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观念的学生教育管理初探

2013-12-29 00:00:00胡轶众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4期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构建既满足时代需求,又适应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管理体系,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在当今社会,中西文化互相渗透,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同时,教育管理工作还要面对另一个现实问题,即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面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我们有义务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既关注学生个体,又不存在整体上的差别对待,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一、 以人为本观念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观念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时期,由齐国名相管仲提出,西汉时刘向将其编写入《管子》一书之中,从此便有了确切的文字叙述与记载。以人为本观念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就是在教育管理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先进的教育管理手段为辅;在教育管理中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主,以先进的教学制度为辅。以人为本观念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实际上回答了教育管理的实质是什么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等问题,同时还回答了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理解以人为本观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即可得知: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观念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首先要熟悉和理解每一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他们的个性发展、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差异,然后根据个体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由此可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个性化、行为特征、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从而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学风与校风,同时这也是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所在。

二、 充分认识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

1.管理对象的多样化

在新时期,学生的行为习惯、集体意识、性格以及思维模式等,通常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加之文化的快速传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甚至表现出更为极端的态势。他们标新立异,追求独特的气质和个性,因此思维模式逐渐复杂起来。导致他们因追求目标和方向的不同,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甚至因为行为模式和思维方法的不同产生冲突。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对教育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无形中也就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人员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一味地采取千篇一律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措施,只会适得其反。

2.教育管理方法落后

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当初的学生有的都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但是我们的教育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依然沿袭着传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观念与制度,甚至从未改变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观念与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实之需求。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打骂、体罚等情况,虽然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但是由于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有些地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出现这种不当或粗鲁的行为,这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悲哀。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秉承怎样的管理理念,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才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变化相适应?这是每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3.教育制度阻碍

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从幼儿园到高校,都要求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放在第一位,严重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以后,不能很快融入到社会之中,还要面临再学习和再培训的境遇。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下,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普遍认为,教育,首先是教会学生怎么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其次才是德才兼备的技能性人才。可是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一张试卷,一道奥数题,将我们的学生深埋于书海之中,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和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由于教育管理制度的落后和缺失,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高,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受,引起更多家长的极度担忧。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愿意花更多的金钱给孩子恶补,参加兴趣班、培训班、奥数班以及聘请家教等,这是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源头。最后,在当前的教育管理制度下,只注重结果,没有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也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关注学生的表面行为,起不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 以人为本观念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1.打破传统教育制度的需要

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人员习惯性地将被管理者理解为需要维护和培养、接受管理和教育的个体,是义务主体而不是权利主体,导致教育管理实践中,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教育管理。这种教育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忽略了教育管理的本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将教育管理的主体从教育管理工作者转变为学生。因此,在教育管理联系紧密的教育制度设计、教学改革过程中,都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保障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放在工作的首位。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贯彻到教学管理实践中去。

2.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学校良好学风、校风建设的基石与保障,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那么就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自古至今,优秀人才在思维模式与行为特征上区别于常人,尤其是其独特的思维模式,显得更加活跃一些。他们对教育管理水平要求很高,对教育管理有选择权,通常会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实施这一教学管理模式的学校。其次,由于教育管理观念落后,教育管理水平差,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学风和校风的建设,而这会直接对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产生影响。

3.教育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教育管理工作的滞后性,首先表现为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观念相对比较落后,难以准确把握当前时代发展之脉搏,更难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不能使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工作中墨守成规,也不能对自己在教育管理方法上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导致教育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四、 以人为本观念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制度中的刚柔并济

对于以人为本观念而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行新的管理制度。正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只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和谐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一定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之目标。需要说明的是,以人为本管理制度体系必须科学合理,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和公平、公正。学校管理实践中,有必要在制度建设上多下一些功夫,多动一下脑筋,从而使管理制度更科学、更严密和更有效。基于此,笔者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与修订过程中来,让学生监督和执行该管理制度,增加对学生的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柔中带刚、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激励与引导、处罚与教育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教育管理中的公正性、公平性以及公信力。

2.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时代的学生特点

在新时期,学生的行为习惯、集体意识以及性格和思维模式等,都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长娇生惯养,因此性格比较独特一些。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很难被驾驭,教师疲于说教,而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认为上学没有什么意义,学习对自己没有多大用处,厌学情绪油然而生。其实,只要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不难发现,虽然他们有许多不足和缺点,但是他们没有谁愿意真正地放弃自己,更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绝大多数学生期待自己能够功成名就。他们或心地善良、思想单纯;或兴趣广泛,心灵手巧;或活泼天真、浪漫多艺。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主要是因为教学管理的方法不正确,难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中,更不知道学生所思所想,盲目的教学管理难免事倍功半。

3.加强学生行为管理规范和管理机制建设

众所周知,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场所,那么如何将教育管理规范和相关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成为当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应当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建立一个平台,并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所谓合理性,主要是指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研究行为规范理论的核心所在,并使之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典范。学校学生守则与行为规范的适用,主要是指能够为当前这一学生年龄段有效掌握和运用的行为要件。比如,学生大多喜欢电脑,那么就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电脑技能的各种比赛活动,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切不可超越学生的年龄和承受能力,一厢情愿地制定所谓的教学管理规范。行为规范的制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如果要让学生在自己不参与、不理解的规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学生实际参与了教学管理规范的制定,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学校和老师的管理。在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时,也应当充满人性化特点,比如通过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说明文将自己所犯错误经过写下来等,通过自我教育的形式来完成惩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文笔,而且还能够通过写说明文的方式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从而达到育人目的。实践中,还可以采取灵活的多样化方法加强教学管理,比如讲解法、游戏法以及竞赛法等,让常规教学管理活动生动起来,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

4.建立一支以教师为核心的高素质教育管理队伍

首先要认识到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意义,同时要认识到建立起以教师为核心的高素质教育管理队伍的必要性。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将学生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将教师视作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通过激励、调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去实现预定的教学管理目标。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念,是管理创新的客观需要。正如李希贵在《学生第二》一文中指出:“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坚持以1p6kCipENt5gfnZ+evCLTAtmxeiQNBr1S680WgVGAvU=教师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教育创新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进行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正是人本管理理念所追求的价值所在。同时,还要重视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以及道德模范带头作用的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和教师生活在一起,学生与教师的生活时间通常会比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要长,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要发挥好。好的榜样,无疑能起到正面的带头作用,为学生竖起一个标杆,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相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不良癖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人师表的道理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5.利用身边的资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责任主体,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承担学习责任。同时,还要利用学生身边的成功案例和名言警句去教育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成功之道,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催其奋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实际上就是以教师为管理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对当前的多元文化影响,学生主体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观念、制度以及方式方法等也要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管理工作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桑海红.走具有班级特色的新课程道路——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

[2] 吕永华.学校管理应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新课程(教师版),2011(8).

[3] 张沙沙,刘常波.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精神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知识经济,2010(3).

[4] 李大珍.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浅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5] 肖依英.以生为本,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实践.职教天地,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