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思想道德教育中注重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1.自我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从古到今,从个人来到人世到离开人世,人类的自我教育从未停止。而自我教育在中国更是个古老的话题,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我们的党都具有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视自我教育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古代先贤们主张通过自我教育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进行道德实践,以实现治国平天下为修身目的。如孔子提倡“自省”、“内讼”、“慎独”,孟子强调德行涵养要依靠“自得”,朱熹提倡“存养”、“居敬”。中国共产党历来视与批评相结合的自我批评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国家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自我教育,他们自身也都是通过自我教育提升思想道德品质的典范。新时期背景下,自我教育是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并进一步发扬的优良文化传统。
2.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需要自我教育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注重道德教育的国家,无论是孔子的忠恕、孝悌,还是孟子的性善论,都从不同的角度昭示了道德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当前我国各类学校普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但学校德育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对德育投入高但产出低,呈现出明显的低效和疲软状态,这已经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焦虑。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习惯于将道德规范看成是外部对学生的要求和制约,往往不由自主地强调其强制性和被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足,这是德育低效的根本症结之所在。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看,自觉主动地接受道德和纪律的约束,是学生适应社会、获得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求。同样,自觉主动地接受包括社会制度在内的主流价值,是一个人积极适应社会的结果与表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是在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只有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虚拟的网络生活呼唤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学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使得网络社会道德监督和评价缺乏。在传统社会中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而在网络社会中,道德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苍白无力的,道德评价只能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护。网络特有的属性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提升自我教育能力,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学会自主选择。学生只有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自律精神,才能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中,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 思想道德教育中实现自我教育的对策
1.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基础性教育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者的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接受教育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个体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或内部动力。要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离不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统一教育。启发自觉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减少教育的内容和降低其要求,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知是情、意的根据,是行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一些基础性原理或最新理论尚不明白,对一些歪理怪论尚难认清且不具免疫力,在这样基础上的自我教育,只能适得其反,把学生导入思想道德的歧途。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教学,加强对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的灌输和引导,需要对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答,帮助学生排除障碍,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基础。
2.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关键
第一,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提高学生的道德需要水平。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家们认为,在人的一切需要中,道德需要是一切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一般说来,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道德需要是人们基于对道德所具有的满足自我与社会的价值、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自觉遵守一定道德原则规范、主动形成某种道德品质的心理倾向。能不能接受外在的道德影响,并主动完成道德的内化过程,与学生有无道德的需要直接相关。特别是当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处于无人指引、放任自流的状态,个性和能力的开发尚处于自在状态的时候,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提高学生道德需要水平就尤为重要。
第二,激发和转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觉的思想道德课学习。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强,学习目的具有鲜明的实用型特点,学生大多对思想道德课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学生急于了解社会现实的动机进行激发和转移以实现学生自觉进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打破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围墙,近距离地透视社会,这是学生的普遍愿望。思想政治课教师如能及时合理地利用这一点,会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将学生探索人生的动机进行激发和转移。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已经开始对人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由于受到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制约,他们能得出的往往是一些粗浅的答案。思想道德课教师如果能将学生急于得到这些问题答案的动机转移到对人生的认识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上,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加强实践性环节,给予学生道德实践的机会。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实践过程和思想道德的形成实质上是一个过程。实践是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形成良好的品格,学生就要有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实现自我教育的主导渠道。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体会劳动的乐趣,自觉主动地理解和体验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增强对规范的认同感,实现学生对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责任感,也有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深化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在实践中促使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3.把握朋辈影响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基层班集体建设水平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
一个优秀的集体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这其中朋辈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方式,学生具有见贤思齐的品质,优秀的朋辈能发挥榜样示范的模范作用。把握朋辈影响的规律,要重视发挥学生骨干、先进分子在集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弘扬先进,表彰模范。对于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尤其是在道德品质、自立自强等方面有感人事迹和突出表现的同学,更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示范,提高引领示范意义。
班集体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单位,又是朋辈影响的具体载体。学生在班集体中并不是以单个个体的形式存在的,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不否认班集体的作用,相反,自我教育在知、情、意、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将个体置身于集体之中,每个集体成员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并借助集体的力量约束自己,从而提高每个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我教育更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加强班集体建设,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每一个班集体都会形成有特色的班级集体氛围,这种氛围无形地影响着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加强班集体建设能够使学生树立共同的理想追求,进而影响着他们未来的成长轨迹。
4.加强信息监管,构筑学生自我教育新平台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增强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也为自我教育构筑了新的实践平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应该也必须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新途径。一是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网络文化中垃圾信息的传播,具有量大、快速、隐蔽等特点,给思想道德建设设置了重重阻力,产生了巨大冲击。一些西方国家把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人生观传入国内,有可能导致一部分人盲目趋从西方社会的腐朽的价值方式,给学生的自我教育带来不利影响。网络管理员要切实加强对网上内容的管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好“屏蔽”、“过滤”工作,确保网络文化的正确导向,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二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在栏目设置、信息采集与发布上坚持弘扬主旋律,形成网上舆情强势,牢牢把握网上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