92.9%、94.1%。调查对象涵盖高中的三个年级。本文试图通过对忻州市部分高中教师及学生的问卷调查,把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及学生的认识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以望有据地客观分析在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2.调查结果及分析

(1)部分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

将近70%的师生能正确认识政治课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这是主流,很值得肯定。但仍有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存在偏差,如认为思政课功能是“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教师有9人,占到28.13%,尽管比例不大,但也从侧面反映仍有不少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存在偏差。这会使得教师不能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不能合理的运用教学手段完成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目标。教师与学生对政治课的功能和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

(2)教学方法单调,学生主动性发挥不够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在课内和课外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对教师 “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多选)问题调查结果如表1。

调查显示,没有一个教师选择锻炼法!这既是德育中的大忌,也是当前我国高中德育课的现状。这说明德育实践的匮缺与道德说教的泛滥。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结果中,“听老师讲课”有104人,占72.2%;“自习和作业”有14人,占9.8%;“与同学讨论交流”有10人,占6.9%;“自己预习、复习”有16人,占11.1%。对于政治课的希望,有43.1%的学生选择“扩宽知识面、深化理论的讲解”,“多组织课堂活动”占33.3%,“常使用多媒体手段”占15.3%,“以讲授知识为主”仅占8.3%。随着学生群体需求的不断提升和课改的深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道德实践模式的运用,已成为高中政治课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3)联系生活不紧密

“在实际教学中,您教学设计的依据”的调查显示:教师选择“教学大纲”的有17人,占53.13%;选择“教材”的有12人,占37.5%;选择“考试要求”的有3人,占9.37%;没人选择“据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而备课。

在“您是否经常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或有学科价值的社会生活事件”调查中,选择“经常”的有10人,占31.1%;“有时”有17人,占53.1%;“偶尔”有5人,占15.8%。

调查显示,许多学生都提出应该把他们所关心和希望了解的国内外时政新闻或课外生活内容及时引入到课堂中,丰富和增长他们的知识面。在学生喜欢政治课的兴趣、态度调查中,喜欢就是因为“贴近社会现实问题,有时代感”,不喜欢是因为“教材内容比较深奥、枯燥”。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依据死板的课准和固定教材,以“双基”为重点,联系实际、深化理论的讲解极少,教学缺乏生活气息,条条框框,远离学生生活,教条偏多。

(4)实践活动较少,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力度不大

在“你是否经常参加时政热点报告、时事知识竞赛、社会调查、专题研究等活动”的学生调查中,选择“经常”有2人,占1.4%;“有时”有28人,占19.4%;“偶尔”有40人,占27.8%;“从不”有74人,占51.4%。对于少有的政治活动,不认真准备(设计)的竟占到总调查人数的97.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认为自己“较弱”和“很弱”的学生有82人,占56.94%。

综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政治课的实践活动少,有62.5%(20人)的教师从来没有组织过学科实践活动,直接导致学生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影响到学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的形成。

(5)师生间交流少

对教师的调查显示,与学生沟通“经常”的有15人,占46.9%;“有时”有15人,占46.9%;“偶尔”有2人,占6.2%。这说明一半左右的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心向不明显。

对学生的调查显示,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经常”的有40人,占27.8%;“有时”的有58人,占40.3%;“偶尔”有34人,占23.6%;“从不”有12人,占8.3%。这说明学生中有31.9%的认为,教师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很少或没有。

(6)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加强

在调查的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24人,占75%;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8人,占25%;硕士及以上的没有。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统计表

调查显示:得过且过、比较消极、不积极要求进步的教师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1.3%。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师的学历基本上是本科。要应对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过,53.13%的教师一年可以参加1次县级(及以上)培训,37.5%的教师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这样的条件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7)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有44名学生(30.6%)认为学习政治课的目的就是为“考试分数”。政治老师在考查学生时,选择 “测验与考试”有22人,占68.75%。其中“详细分析每一道题目”有3人,占9.4%;“对出错率高的题目进行详细解答”有30人,占93.75%。在考核学生的方法上,选“日常观察”有10人,占31.25%;无一人选用“成长记录袋”与“作品展示或现场操作表演”等方式。

对于“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多选)的调查表明,学校主要以校领导、年级组评价以及地区性统考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结果见表3。

表3 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

二、 原因分析

1.对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第一,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偏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政治课教师是非政教专业转来的。由于教育者专业知识的缺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要性及施教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使得教育者不能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正确对待教育的主客体问题,不能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课堂依然由教师完全主宰,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将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

第二,教师很少深入社会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科研能力很低。调查表明,全市的政治老师曾经在各种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过文章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政治教师都缺乏独立开展教研活动的能力。调查显示,50%的教师五年内没发表过一篇论文,78.13%的教师五年内没参加过市级(含)以上课题。

