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要进行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有一定的价值作为指导,结合相应的事件来批评或赞扬,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客观地看待历史的发展,教师在阐述思想政治的价值观点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些历史人物作为例子,结合当下的具体情况来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课历史人物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大量的历史人物出现在思想政治教材里面,不论是提倡仁爱思想的孔子,还是以国家为重的范仲淹等,从他们身上我们都能领略精神品质、信仰追求、人生价值。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是要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深度挖掘,通过相应的评价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加深对这些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领悟程度,培养学生善良、勤奋等思想品质,使其与这些优秀品质同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目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有利于促进学科成长和增进学科互补
历史人物的评价本来应该是在历史课上进行讲授,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能够更好地丰富政治学科。在学校的智育工作中,思想政治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其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方式方法,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育。伟大的人格魅力将从思想政治的历史人物评价中渗透出来,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悟,教师再对其加以渲染,就能起到很好的教学育人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要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前移到思想政治课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横向思维,更好地加强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其思想价值,还能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知觉体系。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课一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而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的历史人物评价正能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会在正反、对错之间游动,在矛盾对立之间就能够使其辩证能力得到提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辩证思维之后,教师就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鼓励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用到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这样就能加强学生对这种思维的掌握程度,提升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效果。
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在接触历史人物,并且跟随着教师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学生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历史人物评价,这样使其对善恶、美丑的区分更加深刻。在历史人物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会从不同的视角来对社会和人生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感受,使其人格能够更好地完善,增加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对那些正面人物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对于公正、人性、尊重、人格等方面有着更深的了解和更高的追求;通过对正反两方面历史人物的比较分析,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理想,人格更加健康,学生判断是非善恶,加强对人性的理解,在生活中更加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奠定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获得提升。
5.有利于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引导性是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目的,通过一定价值的指引,完成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就是为了给予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使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进行引导的时候,谨慎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都十分开放,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可以轻易掌握大量信息,在其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价值观、思想,对于国内外的形势和现状也有所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其正确的政治信仰、爱国热情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方面,思想政治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才能使其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加强对民族自豪感的理解,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更好地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思想政治课历史人物评价的现状
1.德育功能被忽视
将历史人物评价迁移到思想政治课程中来,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科横向扩展,但是当前的历史人物评价重点是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感,而对于相应的人文素养的教导却显得有些淡薄。知识和能力在很多教师看来是最重要的,而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却不是十分看重,这样就使得其教学计划里面很少提及这些内容,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学科的完整性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对于其引导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上面,思想政治课程的时效性并不是那么强,相应的教学目标往往很难达到,价值观的树立和引导原本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将教材看成是一个知识点的集合,历史人物往往是起到阐述解释的作用,而学生更加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却被教师忽视了,这种僵硬的传授方式,使得学生不能将历史人物的评价迁移到生活中来,这样就难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在评价人物的时候学生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教师的知识教育使得学生的思想情感长时间被忽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目标难以完成,对其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较弱,历史人物的评价未能起到德育的作用。
2.缺乏有效引导
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对于知识的讲解往往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的内容,并不特别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就事论事,缺乏系统的思维过程和长远的思考。很多教师思想狭隘,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讲台上将知识讲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就不关自己的事情了,这样就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将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用到现实当中,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能力不成熟
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所依据,且有一定的方法。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随意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这主要是因为其知识和思维方面的限制,专业知识比较差,没有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缺乏全面透彻的分析和解读,从而使其主观臆断,随波逐流,缺乏自己的主见,由于能力的不成熟,造成了这样的问题。
4.忽视历史人物评价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说教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仍旧比较普遍,很多教师对于最新的科研动态漠不关心,在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理论上面也是缺乏必要的储备,和学生的交流也不是非常顺畅,这样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的时候就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这样的教师往往只是讲大道理,缺乏必要的史实支撑,这样就使其讲述显得十分枯燥,难以让人信服,且对于学生的提问往往不能很好地回答,这让学生表现出很强烈的不满,并且产生了厌学情绪。若是不及时解决这种问题的话,对学生质疑、批判、分析等能力的养成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并没有深刻地把握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将教学仅仅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将课上课下孤立起来,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断裂地带,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系统,从而对学生历史人物评价能力的养成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历史人物评价功能的对策
1.突出历史人物评价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人格塑造功能
在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探究历史人物的人格精神的时候,不但需要结合历史的知识,还要结合现实的情况,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很大丰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析,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评价方法,还将受到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行、伟大灵魂等的沐浴,从而塑造了自己的灵魂,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
应试教育观念是思想政治课开展的一个很大的阻碍,为此,就需要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加强能力教育和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使其更好地被学生所掌握。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当下的社会背景,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这样才能使其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只有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调整教育目标和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才能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2.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面对历史,我们要充分吸取营养,冷静地看待教训。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保持客观、科学的态度,要和当前的社会思潮相结合,挖掘时代内涵。为了取得更好的人物评价效果,教师应该坚持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态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历史人物展开评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其在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时候能够拥有强大的理论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评价的方法,具备评价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坚持历史的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历史的客观实际出发,唯物地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坚持历史原则,用当时当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所谓当时当地标准,即从史实史据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不能以今天的标准来苛求古人。
(2)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应当把历史人物放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具体在思想政治课的人物评价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已有史实和对人物了解为基础。
(3)坚持具体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一些历史人物的活动、作用与影响不是单一的,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进步有反动也有,对待这类历史人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对每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坚持两点论原则,并从大节上把握。正如著名史学家吴晗所说:“我们的祖先一部分是好人,有一部分是坏人,统治阶级也有好有坏……乾隆一方面穷兵黩武,但我国的版图就是那时奠定的,这个功劳不能抹煞”。
3.主动开拓教材空间,高效整合和利用“历史人物”
教师是课堂的重要组织者,对历史人物的育人功能,教师应该加以重视,对于教材要进行深度的把握,并精心选择教学的内容。思想性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育人为目的来开展教学,加强对任务的挖掘深度。大量的思想家、军事家、艺术家等都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有所提及,对于他们的情操和品质我们都应该进行学习、继承和发扬。此外,典型性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进行叙述或是评价的时候,所选取的人物应该具有代表性,也就是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中曾经做出过非常大的贡献。纵观历史,大量的历史人物为我们留下了精神硕果,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精神的凝聚下,我们的社会发展日益进步。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历史人物的深层次的内涵,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其内心世界,从而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价值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之,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利用历史人物能够得到很好的育人作用,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其中,爱国主义的历史人物,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其加深对祖国人民的感情,坚定报国志向,树立远大理想,从而使其获得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烈士陵墓等地方进行观瞻,从而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程度,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此外,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遵循历史人物讲述生动性原则,即要求教师在讲授具体历史人物时,突出生动形象的情节,注意语言表述的活泼流畅,渲染气氛,激发兴趣,烘托主题,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时,应体现直观性原则,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去感知各具性格特征、仪态万千的历史人物。教师应充分运用能反映历史人物神态风貌的插图,或自制人物幻灯片,录像片,以图助文、化静为动,以发挥人物图像的无声之音、无言之文的直观功能,化抽象陌生的历史人物为可以具体观察感知的历史人物,缩短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时代感,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貌,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成为沟通历史人物与学生心灵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张志勇.回归实践:道德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方向——中小学新道德教育研究之四.当代教育科学,2005(4).
[4] 程念祺.同情的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应有之义.探索与争鸣,2004(5).
[5] 王学典,王钢城.历史学若干基本共识的再检讨及发展前景——访王学典教授.历史教学问题,2004(1).
[6] 刘芳.坚持以学生为本探索道德教育新理念.中国高教研究,2003(6).