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考生应对考试总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考生反复训练却收效甚微。然而,有些语言学习者通过经常看英文电影、在语境中学英语,却提高很快,考试成绩也颇为理想。裴文在《现代英语语境学》中说到:制约考生能力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改变解决这些问题的旧观念,从一个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新视角——语境理论,并指出了强化学生的语境反应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语境的角度分析怎样解决考生面对不同题型时遇到的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对策。
一、 语境理论
语境的概念最初是在本世纪20年代由英国人类学家Malinowsky提出的。最初,他指出“如果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后来他将语境定义为情景语境。在30年代,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R.Firth接受和发展了Malinowsky的情景语境理论,与Halliday一起对语境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语境理论。
所谓语境,狭义上讲,就是指语言产生的环境,通常理解为“上下文”,从广义上讲,语境的概念宽泛而又模糊,可以指交际双方共有的各种知识或双方共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用Leech的话来说,语境包括假定的说话者和听话者共享的、有助于后者理解前者话语意义的所有背景知识。另一些学者也指出话语理解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推理过程,而语境则是交际双方共享的有助于理解话语的背景知识。D.Sperber和D.Wilson在其合著的“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中指出,语境就是实际交流过程中双方都相互明白的“认知环境”。这一理解包括当场的情景里具体的内容和事实以及实际双方对环境都相互明白的内容和各自拥有的有助于理解当场情景以外的背景知识。
可以看出,尽管语言学家对语境的定义各持己见,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语言的使用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语境对交际双方表达、理解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脱离语境,孤立地确定语言的内容是十分困难的。
对于语境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Malinowsky认为语境可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Firth认为,语境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因素组成的上下文,一种是非语言因素组成的情景上下文;Halliday则认为语境由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风格三要素构成。但概括起来,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特定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对语言活动双方产生影响的因素,话题的形式、合适性及其意义都取决于这些因素;一类是语言活动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本质上讲,这两种分类都认为语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语言内部语境指话语内部构成因素、信息结构和表达方式,即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很多因素,社会环境、文化和情景语境等。
语言活动参与者一旦发生交集,语境的内容就确定了,而且在双方理解言语之前就已经确定,这就是语境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语境还具有相对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特征。语境的相对性指伴随交际过程的进行,语境因素相应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交际不仅依赖语境而且可能改变语境;语境的层次性指一个话语的语境由许多大语境和小语境构成;语境的动态性指语境与具体的交际行为、交际过程密切联系,语境不是静态不变的。
尽管对语境及其分类的理解的角度和标准不同,但对语境的理解和掌握与英语学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增强对语境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能力。英语考试同样也可以运用语境理论来训练应对,将语境理论运用于英语考试中,对提高成绩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 语境理论在英语考试不同题型中的具体应用
掌握了语境理论,就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将语境理论应用到各种考试中,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英语考试中的各种题型,以提高应试能力。
1.将语境理论引入听力训练
长期以来,我们的听力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听不懂”的现象——能听出单词却理解不了材料的整体含义,导致听力成绩偏低的情况。而我们通常将这一问题全部归因于语言本身,认为词汇量不足、语速太快等是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支配下,我们采取了反复训练的对策,即放音—听取—对照原文—再放音这种不停重复的模式。但这种方法却收效甚微,因为我们忽视了对听力技能的培养,即忽视了在听力过程中对语境的理解及反映的重要性,这恰恰是解决听力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关键。简而言之,语境要素的缺损和脱离语境造成了学生对听力材料理解的困难,正如Corder指出,“脱离语境的过程是从语言数据中去除掉语言使用的特色,每一条语言都是在语境中产生的并在语境提供的信息当中得到解释”。因此,注重语境模式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关键。将语境模式运用到听力训练中的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试卷所提供的信息推测语境
每一段听力材料后都会出现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以此来测试学生对材料本身以及材料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因此,在听原文之前,应抓紧时间浏览所给出的问题,10~20秒的时间就可以对录音材料的语境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帮助重建语境,进而更好地理解材料。这是提高听力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2)通过合理的想象推测语境
在所给出的听力材料中,有许多情景类对话,要求考生通过听材料分析事件发生的场所或推断谈话双方的关系等。应对这种问题,考生可以从听力放音中显示的背景或特定的场合用语及声音的高低大小等来预测其发生的场所,合理想象对话内容可能发生的场景,通过对话者之间用语的亲疏、正式程度及特定称谓等推测谈话双方的关系,从而帮助理解录音,正确回答所给出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在实际应用中,情景语境的构建对听力理解及问题解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考生如果在日常训练中就注重对语境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就能够逐渐培养出对语境的敏锐性,有助于提高考生的听力水平进而提高听力成绩。
2.将语境理论引入阅读