2.教学方法单一,只关注知识传授,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需要

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的政治课模式是生动活泼,多联系实际生活和国内外热点问题,多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能够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认识框架。学生厌恶教师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反对没有实践意义的“纯政治理论”。而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上偏重的是认知性目标,它是教学目标中表达最为具体的,甚至对某一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运用情况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课教师习惯性地把教学大纲中一个个知识点变通为标准答案强加于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顾及到。近几年来,课堂教学开始使用多种方法,如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对话式教学等。尽管大部分教师承认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调查显示,目前政治课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还是传授法,其他方法运用很少。学生充当接受知识的“储蓄库”,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这与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希望与教师及时沟通的需求不吻合。

3.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新课改倡导对高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是校领导、年级评级和地区性统考成绩结合,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主体、内容和方式)。但这种变化,依然是笼罩在唯分论的阴影之下!76.9%的教师说,“学校讲思想政治课的成绩与教师个人的提干、晋升、评职称、进修联系在一起”。90%的学生认为学校是以考试分数为依据,把他们划为三六九等,以此排座位、评优、评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不够,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导致学生进行大量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对生活世界的感悟、理解、体验,省略了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实现知识的内化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评价的不全面,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遵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进行深入学习,只能依照学校的评价标准而努力,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4.思想政治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现象复杂,人们思想困惑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大多是“应然”状态的思想化理论和知识,缺少实践意义的“纯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接触到的“实然”状态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课堂上,教师一味的按照课程标准的既定要求和步骤,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授课内容显得空、泛、大,理论框框太多,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的减弱,如54.2%的学生不喜欢政治课是因为教材内容比较深奥、枯燥,61.5%的教师承认从来没有组织过联系实际的学科活动,等等。教材是固定的,但不同教师可以教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教学的切入、教学设计以及与实际的联系,在于能否给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三、 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效率的建议

1.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

政治课教师要具备扎实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课包含了政治经济学、哲学以及政治文化等内容,与国内外时事、国家政策方针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在新课改下还有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因此,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开会、学习、进修等途径,依据职业道德的标准来加强自身的修养,塑造自己的灵魂,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在掌握本体性知识的前提下,还要了解、掌握学科发展历史沿革和当前发展动向,很好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重视对学科教法的掌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全盘掌握,科学优化设计教学内容,高效率地实现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2.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原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贯彻和运用,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风格,对教学质量与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新课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在讲授法基础上,应充分利用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讲究多样化,积极采用“活动教学”、“体验教学”、“行动学习”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参观等,让学生真正地体会社会、生活,将学过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深化和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积极培养学生参与研究、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重视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正确的方法、策略以及教学媒介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与社会实践,思考、感悟与想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随之增强。

3.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评价既不利于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的团结与合作,也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更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现在的教师已由传统的教书匠、传授者变成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因此,政治课教学评价必须改变单纯地以考试为评价标准的方式,设计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于教师的评价,本人主张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除了教师所授课班级分数名次以外,还要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同行反馈、督导人员评价等途径,综合把握教师的教学信息,把主体性、创造性、互动性、情感性作为中学政治课教学评估的标准。管理者只有对教师真实完整、丰富并且不断变化的个人信息的整体把握,走进教师群体真正的内心世界,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对于学生的评价,强调考试与学生的活动及体验并重,如参与活动的态度、广度及深度,绝不能在政治课考试中搞“一刀切”和所谓的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独到的见解,注意多样性和创新性。还可以将学生的评价权下移,让学生互评,重视家长的评价信息,以保障评价会的客观、公正。这一切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民主参与能力的提高。

4.构建平等合作型师生关系

思想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教师要不断深入学生中间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与沟通,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余活动,与他们聊聊家常,谈理想,及时掌握学生的真正想法,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缩小师生心理上的代沟,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才能开展顺利。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说说你自己的感觉”,“提出你的见解”,“你再想一想”,要让学生敢于发表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当教师把自己的权威藏起来,把课堂表现机会让给学生,与学生像伙伴一样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对资源加以分享,将创造最适合学生成长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和谐共融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努力的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必要前提。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育的效果会下降,政治课效率尤其如此。

5.让内容回归生活,让教学生活化

把课本知识“活化”,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密切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应成为以后政治课改革的主题。第一,对教材持有正确的态度。我们既要按照教材的主要脉络,认真研读教材体系,精心设计教学,向学生传递科学概念、方法及学科体系,又要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重视教材的生成过程。第二,教师要将科学的概念、原理同丰富的生活实际有机地融合,不断补充、升华,进行再创造,比如资料分析、实例等,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有时代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巧蕊.宁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若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2] 余乔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3] 邹绍清.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