关于阅读理解,我们常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在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阅读理解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词汇量的掌握;二是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将语境理论引入其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这两个方面的能力。
(1)将语境理论运用到单词记忆中
对很多学生来说,单词的记忆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大多数同学是通过背词汇书的方法进行单词的记忆,这种方法往往事倍功半,词汇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阅读也会受到影响。背词汇书这种方法不可行的关键原因在于这一方法实际上是将单词从它所属的语言与语境中分离出来,单独地、孤立地进行记忆。因此,记忆的过程困难并且容易遗忘。
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应该是借助语境记忆单词。比如通过课文进行记忆或者在阅读中记忆单词,这种方法将单词与它所属的语言和语境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在学习课文和阅读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加强了对单词的理解,有助于更有效地记忆单词。因此,理解上下文含义并结合语境是记忆单词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利用语境增强对篇章整体的把握
做阅读理解,关键在于对文章整体含义的把握,要理解篇章整体含义就需要对语境加以重视。语境对于阅读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语境理论为英语阅读提供了理论框架。语境理论强调将语篇作为整体对待,运用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辅助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做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给出的语篇中不含任何生词却令考生感到很难理解、很抽象,继而在做语篇后给出的问题的时候常常出错。原因不在于词汇或语法,而在于没有将句子及其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联系起来,这也就涉及到阅读技巧的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不要盲目地查字典,而应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逻辑推理,猜测其含义。一旦碰到一个歧义时,不管前面出现了什么语境,和它意义相关的理解都会在大脑中出现,而在短暂的反应之后,只有与语境相符合的理解被应用激活,而意义不适合的理解就很快从大脑中消失。由此可以看出,将语篇片段与语境联系起来理解是解决阅读理解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3.将语境理论引入翻译
众所周知,翻译过程中,原文与译文中的词语含义几乎没有完全对等的。一个英文单词可以有多个中文理解,反之亦然。而翻译的达意与否就取决于译者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及选择,这样语境的作用就不容忽视。因为只有把孤立的词语放到它所属的语境中处理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
在考试中,常见的翻译题型的形式是从所给出的文章中节选一小段或几句话来由考生翻译,应对这种题型,我们必须借助于语境,借助于对上下文的理解来进行翻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John is a machine.”中“machine”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作不同的理解,这句话可能包含“John很冷漠”、“John工作效率很高”、“John工作起来不知疲倦”或“John喘气声很大”等意义。脱离了语境就难以确定是哪一种含义。
“He scratched his head”和“He is head of the department”。“Head”在这两句话里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必须靠语境来辨认。在后一句话里也要看是在什么地方说的,因为“department”可以指大学里的一个系也可以指一个机关的部门。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加以注意。
“No context,no text”,语境在翻译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翻译时必须依赖于翻译语句所产生的语境,结合其语境和上下文,领会原文的实质含义,才能做出恰当而得体的有效翻译。
4.将语境理论引入写作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然而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偏低,写作成为学习者的一大难题。纵观作文写作情况,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词汇量小,语法知识薄弱;其次,英语运用能力差,受母语干扰大。对这些问题,传统的应对策略是加强词汇记忆、语法分析训练;强化对文章结构、语言主体分析训练。这些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习者词汇欠缺、篇章结构汉语思维化的问题。但是,写作实际上也是一个交际过程,作者和读者则是这一交际过程的参与者。因此写作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情况受语境因素的制约,也就是说,词汇的选择和语言使用方法的选择都受特定具体语境的限制。为更有效提高学习者英语写作水平,我们十分有必要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将语境理论引入写作。
语境理论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合读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其与作者的关系。如果读者是关系亲密的家人或朋友,选择亲切体比较合适;反之则用正式语体。如果读者文化层次较低,就应多使用日常使用的简单词汇和句子;反之则使用高级词汇,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在词汇选择方面,语境理论启发我们不仅要注意词汇的所指意义,更要考虑词汇的内涵意义,即语体意义和情感意义。许多同义词虽然所指意义相同或相似,但内涵意义却相差甚远。比如,small和little虽然都是“小”的意思,但little带有“可爱的”意思,一定程度上表达作者的感情色彩。另外,学生的文章语体千篇一律,没有根据话题、题材的不同作出适当调整。对这一问题,语境理论告诉我们平时应当加强学生根据语境进行遣词造句的练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由于语境不同而引起的在词汇使用和语体调整方面的不同效果。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我们应该将语境与英语的学习及考试训练等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研究语境进而借助语境更好地学习英语、应对考试。语言与语境不可分割,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语境方面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语言敏感度,将语境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日常英语的学习及考试中。
参考文献
[1] Corder,S.P.1973.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M].Middlesex:Penguin Education.
[2] D.Sperber &D.Wilson.1986.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 [M]. Wiley-Blackwell.
[3] 蔡云.语境与意义推导.现代外语,1997(1).
[4] 桂诗春.新编语言心理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李素枝.语境与话语理解.平原大学学报,2000(4).
[6] 李新艳.谈英语学习中语境化策略的应用途径.教育与职业,2006(27).
[7] 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